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猎人海力布-》教案
第三单元民间故事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民间故事繁如星斗。这些故事在睡前妈妈的轻声细语中,在院子里老树下奶奶的娓娓讲述中……,这些故事伴随着我们成长,给我们带来了欢乐。这些故事仿佛是一串串美妙的音符,悦耳动听,撩动我们的心弦;又像是一把把智慧的钥匙,发人深省,开启我们的心门。看,故事的大门开启了。猎人海力布为救乡亲们而变成了一块石头,他身上可贵的品质闪耀着金光;牛郎和织女历尽波折和磨难,可还是被天河无情地分隔两岸,他们凄美的爱情故事惹人哀叹。时间流逝,而那些民间故事依然风采无限。细细品读,慢慢沉淀,让我们汲取故事中的营养,在人生的美好时光中茁壮成长。本单元以“民间故事”为主题,所选的民间故事以动人的情节从多个侧面向我们展示了其中寄托的人们朴素的愿望。“口语交际”“习作”和“快乐读书吧”的内容也与此相关。我们在学习课文时可边读边想象画面,充分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受到熏陶和启迪。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课文猎人海力布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领悟海力布的高尚品质,受到熏陶。牛郎织女(一)2在抓住课文主要情节的基础上精读课文,着力指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牛郎织女(二)1独立阅读课文,能复述故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口语讲民间故事1真切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与情交际趣,进一步激发学习民间故事的兴趣。习作缩写故事2掌握缩写故事的方法、技巧。语文园地交流平台1掌握把故事分享得更有新鲜感的方法;体会意思相同的俗语与成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通过分析例文,学会把故事改写得更具体;积累古诗,提升文学修养。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快乐读书吧从前有座山1把握世界上不同地区民间故事的异同,探索其中寄托的人们朴素的愿望。8猎人海力布文本分析:这是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讲的是猎人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小白蛇,得到一块宝石,使他能听懂动物的语言,他把听到的可怕消息告诉了乡亲们,乡亲们得救了,而他自己却变成了一块石头。故事赞美了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整个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并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海力布这一人物形象;语言朴实自然,通俗易懂。教学本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学会概括故事情节,学会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并分角色表演,学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石头“海力布”的来历。学生通过阅读精彩的故事体会海力布的高尚品质,并在生活中做一个多为他人着想、多帮助他人的人。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酬、誓、谎、牺”4个生字,会写“珍、叮、嘱”等11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2.快速朗读课文,明确围绕海力布写的几件事;能够和同学合作表演故事,能够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想象故事情境;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激发对民间故事的喜爱之情。3.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并从中受到教育,培养热爱人民、助人为乐的情感。教学重点:1.概括故事情节。2.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海力布的性格特点。教学难点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领悟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课时安排:2课时1.会认“酬、誓、谎、牺”4个生字,会写“珍、叮、嘱”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敬重、酬谢、倾盆大雨”等词语。2.快速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围绕海力布写的几件事。1.正确读写生字新词,并学会运用。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思考课文写了海力布的哪几件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有关猎人海力布的视频,引发学生了解猎人海力布的故事的欲望。导语:同学们都喜欢听故事吧?故事里有美妙的风景,有感人的真情。这些故事丰富了人们的童年时光。《猎人海力布》就是众多故事中的一个。看看关于他的视频,你们能从中得到什么领悟呢?2.出示课题,理解课题。过渡: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关于猎人海力布的。(教师板书课题。)据说在某地的一个山村里,有一块奇特的石头,大家称这块石头为“海力布”,传说它是猎人海力布变的。海力布怎么会变成石头呢?同学们想知道吗?让我们去课文中一探究竟吧。3.文学知识介绍。民间故事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口头文学作品。民间故事的特点(1)时代久远,往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历程而经久不衰。(2)口头传播。(3)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现了人们的美好愿望。(4)多采用象征形式,内容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教师出示阅读要求,学生大声、快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先圈起来,再把词语放进句中多读几遍,然后自己推测词语的意思,最后查资料准确把握词语的意思。遇到读不懂的句子先画出来,再和同学讨论、交流。2.教师出示词语,指名读,正音,小组内交流词语的意思,教师巡视指导。酬chóu谢珍zhēn宝叮dīnɡ嘱zhǔ崩塌tā焦jiāo急发誓shì谎huǎnɡ话迟延yán后悔huǐ扶fú着牺xī牲◆识字方法:可以根据类型归类识字,如“悔”是表示心理活动的,所以应该是“忄”旁;“叮”“嘱”都与嘴有关,所以应该是“口”字旁。◆需要注意的字音:“叮”的韵母是后鼻韵“ing”,不是前鼻韵“in”;“塌”读第一声,不要读成第二声;“谎”读第三声,不要读成第一声。◆需要注意的字形:“酬”是左右结构,不能将“酉”写成“西”;“誓”是上下结构,不能将“折”写成“拆”;“延”的“廴”不能写成“辶”。◆理解词语:[酬谢]用金钱、礼物等表示谢意。[叮嘱]再三嘱咐。[发誓]庄严地说出表示决心的话或对某事提出保证。[迟延]耽搁;拖延。[敬重]恭敬尊重。[飞禽走兽]飞翔的禽鸟,奔跑的野兽。泛指鸟类和兽类。[牺牲]①古代为祭祀而宰杀的牲畜。②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③放弃或损害某些利益。[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乱。[倾盆大雨]雨水像从盆里泼出来一样。比喻雨大势急。[震天动地]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千真万确]形容情况非常真实。[崩塌]崩裂而倒塌。3.小组合作,快速默读课文。在默读中相互检测生字、生词的认读情况,做到能结合语境理解生字、生词。预设:本文是一篇民间故事,篇幅较长,所以默读时速度要稍快,在默读中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把握与主人公海力布有关的故事情节。