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爱国者”PAC-3防空导弹。在军事强国的争夺中,以“非对称优势”压制战略对手渐成时髦理念,最近一个阶段,“反导”似乎成为了军事强国角力的代名词。印度于3月6日进行了第5次反导拦截试验;美国副总统拜登8日到10日访俄期间试图说服俄罗斯与北约进行反导合作;而俄罗斯日前又高调宣布具备反导能力的S-400防空系统已投入实战部署,未来还将装备具备大气层外拦截能力的S-500……如果将反导领域视为江湖,其中的各路门派正纷纷出招,试图一决高下。美国反导并非为防御,美国无疑是反导竞赛的始作俑者。从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美国就陆续建立起了“奈基-宙斯”、“哨兵”和“卫兵”等多套导弹拦截系统。到上世纪80年代,为了与苏联争夺战略优势,里根政府于1983年3月提出了“战略防御倡议”,俗称“星球大战计划”,将反导竞赛推向顶峰。冷战结束后,美国并未终结不合时宜的反导计划,反而在对其进行精简后投入实战部署。2001年12月,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宣布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并开始加快部署陆基拦截弹和海基反导平台。奥巴马上台后,一改小布什政府与捷克、波兰先前达成的建立反导基地的协议,于2009年9月宣布放弃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计划,转而推出一项分阶段、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反导方案。由此,美国的反导政策开始趋向灵活和务实。日前,美国海军已向地中海派遣装备“宙斯盾”雷达和“标准”系列导弹的“蒙特利”号导弹巡洋舰;与此同时,“爱国者”防空导弹也已开入波兰。这些动作标志着美国在欧洲的新版导弹防御系统的构建开始步入快车道。从美国的反导布局看,其在亚太和欧洲的部署并非为了防御美国本土,而是一种围堵战略对手的攻势布局。目前美国海军已将21艘“宙斯盾”战舰进行改装,使之具备反导能力。这些“移动反导平台”未来将被部署在亚太和欧洲,组成强大的海上“反导栅栏”。这不仅能削弱俄罗斯、中国等国的导弹威慑能力,还可压制朝鲜、伊朗等正在发展中远程弹道导弹的国家,令这也表明,美国在选择动武时少受制约。美国并未将反导系统定位为防御武器,而是将其作为压制别国远程打击能力的“必杀技”,目的是确保美国在军事和战略上的“非对称优势”。印度自夸“无敌堡垒”,除美国外,目前最热衷打造反导系统的当属印度。当地时间3月6日上午9时33分,印度从东部奥里萨邦沿海的钱迪普尔试验场试射了一枚“大地”-2型模拟弹道导弹。随后,一枚印度研发的先进拦截弹(AAD),在距地面约1.6万米的高空将其成功截杀。此前,印度还曾于2006年、2007年、2009年和2010年分别进行了4次反导拦截试验。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主席萨拉斯瓦特自信地宣称,AAD拦截弹的有效作战范围与美国“爱国者”-3型导弹相当,同为末段反导系统,但AAD的性能更好,“它将是北方邻国(巴基斯坦和中国)弹道导弹难以逾越的无敌壁垒”。按预定计划,AAD将和“大地”大气层外拦截弹(PAD)一起构成印度未来双层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该系统预计在年内形成初始作战能力。在印度媒体看来,印度已具备拦截5万米高空以内飞行的弹道导弹的能力,成为继美、俄、法和以色列后第5个具备如此反导实力的国家。显然,印度正效仿美国,试图凭反导武器压制战略对手。俄罗斯“剑走偏锋”,不过,在俄罗斯看来,反导系统却是费力不讨好的玩意,强大的核武库才是其倚重的王牌,因此俄军更注重发展“白杨”导弹等具备突破反导系统能力的武器。但这并不意味着俄军主动放弃反导阵地。据美国《航空周刊》3月9日披露,俄罗斯空天防御战略战役司令部司令瓦列里·伊万诺夫中将表示,俄罗斯未来的防空系统将以具备外大气层拦截能力的S-500导弹为基础,有望于2015年开始测试。与此同时,俄军已经开始接收S-400地对空导弹,将逐步取代S-300V和S-300PMU两型防空系统。俄军宣称,S-400导弹有效作战半径超过200公里(另一说法为400公里),可同时攻击12个目标,不仅可有效拦截战斗机和巡航导弹,还可对付弹道导弹。