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第三章-字体绘写的训练
第三章字体绘写的训练第一节汉字的基本字体与绘写第二节拉丁字母的基本字体与绘写本章概述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对汉字基本字体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并在学习汉字的已有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和熟悉拉丁字母的基本字体。同时还通过对汉字和拉丁字母中的主要字体的摹写,更好地理解字体的笔画、结构、字型等特征,以掌握绘写的一般规律,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较好地进行字体设计。第一节汉字的基本字体与绘写一、基本字体汉字的基本印刷字体发源于楷体,成熟于宋体,繁衍出仿宋、黑体及现代的多种字体。我国的雕版书从唐代起盛行,五代时抄书这种繁重的劳动为印刷术代替,到了宋代更大肆发展起来。当时,杭州、建阳、眉山等一些经济文化发达的城市都成了刻书中心。那时的印版雕刻字,字形方正,分肥、瘦两种,肥的仿颜真卿,瘦的仿欧阳询,并有非常讲究的版式编排。这样的宋版书,往往成为后世刻本的依据,而其中所用的字体就是为后世所说的“宋体字”。当时的宋体字仍然沿用楷书的书写笔画,并具有浓厚的楷书意味,可以说是楷书的另一种书写方式(见图3-2)。图3-2雕版印刷刻本实例古刻本中常出现另一种风格纤细的字样,是编者用来作为批注的字体,由于批注的地方狭窄,只占正文的1/2,同时也为了区别于正文,所以字形呈长方形,且横竖笔画粗细基本一致。大约在1916年,钱塘人丁辅之、丁善之等按照这种古刻本中的字样仿刻了一种印刷用的活字字样,字形有长形,也有方形,最初被叫做“聚珍仿宋”,“聚珍”是对活字拼版的褒称。这种字体后来又有发展,逐渐固定为一种印刷字体沿用至今。为了区别于明代以来横细竖粗的“老宋体”,便称它为“仿宋体”(见图3-3)。“横细竖粗,点如瓜子,撇如刀,捺如扫”,是宋体的特点。它在起笔、收笔和笔画转折处吸收楷体的用笔特点,而形成修饰性“衬线”的笔型。“衬线”是指笔画起端和尾部结束带有修饰性的线型。宋体是应用最广泛的汉字印刷字体,它具有稳重、典雅的风格。由老宋体派生出的字体有标宋、书宋和报宋等。老宋体多见于书刊、海报的标题及包装的品名,而书宋则常用于正文、说明文等。黑体又称“方体”,笔画粗细一致,醒目、粗壮,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它的出现与商业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设计中较多地运用黑体或根据它的风格特点衍生而来的其他字体。黑体是受西方无衬线体的影响,于20世纪初在日本诞生的印刷字体。它有特粗黑、大黑、中黑等,适用于标题及多种展示目的,而细黑又通称为“等线体”,可排印正文或说明文。仿宋体的风格特点是依据老宋体而来的,与老宋体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些许不同:横竖笔画几乎一致,笔画两端有毛笔起落的笔迹,竖画直而横画略向右上方上翘3度左右,虽笔画纤弱,但充满灵秀之感。适用于短文、说明文。楷体是传统的楷书在印刷字体中的延续,它笔迹有力,粗细适中,字画清楚,易读性很高,多用于内文。此外,隶书、魏碑等书体现在也都有成系统的印刷字体。二、绘写要求在绘写汉字字体时,其基本要求是:字形匀称,结构严谨,笔画精当。(一)字形匀称字形匀称是指字与字之间看起来大小均匀相称。汉字虽然统称方块字,但是字和字在结构上各不相同,笔画简繁不一,其形体也多样复杂。怎样才能把这些汉字都纳入同样尺寸的方框内,并且做到大小匀称呢?概括地说,汉字有五种不同的外廓,其处理原则就是“满收虚放”,即满的一边要向内收,虚的一边要向外放,这样才能使方块字的形体大小匀称。图3-4对字形作适当的调整(二)结构严谨既然汉字是方块字,每个汉字美术字所占的方块就如同一幅幅方形构图,其内部结构应该是严谨的,做到多样统一、均衡稳定、疏密有致、变化有序。结构有两层含义:一是所有方块字都是由笔画(即线条)构成的;二是汉字除少数单体字外,大多数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部分(部首偏旁)构成。