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6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收敛(liǎn)炽痛(zhì)嶙峋(lín)B.翩然(piān)牟取(móu)归省(shěng)C.束缚(sù)梦寐(mèi)诘问(jié)D.鄙夷(bǐ)拮据(jū)冗杂(rǒng)【考点】易误读常见字..【分析】本题考查字音,需要结合所学和词义加以判断.【解答】A.“炽痛”应读作“chìtòng”;B.“省”是多音字,可读作“shěng,xǐng”,此处应读作“xǐng”;C.“束缚”应读作“shùfù”;D.正确.故选:D.【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平时善于积累,对于易错的字要善于总结,可以专门建立一个错题本,这样就能防止自己出错.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骇人听闻妇孺皆知引颈受戳B.无与伦比通霄达旦玲珑剔透C.顾名思义人迹罕至根深蒂固D.正襟威坐无可置疑变幻多姿【考点】常见易错字..【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书写和意思,解答时只要回顾以前所学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对成语的中可能遇到的形近字要注意辨析.【解答】A.“引颈受戳”应写作“引颈受戮”;B.“通霄达旦”应写作“通宵达旦”;C.正确;D.“正襟威坐”应写作“正襟危坐”.故选:C.【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做个有心人,平时学习时需要对文章中出现的词语进行积累.3..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语文学习之旅中,我们将领会到名人的光辉形象.将“领会”政为“领悟”.B.中国梦不仅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而且在国内引发强烈共鸣.将“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和“在国内引发强烈共鸣”互换位置.C.通过调查,使我们了解了真实情况.删掉“通过”或“使”.D.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措施.去掉“防止”或“不”.【考点】病句辨析与修改..【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学生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解答】A.有误,搭配不当,应该把“领会”改为“欣赏”;B.正确;C.正确;D.正确.故选:A.【点评】做好本题要仔细阅读题干,根据病句类型加以修改,平时对常出现的病句类型进行整理积累.4..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林冲﹣﹣误入白虎堂(《水浒传》)B.周瑜﹣﹣舌战群儒(《三国演义》)C.华子良﹣﹣白公馆装疯(《红岩》)D.孙悟空﹣﹣大闹天宫(《西游记》)【考点】名著情节..【分析】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考生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解答】A.正确;B.错误;《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汉、魏、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舌战群儒的故事出自明代罗贯中所著章回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故事讲述诸葛亮为联盟孙权抵抗曹操的过程中遭到东吴诸谋士的责难,最后都被诸葛亮一一反驳,哑口无言.C.正确;D.正确.答案:B.【点评】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解答此类题时,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对作品的人物、故事梗概和主要情节的把握.5..下面情境下,表述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情境】夏天某日,初二学生小明给同班好友小亮打电话,约小亮周一起去江边游玩。想到父母说夏天江边经常发生溺水事件,出于安全考虑小亮不想去,同时也想劝小明不要去。小亮对小明说:。A.夏天周末江边游玩的人多,我父母说不安全,不让我去.很抱歉,你还是约别人一起去吧.B.夏天江边经常发生溺水事件,周末人多会更不安全.你脑子没病的话你就别去,反正我不去.C.周末去江边?你是不是不想活了.你去不去我管不着,我可不敢陪你去.D.夏天江边经常发生溺水事件,周末人多会更不安全.我俩年纪小,又没有家长陪伴,就都不要去了.【考点】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作答本题,第一步是整体阅读,了解文段的主要内容.第二步要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答案.【解答】根据题干信息“出于安全考虑,小亮不想去,同时也想劝小明不要去”.据此可以否定ABC.A中“你还是约别人一起去吧”,C项“你去不去我管不着”,这两项不合要求,且语言不够得体.B中“脑子没病的话你就别去”语言生硬,没有做到得体劝说.只有D项委婉劝说,得体含蓄.故选D.答案:D.【点评】得体”就是语言表达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身份、不同对象、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当狂风在你耳边呼啸时,你只当是;当暴雨在你眼前倾泻时,你只当是;当闪电在你头顶肆虐时,你只当是。人,决不能在逆境面前屈服。A.微风拂面,萤火流逝,屋檐滴水B.萤火流逝,屋檐滴水,徽风拂面C.徽风拂面,屋檐滴水,萤火流逝D.萤火流逝,微风拂面,屋檐滴水【考点】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作答本题,第一步是整体阅读,了解文段的主要内容.