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与安全用药技术
鱼病防治与安全用药技术阳江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洪涝灾害后水产养殖复产中应注意事项洪涝灾害常会导致水产养殖池塘决堤、漫塘,不仅造成养殖鱼(虾)类大量死亡、逃逸,而且洪水会带来大量泥沙、杂质,也可能带来有害的病原菌,因此如果不注意做好防疫防病工作,将容易引起病害的突发高发,加重灾害损失,直接影响灾后复产。目前,因洪灾造成的重大渔业灾害的救灾工作已进入抗灾复产阶段,为了防止重大水产养殖病害的爆发、流行造成的二次损失,养殖户在抗灾复产中要注意以下几项:►一、要尽快把死鱼(虾)清理干净,进行无害化处理,一般采用深埋。填埋时底层先放一层石灰,然后一层死鱼(虾)放一层石灰,最后填土压实。填埋地点要远离养殖区和自然水域,并树立明显警示标志。►二、要做好鱼塘环境清理和水体消毒工作。尽快清理进排水渠、塘堤及周围的环境淤泥和杂质,并泼洒生石灰消毒。水体消毒药物可选用漂白粉1-2ppm、二氧化氯0.5ppm、三氯异氰尿酸0.2ppm、生石灰2-3公斤每亩,具体用法与用量可请教有资质水产技术人员或参照厂家说明书。►三、存塘鱼可投喂适量的维生素c、维生素b和保肝护肝中草药物增强鱼体质。►四、换水时,要做好水源地观察与水质检测。若水源地有大量死禽畜、死鱼虾或者泥沙杂物,要进行水体水质检测,水体受到污染的要停止换水。同时,进水时,要在进水口设置80目的晒网过滤水体,防止有害微生物和野杂鱼进入。并做好换水水体的消毒。(方法如上述)►五、做好决堤、崩堤鱼塘塘堤修复及进排水设施和增氧设备维修与养护,为复产夯实基础。►六、做好复产鱼塘清塘,晒塘是最有效的清塘方法。若无法晒塘,可每亩用40-50公斤生石灰进行清塘。►七、做好新引进的鱼苗、鱼种检疫和病害检测工作,检疫检测工作可向当地水产技术部门或基层技术人员寻求帮助。►八、放苗(种)前要做好鱼苗(种)消毒,可用0.5ppm聚维酮碘浸泡5-10分钟,或0.3-0.5%食盐浸泡10分钟左右。►九、要加强养殖病害监测。特别是细菌性烂腮、细菌性肠炎病、腐皮病、罗非鱼链球菌病和寄生虫病的观察与检测。若发现有暴发流行态势要及时向当地渔业主管部门和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使用了劣质的饲料、购买了带病菌的种苗、药物使用不当、日常管理不科学等,都可能导致病害的发生!目前,疾病是妨碍养殖渔业增收的主要原因,控制住了疾病,丰收就有保障。水产动物不同于陆上家禽,其生活于水中,平时难于观察,当我们发现鱼因生病浮在水面时,已经是到了疾病的中、后期了,此时治愈难度大,且鱼在水中,实施救治也难。因此,在养殖中我们提倡“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接下来,围绕此原则学习以下的内容。主要学习内容一、水产养殖病害如何产生及怎么预防?二、学会简单病害的诊断方法。三、渔药使用和杜绝使用违禁药物四、了解一些常见的水产养殖病害。一、病害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方法(一)发病的原因?水产动物疾病发生主要是由环境、病原菌、水产动物三者相互作用引起。疾病的发生往往是因为外界环境恶化,病原菌大量滋生,水产动物长期处于恶劣的环境中,免疫力下降,最终抵挡不住大量病原体的侵袭,结果发病,轻者生长受阻,重则死亡。宿主、病原体、环境与发病的关系知道了宿主、病原体、环境与发病的关系,那么我们预防水产动物疾病就应该从以下三方面考虑:一)改善水产动物的生存环境。二)增强水产动物的抗病力力。三)控制和消灭病原体。一)改善水产动物的生长环境水产动物离不开水,水环境的好坏决定水产动物能否健康、快速生长。养鱼先养水,好水养好鱼。►影响水质的的主要因子有:温度、盐度、溶解氧、ph值、氨氮、硫化氢、透明度等。1.溶解氧鱼类依存水中的溶解氧来生活的,一旦水中的溶解氧缺少,鱼类就会因缺氧浮头,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就会大批死亡,水中溶氧不足时,鱼类吃食减少,生长缓慢,饵料系数增大。《渔业水质标准》中规定:养殖用水的溶解氧(DO)在一天24小时中,必须有16个小时以上时间大于5mg/L,任何时间不得低于3mg/L。