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第2章ps基础学习教程,photoshop
第二章统计调查与整理目录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1统计调查方案2统计分组3分配数列4数据显示5统计调查就是按照统计工作任务的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组织地搜集各项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它是统计工作的基础环节。基本要求——准确、及时地提供高质量统计数据一、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1.普查的特点普查是一次性调查,其主要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量;普查是专门组织的全面调查。主要用来全面、系统地掌握重要的国情国力方面的统计资料。一、普查2.普查的作用搜集那些不宜用经常调查但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统计资料。利用普查资料,可以深入地反映和研究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为各级领导制定方针、政策,拟订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可靠依据。一、普查3.普查的原则:必须统一规定调查资料所属的标准时点;正确选择普查时期;在普查范围内各调查单位或调查点尽可能同时进行调查,并尽可能在最短期限内完成;调查项目一经确定,不能任意改变或增减;同类普查的内容在各次普查中要尽可能保持一致。二、统计报表制度统计报表制度是按照国家或上级部门统一规定的表式、统一的指标项目、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送时间,自下而上逐级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二、统计报表制度1.统计报表的特点:统计报表的资料来源是建立在基层单位的各种原始记录的基础上,基层单位也可利用其资料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由于统计报表是逐级上报和汇总的,各级领导部门能获得管辖范围内的报表资料,了解本地区、本部门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由于统计报表属于经常性调查,调查项目相对稳定,有利于积累资料,并且可进行动态对比分析。2.统计报表的种类:国家、部门和地方统计报表全面统计报表和非全面统计报表定期报表和年报基层报表和综合报表电讯报表和书面报表二、统计报表制度三、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在全部调查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推断总体的一种调查方法。抽样调查特点:按照随机原则抽选单位,排除个人主观意图的影响;只对一小部分单位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取得数据,并据此从数量上推断总体。四、重点调查——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范围内选择部分重点调查单位搜集统计资料的非全面调查。重点单位——是指这些单位在全部总体中虽然数目不多,所占比重不大,但就调查的标志值来说却在总量中占很大的比重。通过对这部分重点单位的调查,可以从数量上说明整个总体在该标志总量方面的基本情况。四、重点调查确定重点单位应注意:重点单位选多少,要根据调查任务确定。基本标准是所选出的重点单位的标志值必须能够反映研究总体的基本情况。选择重点单位时,要注意重点可能变动的情况,要随着情况的变化而随时调整重点单位.选中的单位应是管理健全、统计基础工作较好的单位。五、典型调查典型调查就是在调查对象中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或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非全面调查。1.典型调查的特点:调查单位少,能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搜集详细的第一手数字资料;由于典型单位是有意识选出的,对其进行调查,就能取得代表性较高的资料;典型调查机动灵活,可节省人力和物力,提高调查的时效性。五、典型调查2.典型调查分类:一种是对个别典型单位进行调查和研究,在这种调查中只要选出几个典型单位就可以了,其目的主要在于通过典型单位来说明事物的一般情况或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性;另—种典型调查是从总体中选择一部分典型单位,这部分单位形成一个总体,通过对这个总体的观察,可以从数量上推断总体。选择典型单位的原则是——保证被选中的单位具有充分代表性。调查方式分类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按登记事物的连续性不同,分为连续调查和非连续调查。按组织形式分为统计报表制度和专门调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新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的目标模式为:建立以必要的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同时辅之以统计报表、重点调查、科学推算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统计调查方案的基本内容一、确定调查目的二、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三、确定调查项目四、设计调查问卷五、选择调查方法六、确定调查时间调查期限七、制订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确定调查目的调查目的,就是指为什么要进行调查,调查要解决什么问题。例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目的是配合召开全国人大,确定选民及人大代表名额的需要,并为国家制定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提供确实的人口数字。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为了配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统筹安排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为制定人口政策和规划,提供准确的人口数字。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是在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进行的首次人口普查。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对象,就是我们需要进行研究的总体范围,即调查总体。调查单位,就是我们所要研究的总体单位,亦即所要登记的标志的承担者。确定调查对象的方法,1.根据调查目的,对调查对象进行认真分析,掌握其主要特征,科学地规定调查对象的含义;2.明确调查对象的范围,把它与一些相近现象划分清楚。注意区分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确定调查项目调查项目是所要调查的具体内容,包括调查单位所须登记的标志(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及其他有关情况。确定调查项目应注意:调查项目要少而精。