可见,在吸取了冷战时期前苏联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同时出于战略转变需要,俄罗斯没有发展昂贵的专用反导系统,而是以S-300防空导弹为基础,通过“小步快跑”的传统发展模式,逐步赋予陆基防空系统反导能力。对比印度和俄罗斯的反导套路,大国智慧高下立判。俄罗斯有前苏联打下的雄厚基础,却放弃发展专用反导系统,只是不断完善现役防空导弹,使之兼有反导能力,显然是一种取舍合理的良性发展模式。反观印度,在零起点上开始发展反导系统,不仅耗资巨大,而且还可能对拥有核武器和先进导弹的邻国发出错误信号,进而令自身所处的安全环境更加恶化。比起美国的“内功深厚”、俄罗斯的“剑走偏锋”,这种套路显然有些自缚手脚。总之,反导江湖风云变幻,谁主沉浮还要靠实力说话。中国反导能力令美担忧,2010年初,中国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据《华盛顿邮报》日前报道,美国智库“2049学会”的中国军事专家马克·斯托克斯称,“去年进行的太空拦截试验表明,中国已有能力追踪并拦截卫星和弹道导弹。”曾任美国国务院情报与研究部中国组主任的谭慎格对美国没能公开中国反导试验的细节表示不满,他甚至认为奥巴马政府在应对中国反导问题上“过于低调”。谭慎格认为,美国只专注于同俄罗斯进行相关谈判,忽略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进步。但有分析指出,美国想要同中国谈反导问题,首先要做到“自律”,即应率先拿出诚意削减自身的反导部署,这样才能让其他国家看到其对话的诚意;而一味地对别国的反导计划指手画脚只会适得其反。美国反导并非为防御,美国无疑是反导竞赛的始作俑者。从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美国就陆续建立起了“奈基-宙斯”、“哨兵”和“卫兵”等多套导弹拦截系统。到上世纪80年代,为了与苏联争夺战略优势,里根政府于1983年3月提出了“战略防御倡议”,俗称“星球大战计划”,将反导竞赛推向顶峰。冷战结束后,美国并未终结不合时宜的反导计划,反而在对其进行精简后投入实战部署。2001年12月,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宣布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并开始加快部署陆基拦截弹和海基反导平台。奥巴马上台后,一改小布什政府与捷克、波兰先前达成的建立反导基地的协议,于2009年9月宣布放弃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计划,转而推出一项分阶段、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反导方案。由此,美国的反导政策开始趋向灵活和务实。日前,美国海军已向地中海派遣装备“宙斯盾”雷达和“标准”系列导弹的“蒙特利”号导弹巡洋舰;与此同时,“爱国者”防空导弹也已开入波兰。这些动作标志着美国在欧洲的新版导弹防御系统的构建开始步入快车道。从美国的反导布局看,其在亚太和欧洲的部署并非为了防御美国本土,而是一种围堵战略对手的攻势布局。目前美国海军已将21艘“宙斯盾”战舰进行改装,使之具备反导能力。这些“移动反导平台”未来将被部署在亚太和欧洲,组成强大的海上“反导栅栏”。这不仅能削弱俄罗斯、中国等国的导弹威慑能力,还可压制朝鲜、伊朗等正在发展中远程弹道导弹的国家,令这也表明,美国在选择动武时少受制约。美国并未将反导系统定位为防御武器,而是将其作为压制别国远程打击能力的“必杀技”,目的是确保美国在军事和战略上的“非对称优势”。印度自夸“无敌堡垒”,除美国外,目前最热衷打造反导系统的当属印度。当地时间3月6日上午9时33分,印度从东部奥里萨邦沿海的钱迪普尔试验场试射了一枚“大地”-2型模拟弹道导弹。随后,一枚印度研发的先进拦截弹(AAD),在距地面约1.6万米的高空将其成功截杀。此前,印度还曾于2006年、2007年、2009年和2010年分别进行了4次反导拦截试验。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主席萨拉斯瓦特自信地宣称,AAD拦截弹的有效作战范围与美国“爱国者”-3型导弹相当,同为末段反导系统,但AAD的性能更好,“它将是北方邻国(巴基斯坦和中国)弹道导弹难以逾越的无敌壁垒”。按预定计划,AAD将和“大地”大气层外拦截弹(PAD)一起构成印度未来双层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该系统预计在年内形成初始作战能力。在印度媒体看来,印度已具备拦截5万米高空以内飞行的弹道导弹的能力,成为继美、俄、法和以色列后第5个具备如此反导实力的国家。