►增加溶解氧的方法:a.使用增氧机。增氧机有增氧、搅水、曝气等三方面的作用。在大雾或阴雨连绵天气和凌晨时分增加开动增氧机的时间和次数。b.换水,注入溶氧充足的新鲜水,缓解溶氧不足。c.使用化学增氧剂,产品主要成分为过碳酸钠,如增氧灵,颗粒氧等,当缺氧时,本品200克/亩(约700-750粒左右),全池抛撒,防止缺氧。2.Ph值(水的酸碱度)淡水6.5~8.5,海水7.0~8.5。pH值的变化对养殖水产动物和水质均有很大的影响。对养殖动物的影响:pH值过低(酸性水,pH低于6.5),可使养殖动物血液的pH值下降,降低其载氧能力,造成生理缺氧症,尽管水中不缺氧但仍可使鱼虾等水产动物浮头;由于耗氧降低,代谢急剧下降,水产动物吃再多也生长缓慢。pH值过高的水则腐蚀鳃组织,引起鱼虾大批死亡。►对水质的影响:pH值低于6时,水中90%以上的硫化物以硫化氢的形式存在,增大硫化物的毒性。pH高于8,会增加氨氮的含量。总之,过高或过低的pH值均会使水中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物不易分解,会增大水中有毒物质的毒性。►调节ph的方法►PH值偏低时最有效的办法是用生石灰进行调节,每天上午用生石灰10-15kg/亩开水溶化后全塘泼洒,直至PH值恢复正常为止。►PH值偏高时的调节①注入新水调节;②用醋酸调节,每次每亩用500ml左右,充分稀释后全池泼洒③施用滑石粉(又称光粉、皂石粉)每亩每米水深施用1-2kg,可降低PH值0.5-1。3.氨氮池塘水体中的氨态氮主要来自于水生动物的排泄物、残饵和施用有机肥料被细菌分解所产生。氨对鱼虾的危害主要是腐蚀鳃组织,破坏鳃的呼吸功能。氨的毒害作用与水体的温度及PH值有关,水温和PH值越高,则危害越大。正常养殖水体中氨氮一般以不超过0.2mg/L为宜。►控制氨态氮的措施是:►①合理的放养密度、合理投饵、施肥。同时年底结合清塘消毒,清除池底多余的淤泥。►②在水源和水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定期排出部分旧水,更换新水。►③增加水体溶氧。►④施用微生物制剂。►⑤施用沸石粉,每亩用量17-35kg,可消除水体中90-97%的氨。4.硫化氢硫化氢是由残饵、代谢排泄物等的含硫有机物在缺氧的情况下经厌氧细菌分解而产生。硫化氢有臭蛋味,具有强烈的剌激、麻醉和影响水生动物呼吸系统的作用,对鱼、虾等水生动物有很强的毒性,在养殖水体中硫化氢的浓度应严格控制在0.01mg/L以下。一般认为良好的养殖水体中硫化氢是不充许存在的。控制池塘水体中的硫化氢,关键是控制好池塘有机物的含量,保证池塘水体丰富的溶氧,池塘水体溶氧丰富的情况下硫化氢是不能产生和积累的。►改善环境的措施a.设计和建造养殖场要符合防病要求。建场选址应远离工业、生活区,周围没有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水源一定要充足,水质符合养殖标准;在设计进排水系统时,应使每个池塘有独立的进排水管,进排水渠要分开;如果能配备蓄水池更好,水经沉淀、自行净化,过滤、消毒后再引入池塘,就能防止病原带入池塘。►b.采用物理化学的方法改善生态环境1.清除过多的淤泥,放苗前彻底清塘、对虾养殖的中后期。2.定期泼洒生石灰(ph低时)或醋酸(ph高时),调节水的ph值。生石灰还有提高淤泥肥效,改善水质的功能。3.定期加注清水及换水,保持水质肥、活、嫩、爽。4.设置增氧机,增加水中溶氧.良好水质的标志:肥、活、嫩、爽肥:营养丰富,浮游生物保持较高的水平。活:池水处于不断变化中,不滞死。水色浓、淡交替变化,表明物质循环快。水华以条状或鱼鳞状为好,表明水质肥浓适中。在下风口有油膜、发泡等现象时,应换水或加注新水。嫩:水色鲜嫩不老,表明易消化浮游植物多。蓝藻等难消化种类大量繁殖时,水色呈灰蓝或蓝绿色;浮游植物细胞衰老,会减低水的鲜嫩度,变成“老水”。爽:水质清爽,水面无浮膜,混浊度较小,透明度一般在20—25cm以上,表明水中溶氧量较高。(二)增强水产养殖动物的抗病力1.挑选健康的苗种,到质量有保证的孵化场购苗,规格整齐,体表有无附着物或损伤,运动活跃苗为好苗。2.人工免疫:人工对水产动物注射、浸浴疫苗,使机体获得免疫力。对病毒性的疾病,免疫接种是最有效的防治途径。3.