需要和可能的原则调查项目之间尽可能保持联系,以便相互核对起到校验作用。有的项目可拟定为“选择式”。确定调查项目调查表--列出调查项目的表格调查表的形式:一览表是把许多调查单位和相应的项目按次序登记在一张表格里的一种统计表单一表是一张表格里只登记一个调查单位,可以由几张表组成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问卷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调查表,主要用于非政府统计机构或个人的市场调查或社会调查。分为面访与自填两种设计调查问卷(一)基本结构问卷的基本结构包括三个部分:说明词、问句、作业记录。说明词的主要内容是调查者就调查的目的、意义、内容、要求等所做的说明,调查者身份介绍,以及对被调查者的请求与感谢。问句是问卷的主体。问卷通常包括对被调查者基本情况的询问和主题问句两部分。作业记录主要记载关于调查者操作的情况设计调查问卷(二)主题问句类型是问卷的核心部分。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类。开放式问句只提问题,不设标准答案,由被调查者自由回答。封闭式问句在提出问题的同时给出标准答案,供被调查者选择。二项择一式多项择一式多项多选式多项排序式设计调查问卷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1.主题明确2.提问科学3.逻辑性强4.容量适度选择调查方法统计调查方法是指搜集调查对象原始资料的方法。即调查者向被调查者搜集答案的方法。主要的方法直接观察法是由调查人员到现场对被调查对象进行点数和计量。报告法就是报告单位利用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作基础,向有关单位提供统计资料。采访法具体又可分为询问法和通讯法。网上调查法是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来搜集统计资料的方法。确定调查时间调查期限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点或时期。对普查来说,这一时点为标准时点。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规定2000年11月1日零时为普查登记的标准时点。要求2000年11月10日以前完成普查登记,则调查时间为11月1日零时,调查期限为10天。制订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调查工作的组织计划包括调查机构、调查步骤、人员及组织训练、经费等问题。一、统计分组的意义和作用1.统计分组的概念: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区分为若干个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2.统计分组的作用:(1)划分现象的类型(2)揭示现象内部结构(3)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一、统计分组的意义和作用(1)划分现象的类型类型2004年2005年2006年国有经济单位951.731095.711473.70集体经济单位105.0679.47110.67私营个体经济单位436.02554.27636.25联营经济单位17.5119.5619.42股份制经济单位222.15232.34245.27有限责任公司单位401.01557.21716.16港澳台投资经济单位81.7292.68119.85外资投资经济单位78.18116.23127.71其它经济单位63.0087.28123.66合计2356.382834.753572.69湖北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例例一、统计分组的意义和作用(2)揭示现象内部结构就业人数(万人)比重(%)就业人数(万人)比重(%)就业人数(万人)比重(%)第一产业2831870.53891460.13256142.6第二产业694517.31385621.41922525.2第三产业489012.21197918.52461432.2合计401531006474910073740100我国三次产业就业构成就业类型1978年末1990年末2006年末例一、统计分组的意义和作用(3)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耕地按耕作深度分组(厘米)地块数平均收获率(千克/亩)10—12720012—141023014—161628016—181231018—205340某乡农作物的耕作深度与收获率的关系二、分组标志的选择应考虑(一)统计研究的目的(二)被研究现象的本质特征(三)具体的历史条件与环境三、统计分组的形式简单分组又称单一分组,就是对被研究现象总体只按一个标志进行的分组。复合分组就是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重叠起来进行的分组。按三次产业分组按规模分组大型第一产业中型小型大型第二产业中型小型大型第三产业中型小型一、分配数列的概念和种类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的所有单位按组归类整理,并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总体中各个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称为次数分配或分配数列。次数(频数)——分布在各组的个体单位数比率(频率)——各组次数与总次数之比根据分组标志的不同,分配数列可分为:品质分配数列(简称品质数列)变量分配数列(简称变量数列)一、分配数列的概念和种类按性别分组绝对人数比重(%)男3060女2040合计50100各组名称次数或频数比率或频率某班学生的性别构成情况例二、组距数列的编制(一)组距和组数组的上限和下限:在组距数列中是用变量变动的一定范围代表一个组,每个组的最大值为组的上限,最小值为组的下限。组距:每个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距离称为组距。(二)等距分组和异距分组等距数列中各组组距都是相等的;异距数列中每组的组距不是全相等的;例二、组距数列的编制考分人数(人)比重(%)50—602560—70717.570—801127.580—90123090—100820合计40100某班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表二、组距数列的编制1.等距数列等距数列分组时,一般先确定组数,然后用全距除以组数,确定组距,并据以划分各组的界限.2.异距数列数列中最小组组距为标准组距,将不等组距次数换算为统一的标准组距次数,即在原数列基础上先计算次数密度或频率密度次数密度=各组组距各组次数频率密度=各组组距各组频率例二、组距数列的编制工人按年龄分组组距人数(人)标准组距人数次数密度15~20517173.420~25528285.625~3054040830~35570701435~45106532.56.545~50510102合计—230——某厂工人年龄分布情况二、组距数列的编制(三)组限和组中值1.组限组距两端的数值称组限。闭口组——组距的上限、下限都齐全;开口组——有上限缺下限,或有下限缺上限。按连续变量分组,一般原则是把到达上限值的单位数计入下一组内,即称为“计入下限组”原则。按离散变量分组,则相邻两组的上限与下限通常是以两个确定的不同整数值来表示。二、组距数列的编制2.组中值组中值是各组变量范围的中间数值,即组中值=2下限上限缺上限的开口组组中值=下限+2邻组组距缺下限的开口组组中值=上限―2邻组组距三、累计次数分布次数分布——总体中各单位数在各组间的分布。累计次数分布——将变量数列各组的次数和比率逐组累计相加而成。(一)向上累计向上累计,又称以下累计,或称较小制累计,是将各组次
本文标题:第2章ps基础学习教程,photoshop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792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