要使字体的结构严谨,就要注意以下的构成原则:中线为准,左右平衡;上紧下松,上小下大;有争有让,适当穿插。(三)笔画精当笔画是构成汉字的“零件”,笔画是否精当,对于汉字的造型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要做到笔画精当,就要处理好以下四个问题:1.笔形笔形就是笔画的形状。从东汉时起,就用“永”字来概括汉字的基本笔形。不同字体的笔画,其笔形各不相同。2.位置笔画的位置要适应结构的需要。3.长短笔画要长短有度、参差有序。4.粗细在同一个字体里,笔画的粗细虽然大体差不多,但实际上是有变化的(见图3-9、图3-10)。图3-9宋体笔画特征图3-10黑体笔画特征第二节拉丁字母的基本字体与绘写一、基本字体在拉丁字母确立为拉丁文化圈的书面传播基本工具后,字母的书写形式因不同的地域和条件而发生变化。但无论书写体或者印刷体千变万化,都是以罗马人完善的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基本字体遵循这样一个原则:每个字母都有其基本形式,以区别于其他字母,并且以特有的形状或易于辨认的局部结合来表达,使字母作为文字的一部分起有效作用。15世纪后半叶,借助于从中国传入不久的活字印刷技术和质轻价廉的纸张,印刷代替了手抄的繁重工作,字体以更快的速度、多元化地发展起来,形成各种不同风格的字体(见图3-13)。图3-13以罗马碑铭体为摹本设计的AdobeTrajan字体(一)罗马体罗马碑铭体曾是古代最为人称道的一种拉丁字体。它的“衬线”形态与罗马柱头极为相似,可以轻易地从笔画的起落上看出。图3-14是古罗马体中的TrajanPro体与新罗马体中的Baskerville体的对比,从中可以看出,古罗马体和新罗马体之间的最大差别是:(1)新罗马体的字幅差比古罗马体小。(2)圆形字母的轴线一个呈垂直状态,另一个呈10度的倾斜。(3)笔画的粗细对比不同。(4)古罗马体的“衬线”仍保留手工雕刻的笔画特点,而新罗马体的“衬线”却有了机械绘制的理性感,呈现出细直的特性(见图3-14、图3-15)。图3-14古罗马体和新罗马体特点的比较图3-15书籍装帧/CoralieBickford-Smith(二)哥特体哥特体是9~14世纪哥特时代,欧洲修道院的僧侣们抄写经书时使用的一种字体,具有欧洲中世纪浪漫、繁缛的气息和神秘的宗教意味。因用平笔书写,致使笔画尖突、纵笔画平行、等距离排列,“O”字则写成六角形。现代哥特体简化了原有古体的繁褥装饰,保留了折裂的笔画特征,提高了视觉冲击力度(见图3-16)。图3-16HugeinGermanyPoster海报/MichelleYang,BryanMamaril(三)方衬线体方衬线体是19世纪初叶,起源于法国和意大利,用于报纸标题的活版字体。它的笔画粗细一致,特别是衬线完全不同于新罗马体那样细直,而是呈矩形,极似古埃及金字塔的石块,故被称为埃及体。方衬线体粗重浑厚、黑白分明,具有醒目的字体效果。在绘写时特别要注意衬线的处理,切忌使衬线与字干的粗细对比过分强烈。许多设计师会在作品中使用方衬线体来表现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如图3-17是瑞士设计师尼古拉斯·特罗斯勒设计的音乐会海报;图3-18是布莱德·斯蒂文斯(BradStevens)设计的龙舌兰酒品牌形象设计及包装,它通过罗马体、方衬线体及无衬线体的字体组合排列,表现出时尚至酷的城市体验。图3-18龙舌兰酒品牌形象及包装/布莱德·斯蒂文斯(四)无衬线体无衬线体的出现与流行,与方衬线体几乎同时,都是为适应商品宣传的需要而产生的,因此又称现代自由体。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线条粗重。无衬线体完全抛弃了饰线,只剩下字母的主线,更显得朴实和整齐。此类字体的纵横笔画相同,造型简明有力,颇具现代感,风格类似汉字的黑体,因此常与黑体配合,用于招贴画等广告媒体的大标题。在无衬线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字体是赫尔维梯卡体(Helvetica),或称瑞士体,它是瑞士哈斯(Hass)铸字公司于1957年发表的活字字体,其字形端庄美丽,富于细部变化。赫尔维梯卡(Helvetica)是苹果电脑的默认字体,微软常用的Arial字体也来自于它。作为在平面设计和商业上非常普及和成功的一款字体,2007年是赫尔维梯卡字体诞生50周年,为此英国导演加利·哈特斯维特(GaryHustwit)专门拍摄了一部纪录片《赫尔维梯卡》,在设计界还引起了一阵小小的旋风(见图3-19、图3-20)。