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阅读专题一:寓言童话故事专题阅读寓言是寄寓哲理,带有劝谕和讽刺性的短小的故事,其结构大多短,主人公有的是人,有的是物内容都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小喻大,寓深奥的人生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以儿童为读者对象,内容有神怪精灵等超自然因素构成的神奇故事,它主要以想象、幻想、夸张和拟人的手法塑造形象。主人公都是善良的人们,常常需要艰苦的历程,才能完成任务,得到圆满的结局,在困难的时候又常常得到善良的仙子、精灵或小动物的帮助。它要求用接近少年儿童的口吻、心理、情趣和充满智慧的幻想去虚构富有趣味的故事,把幻想和现实巧妙的结合起来,反映社会生活。故事,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描写事件过程,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是通俗文艺的一种重要形式。《课程标准》中对此类文体阅读建议如下:童话:《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外现当代童话等;寓言:《伊索寓言》、《克雷诺夫寓言》、中国古今寓言等;故事: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外民族民间故事。考点一: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答题格式:这个故事讲了谁做了什么,结果怎样,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直接获取法。有的文章直接点明故事所讲的道理,这种文章只需要找出中心句加以概括就可以回答出来。(1)文章题目直接点明。如《诚实花》《汉字与凝聚力》,题目已经把文章的关键思想提取出来了。(2)题目没有写出来,但是文章中有总结性的语句,需要读者找出来。题目设置(一)整体感知1、理清作者的思路,明白叙述的故事。2、随着人物的活动,感受是非、善恶。3、研读作者插入的议论或抒情性的文字,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4、适当变换故事的情节,思考文章内涵的变化。(二)分析特色1、注意人物或事物刻画的手法。2、理出故事中反复出现的情节或细节。3、欣赏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优美诗意的境界。寓言的寓意是关键,是全面理解把握故事的体现,从中得到启示又可以是多角度的。练习一:标点符号的争吵一天,字典公公家里发生了一声争吵,一群小伙伴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挑起这声争吵的是感叹号。他得意洋洋地说:“我表示的感情最强烈,文章里数我最重要!”小问号首先不服气,他尖着嗓子说:“哼,要是没有我,怎么能引起读者的思考?”这一下惹恼了小逗号:“是我把句子断开,表示了句中的停顿,要不然,人们就得一口气读下去。再说,要是没有我,句子的意思也不明确呀!”省略号不慌不忙,但是声音提得很高:“要不是我表示文中的省略,那语言该多罗嗦呀!”句号自认为水平最高,不容分辩地说:“只有我才是文章的主角,没有我作总结,话就得没完没了。”解题思路字典公公制止了这声争吵,他说:“孩子们,你们都很重要。少了哪一个,文章的意思都不能清楚明了。我希望你们都不要只强调个人的作用,只有团结合作,才能把事情办好。难道这个道理你们还不懂吗?”1.标点符号争吵的原因是。(1分)2.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3分)2.抓取关键词法。虽然没有直接说出来,但文中的关键词语透露了文章要说的道理。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往往暗示着道理。练习二:奇怪的花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天,狂风怒吼着。一天早上,一个小女孩拿出一块糖,她刚把糖纸剥下,“呼”的一声,糖纸被刮上了天空,在天上飞了一圈,打了几个旋儿,最后被树枝拦腰“抱”住了。冬天的太阳照着光秃秃的树枝,也照着那张五颜六色的糖纸,照得它发出夺目的光彩。一个人看见了,以为是严冬里开了一朵奇怪的花。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人们都争相赶来仰着脑袋欣赏那朵奇怪的“花”。那张糖纸呢,还以为自己真的变成一朵花了。它站在高高的树枝上,洋洋得意地俯视着树下的人们。这天,飞来一只金丝雀,落在树梢上。