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水利工程 > 某市2009年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建设方案
山东省某市2009年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建设方案某市财政局某市水务局二〇〇九年七月I目录1基本情况...........................................11.1自然条件......................................11.2社会经济状况..................................21.3自然灾害情况..................................31.4农业生产现状..................................31.5水资源状况....................................4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42.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4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83工程建设方案.......................................93.1建设范围和总体布局............................93.2工程数量与规模、建设标准.......................93.3主要建设内容.................................104工程管理规划方案..................................135建设费用及筹资方案................................14II5.1测算各类主要建设内容的费用和总费用............145.2资金筹措方案.................................165.3资金筹措能力分析.............................176预期效益..........................................176.1经济效益分析.................................176.2社会效益.....................................186.3生态及环境效益...............................187附件..............................................187.1村民代表决议.................................187.2附图.........................................18附图1、某市项目区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分布示意图附图2、后地村水源建设与配套工程规划图附图3、儒林庄水源建设与配套工程规划图附图4、冶基村排水沟改建工程规划图附图5、欧头孙家水源建设与配套工程规划图11基本情况1.1自然条件某市地处胶东半岛北部,东经120°13′14″~120°44′46″,北纬37°27′30″~37°47′24″。西部、北部濒临渤海,南与栖霞市和招远市毗邻,东与蓬莱市接壤,总面积893.32平方公里。东西长46.08公里,南北宽37.43公里,海岸线总长68.38公里。总的地形是东南高、西北低,南部为低山丘陵区,面积438.3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49.1%,北部为平原区,面积450.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0.5%,另有岛屿面积4.1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0.4%。某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季风进退明显。其特点是:春季干燥多南风,夏季湿热多阴雨,秋季凉爽雨水少,冬季寒冷北风多。年平均气温12.2℃,最高气温38.3℃,最低气温-21.3℃,年平均蒸发量1350.2毫米,相对湿度69%,多年平均降水量585.5毫米。大气降水特点是年际、季节、区域分布不均,年内降雨多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72.9%,其余8个月仅占全年的27.1%,形成了春旱、夏涝、晚秋又旱的气象特点。无霜期160-210天,多年平均最大冻土层深0.42米。某市在构造上位于鲁东断块之胶北块隆的西北部,发育有两2条主干断裂,即近东西向的黄县大断裂和东北向的玲珑——北沟断裂。这两条断裂把本市分割为三个较大的块体,北部为断陷盆地,南部与东部皆为断隆山地。北部断陷盆地主要含水层系由第四系的砂砾石组成,平均厚度6.2米,地下水埋深一般20-80米左右,单井出水量10-50立方米/小时。东部黄水河流域地下水较为丰富,个别机井涌水量80立方米/小时左右,是全市较理想的水源地;东部、南部为山丘区,基岩含有少量构造裂隙水和风化裂隙水,一般地下水埋深为5-20米,个别地下水埋深80-100米,单井涌水量一般为10-20立方米/小时。全市共有大中型水库3座、小型水库64座、塘坝279座,共有大小河流23条,主要有黄水河、泳汶河、北马河、八里沙河等,均为季节性河流。1.2社会经济状况某市辖15个镇(区、街),611个村居,总人口6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8万人,农民人均收入6941元。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经济迅速由粗放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由分散经营向集约规模经营转化,经济上得到了长足发展,现已成为沿海经济发达区,社会经济综合指数在全国县级市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已挤身全国20强之列。2008年,全市完成GDP57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8%、19%和25%。3项目区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条件与配套设施情况良好,为确保项目区工程的正常施工,在项目施工前还要做好“三通一平”工作,即三通指“路通、水通、电通”,一平指“场地平整”。道路方面:项目村都有村路与镇及市主干道相通,施工道路畅通,保证了材料设备的顺利运输。某市拥有多家机械化施工队伍,力量雄厚,机械设备齐全,项目实施前将负责偏僻地段的临时施工道路建设、施工现场平整等工作;用电方面:某市电网建设已覆盖全市,施工时可以就近取用,电力供应有保障;用水方面:可以调用附近水库、机井等所有可利用的水源;施工力量方面:某市拥有强大的水利专业施工队伍,技术力量雄厚,保证了工程的建设质量。1.3自然灾害情况项目区域内自然灾害常发类型包括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近期发生的强降雨过程,对诸由观、徐福等镇区造成了极大的洪涝灾害,造成粮食及水果减产,直接影响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1.4农业生产现状项目区内土地资源较为丰富,种植的作物种类有小麦、玉米及各类果树等,农业灌溉多以机井为主,气候比较适宜,水资源状况较好,由于原有的灌溉设施多数存在建设标准较低,质量较4差,有的经多年运用,已开始老化,实灌面积正逐渐减少。因此,仍需加大力度对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以有效地改善项目区内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1.5水资源状况据统计,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3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7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4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387立方米。