显然,印度正效仿美国,试图凭反导武器压制战略对手。俄罗斯“剑走偏锋”,不过,在俄罗斯看来,反导系统却是费力不讨好的玩意,强大的核武库才是其倚重的王牌,因此俄军更注重发展“白杨”导弹等具备突破反导系统能力的武器。但这并不意味着俄军主动放弃反导阵地。据美国《航空周刊》3月9日披露,俄罗斯空天防御战略战役司令部司令瓦列里·伊万诺夫中将表示,俄罗斯未来的防空系统将以具备外大气层拦截能力的S-500导弹为基础,有望于2015年开始测试。与此同时,俄军已经开始接收S-400地对空导弹,将逐步取代S-300V和S-300PMU两型防空系统。俄军宣称,S-400导弹有效作战半径超过200公里(另一说法为400公里),可同时攻击12个目标,不仅可有效拦截战斗机和巡航导弹,还可对付弹道导弹。可见,在吸取了冷战时期前苏联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同时出于战略转变需要,俄罗斯没有发展昂贵的专用反导系统,而是以S-300防空导弹为基础,通过“小步快跑”的传统发展模式,逐步赋予陆基防空系统反导能力。对比印度和俄罗斯的反导套路,大国智慧高下立判。俄罗斯有前苏联打下的雄厚基础,却放弃发展专用反导系统,只是不断完善现役防空导弹,使之兼有反导能力,显然是一种取舍合理的良性发展模式。反观印度,在零起点上开始发展反导系统,不仅耗资巨大,而且还可能对拥有核武器和先进导弹的邻国发出错误信号,进而令自身所处的安全环境更加恶化。比起美国的“内功深厚”、俄罗斯的“剑走偏锋”,这种套路显然有些自缚手脚。总之,反导江湖风云变幻,谁主沉浮还要靠实力说话。中国反导能力令美担忧,2010年初,中国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据《华盛顿邮报》日前报道,美国智库“2049学会”的中国军事专家马克·斯托克斯称,“去年进行的太空拦截试验表明,中国已有能力追踪并拦截卫星和弹道导弹。”曾任美国国务院情报与研究部中国组主任的谭慎格对美国没能公开中国反导试验的细节表示不满,他甚至认为奥巴马政府在应对中国反导问题上“过于低调”。谭慎格认为,美国只专注于同俄罗斯进行相关谈判,忽略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进步。但有分析指出,美国想要同中国谈反导问题,首先要做到“自律”,即应率先拿出诚意削减自身的反导部署,这样才能让其他国家看到其对话的诚意;而一味地对别国的反导计划指手画脚只会适得其反。美国反导并非为防御,美国无疑是反导竞赛的始作俑者。从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美国就陆续建立起了“奈基-宙斯”、“哨兵”和“卫兵”等多套导弹拦截系统。到上世纪80年代,为了与苏联争夺战略优势,里根政府于1983年3月提出了“战略防御倡议”,俗称“星球大战计划”,将反导竞赛推向顶峰。冷战结束后,美国并未终结不合时宜的反导计划,反而在对其进行精简后投入实战部署。2001年12月,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宣布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并开始加快部署陆基拦截弹和海基反导平台。奥巴马上台后,一改小布什政府与捷克、波兰先前达成的建立反导基地的协议,于2009年9月宣布放弃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计划,转而推出一项分阶段、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反导方案。由此,美国的反导政策开始趋向灵活和务实。日前,美国海军已向地中海派遣装备“宙斯盾”雷达和“标准”系列导弹的“蒙特利”号导弹巡洋舰;与此同时,“爱国者”防空导弹也已开入波兰。这些动作标志着美国在欧洲的新版导弹防御系统的构建开始步入快车道。从美国的反导布局看,其在亚太和欧洲的部署并非为了防御美国本土,而是一种围堵战略对手的攻势布局。目前美国海军已将21艘“宙斯盾”战舰进行改装,使之具备反导能力。这些“移动反导平台”未来将被部署在亚太和欧洲,组成强大的海上“反导栅栏”。这不仅能削弱俄罗斯、中国等国的导弹威慑能力,还可压制朝鲜、伊朗等正在发展中远程弹道导弹的国家,令这也表明,美国在选择动武时少受制约。美国并未将反导系统定位为防御武器,而是将其
本文标题:爱国者防空导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940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