在认读生字新词时,要能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示例:“牺牲”是个多义词,根据语境,“牺牲”在文中的意思应该是“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①读文章的时候,边读边画,你能准确地画出表示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的词语或句子吗?②你能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故事吗?③课文写了海力布的哪几件事?2.交流问题一。(1)教师课件出示表格示例,学生填写。时间从前有一天过了几年,有一天今天晚上半夜里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2)学生填完表格后,引导学生探究。明确:起因——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小白蛇,小白蛇要报答他。经过——海力布得到龙王的宝石并利用宝石救了乡亲,自己变成石头。结果——乡亲们得救了,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很显然,本文写的是猎人海力布的故事,但写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所以全文由几个小故事组成。3.交流问题二。指名不同学生归纳本文的主要内容,看谁归纳得又简洁、又全面。明确:猎人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得到一块能听懂动物语言的宝石,他把从鸟儿那里听到的村子要有灾难的消息告诉了乡亲们,乡亲们得救了,而他自己却变成了一块石头。4.交流问题三。(1)梳理故事情节,首先要理清思路,分析结构,明确层次。◆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猎人海力布是个热心助人的人。第二部分(第3~10自然段):写海力布为了救乡亲们,自己变成了一块石头。第三部分(第11自然段):写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其中第二部分详细记叙了海力布救乡亲们的事,根据事情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第3~6自然段):写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小白蛇,得到一块可以听懂动物说话的宝石,这是故事的起因。第二层(第7~8自然段):写海力布含着宝石听到村子要有灾难的消息,并劝乡亲们搬家。这是故事的发展。第三层(第9~10自然段):写海力布为了救乡亲们,说出了宝石的秘密,自己却变成了一块石头。这是故事的高潮。(2)小组讨论、交流后,推荐代表梳理故事情节,说出文中记叙的有关海力布的几件事。明确:课文写了有关海力布的三件事,①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小白蛇,小白蛇要报答他。②海力布得到了龙王赠送的能听懂动物语言的宝石,小白蛇告诉海力布不能将动物说的话告诉别人,否则就会变成石头。③海力布把从鸟儿那里听到的村子将要遭受山崩水淹大灾难的消息告诉了乡亲们,乡亲们得救了,海力布却变成了一块石头。方法拓展:梳理故事情节要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何事+有何结果”的模板概括每件事,然后分条写出。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过渡:本文故事曲折生动,引人入胜,感人至深。海力布的故事为什么感人呢?他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呢?课文是怎样刻画海力布这一形象的?我们能从海力布的故事中学到些什么呢?下节课上我们将探讨这些问题,希望同学们认真品读,好好体会。小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上,我们主要学习了生字新词,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了课文写的海力布的几件事,还学习了梳理故事情节的方法,从而体会了故事的完整、复杂、曲折、动人,体会到人物形象的鲜明感人。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深受感染,海力布的高大形象永远屹立在我们心中。课堂上,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2.引导学生交流。(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五、作业设计,巩固提高完成本课对应训练。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语句来感受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2.学习课文通过对海力布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3.复述故事,简单介绍“海力布”这块石头的来历。1.分析描写海力布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2.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3.学习换个角度简要复述故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复习谈话,梳理文章内容。(1)指名填空:课文主要写了海力布舍己救乡亲的故事。(2)仿照示例,梳理故事情节。(救白蛇→得宝石→救乡亲→变石头。)2.设疑过渡,导入新课。过渡:猎人海力布打猎回来,总要把大部分猎物分给乡亲们;他听懂了鸟儿说的话,在灾难来临时明明可以保住自己的性命,但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乡亲们,自己变成了石头。海力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他的所作所为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呢?让我们一起深入研读故事,走进海力布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崇高的精神品质。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一、热心助人的海力布1.朗读第1自然段,在重点词语下画上记号。(1)思考:第1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哪个词是全文的文眼?(2)学生汇报交流。学生交流示例:生:第1自然段起总领全文的作用。生:我认为还有设下悬念的作用。生:我认为“动人”是全文的文眼,全文就是围绕“动人”来写的。生:我认为海力布的事迹动人,他的精神品质也特别感人。2.朗读第2自然段,圈画出重点词语。(1)思考:这一段表明海力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大家对他的态度如何?(2)学生汇报交流。(出示关键词语,交流感受。)特点:热心帮助别人常态:每次……总是……只……人们的态度:都非常尊敬他学生交流示例:生:海力布是一个热心助人的好猎人。生:“每次……总是……”说明海力布热心助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经常性的。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经常做好事。生:“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说明海力布为自己想得少,为他人想得多。生:正因为海力布一心想着大家,总是帮助乡亲们,大家才尊敬他。生:正因为海力布平时热心助人,一心为大家着想,才使得他在关键的时候救下小白蛇,在危险的时候宁可放弃自己的生命也要救乡亲们。3.教师小结,加深理解。小结:课文开头的概括叙述让我们对猎人海力布有了总体的印象。他总是热心助人,总是为乡亲们着想,乡亲们尊敬他,我们也尊敬他。文章在开头用“动人”一词总领全文,随着故事的展开,海力布
本文标题: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猎人海力布-》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822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