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2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备考要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备考要点(一)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生产力:改造自然获得物质资料的能力,表示人与自然的关系。2、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3、生产资料:劳动资料(又称劳动手段,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包括生产工具、生产建筑物等)和劳动对象(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通称为生产资料,是生产的物质条件。4、生产方式:人类社会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谋取物质资料(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方式,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5、经济基础: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的社会经济制度,即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上层建筑的基础。6、上层建筑: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等观点,以及用这些观点指导而建立起来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7、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二、辨析题1、经济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所以人只能成为经济规律的奴隶。答:这种观点是片面的。第一,经济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是正确的。第二,然而,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相反,人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使之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经济规律的目的,就在于利用它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2、人们可以利用经济规律,所以人们可以改造它。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任何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都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客观必然性。第一、经济规律产生的条件是客观的,有什么样的客观条件就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经济规律;第二、经济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所以任何经济规律都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它,也不能随意地创造或者制订它。三、简答题1、如何理解科技也是生产力?生产力中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都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紧密联系的。科学技术是人们从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总结出来的系统经验。科学技术本身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它一旦进入生产过程,同生产力诸要素相结合,就会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2、如何理解经济规律是客观的?第一、经济规律产生的条件是客观的,有什么样的客观条件就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经济规律;第二、经济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所以任何经济规律都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它,也不能随意地创造或者制订它。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相反,人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使之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经济规律的目的,就在于利用它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人们之间互相买卖商品,实际上是交换各自不同的劳动。商品是一种社会属性,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2、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中需要的属性。3、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4、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一般人类劳动指没有质的差别的人类体力和脑力的支出。5、具体劳动:为了一定目的并且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6、抽象劳动:撇开各种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的一般劳动。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8、货币: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从商品世界中游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9、货币流通规律:与待销售的商品数量和商品的价格水平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待销售的商品数量×商品的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货币周转次数10、通货膨胀:指由于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1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1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2表现形式:第一、供求关系与价格的互相影响,使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第二、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3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一、价值规律自身的作用: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的客观必然性的实现。这种必然性越是得到贯彻,越是表明价值规律在有效地发挥作用。这就意味着商品经济得到正常发展,否则就会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二、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第一、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歌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第二、自发的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价值规律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二、辨析题:1、凡是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都是商品。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商品必须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作为商品最本质的特征是具有价值。因为使用价值不仅商品具有,其他不是商品的物品也有,因而使用价值不是区别商品和其他物品的标志。价值只有商品才具有,其他物品不具有价值,因而只有价值才体现商品的本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一个物品有使用价值,但是不是劳动产品,如阳光、空气等,就不具有价值,也不能成为商品。2、没有价值的东西就没有使用价值,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价值。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第一、一个物品有使用价值,但是不是劳动产品,如阳光、空气等,就不具有价值,也不能成为商品。第二、如果物品有使用价值,且是劳动产品,但不用于交换,是为了满足自己需要。那么其使用价值就不能满足别人的需要,生产中消耗的劳动也不能形成价值。所以,没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没有使用价值,而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不一定有价值。3、具体劳动是简单劳动。这个命题是不正确的。具体劳动是指为了一定目的。并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它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它反映的是劳动复杂程度。简单劳动具有社会属性。4、抽象劳动是商品经济特有的历史范畴。这个命题是正确的。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这里不能仅仅把抽象劳动理解为生理学意义上的体力和脑力支出。而应该作为商品经济特有的历史范畴。任何社会劳动都要消耗体力和脑力,但不都称为抽象劳动。只有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由于商品交换的需要,生产商品的劳动才能还原为抽象劳动。5、不同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所以可以交换,是因为有货币当交换媒介。这个命题是错误的。不同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所以可以交换是由于它们都凝结了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因而它们可以按照一定的量的比例相交换。货币产生后,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实质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过程。6、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引起市场价格的波动,所以商品价格是供求关系决定的。这个结论是错误的。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所以商品价格是由商品的价值决定的。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引起市场价格的波动,但这种价格的波动总是以价值为基础的,是围绕着价值这一中心进行的。三、简答题1、什么是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关系如何?○1商品的二因素指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2.劳动的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为了一定目的,并在一定具体的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叫具体劳动;撇开各种具体形式的劳动叫抽象劳动)。○3.第一,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第二,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2、如何理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首先,商品的二因素互相依赖。二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第一、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第二、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第三、商品必须是用来交换的。其次,商品的二因素互相排斥: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实现,是以二者分离为条件的。3、为什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一方面、在简单经济条件下由于社会分工,每个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都是用来满足社会需要的。各个生产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彼此在为对方而工作.他们是互相联系的互相依赖的。因此,每个生产者的劳动都是为社会的,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每个商品生产者都是独立经营。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完全由自己决定,产品也由他们自己支配。因而他们的劳动首先表现为私人的劳动,私人劳动的同时具有社会性质。这是简单劳动生产的特点。4、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其本质和职能是什么?○1.起源:从商品交换的发展历史来看,商品的价值形式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才演化到现在的货币形式.一、价值形式最初表现为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简单地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凌夷中商品上。这种价值形式反映了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状态下发生的物物交换关系;二、价值形式的发展形式是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三、价值形式的进一步发展形式是一般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地表现在从普通商品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种商品上;四、价值形式的发展的完成形式是货币形式。当一种商品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时,这种商品就成了货币,这种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式。○2本质: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从商品世界中游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3职能:一、价值尺度(是观念上的货币)二、流动手段(可用纸币来代替)物物交换:W——W商品流通:W——G——W三、储藏手段(必须是黄金或白银)四、支付手段五、世界货币5、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有哪些作用?一、价值规律自身的作用: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的客观必然性的实现。这种必然性越是得到贯彻,越是表明价值规律在有效地发挥作用。这就意味着商品经济得到正常发展,否则就会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二、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第一、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第二、自发的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价值规律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6、价值规律是怎样自发调节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各个生产者都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而进行生产的,市场的供求变动和价格波动就成为生产者进行生产决策的主要依据。当某种产品生产过多时,市场上就会出现供过于求,从而导致商品价格下跌,使生产该商品的生产者收入减少。这时,生产者就会把他所拥有的生产资源转向其他有利可图的部门。反之,某种商品生产过少,市场需求大于供给,价格上升,生产者就能够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从而吸引其他生产者把资源转入这一商品的生产。7、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一、联系:○1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有着共同的活动场所——市场。市场经济包含在商品经济之中。原因在于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有着共同的活动场所。市场从来都是与建立在社会分工基础上的商品经济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市场就不可能有商品经济。而市场经济则是以市场运行为中心环节,构架经济流程的经济形式。它是市场交换关系全面发展,社会作用范围覆盖全社会后的产物。○2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有着共同的内在机制——市场机制。商品经济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工资、利率等市场机制的作用来运行的。而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内容之一。○3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有着共同的内在要求——形成市场体系。市场体系包括商品市场和资金、技术、劳动力、信息、土地等生产要素市场。商品经济必然要求市场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全面发展。最终形成完善的市场体系。而完善和健全的市场体系正是市场经济形成的重要标志。市场体系的形成,既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市场经济形成的表现。二、区别:首先,对应的概念不同。人类社会的劳动交换有三种形式。按其顺序性: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商品经济是以自然经济、产品经济相对应的经济范畴。其内涵在于社会生产采取价值生产的形式。其特征在于劳动转化为价
本文标题:2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备考要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963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