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机械/模具设计 > 机械制造基础名词解释
1.生产过程: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包括:原材料的运输,保管和准备,产品的技术,生产准备,毛坯的制造,零件的机械加工及热处理,部件或产品的装配检验油漆包装,以及产品的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工艺过程: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及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工艺过程分为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机械制造工艺过程。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采用机械加工方法(切削或磨削)直接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与性质等,使其成为零件的工艺过程。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直接决定两件和机械产品的精度,对产品的成本、生产周期都有较大的影响,是整个加工工艺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械制造工艺过程:一般包括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机器的装配工艺过程。是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工序、安装、工位、工步、走刀。工艺规程:规定产品或零部件制造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种类: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和机械加工工序卡。作用、所需原始资料、原则和步骤P248-252生产纲领: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P2522.基准: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根据功用不同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P85设计基准:设计图样上所采用的基准,是标注设计尺寸或位置公差的起点。工艺基准:在工艺过程中所采用的基准。根据用途不同分为定位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基准,工序基准。3.工件装夹(定位、夹紧)自由度分析、修改等p81-96六点定位原理:理论上讲,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可用六个支撑点加以限制,前提是这六个支撑点在空间按一定规律分布,并保持与工件的定位基面相接触。完全定位: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完全被限制的定位。不完全定位:按加工要求,允许一个或几个自由度不被限制的定位。欠定位:按工序的加工要求,工件应该限制的自由度而未予限制。在确定工件定位方案时,欠定位是绝对不允许的。过定位:工件的同一自由度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支撑点重复限制的定位。P88精基准定位:在以后的工序中则使用经过加工的表面作为定位基准。粗基准定位:工件加工的第一道工序或最初几道工序中,只能用毛坯上未经加工的表面作为定为基准。P2594.加工的时间概念(基本、辅助、布置工作地、休息与生理需要、准备与终结等)p2795.基本重合原则:要尽可能选用设计基准作为精基准,即遵循基准重合原则。特别是在最后精加工时,为保证加工精度,更应遵循这个原则,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基准不重合而引起的误差。基准统一原则:应尽可能选择加工工件多个表面时都能使用的定位基准作为精基准,即遵循基准统一原则。这样便于保证各加工面间的相互位置精度,避免基准变换所产生的误差,并简化夹具的设计与制造。互为基准原则:当两个表面相互位置精度以及它们自身的尺寸与形状精度都要求很高时,可以采用互为精基准的原则,反复多次进行精加工。自为基准原则:有些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工序要求余量小而均匀,在加工时就应尽量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精基准,即遵循自为基准的原则。而该表面与其他表面之间的位置精度则由先行的工序保证。P2636.主运动、工艺成本主运动:使工件与刀具产生相对运动以进行切削的最基本运动。工艺成本分为可变和不可变费用。可变费用:是与年产量成比例的费用。P282不可变费用:与年产量的变化无直接关系的费用。P2837.切削用量三要素切削速度Vc进给量f(或进给速度vf)被吃刀量ap三者总称为切削用量。8.切屑的种类带状切屑挤裂切屑单元切屑崩碎切屑p1269.加工精度(经济)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表面间的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p16810.尺寸链(增环、减环、封闭环)p284尺寸链:是指在零件的加工过程和机器的装配过程中,互相联系且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封闭尺寸组合。在零件加工过程中,由同一零件有关工序尺寸所组成的尺寸链,称为工艺尺寸链。在机器设计和装配过程中,由有关零件设计尺寸和装配技术要求所组成的尺寸链称为装配尺寸链。尺寸链的环分为封闭环和组成环。封闭环:在零件加工或机器装配过程中,最后自然形成(即间接获得或间接保证)的一个尺寸。组成环:尺寸链中除了封闭环以外的各环。P285增环:在尺寸链中,当其余组成环不变时,凡因其增大而封闭环也相应增大的组成环减环:在尺寸链中,当其余组成环不变时,凡因其增大而封闭环反而减小的组成环。11.工序集中和分散的特点工序集中:如果在每道工序中所安排的加工内容多,则一个零件的加工将集中在少数几道工序里完成,这时工艺路线短,工序少,故称为工序集中。工序分散:若在每道工序中所安排的加工内容少,则一个零件的加工就分散在很多工序里完成,这时工艺路线长,工序多,故称为工序分散。特点:工序集中(1)在零件的一次装夹中,可以加工好零件上的多个表面,这样,可以较好的保证这些表面之间的相互位置精度,同时也可以减少装夹工件的次数和辅助时间,并减少零件在机床之间的搬运次数和工作量,有利于缩短生产周期。(2)可以减少机床的数量,并相应的减少操作工人,节省车间面积,简化生产计划和生产组织关系。工序分散:(1)机床设备及工夹具比较简单,调整比较容易,操作工人便于掌握(2)生产,技术准备工作量小而容易,投产期短,易于变换产品。P27012.表面质量(性能)对零件的使用性能的影响P220-22213.获得加工精度的方法?P215-21814.