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重点学科颈椎病临床研究基地10315.jsp
1重点学科颈椎病临床研究基地建设规划一、本部分建设内容摘要基于国际国内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预测颈椎病行业中医领域内今后5-10年内研究趋势可能涉及的颈椎病中医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标准化研究等方面,结合本院在颈椎病领域的优势和不足,特提出研究方向和内容规划如下:1.颈椎病证侯规范化研究由于颈椎病症状繁多,各学术流派在颈椎病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各显身手,理、法、方、药自成体系,造成证候学术语称谓繁杂,也造成证候概念模糊不清。证候内涵和外延模糊,随意命名,造成内容相互交错,划分不严格,缺乏统一的标准,一证多义、多证一义现象比比皆是。因此针对目前颈椎病证侯量化、证候名称、证候分类及证候诊断标准规范的不统一,在现代医学对颈椎病分型的基础上,对各种类型的颈椎病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建立颈椎病证侯数据库,促进颈椎病中医证候的规范化、标准化,为制订颈椎病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2.中医药治疗颈椎病的规范化研究颈椎病的治疗,一直是近100年来的热门课题之一,目前认为大多数病人非手术治疗即可取得满意疗效,其中中医药治疗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现代医学认为颈椎的退行性变是颈椎病的主要发病基础,颈椎的退变既是颈椎的适应性反应,也成为脊髓、神经根或血管受压迫刺激的原因,由于脊髓、神经根或血管受压迫在临床上的表现各不相同,且临床患者多见多种症状同时并存,由于具体病因的不同,导致现代医学非手术治疗方案侧重点的不同;中医各学术流派由于颈椎病症状繁多而在颈椎病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各显身手,理、法、方、药自成体系。以上原因导致了颈椎病非手术中西医疗法存在着许多不规范,使一些患者因久治而无效,转入手术治疗。针对目前问题,我们拟在现代医学关于颈椎病的分型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各型颈椎病的中医治疗规范化方案和技术。3.中医药对颈椎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防治研究对于小部分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和颈型颈椎病和部分脊髓型颈椎病,应考虑手术治疗,虽然手术疗效肯定,但手术的继发问题如手术本身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等导致总体疗效欠佳。中医药治疗在此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现阶段这2方面的中医研究资料十分有限,缺乏中医学病因病机演变、不同干预环节与时机的治则方药等的认识,亟需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研究,同时规范中医药在颈椎病围手术期的治疗方案,以解决围手术期存在的治疗问题,提高手术疗效,提高患者的远期疗效及生存质量。二、建设目标1.总体目标今后颈椎病的研究着重放在提高临床疗效方面,期望大幅度降低颈椎病复发率,提高治疗率。通过上述方向和内容的研究,预期达到的总体目标为:(1)使颈椎病的中医药诊疗达到国内或国际领先水平,形成可推广的临床诊疗规范。(2)以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负担为指导,研制出3-5个疗效确切的特色制剂和中药新药,整理并推广一批简、易、便、廉具有中医特色优势的安全、有效的临床诊疗技术。(3)培养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的中医临床研究队伍。(4)探索总结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和特点的颈椎病临床科研新模式,即以疗效为切入点,诊疗与疗效为重要目标,整合药物研究,形成一体化模式。2.近期目标(3年)(1)按要求完成各研究方向的临床研究工作任务;(2)总结工作中的问题及可能的新思路新方法,撰写相关论文;(3)修订调整研究中的问题,完善方案。3.中长期目标(1)建立颈椎病证侯数据库,促进颈椎病中医证候的规范化、标准化,为制订颈椎病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2)建立各种类型颈椎病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在全国中医医院和综合性医院推广;(3)建立各种类型颈椎病围手术期时中医药治疗方案,在全国中医医院和综合性医院推广。3三、建设内容1.