做好定质、定量、定点、定时的“四定”投饲原则。提供营养全面,新鲜不变质的饲料,保证水产动物吃饱吃好,而又不浪费饲料。(三)控制和消灭病原体1.彻底清塘:池塘也是病原体滋生和贮藏的场所,池塘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水产动物的生长与健康。►清整池塘:收捕后,排干池水维修塘基、闸门并清除过多淤泥及迟边杂草,晒池。►药物清塘:常用的清塘消毒药物有生石灰和漂白粉。►a.生石灰。①干塘消毒,排去塘中大部分水,只留10公分,或者在晒干的塘进水10公分,80~120公斤/亩生石灰,生石灰溶解后趁热全池均匀泼洒;②带水清塘,以水深0.5~1米计,用生石灰150~200公斤,用竹筐装石灰,挂在船尾水中,缓慢滑动小船,使石灰浆散入水中。用生石灰消毒,可杀死敌害的鱼虾和有害微生物。用生石灰消毒,毒性7~8天消失。►b.漂白粉:有效含量32%以上,10-20公斤/亩(1米水深计算),均匀泼洒。4-5天药性消失。2.机体消毒:消毒后的池塘如放入苗种,就又把病原体带入。因此我们应该对水产苗种采用药浴法消毒。常用的有:►高锰酸钾药浴:10-20克/立方水,10-30分钟,可杀灭体表和鳃上的细菌、寄生虫。►漂白粉药浴:10-20克/立方水(含有效氯30%),10-30分钟,可杀灭体表和鳃上的细菌、寄生虫。注意:药液要现配现用、第一次使用最好小批量试一下、每桶药水只药浴一批次,每次药浴的水产动物不宜过多、药浴时间根据水温、动物种类灵活掌握。二、简单鱼病诊断方法►(一)鱼病的发现►一是从养殖鱼类的吃食情况判断:在天气、水温和其他环境条件变化不大的情况下,鱼的摄食量突然下降,甚至停止摄食,即有鱼病发生的可能。►二是从鱼的活动情况判断:若鱼在水中(水面)离群独游,游动迟缓,或停止游动浮在岸边;鱼表现急躁不安,在水中狂游,打转、斜游,或时常跃出水面,或是头朝下尾朝上尾巴翘出水面,这些异常情况都是鱼生病的迹象。►三是从鱼的体色判断:健康的鱼体色正常,生病的鱼大多会有体色变化,如体色变黑,体色变谈或发白、发红等。若在池中已经出现死鱼,极可能是鱼病已发生了。►由上述几种异常情况可初步判断养殖鱼类是否生病,而关键是在平时要坚持巡塘检查,注意观察,掌握情况,一旦发现情况有异,应从多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原因。(二)现场调查►首先是对养殖水域的水环境和周围的环境状况等进行了解。水环境的好坏对鱼类有直接的影响,除了因病原体和敌害生物的感染侵袭引发鱼病外,周围环境与水体物理、化学状况的变化对鱼类的影响也很重要。在有鱼病发生的水域,要了解底泥、水质、水温、水色变化等情况,了解是否有有毒有害物质进人养殖水域。►其次要了解饲养管理情况。养殖鱼类生病有时与饲养管理不善有关。如投喂变质的饲料就容易引发鱼类肠炎病;施用没有充分发酵腐熟的有机肥,或者施肥过量,会导致水质恶化,影响鱼的正常生活;水质清瘦饵料不足时会引起跑马病、萎瘪病、拉网等操作不慎,鱼体受到损伤,会引发多种疾病。在调查时,要对投饲施肥情况和放养密度、品种与规格、搭配比例及扦捕操作等情况详细了解,对气候变化和各种病害生物的发生情况、该养殖水域历年来鱼病发生情况等,也要进行了解。(三)鱼体检查►进行检查的病鱼要求刚死的或垂死的病鱼,置于白瓷盘或盆中。检查的部位主要是体表、鳃和内脏。1.体表检查检查顺序:吻端、眼、头部、口腔、鳃、鳍、鳞、到躯体、皮肤粘液、体色、肛门、尾;检查内容:一般为完整性是否受到破坏是否受到破坏(如变色、缺吻、瞎眼、脱鳞、脱皮、烂鳃、蛀鳍、烂皮、断尾、脱肛、残肢等)和出现何种病变(如充血、出血、结节、孢囊、脓肿、疖疮、肿胀、丘疹、溃疡、糜烂、水泡等)2.鳃部的检查:用剪刀剪去鳃盖,观察鳃片的颜色是否正常,粘液的多少,鳃丝末端是否出现肿大、腐烂现象。(细菌性烂鳃病的鳃丝末端腐烂,粘液增多;鳃霉病的鳃片颜色比正常鱼鳃片的颜色发白,略带血红色小点;小型寄生虫如波豆虫、隐鞭虫、指环虫和三代虫寄生时,鳃丝上会产
本文标题: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与安全用药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849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