它好像没有看见那张糖纸似的,理也没理它。糖纸故意扭了扭身子,做了个优美的动作,可金丝雀还是没有理睬。“怎么,你不认识我?”糖纸生气了,对着金丝雀大喊起来。“我是一朵漂亮的花,冬天里一朵奇怪的花!”说着,又扭了扭身姿。金丝雀这才歪过头来瞅了它一眼:“你不就是一张破糖纸嘛!看把你给美的!”糖纸又生气了:“我原来是一张糖纸,可是飞上了树梢,就不是糖纸了。我是一朵漂亮的花,冬天里一朵奇怪的花。”金丝雀头也不回地飞走了。春天来了,天空中有许多五颜六色的风筝在飞,一只风筝飘飘悠悠,一不小心栽下来挂在了树枝上。糖纸看见了,连忙说:“怎么?你也想变为一朵花吗?”风筝正为挂在树上着急呢,便不耐烦地说:“我才不那么鼠目寸光呢!我要飞向高空,你就是一张破糖纸嘛!”糖纸“哼”了一声,这时跑来一个小男孩,爬上树解下了风筝。树枝被震动了一下,糖纸脱离了树梢,随着风飘落到地上。这时再看那张糖纸,经过这些天的风吹日晒,已变了样。它就是一张褪了色的糖纸!1.从短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糖纸自以为是,感觉良好,用“_____”划出有关句子。2.人们为什么觉得那张糖纸就是一朵奇怪的花?3.读完这个童话故事,你明白了什么?考点二:某个角色说某句话或者做某件事的原因。这种题其实也属于问寓言故事的道理,只不过文章没有直接告诉读者它是在说明一个道理。答题方法:就是总结该角色在文中的行为和他的行为对别人带来的好的影响,这个影响体现了他什么优秀的人格品质,这种人格品质就是他做某事的原因。离开海洋的鱼一条生活在大海里的鱼总感到自己的生活十分乏味,一心想离开大海,去别的地方过一种新的生活。一天,这条鱼被渔夫打捞了上来,它高兴得在网里摇头摆尾,它终于可以离开大海了!但当它听到渔夫与他的儿子讨论用什么方法将它烹饪的时候,它吓得昏了过去,当它醒来时,发现自己正待在一口装满水的破旧水缸中,它那身漂亮思维斑纹救了它,渔夫决定将它养着观赏。每天,渔夫都会往水缸里放些鱼虫,鱼很高兴,不停地晃动着身子,展示着它漂亮的外表,讨渔夫的喜欢。在它眼中,这分明是一条漂亮的鱼才能得到的待遇。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鱼儿一天一天地在水缸里游,尽管它似乎也有些厌倦,但它再也不愿意回到大海了。“我是一条漂亮的鱼。”它总是对自己说。渔夫要出海了,这次可是出远海,得十天半个月才能回来。留下儿子看家和照顾那条鱼。第一天,鱼儿没按时吃到鱼虫。第二天,依然没有吃到任何东西,它开始抱怨渔夫的儿子为什么会这样怠慢一条漂亮的鱼。第三天,它渐渐支持不住,饿得头昏眼花。这时它想到以前在海中,虽然有时十多天找不到食物,但自己依然行动敏捷,和伙伴们在大海中漫游觅食,可现在身子发了福,而且游水的本领也大不如从前了。第四天,鱼儿终于有吃的了,但不是鱼虫,而是渔夫的儿子吃剩的残羹。顾不上讲究这些了,鱼大嚼起来,它饿得实在不行了,再不吃,它也许会饿死。渔夫的儿子总是隔三差五地送些残羹,鱼儿不停地抱怨,但它一点办法也没有。经典练习终于,有消息传来,渔夫出海遇难了。渔夫的儿子收拾东西准备搬走。什么都带上了,只是忘了那条漂亮的鱼儿。四周静悄悄的,渔夫家里只剩下一只破水缸,水缸中有一条漂亮的鱼。鱼很悲伤,想到自己今后无人照料,被活活地困于水缸中。鱼又开始抱怨,抱怨水缸太小,抱怨伙食太差,抱怨渔夫的儿子对它太无无礼,抱怨渔夫轻易出海„„只忘了抱怨自己。它又开始幻想:一个富商路过此处,发现一条漂亮的鱼,于是把它小心地收好,养在自己家中的大水塘里,每天都有可口的鱼虫„„太阳升起来了,四周静悄悄的,在那口泼水缸里,一条漂亮的鱼漂了起来,它已经死了。1、比较一下,鱼儿在海洋里与水缸里的生活有什么不同。2.渔夫遇难后,那只漂亮的鱼儿先是,然后开始,接着开始,最终它死亡的真正原因是。3、从这只鱼儿身上,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什么样的生活才应该是我们该追求的呢?阅读专题二:重点段落的作用1、作者写xx段有什么作用(或好处、效果)?2、为什么要写XX段内容?或者删去XX段可以吗?1、答题思路(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2)明确重要段落的基本作用(3)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入手)。2、答题模式结构(包括表现手法)+内容(表现什么内容,抒发什么感情)3、具体方法(1)开头段的作用如开篇点题,首段作用:总括全文,点明主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如开篇没点题,首段作用: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如开篇景物描写,首段作用:结构上,它起铺垫作用;景物描写上看,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渲染气氛。