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开发南海渔业资源思路与办法3
浅论开发南海外海渔业资源促使渔业经济获得深海礁盘远洋三大板块资源经济支撑开发南海渔业资源思路与办法摘要对渔业经济发展缓慢未能与全国整体经济发展同步进行研究,发现渔业经济缺乏活力的原因是,渔业经济缺失深海、礁盘、远洋三大板块资源经济支撑所至。经研究,要促使渔业经济高速发展起来,修正现行科技政策促进生产重大技术萌生与转化,装备创新技术渔船,开发南海外海渔业资源是促进渔业经济腾飞的最有效办法。关键词:开发渔业资源、政策、渔业经济一、引言渔业支柱产业海洋捕捞业现状。据统计:2010年我国渔业支柱产业海洋捕捞业(含淡水捕捞)的经济总产值为1585.40亿元,养殖业(含淡水养殖)的经济总产值为5166.40亿元。从数字上体现渔业支柱产业已经比养殖业的经济创收能力落后了3.26倍。如果从渔船的生产能力方面解读,据统计:我国拥有动力渔船67.52万艘。也就是说平均每船每月的产值只有1.9万元,可见一艘渔船都比不上一台出租车的产值高。如果从渔民收入方面解读,据统计:2010年我国渔民人均年收入为8963元。也就是说渔民平均月收入只有747元/月。由此可见渔民在我国属于极低收入群体。今天海洋捕捞产业走进这样的困境实在令人很纠结。也许会有人会问?为什么我们的渔船创收能力哪么差劲?如果从技术层面讲,是因为我们的生产受到技术限制。如果从产业发展布局来讲,我们目前的生产形式、生产规模、生产方向存在问题。哪可能就会有更多人质疑,渔业每年都投入大量的科技资金,怎么技术还会这么落后呢?就是因为我们缺乏一部科学合理的科技政策,由于现行的科技政策存在的缺陷多、不合理,因此科技政策在渔业经济活动中不仅对生产起不到促进作用,而且还严重打击和压制了生产重大技术的萌生。造成我国渔船装备技术、海洋捕捞技术几十年来没有质的提升与革命性的创新。现行的金枪鱼延绳钓技术和鱿鱼钓技术都是外来的技术,不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捕捞技术,除了这两项技术以外,其他的都是非常传统的捕鱼方式。作为一个海洋大国,当今我国的捕捞业还如此落后,笔者认为,作为科技工作者的其中一员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确实觉得愧对国家,愧对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由于受到科技政策多方面不合理因素的困扰,使科研工作难以延续让我们感到很无奈。为了复兴渔业经济,我们目前只能做的就是先将创新技术研发出来,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时刻准备着,当科技政策允许生产重大技术萌生的时候,我们就将这一批生产技术转化出来服务渔业,因为我们坚信总有一天海洋捕捞业要谋求发展,主要向外海发展我们的创新技术就能为产业提供技术支持。渔业要扭转乾坤改写落实后历史,就要以先进的捕捞技术扩大作业渔场,开发南海外海资源,只有向外海发展才能激活渔业经济。也许会有人问?目前渔业生产技术这么落后,去开发南海外海资源从生产负加值层面分析,是否有意义?以外海资源促进渔业经济增长,可行性到底有多大,技术难点问题如何解决?我们具备了怎么样的条件与信心?不错,这些问题都关系到外海资源开发和渔业经济的发展出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和寻找渔业经济发展突破口,我们对外海资源开发技术、新功能渔船技术、科技促进等几方面进行了详细深入的研究,目前已整理出一套促使渔业获得深海、礁盘、远洋三大板块资源经济的规划方案。并设计了南海外海资源的开发要点。主要我们能为资源开发要点创造实现条件,按规划要求开发南海外海资源,南海“蓝色资源宝藏”大门一定能被我们撬开。二、南海外海资源概况开发南海外海资源,相信很多人都非常关注,南海外海渔业资源到底有多丰富,开发潜力有多大,开发以后对渔业经济有怎样的帮助。这一问题只能根据南海水产研究所历年对南海资源探捕调查成果,解读南海资源的现状。据南海水产研究所1979年《南海深海渔业资源综合调查》报告显示,在200至300米水深有鳞首弓头鲳、胁谷软鱼和脂眼鲳等经济鱼类可以开发利用;在水深700米上下有大群体的长尾鳕。