粗精基准选择原则粗基准:(1)合理分配加工余量的原则。(2)保证零件加工表面相对与不加工表面具有一定位置精度的原则(3)便于装夹原则(4)粗基准一般不得重复使用原则P260精基准:基准重合原则、基准同一原则、互为基准原则、自为基准原则。P261-26215.尺寸链p28416.切削力的计算P129-13617.简单零件、小批量、大批大量生产工艺过程p245一、名词解释1.六点定位原理:采用六个按一定规则布置的支承点,并保持与工件定位基准面的接触,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使工件位置完全确定的方法。2.过定位:也叫重复定位,指工件的某个自由度同时被一个以上的定位支撑点重复限制。3.加工精度: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和理想几何参数符合程度。加工误差: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参数和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4.原始误差:由机床,刀具,夹具,和工件组成的工艺系统的误差。5.误差敏感方向:过切削刃上的一点并且垂直于加工表面的方向。6.主轴回转误差:指主轴瞬间的实际回转轴线相对其平均回转轴线的变动量。7.表面质量:通过加工方法的控制,使零件获得不受损伤甚至有所增强的表面状态。包括表面的几何形状特征和表面的物理力学性能状态。8.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凡是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9.工艺规程:人们把合理工艺过程的有关内容写成工艺文件的形式,用以指导生产这些工艺文件即为工艺规程。10.工序:一个工序是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台机床(或一个工作地),对同一工件(或同时对几个)所连续完成的工艺过程。11.工步:在加工表面不变,加工刀具不变,切削用量不变的条件下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序。12.定位:使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占有准确的位置。13.夹紧:在工件夹紧后用外力将其固定,使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定位位置不变的操作。14.装夹:就是定位和夹紧过程的总和。15.基准:零件上用来确定点线面位置是作为参考的其他点线面。16.设计基准:在零件图上,确定点线面位置的基准。17.工艺基准:在加工和装配中使用的基准。包括定位基准、度量基准、装配基准。二、简答题1.什么是误差复映,减少复映的措施有哪些?误差复映:指工件加工后仍然具有类似毛坯误差的现象(形状误差、尺寸误差、位置误差)措施:多次走刀;提高工艺系统的刚度。2.什么是磨削烧伤?影响磨削烧伤的因素有哪些?磨削烧伤:当被磨工件的表面层的温度达到相变温度以上时,表面金属发生金相组织的变化,使表面层金属强度硬度降低,并伴随有残余应力的产生,甚至出现微观裂纹的现象。影响因素:合理选择磨削用量;工件材料;正确选择砂轮;改善冷却条件。3.什么是传动链误差?提高传动链传动精度的措施有哪些?传动链误差:指传动链始末两端传动元件间相对传动的误差。措施:缩短传动链;降速传动,末节大降速比;提高传动元件的制造精度和装配精度;误差补偿装置。4.减少工艺系统受热变形的措施?减少发热和隔热;改善散热条件;均衡温度场;改进机床机构;加快温度场的平衡;控制环境温度。5.什么是工艺系统的刚度?误差产生的原因?工艺系统刚度:垂直作用于工件加工表面(加工误差敏感方向)的径向切削分力与工艺系统在该方向的变形之间的比值。原因:在机械加工过程中,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在切削力的作用下,都将分别产生变形y机、y夹、y刀、y工,致使刀具和被加工表面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使工件产生误差。6.工艺规程的设计规则?所设计的工艺规程应能包装零件的加工质量(或机器的装配质量),达到设计图样上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应使工艺过程具有较高的生产率,使产品尽快投放市场;设法降低制造成本;注意减轻工人的劳动程度,保证生产安全;7.什么是粗基准?精基准?选择原则?精基准:用加工过的表面作为静基准;基准重合原则,基准统一原则,互为基准,自为基准粗基准:选用工件上未加工的表面作为基准;保证零件加工表面相对于不加工表面具有一定位置精度的原则合理分配加工余量的原则便于装夹的原则粗基准一般不得重复使用的原则8.什么叫加工余量?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加工余量:毛坯上留作加工用的表面层影响因素:上工序留下的表面粗糙度和表面缺陷层深度上工序的尺寸公差尺寸公差中没有包括的上工序留下的空间位置误差本工序的装夹误差9.什么叫时间定额?组成部分?时间定额: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规定生产一件产品或完成一道工序所消耗的时间。组成部分:基本时间、辅助时间、布置工作地时间、休息和生理需要时间、准备与终结时间10.夹具的工作原理?使工件在夹具中占有正确的加工位置。这是通过工件各定位面与夹具的相应定位元件的定位工作面(定位元件上起定位作用的表面)接触、配合或对准来实现的;夹具对于机床应先保证有准确的相对位置,而夹具结构又保证定位元件定位工作面对夹具与机床相连接的表面之间的相对准确位置,这就保证了夹具定位工作面相对机床切削运动形成表面的准确几何位置,也就达到了工件加工面对定位基准的相互位置精度要求。使刀具相对有关的定位元件的定位工作面调整到准确位置,这就保证了刀具在工件上加工出的表面对工件定位基准的位置尺寸。11.什么叫定位误差?定位误差产生的原因?设计基准在工序尺寸方向上的最大位置变动量原因:定位基准和设计基准不重合产生的定位误差定位副制造不准确产生的定位误差12.夹紧力的确定原则?方向确定原则:垂直于主要的定位基准面使夹紧力最小使工件变形最小作用点的确定原则:应落在支承元件或几个支承元件形成的稳定受力区域内落在工件刚性好的部位尽可能靠近加工面,这可减少切削力对夹紧力的力矩,从而减轻工件的振动大小确定的原则:切削力,类比法,实验法13.机械加工工序安排的原则?先加工定位基准面在加工其他面先加工主要表面在加工次要表面先粗加工后精加工先加工面后加工孔14.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切削加工:刀具几何形状的复映;工件材料的性质;切削用量;切削液。磨削加工:砂轮的粒度;砂轮的硬度;砂轮的修整;磨削速度;磨削径向进给量与光磨次数;工件的圆周进给速度和轴向进给量;冷却液润滑。15.减少原始误差的措施?减少原始误差;转移原始误差;均分原始误差;均化原始误差;误差补偿。
本文标题:机械制造基础名词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728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