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建设规划-申报书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方案学校名称: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名称:应用电子技术所属省份:贵州省填表日期:2011年11月28日I目录一、专业建设基础...................................................................................................4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6三专业建设内容.....................................................................................................9四、改革举措........................................................................................................26五、建设进度与绩效考核指标............................................................................27六、专业建设预算...................................................................错误!未定义书签。七、预期效果........................................................................................................35八、专业建设保障措施........................................................................................362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方案项目负责人:牛玉森电子工程系主任董泽芳电子工程系教研室主任项目组成员:杨代民鞠雨霏杨维波张朝兰桂波廖艳秋喻尤芬刘旭梅(以上为专职老师)王国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061基地电子公司主任设计师冉景勇中国航天科工集团061基地电子公司研究所所长张松中国航天科工集团061基地电子公司副总经理罗延彬中国航天科工集团061基地电子公司生产处长王振国重庆地质仪器厂总工程师刁其奕655厂总工程师3一、专业建设基础(一)专业发展背景1、地方产业及行业发展现状根据贵州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内容之“发展资源消耗低、带动力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新兴产业,是改变我省工业结构的重要途径。要依托我省各类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加快推动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龙头产品。发展就业面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强规划指导,积极发展电子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可见,电子信息产业被确定为我省未来五年工业的支柱产业之一,是工业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当前最受重视的国家战略之一,而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主导、带动地位,也已经被广泛认同。在各地规划中,信息产业大已被定位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柱,其创新发展和产业化得到了高度重视。目前,贵州各个县、市正在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等基础网络,推进“三网融合”。加快完善有线数字电视网,积极跟进3G移动通信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加快建设数据处理交换中心,数据采集系统、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和基础数据库等,大力推进贵州数字建设。提升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服务能力,提高经济社会运行智能化程序,推进物联网和云计算研发应用。同时重遵高速公路的建成及遵义飞机场的建设,加大加快了与各大城市的联系,尤其是缩短了与重庆间的距离。在重庆市“十二五”规划中,信息产业被定位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柱。将推行产业链垂直整合模式,基本建成国内最大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形成1亿台整机生产规模、80%零部件及原材料本地配套;基本建成国内最大离岸数据开发和处理中心;集中打造通信设备、高性能集成电路等10大重点产业集群,建成万亿元级国家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在通信设备领域,将建设视频应用工程,重点发展新型手机、打印机、服务器、互联网设备、无线通信设备及配套产业链,建成国内以“智能化+数字化”为特征的新一代通信设备及系统研发和制造基地,实现产值1000亿元。我们应抓住机遇,积极实施人才培养战略,建立大规模培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大力开发重点领域急需的专门人才,突出培养创新型4人才,加强人才资源网络建设,建立健全人才市场服务体系来服务贵州、服务遵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和信息服务。主要体现在以下五大行业:(1)新型元器件行业:新型元器件产业发展迅速,将继续向微型化、片式化、高性能化、集成化、智能化、环保节能方向发展。随着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和数字电视的逐步应用,电子整机产业的升级换代将为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2)智能终端行业:智能终端设备是指那些具有多媒体功能的智能设备,这些设备支持音频、视频、数据等方面的功能。如:可视电话、会议终端、内置多媒体功能的PC、PDA。近年来,以手机、掌上电脑为代表智能终端发展迅猛,其市值已经达到上百亿元,而且还以25%的速度递增。(3)物联网行业:在RFID、智能识别、动态检测、传感器集成、超级计算、无线传输、信息安全等领域,发展智能感知设备产业链、物联网传输产业链、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及信息安全产业等,建立十大行业的云平台。(4)集成电路行业:近年集成电路产业增长很快,年均增长速度30%以上。形成了以设计、晶元制造、封装测试为核心,原材料及服务产业为支撑。(5)数字视听行业:贵州在高清电视、数字电视及机顶盒、数字照相机、数字录像机、电子书等数字视听产品领域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和市场竞争力。2、新兴电子信息产业岗位人才需求分析据人才需求调查分析,贵州电子信息产业新增人才每年需求约为6千人,分布在电子设备设计、工艺、装配、安装调试、系统集成、技术服务等岗位,其中工艺、装配、安装调试、系统集成占总需求的70%。其主要统计岗位如表1所示。表1统计应用电子岗位和工作任务表岗位工作任务高级装配元器件选择与装配、电路测试与故障的简单处理;生产过程中操作方法、操作流程、工具使用、技术革新。检验集成电路及电子设备检测,质量监控,数据统计与分析,提出改进建议。工艺工艺设计,新工艺推广、工艺改进。电路设计印刷电路板设计制作,小型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制作。软件编程针对单片机与嵌入式的编程、调试,撰写技术文档。安装调试电子设备安装,功能单元与整机调试。5系统集成项目方案设的规划、设备的选择及安装调试。电子设备维护电子设备技术参数测试,电子设备故障分析、检修、维修。