建设内容1——颈椎病证侯规范化研究1.1背景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本单位基础和优势、研究难点分析)证候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由于颈椎病病程迁延漫长,历代医家多从不同角度和病程中的不同时段进行观察,从而提出诸多证侯学说,对于治疗开拓思路大有裨益。通过对古今文献的系统分析与总结,颈椎病的辨证,主要有主症辩证、分期辩证和经络辩证三种。主症辩证主要对疼痛、眩晕和痿证详加辨证以求因。根据疼痛可将颈椎病分为风寒外侵、肝肾不足、痰湿组络、肝阳上亢型;根据痿证可将颈椎病分为湿热浸淫、脾胃虚弱及肝肾亏损型;根据眩晕可将颈椎病分为气血不足、肝阳上亢痰湿内阻型根据分期辩证可将颈椎病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可分为风寒阻络、肾气不足型;中期可分为外邪侵袭、气滞血瘀、痰湿困阻和痰瘀交阻型;晚期可分为肝肾阴虚、气血不足型。颈椎病虽病在颈椎,但牵及到头、肩背、上肢以及下肢,尤其疼痛的特点与经络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地说,根据经络辩证,颈椎病局限于颈部或颈背部症状者,主要与督脉、足太阳经有关;肩部症状者,与手三阳经关系密切;若颈、肩、上肢同时出现症状者,则与督脉、足太阳膀胱经、手三阴、三阳经皆关系密切;若出现头部症状,由于“头为诸阳之会”,足厥阴肝经上达于巅顶,故头部症状与手足三阳、足厥阴经关系密切。对颈椎病的辩证多样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医古代对颈椎病这一种病缺乏整体认识,只是对其不同的症状进行辩证分析,所以各学术流派在颈椎病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各显身手,理、法、方、药自成体系,造成证候学术语称谓繁杂,也造成证候概念模糊不清。证候内涵和外延模糊,随意命名,造成内容相互交错,划分不严格,缺乏统一的标准,一证多义、多证一义现象比比皆是。针对目前中医学对颈椎病证侯量化、证候名称、证候分类及颈椎病证候诊断标准规范的不统一,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揭示颈椎病病证的内在关联以及辩证规律,增强颈椎病辩证的准确性与灵活性,明确证候的动态性与疾病的内在联系,促进颈椎病中医证候的4规范化、标准化,为制订颈椎病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新疆医科大学图书馆拥有藏书30万余册和1500多种中外文期刊,其中医药卫生专业类现期期刊1400余种,中外文检索期刊310种。有不少品种是自治区独一无二或绝无仅有的。拥有先进的光盘检索系统和网络版数据库及联机检索数据库,分别是: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药学文献数据库、中医文献数据库、基因组数据库、肿瘤文献数据库、学位论文数据库、专利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医药卫生类)、全文期刊数据库(医药卫生专辑和教育与社会科学专辑)、高校特色数据库、人大复印资料库、超星电子图书(试用)、中国学术资源网、方正电子图书、MEDLINE、Scienceonline、SpringerLINK(外文医学全文数据库)、WorldSciNet、OVID(外文医学全文数据库)、EBSCO、STN国际联机检索。形成了我区较为坚实的医学文献和医学信息保障体系。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集临床、教学、科研于一体,目前骨科中心年门诊量达4万余人次,年住院人次5376人次。有充足的临床病例可以选择。1.2基本建设思路和方案建设思路:回顾性调查+Meta分析+症状赋分法+频数分析法+条件概率转化法基本研究方案:在现代医学对颈椎病分型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中医学关于颈椎病的临床文献、实验研究文献、名老中医医案、专著等进行检索,对颈椎病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核对及逻辑检查,保证数据无误后锁定数据库。对符合研究条件的论文进行定量的Meta分析(Meta-analysis),对颈椎病相关证侯采用5级计分法,病因病机采用频数分析法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证侯和病因病机进行条件概率转化法分析。通过这一系列方法,使各型颈椎病的证侯量化,证名分类和诊断标准规范化,为进一步进行颈椎病的方证研究和临床诊疗标准的建立奠定基础。51.3创新点提出在现代医学颈椎病分型基础上进行颈椎病中医证侯规范化研究。1.4目标和成果形式建立各型颈椎病的中医证侯数据库2.建设内容2——中医药治疗颈椎病的规范化研究2.1背景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本单位基础和优势、研究难点分析)颈椎病的治疗,一直是近100年来的热门课题之一,尤其是近30年来,随着骨科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发展,颈椎外科的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迅速。自从1893年Horsely报道首例颈椎板减压术治疗颈椎病以来,手术治疗一直是治疗颈椎病的重要方法。