图3-19赫尔维梯卡(Helvetica)字体图3-20左图红色“R”字为赫尔维梯卡字体,蓝色“R”字为Arial字体;右图广告牌上用的都是Arial字体(五)草书体草书体书写比较自由,它是在16~18世纪,以意大利、法国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一种印刷字体,吸收了大量早期手书体的风格。绘写草书体的大写字母,其用笔走势应符合书写笔顺规律,字体的倾斜度普遍为55度左右,小写字母应注意它们的斜度、间隔、高度和圆弧角度的一致,以求笔画粗细和间隔的匀称,形成有统一序列、有节奏的形式美感(见图3-22)。图3-22早期手书体二、绘写要求(一)字形匀称由于拉丁字母构造的特殊性,尤其是大写字母有一个统一高度的限定,为了求得字形在视觉上的匀称,可以将拉丁文大写字母分为三种典型的类型:1.三角形笔画成尖角与边框相交,如A、V、W。2.矩形笔画与边框平行,如H、M。3.圆形笔画成弧线与边框相交,如O、Q。拉丁字母的字形没有汉字字形那么复杂,但由于上述三种字母类型在实际占有空间上不同的原因,产生了视觉感受上的不同。第一种字形的笔画成尖角与边框相交,失去了上部或下部的有效空间;第二种字形的笔画已经与边框平行,占有最大的有效空间;而第三种字形的笔画成弧线与边框相交,未能很好地占有有效空间。因此,为使字形在视觉上匀称,绘写时须按要求进行调整(见图3-23)。图3-23拉丁文大写字母的三种类型(二)结构特性相对于中国汉字在结构形态上的绘写要求来说,拉丁字的绘写则要简单许多,但从线性特征、字母比例以及字母间的间隔距离等方面,又体现出其自身的特殊要求。1.线性变化字母直线或曲线笔画的平行或交叉组合所构成的,也就是直线与直线、曲线与曲线或直线与曲线的组合而形成的各个字母,其线性越单纯,则变化越小,如大写“H”与“A”。而小写字母有较多的结构特征和形式,是因为有笔画上升和下降部分的附着形式,以及像e、h之类的弧线,只有很少几个字母由直线笔画构成,因此在线性上比大写字母有更多的变化。可以比较一下英文单词“字母”的大小写ALPHABETS和alphabets之间的不同。2.比例关系(1)高度的比例关系。拉丁文大写字母的高度一致,宽度不一致,而小写字母的高度、宽度都不一致,但即便如此,其高度的不同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也就是说,限定高度的有四条线,分别是顶线(即上升笔画线)、肩线(即高度线)、基线(即基础线)、底线(即下降笔画线)。大写字母下接基线,上达顶线;小写字母则被四条线划分为三个部分:顶线至肩线为上部,肩线至基线为中部,基线至底线为下部。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字体其四条线的比例关系是有差别的(见图3-27)。图3-27高度的比例关系(2)宽度的比例关系。由于拉丁文自古以来都是横行排列的,因此字的高度可以作相应的规定,而字母的宽度则因字而异。我们也可以圆形字母“O”为中心转换字母的比例,将字母分为宽、中、窄三个基本范畴。但在真正绘写字母时,为了创造视觉平衡,必须适当调节。字母与字母之间的这种尺度差异通常被称为“字幅差”。图3-28宽度的比例关系3.间隔距离字母与字母之间,单词与单词之间,其距离配合得是否适当,可直接影响到字体本身的美观和识别性。假设把每个字母都装进一个符合各自字幅的矩形框内,然后放在一起,框与框之间留出相同的间距。这时,尽管字形的宽度已作了调整,但字母本身形状的不同却无法回避。以大写字母为例,H和E放在一起,强烈的竖笔画会明显地缩小它们之间的间距;而A的斜线和P的竖线会造成间隔的不匀称;I也有同样的问题,因为这个字母十分窄,仿佛在两侧的字母间不相连地漂浮着,特别是当旁边不是竖笔画字母时(见图3-29)。图3-29间隔距离的调整本章总结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外基本字体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并通过对基本字体的摹写,掌握绘写的一般规律及应用中外文印刷字体的能力,为进行字体设计作准备。
本文标题:第三章-字体绘写的训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798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