产品销售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商务谈判,售前售后服务。随着贵州省电子信息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升级,对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逐年递增,因此针对新兴产业的岗位对职业技能需求构建课程体系,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已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服务区域经济和新兴产业必由之路。(二)专业基础1、专业基本情况介绍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始建于2000年。现有专职教师13人(3人具有硕士学位)、企业兼职教师15人,组成“双师型”教师团队,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8人,正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工程师5人;有高级职业资格证书3人,中级职业资格证书8人;现在校生二百多人,多年来培养毕业生已达数千人、遵义海尔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林泉电机股份有限公司、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贵州长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并成为企业技术骨干。例如:2000届何昌硕、张永强分别担任海尔生产总经理和技术部部长等。2、校企合作深度融合该专业与航天科工集团电子公司、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天仪电器有限公司、海尔电器公司等企业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作为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批量顶岗实习需要。专业依据行业岗位群需要,围绕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已建成具有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技术服务功能于一体的专业平台。分别建有单片机实训室、PLC实训室、电子工程训练中心、电子设备装接实训实训室,开放式实验室1个,能满足专业基本的教学实验实训需求,开设“无线电调试工”、“无线电装接工”、“维修电工”、等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取证。即将开设“计算机辅助设计PROTEL中级”和“单片机调试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方案。3、教学改革成果显著专业教师先后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教材10余种,其中,高职特色规划教材1种;学生参加电子设计类竞赛分别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贵州省赛区一等奖、二等奖,中国电子协会组织的“全国大学生电子创新设计竞赛”一等奖等优异成绩。6(三)存在的问题(1)需要增加站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发展前沿、把握电子信息技术改革方向、具有很强科研和课程项目开发能力的专业带头人,同时需加大培养力度。(2)了解新生产工艺、懂管理、具有企业生产工作经验的师资需进一步提高。(3)现有的实验实训条件与企业实际生产环境还不能完全满足当前职业训练的要求,需要进一步改进。(4)相关管理、保障措施还需进一步完善。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一)专业总体发展目标本专业通过3~5年的建设,力争办成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示范性专业,增强现有的师资积极与企业合作,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职业能力、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通过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分析岗位要求,确立典型产品或工作任务,重构课程体系,促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推行职业技能鉴定,促进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构建企业真实生产场景,或使用虚拟技术进行仿真,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通过企业入校、教师进厂等形式,建设“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和企业职工技能培训,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和培训包,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通过此次专业建设,使“多点多段、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紧贴行业发展对优秀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完善“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新技术为引领,以典型产品或工作任务为载体”的课程体系,将职业标准与新技术融入课程建设;建设一支专兼职教师组成的年龄、职称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改善实训实习条件,使之能支撑新兴产业岗位群职业技能培养的要求,开展企业员工培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并完善校企合作共赢机制,保障校企合作良性运行,使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二)人才培养目标根据我院实际,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电子技术应用能力上。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第一线“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要求学生能掌握应用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能从事电子类产品和设备的设计、开发、生产、维护及管理,培养具有生产工艺技术、质量管理等生产7一线岗位职业能力,具备电子产品初步开发能力,适应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岗位,具有合作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目前企业对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提供的主要岗位群是:电子电器产品销售与技术服务、电子电器产品生产及管理。具体行业有电子产品生产第一线电子工程人才,电子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维修人员,电路印刷板制作人员,楼宇、物业、酒店通信网络的安装、调试、保养人员。目前,我院主要是向航天科工集团(061基地)、遵义通信、计算机、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等企业输送人才。为本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电子类的技术人才。为适应专业发展需要必须走校企合作的道路,课堂教学要
本文标题: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建设规划-申报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861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