水资源可利用量1.62亿立方米,现状总供水能力1.55亿立方米,农业总用水量1.17亿立方米,其中灌溉用水量1.15亿立方米。全市总灌溉面积58.5万亩,其中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8.7万亩、万亩以上灌区面积12.7万亩。本次规划的5项工程,有4项位于平原区,1项位于山区,通过对项目区内水资源状况分析,均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2.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现状某市历来注重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与发展,在各级的努力下,全市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已建成小型农田水利设施1.2万余处,其中:小型水库64座、塘坝279座、谷坊2743座、机井大口井7862眼、扬水站171处、农村供水工程500余处。这些工程的建成与使用,对改善农业生5产和农民生活条件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建设标准、资金投入、运行时间长等原因,工程的老化失修现象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斗渠以下小型水利设施失修老化现象严重。目前我市共有斗渠以下渠道634条,总长409.1公里。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由受益村队组织人员统一管理,工程运行情况良好,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原有的灌溉管理模式发生了变化,斗渠及以下渠道无人管理,失修、老化退化现象严重,水的利用率低,损失大,工程难以发挥应有的效益。此外,由于资金投入上的原因,斗渠及以下渠道衬砌率低,衬砌长度仅占总长度的5%。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原有的部分测水量水设施从布局上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且由于建设年代早,施工质量差,加之经过几十年的运行,老化失修严重,大多处于半瘫痪状态,影响了供水效益的正常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粮食生产能力的稳步提高。二是小型水库、塘坝等水利设施抗御旱涝灾害能力有待提高。我市小型水库、塘坝、扬水站等工程,多建成于上世纪60年代,受当时经济条件的制约,工程质量和标准不高,运行40余年来,失修、老化退化现象较为严重,抗御旱涝灾害的能力明显不足。近两年来,国家陆续投资对小型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但塘坝、扬水站等工程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抗御旱涝灾害的能力。6三是农业节水区域化、标准化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2000年以来,我市先后实施和完成了“水库万亩自压管灌方”、“沿海万亩葡萄滴灌方”、“金鸡岭万亩柿园微喷方”“千亩大棚膜下滴灌方”以及“平原井灌区管灌加密改造”等重点项目,有力地带动了全市面上节水工程地广泛开展。全市新发展和改善节水灌溉面积14.18万亩,其中,管灌9.83万亩,大田喷灌0.25万亩,微灌4.0万亩,大棚膜下滴灌0.1万亩,农业节水逐步向区域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节水效益明显提高,但农业节水标准化的发展速度还不能完全适应我市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仍需要大力发展高标准农业节水灌溉项目。2、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实行税费改革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镇、村两级的财力,加之近年来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导致镇、村两级和农民群众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上投入明显减少,管理和保护意识淡薄,小型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长期无法得到有效改善。从目前情况看,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仍然是资金问题。以现行的投资机制,在短时间内解决资金问题难度很大。3、小型农田水利管理体制及管理经验一是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建成后,由市指挥部责成市水务局、财政局等主要相关单位组成联合验收组,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验收。工程项目经验收合格后,交付管理单位,同时由市水务局对工程项目区内的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7岗。非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由各镇区街自行验收、培训。二是因地制宜、确定管理模式。根据不同工程项目的特点,确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不同形式的工程运行管理模式。目前全市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主要采取农户自主、承包、村集体、用水协会四种管理模式。并根据管理模式特点,建立健全操作规程、运行养护等各种管理规章制度,实现了工程项目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三是检查督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每年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法,对工程项目进行检查督导,及时采取召开现场会的形式,总结推广先进经验,纠正不足,确保了工程项目能够长期发挥应有的效益。面对水利建设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充分发挥水利主管部门的职能,从加强组织领导、多方筹措资金、发展“民营水利”三个方面入手,不断强化工作措施,以保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持续、有效地开展。4、建议一是各级政府在继续对骨干工程投入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田间工程的建设力度和投资规模,对其进行彻底改造,并加强管理和维护,最大限度地减少渠系水的损失,从而减少农民用水负担,提高用水积极性。二是要通过组建农民用水协会等方式,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养护和更新改造,充分调动农民投入的积极性,提高农民的8节水意识,采用直接投资与投劳折资相结合的方式,以农民投劳折资为主。三是要对目前农村所拥有的小型水利工程要明确所有权,因地制宜,采用承包、租赁、拍卖、
本文标题:某市2009年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建设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799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