第二步要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答案.【解答】这段文字是抒情性的语言,题干中“只”意味着,划线处与前文是对比关系,据此可以分析“狂风在你耳边呼啸”对应“微风拂面”;“雨在你眼前倾泻”对应“屋檐滴水”;“闪电在你头顶肆虐”对应“萤火流逝”,由此判断选C.答案:C【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阅读时抓住“只”这一关键词,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不难做出选择.7.(7分).按课文原文填空。(1)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5)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6)岑参《白歌送武判官归》中写在中军营里设置酒宴,用有西域特色的管弦乐器齐鸣和响来增掭苍凉悲壮豪气的诗句是: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考点】古诗(词)文名句默写..【分析】本题考查诗文背诵,根据平时积累的诗文作答即可,但不能出现错别字.【解答】答案:(1)只有香如故(2)树木丛生(重点词:丛)(3)不以疾也(重点词:疾)(4)了却君王天下事(重点词:却)(5)关山度若飞(重点词:度)(6)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重点词:琵琶、羌笛)【点评】做好本题要考熟练地背诵,积累,还要注意字形不出现错别字,一些经典名句要深刻理解.二、阅读(45分)8.(8分).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回答下列各题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①郭:外城②去:离开(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②多助之至,天下顺之(3)本文中,孟子认为在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考点】文言文阅读综合..【分析】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君子要么不战斗,(如果)战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①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郭:外城;②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去:离开.(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句中重点的词有:非:不;池:护城河.句意为: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②句中重点的词有:至:机电;顺:归顺.句意为: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其实就是提取文章的中心论点.本语段的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更为简单的概括就是“人和”.因此本题的答案可以概括为:人和.答案:(1)外城;离开.(2)①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②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3)人和.【点评】文言实词“兵”的用法: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5.兵符:古代调兵用的凭证9.(11分).阅读《菊花》,回答下列各题菊花①菊花原产地是中国。菊花又名鞠,还有黄花、九华、金蕊、金精、帝王花等三四十个称谓。菊花大多开放在秋寒之季,飒飒冷风中,百花凋落,唯有菊花灿然绽放,让人心生敬意。②菊花分类的标准多种多样。依花径可将菊花分为大菊和小菊;依花期可分为春菊、夏菊、秋菊、冬菊(寒菊)和四季菊;依花色可分为黄、白、粉、紫、橙、褐、绿以及间色和复色等。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菊花都是黄色的。这实际上是一种错误认识。③菊花的适应性强。它喜爱阳光也耐寒冷。光照充足的地方,菊花长得更健康、更茁壮,而在少光、寒冷的地方菊花也能生长。与郁金香等花卉相比,菊花对土壤的要求不高。它更适宜生长在排水良好的土壤中,但潮湿的环境中也能寻觅到它的芳容。播种或扦插的方式菊花都可成活。菊花良好的适应性,使其在中国自华南至东北地区均能栽植。菊花是很多城市绿化的首选花卉。④菊花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菊花端庄素雅,晚香凝秀,花姿飘逸,淡意疏容,是著名的观赏植物。“重阳日赏菊”始于晋代陶渊明,现在已成为我国的一种文化传统。秋季,我国许多城市常常举办规模不等的“菊展”供市民欣赏。⑤菊花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菊花作为药材使用,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中医学认为菊花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的功效。它的这一功效,历来为广大民众所认可。例如,有人经常饮用菊花茶,就是为了达到明目润咽的目的。⑥菊花自古受人喜爱,国人爱其质朴的形象更爱其高洁的品格。菊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之一,后来也风靡世界,是中国送给世界的一份美丽礼物。(选文有改动)(1)选文第②段中加点词“这”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2)阅读③至⑤段,说说菊花具有哪特点?(答案含标点在内不能超过30个字)(3)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
本文标题: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712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