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可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方面。1992年的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讨论会,确定了我国颈椎病治疗的主要原则,目前仍为国内多数学者所认同。讨论会认为绝大多数颈椎病应采用非手术治疗,对颈椎病的非手术治疗主要方法有牵引、颈椎制动、手法按摩、封闭疗法、小针刀与针灸、西药、中医中药、物理治疗、运动疗法、综合治疗等。在具体实施时要根据病人具体症状和体征,及其自身条件优选几种方法并用或相继或相间应用。因为颈椎病的各种非手术疗法都是围绕恢复颈椎的内外平衡而进行的,各治法之间没有拮抗,临证侯病因病机各型颈椎病证侯规范化回顾性调查+Meta分析症状赋分法频数分析法条件概率转化法各型颈椎病相关证侯的中医文献研究6床治疗颈椎病时倾向于综合性治疗。中医对颈椎病治疗上形成了药物内服外用、手法外治、牵引、针灸疗法、练功能活动等一整套的治疗措施。根据不同的病因、临床表现,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尤以内外兼治,筋骨并重的原则为特色和长处,既注重整复颈椎局部的错位、松弛肌肉、伸展筋脉,又注重疏通经络、调节内脏的整体康复。因此,中医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值得研究探索。用非手术疗法治疗获得理想效果的前提是有正确的适应证选择及正确的操作方法。现代医学认为颈椎的退行性变是颈椎病的主要发病基础,颈椎的退变既是颈椎的适应性反应,也成为脊髓、神经根或血管受压迫刺激的原因,由于脊髓、神经根或血管受压迫在临床上的表现各不相同,且临床患者多见多种症状同时并存,由于具体病因的不同,导致现代医学非手术治疗方案侧重点的不同;中医各学术流派由于颈椎病症状繁多而在颈椎病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各显身手,理、法、方、药自成体系。以上原因导致了颈椎病非手术中西医疗法存在着许多不规范,使一些患者因久治而无效,转入手术治疗。因此加强非手术疗法的规范化是目前非手术治疗颈椎病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针对目前问题,我们拟在现代医学关于颈椎病的分型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各型颈椎病的中医治疗规范化方案和技术。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集临床、教学、科研于一体,有充足的临床病例可以选择。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是全国临床药理基地之一,有经验丰富的科研医务人员,在相关技术人员的大力协助下,可确保本专科工作的顺利开展。自建院以来,经过数代骨科医师的努力我院骨科已由当时只有4名医师,20张床位的综合性外科发展成为拥有5个科室,6个骨科专科门诊和7个亚学科,200张病床的骨科中心。目前骨科中心年门诊量达4万余人次,年住院人次5376人次。中心共计拥有骨科医师44名,具有中医学历的医师29名,其中正高5名,副高8名,博士3名,硕士7名。中心在卢勇教授和孟庆才教授的带领下,主持了国家级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2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篇60余篇,论著2部,主编相关教材1部。获得省市国家级科研成果4项,共接收各地进修人员133名,接收留学生100余名。同时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中药新药临床试验基地,是国家卫生部关节镜诊疗技术培训中心,设立有王继先名老中医工作室。现已将门诊楼、外科楼、医技中心、信息中心、影像中心、手术室和学术交流中心组建7成相互协作的临床研究平台和学术转化应用平台;现有6个骨科专科门诊,年门诊量达4万余人次;目前5个骨科共拥有200张床,年住院人次5376人次,下辖脊柱一、二两个专业科室。在脊柱二科设立专病究型病房,所有患者统一收治。其中颈椎病年门诊量约0.8万人次年住院人次600余人次,年病床使用率184%,脊柱一、二有医生15人,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4人。其中中西医结合博士2人,硕士(含西医学位)12人,硕士生导师4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1人。在国家级、省级专业杂志上发表文章三十余篇。做为十一五重点专科重点专病-颈椎病,我院自70年代就设立专科专病门诊及专科专病病房,目前该病年门诊量达0.8万人次占骨科年门诊量的26.9%,颈椎病年住院700余人次占骨科年住院人次14.72%。通过40余年颈椎病
本文标题:重点学科颈椎病临床研究基地10315.jsp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811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