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1、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在《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毛泽东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1945年,中共七大,刘少奇指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一、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二、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坚持将群众路线作为根本工作路线,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5、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6、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等。7、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简称《历史决议》)指出: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并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9、1992年,中共十四大概括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997年,十五大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概念,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十七大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10、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现真理,实事求是)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二、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共同思想基础,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根本指针。12、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13、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1、“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我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理论联系实际”3、“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4、“实事求是”。14、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2、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3、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决定了控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背景发生的根本转换。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3、以五四运动的爆发为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崭新阶段。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4、经历了大革命的失败及井冈山的革命斗争后,党总结革命的经验教训,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论断,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领导革命不断向前发展。到抗日战争时期,逐步形成了系统化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5、1938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国军,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7、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是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8、1938年11月,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明确指出:“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想反的道路。”从此确立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10、统一战线:一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二是正确对待资产阶级,尤其是民族资产阶级。三要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四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11、武装斗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时。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2、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国内的主要矛盾。3、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即“一化三改”(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1953年12月,毛泽东指出: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一过渡历史时期之所以必要,并且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是由于:一、我国经济和文化的落后,要求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来创造为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所必要的经济上和文化上的前提;二、我国有极其广大的个体的农业和手工业及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一部分比重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要求一个相当长时期来改造它们。5、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土地改革后,贫农、雇农由于分得了土地等生产资料,有半数人迅速上升为中农。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6、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第一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小组,第二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第三步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入社人员实行按劳分配。7、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四马分肥”:企业利润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个方面进行分配。)8、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巩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些基本的政治制度的确立,为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的政治保证。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毛泽东指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3、毛泽东指出,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一个总方针。原则: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坚持说服教育、讨论的方法;对于科学文化领域的矛盾,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通过自由讨论和科学实践、艺术实践去解决。4、毛泽东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以及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工业化发展思路。5、为了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提出“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中国走在世界前列。6、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关于教育科学文化工作,党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强调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现代化。7、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第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第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第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1、十五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进一步统一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我国只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尽管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各项事业有了很大进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总的来说,我国的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诸多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是短时期能够解决的。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6、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种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7、“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8、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就有了根本保证,中华民族的复兴就有了希望。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1、在邓小平看来,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1.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2.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2、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3、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4、中国梦的内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5、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1、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紧紧依靠人民。
本文标题:毛概考试知识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894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