经过探捕发现南海深海虾类资源有60种,发现鱼类8个新品种,42个新记录,鱼类资源有200种。当然还有更多的资源有待发现。据南海水产研究所主持实施的2008年《南沙群岛海域中上层鱼类资源调查》报告显示,采用光诱探捕,在短时间光诱集鱼情况下,多次网产超万斤。据海南水产研究所的2009年《南沙群岛海域中上层鱼类资源调查》报告显示,两次出航采用灯光探捕共下网33次,总渔获量为40吨,平均网产1.2吨,最高网产有5吨多。两艘参与调查的渔船作业14天,渔获直接经济价值超过100万元。据2010年西南中沙群岛志记载,西南中沙群岛海域鱼类品种除底栖和潮间带鱼类外,仅珊瑚礁盘鱼类就有535种。南沙群岛珊瑚礁盘鱼类有558种。中沙群岛珊瑚礁盘鱼类有300种,包括大洋鱼类资源共有2060种。可见南海外海资源品种极其丰富。据海南水产研究所2010年对南海北部大陆架100至200米水深的7.5万平方公里的探捕资料显示,探捕投网894次,平均网产为6254公斤,其中发现有深海虾类资源及外海区头足类水产品资源。从南海水产研究所历年对南海的资源调查成果可见:南海外海无论是深海、礁盘、大洋性渔业资源都是非常的丰富。由于资源开发利用价值高,前景远大,参与资源调查的专家都纷纷发表请愿开发南海资源的文章,其中有“南沙是永续的渔业金库”、“南海渔业开发刻不容缓”等多篇文章,文章目的是要告诉我们,南海西南中沙渔场是渔业经济强大的希望。由于南海水产研究所对渔业作出的重大贡献,让我们掌握了理论科学,让我们读懂了南海资源,并为渔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实在是功不可抹。因此我们以先进生产力向南海外海大规模发展生产,理由是充分的。至于资源开发为什么是南海而不是渤海、黄海、东海。由于渤海、黄海、东海都在我国的大陆架以内,海床结构基本上是平坦的,海洋深度在120米以内,属于浅海,由于海洋结构单一,因此渔业资源种类和储量都与普通近海一样。而南海除了面积比渤海、黄海、东海总面积大2倍以外,海洋结构也大不相同,除了大陆架内的浅海,大陆架外的深海面积广大、礁盘海区辽阔,岛礁数量众多。可见南海海洋结构具有多样性。因此:南海除浅海资源外,还拥有丰富的深海资源、礁盘资源、大洋性资源。因此要开发的是南海外海资源。三、南海外海资源开发要点1:将合理完善的科技政策建立起来,促使生产重大技术萌生与转化。我国渔业每年都投入大量的科技资金,科技资金作用就是要促使创新技术萌生与转化,为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促使产业持续并扩大发展。但现行的科技政策由于无理要求生产重大科技项目实施,70%的资金由科研单位带资完成,导致科研单位根本不敢触碰生产主体技术的研发工作。由于科技政策对一般技术项目只给予一部分的科技扶持,剩余部分资金缺口要求科研单位自筹解决,这无形的迫使科研单位在项目申报时,造大数、讲大话、少做实事,由于科技政策对科技工作扣上挥之不去的枷锁,导致科研单位只能申报规模少的科技项目混日子。造成产业长期贫缺生产技术。因此科技政策急需修正。要使外海资源开发获得技术支持,要使产业拥有先进生产力,就要建立一部完善的科技政策,而且科技政策必须具备如下促进元素。(1)、科技立项机制、扶持机制和科技资金流向必须以保障生产主体技术为原则。(2)、科技方向要从“技术自由发展”形式要向“技术规划发展”形式转变。(3)、对重大项目的定义,应当以项目对产业贡献大少进行定义,只论贡献,不论项目投资或项目规模大少定义。(4)、对科研单位的科技项目实施,应按项目审定预算进行全额扶持,取消不彻合实际的带资要求。(5)、对技术项目与设施项目要分类进行扶持。(6)、对营利性的生产企业科技项目和非营利性的科研单位项目要分别进行扶持。(7)、要解除生产重大技术只能由部属或省属科研单位才能进行研究的限制。(8)、建立科技项目招投标中心,对科技项目实施应以市场形式,采用经济手段促使产、学、研自然形成紧密结合,促使成果转化由生产企业承担,充分发挥产、学、研各自特长,对项目实施以分工合作形式完成。从而提高成果转化时间和提高转化率。由于现行的科技政策存在多方面的缺陷,导致产业今天走进了困局。