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努力开创江苏现代物流业发展新局面
努力开创江苏现代物流业发展新局面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近几年来,随着江苏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业已呈现出平稳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省经贸委作为全省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牵头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国家发改委的关心指导下,在省内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建立工作机制、突出工作重点、规范基础制度、打造发展平台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我省物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快速成长,效率逐步提高,2008年,我省物流业增加值1882亿元,比2005年增加了699亿元,同比增长15.8%,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16.2%,占全省GDP的6.2%;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6.5%,与2005年相比下降了1.3个百分点。一、建立一个机制,形成现代物流工作的合力现代物流业是一个复合型的产业,涉及运输、仓储、代理、配送、信息等众多领域和行业,其快速协调发展,需要多个部门和行业的相互配合和支持。2005年,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建立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发改运行[2005]288号)精神,按照省政府要求,我省建立了由省经贸委牵头,17个省级部门组成的全省现代物流工作联席会议。主要职责是:综合协调全省现代物流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协调解决全省现代物流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协作配合;指导全省各地及其相关职能部门的现代物流工作。我委作为省物流工作牵头部门,充分发挥联席会议综合协调机制作用,定期召开会议,在政策制定、规划编制、项目扶持、重点认定等方面互相支持,形成合力。特别是省财政、税务、物价等部门根据企业反映的问题,适时出台了有关扶持政策。实践证明,联席会议制度是一个良好的合作机制,不仅明确了部门的工作分工,调动了工作积极性,又整合了行政资源,避免了政出多门,为推动我省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二、突出两个重点,提升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一是以规划引导为重点,科学构建我省现代物流体系,引导我省现代物流业的协调发展。按照省政府要求,组织编制了全省现代物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规划明确提出了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发展重点和推进原则,明确了重点物流基地、重点物流企业的培育和重点物流项目的扶持等主要工作内容。今年5月,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促进物流业平稳较快发展,制定出台了《江苏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提出了2009-2011年物流业发展目标和重点,规划了一批功能完备的物流基地(园区),确定了一批重点扶持的省级物流项目,为提升全省物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奠定了基础。二是以扶持企业发展为重点,支持物流企业做大做强。我省物流相关企业已达到30000家以上,其中大部分物流企业规模偏小,功能单一。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制定了《江苏省重点物流基地和重点物流企业认定办法》,办法从企业规模、效益、信用、经营机制、技术条件、服务品质和功能等方面明确了申报的条件和标准。2006-2008年,通过专家评审和全省现代物流工作联席会议审定,我省共认定了38家省重点物流基地和88家省重点物流企业,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目前,受扶持的基地和企业已具备了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和多功能、综合性、一体化物流服务能力,已经成为我省物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三、规范三项制度,夯实现代物流业发展基础一是物流统计调查报表制度。2006年,国家发改委正式颁布实施了《社会物流统计核算与报表制度》。按照国家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情况,我委会同省统计局、省现代物流协会制定了《江苏省物流统计报表制度》并正式组织实施。同时,开通了“江苏省物流统计网上直报分析系统”,制定了《江苏省物流统计工作考核评比办法》,建立了全省重点物流企业统计专报制度,帮助四个省辖市建立了市级物流统计报表制度,定期开展统计人员的咨询或培训活动。从2007年开始,我省按季度发布全省物流主要指标,按年度发布全省物流业发展统计公报。通过物流统计核算,及时掌握了我省物流业的规模、结构、发展水平和运行状况,为准确把握经济运行态势,提出有关政策建议提供了重要参考,受到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二是物流企业定期联系制度。为及时了解物流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政府与企业的沟通和联系,更好地为物流企业提供服务,我委在全省选择了100家企业,建立了重点物流企业联系制度。通过定期走访调研,及时了解和把握行业动态,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组建省现代物流协会。充分发挥协会在物流政策研究、统计调查、技术合作、人才培训、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作用,积极服务物流企业,畅通了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渠道。三是物流企业省级技术中心认定制度。为推动我省物流企业提高科技含量,提升服务水平,2009年,我委制定了《江苏省物流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办法》,设置了认定物流企业省级技术中心的32项指标和指标评价体系,从技术创新的角度,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被认定的省级技术中心,优先推荐上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并享受项目支持和资金奖励。