如开篇连续发问,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如开篇连续感叹,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2)结尾段的作用题目设置题目设置答题模式一般是总结全文,照应题目,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也可能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也有暗示主题或者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3)中间段的作用比较短,作用:承上启下(过渡)。注意要答出上下文的内容。比较长,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作用: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如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一致,作用:衬托(或烘托、铺垫)。如不一致,作用:反衬。1、《野菊花》:文章的开头有什么作用?①野菊花!漫山遍野的野菊花!②有谁见过这般豪放壮烈的花云?有谁闻过这么沉郁凝重的药香?那样泼泼辣辣地开。一簇一簇,一滩一滩,一坡一坡,灿烂辉煌!⑥野菊花自有野菊花不惑无悔的性格和气质。⑦她不禁锢自己……⑧她不固守现状……答案:它不仅总括全文,开篇点题,而且表达了作者的惊喜之情和对野菊花的赞美之情。2、《船过三峡》:分析第二段的作用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我更喜欢三峡中的神女峰。那是一块细长的直立在山巅的岩石,……例题精讲千金一诺真爱的方式有许多种,实现诺言也是爱的一种方式。8岁时,我上小学三年级,我的姐姐当时正读初中,她是个很美的姑娘,亲友们因此很宠爱她。春节前,从广州出差回来的姑姑送给她一件样式别致颜色粉红的上衣作为新年礼物。在我饱含羡慕甚至是嫉妒的目光中,姐姐小心翼翼地把衣服藏在柜子里,急切地盼望着新年的到来。可是就在腊月29那天,邻居大哥的女朋友第一次上门做客,仓促之下伯父伯母没有准备好给她的礼物。正在他们手足无措之际,父亲毫不犹豫地把姐姐的新衣服送了过去,于是促成了一桩美满的婚事。晚上,伯父来到我家,连连称谢并送来了买衣服的钱,父亲执意不收。送走了伯父,他喝住了正幸灾乐祸挖苦姐姐的我,然后安慰姐姐并答应新年那天一定让她穿上新衣服。姐姐不理睬父亲,躲在母亲怀里委屈地哭个不停。那时候,爸爸妈妈两个人一个月的工资不足100元钱,家中的经济一点儿也不宽裕,而且在我们居住的偏僻小城里根本买不到那样漂亮的衣服。所以姐姐以为重新拥有那片粉红色只不过是个奢望罢了。第二天就是大年三十,父亲一大早就拿着家里仅有的30元钱去赶进北京的长途汽车,西单、东单、王府井、前门、大栅栏……他跑遍城内大大小小的商店、商场,最后终于买到了和姑姑送的样式颜色都一样的上衣。在黄昏的暮色中,父亲风尘仆仆地赶回家,把衣服放到满脸惊诧的姐姐手上,没有说一经典练习句话。看着母亲给父亲清洗包扎挤车时碰破的手臂,我问:“爸,你为什么一定要去买衣服?”父亲轻轻抚摩着我的头,淡淡地说了一句:“让姐姐过个愉快的新年呀。”泪水渐渐遮住了我的视线,一种深厚无比的爱意沿着父亲的手指抵达我幼小心灵的最深处。1、文题“千金一诺”的意思是什么?2、文章开头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样的作用?3、说明下面句子的表达作用。⑴姐姐小心翼翼地把衣服藏在柜子里。⑵父亲毫不犹豫地把姐姐的新衣服送了过去。⑶一种深厚无比的爱意沿着父亲的手指抵达我幼小心灵的最深处。4、说说第五段的内容和它在全文中的作用。5、根据全文内容,用一句话概括父亲的形象。答案:1、像千金那样贵重的一个承诺。2、第一,概说记叙的内容;第二,突现文章主题;第三,表现自己从父亲那里受到教育。3、⑴表现新衣服的珍贵和姐姐对它的珍爱。⑵表现了父亲对邻居大哥的热心关照。⑶表现“我”深深感受到父亲的爱意。4、这一段写家境不宽裕,写住家偏远,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要买到相同的衣服是极难的,然而父亲竟然买到了,这一段起反衬、烘托作用。5、父亲在外面是一个关心别人的热心人,在家中是一个守诺言、关爱孩子的好父亲。阅读专题三:科技小品文的阅读方法(说明文)1、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2、XX词语能否删去/替换。
本文标题:四年级阅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978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