至于科技政策还存在哪些方面的缺陷,由于内容多在这里就无法详细介绍,只能另详“论科技政策老化无形地压制重大技术的萌生”文章,论文内容有科技政策存在的多方面问题与改善办法。研究编写这类型文章,目的是要深入了解现行科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便于研究解决方案。主要我们将合理的科技政策建立起来,先进的外海捕捞渔船和深海、礁盘、远洋创新捕捞技术就会源源不断的被研发出来,渔业就会获得资源开发急需运用的生产技术。2、要明确技术发展方向,渔业才能准确获得先进生产力。明确技术需要,科技人员才能准确提供所需运用的技术。也就是说:目前需要研发的创新技术到底计划装备在传统渔船上,还是打算运用到符合现代渔业发展需要的大吨位渔船上,这一个问题涉及到渔具的设计方向,涉及到渔具的产能规模,因为200吨渔船与800吨以上的渔船抗倾覆能力完全不一样,渔具设计形式会随渔船条件而改变,因此装备在不同渔船上的渔具会有很大的区别。比如:灯光罩网作业渔船,由于罩网安装在常规渔船上应用,由于船型小抗倾覆能力差,因此只能采用传统的方法用撑杆将小面积的罩网撑开,采用人力进行作业,网产低主要是由于罩网面积少网衣长度短。因此形成生产规模受限制。如果采用800吨以上的渔船作为载体,生产工艺就有质的改变,就可以采用大偏心作业方式,以大跨度的液压伸缩臂直接投放封闭式围网,这样就可以赢得数倍的投网面积和扩大了网衣的长度,并实现了机械化生产,由于生产工艺采用机械代替人力操作,就可以大大的提高投网次数和降低劳动强度,不仅解决了存在问题,还大幅度地提高了产能。由此可见:除了不同的渔船规模,采用的生产工艺有质的区别外,提高产能后还需要扩大冷库舱容才能提升生产负加值。因此开发外海资源的新技术渔具要用在200吨左右的小渔船上,还是要用在800吨以上的大渔船上,鱼获保鲜是采用传统的保鲜办法,还是要采用先进的保鲜办法。要把争议问题明确下来。确定了渔船未来发展方向,科技单位才能准确地提供资源开发急需运用的技术。另外:我国渔船正值更新换代的时期,要以什么标准去换,这一问题应当引起重视,也就说不能再以自由形式盲目发展渔船,要以规划形式发展渔船。只有这样我们未来的渔船才能符合现代渔业发展需要。由此可见:外海渔船的建造需要有成熟的设计才能发展,避免急功近利,才能不枉走弯路误投资。3、要运用超低温冷藏技术装备外海渔船实现增产同时能增收。相信所有人都喜欢吃冰鲜的鱼,不喜欢吃急冻的鱼,市场上冰鲜鱼价格也是比急冻鱼要卖得高,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冰鲜鱼是在0度以内低温保存,因此鱼的细胞壁不会破裂,养分不外流,而且鱼的细胞核内的水分不被蒸发,因此鱼能保持较好的鲜度,由于新鲜好吃因此冰鲜鱼能卖到好价钱。但冰鲜保存方式存在的缺陷是,保存时间短,由于0度不能冻透鱼的内层细胞核,因此长时间冰鲜的鱼细胞核组织会彭胀致使细胞壁破裂,从面导致鱼获变质。有些去外海生产的渔船为了回港后鱼能卖得好价钱,就算装有急冻设备也不用,情愿冒风险采用冰鲜方式保存鱼获,渔船回港后发现大量的鱼已经变红变质,这样的问题时有发生,因此外海作业渔船不适合采用冰鲜保存鱼获。如果采用常规冷库保存鱼获,由于远洋捕捞鱼获有大有小,再加上鱼类本来就是高纤维、高密度细胞组织的生物,特别是鱿鱼细胞密度更大,如果只采用-36度以内的温度保存鱼获,在2小时内根本不可能将鱼的中心温度降至-18度,鱼的细胞壁和细胞核根本就不可能同时被冻结,细胞壁收缩了,但细胞核还未收缩,因此造成细胞壁破裂。平常,在冷库中常见到的鱼获颜色退变,流出血水,这就说明鱼的细胞壁已破裂,细胞核水分被蒸发,养分外流,因此急冻的鱼就没法保证鲜度,因此不好吃卖价低。如果鱼获经过-60度超低温处理后再放入常规冷库中保存,鱼的细胞壁和细胞核就可以同时被冻结,细胞壁就不会出现破裂,鱼获就可以获得长久的保鲜。由于经过超低温处理的鱼获,解冻后品质会还原到进库前的鲜度,能赢得好鱼价,能实现增产的同时能增收,还大大提高了渔船的综合续航力,因此外海作业渔船必须装备超低温处理冷库。4、要把捕捞信息平台建立起来引导外海渔船生产作业。由于
本文标题:开发南海渔业资源思路与办法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808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