四、打造四大平台,营造现代物流业发展环境一是物流政策扶持平台。为增强我省物流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营造有利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2003年,省经贸委会同10个部门出台了《加快江苏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意见从政策目标、市场准入、规划和土地使用、税收、投融资、快速通关、人力资源等八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优惠政策。2005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江苏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其中多条涉及物流政策。为此,我委会同省物价和税务等部门制定了扶持省重点物流基地和企业的政策。我委还会同省地税局积极向国家发改委推荐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企业;选择了一批物流企业成为省信息化试点企业和省重点培育企业,一批物流基地成为省中小企业示范集群。对重点物流项目,在技改、科技和中小企业项目资金的安排上,给予适当倾斜和扶持,做大做强物流企业。二是物流供需对接平台。物流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实现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对于我省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根据2007年国家发改委“首届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大会”精神,我委先后组织了三次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对接会,分管副省长到会并作重要讲话。会议重点选择机械、化工、电子、冶金企业和物流企业实现供需对接,有近百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对提升江苏省制造业竞争力和物流业服务水平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三是区域联动发展平台。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2007年,江苏省经贸委与上海市经委、浙江省发改委在上海联合召开推进长三角地区现代物流联动发展大会,发布《关于推进长三角地区现代物流联动发展的若干措施》。2008年,苏浙沪两省一市物流牵头部门在江苏无锡倡导成立长三角地区现代物流合作联盟,有600家企业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标志着长三角地区现代物流联动发展机制正式启动。我委还多次组织省内物流企业与上海、浙江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已有30多个项目成功签约。四是物流展示平台。2007至2009年,我们联合省外经贸厅、省科技厅和苏州市政府,连续举办了三届“中国国际物流科技博览会”。博览会以“国际合作、科学创新、高效服务、和谐共赢”为主题,展示了物流装备、物流科技及物流服务等众多领域,为促进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的有效对接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搭建开放式、互助式、集约化资源共享平台发挥了积极作用。五、对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思考物流业属生产性服务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对于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作用。在当前应对金融危机,调整和振兴重点产业的关键时期,充分发挥物流业对其他产业的支撑作用尤为重要。做好物流工作,掌握物流业运行情况,对于准确把握经济运行态势,做好经济运行调节工作意义重大。作为江苏省的物流工作牵头部门,我委将按照全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明确的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做好推动物流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一是更好地发挥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充分利用省联席会议制度平台,加强部门间的协作配合,进一步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协调解决跨行业、跨部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统筹推进全省物流业发展。二是优化物流发展空间布局。针对沿沪宁、沿东陇海、沿江、沿海的不同产业特色,逐步构建与产业紧密配套的物流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经济要素流动成本,逐步形成区域一体化的物流服务格局。三是努力营造有利于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的政策环境。在贯彻落实好国家和省现有推动物流业发展有关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制定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土地、税收、融资和城市交通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四是抓好两个联动。一是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继续举办各种形式的物流供需对接活动,为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搭建融合互动平台。二是长三角区域物流联动发展。加强长三角地区物流工作牵头部门的合作,积极研究解决区域内存在的市场壁垒,共同培育统一开放、通畅高效的现代物流市场体系。五是创新物流业发展模式,实现三个提升。一是提升标准化水平。结合物流企业省级技术中心的认定工作,指导和推动企业建立标准体系。二是提升国际化水平。吸引跨国物流企业落户,鼓励国内外物流企业加强合作,支持有竞争力的物流企业“走出去”发展。三是提升社会化水平。鼓励制造企业物流整合、分离、外包,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本文标题:努力开创江苏现代物流业发展新局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96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