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安全原理(1)》习题及参考答案
安全原理(1)》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事故致因理论一、解释名词、概念1,事故致因理论:阐述什么是事故、事故为什么发生、事故是怎样发生的以及怎样防止事故发生的理论。2,事故频发倾向: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的倾向。3,不安全行为:曾经或可能引起事故的行为。4,比例1:29:300:根据事故统计,同一个人发生的330起同种事故中,300起没有造成伤害,29起造成了轻微伤害,1起造成了严重伤害。说明事故发生后严重伤害只是极少数,大量的情况不会造成伤害;事故后果具有随机性。5,3E原则:工程技术、教育、强制。6,能量以外释放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如果事故时意外释放的能量作用于人体,并且能量的作用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则将造成人员伤害;事故发生时人体能否受到伤害,以及伤害的严重程度如何,取决于作用于人体的能量的大小,能量的集中程度,人体接触能量的部位,能量作用的时间和频率等。7,系统安全:在系统寿命期间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管理方法,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程度。8,“三违”: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9,本质安全:机械设备、物理环境等生产条件的安全称作本质安全。10,两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是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第二类危险源是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11,变化的观点:由于管理者的计划错误或操作者的行为失误,没有适应生产过程中物的因素或人的因素的变化,从而导致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破坏了对能量的屏蔽或控制,在生产过程中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12,P理论:本尼尔认为生产活动中扰动,即外界影响的变化,将作用于行为者。当行为者能够适应扰动时,生产活动可以维持动态平衡。如果行为者不能适应这种扰动,则自动动态平衡过程被破坏,开始事故过程。二、单选题1,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中,事故基本原因是(B)。A,人的缺点B,遗传,环境C,能量D,管理缺陷2,管理者应该充分发挥管理机能中的(D)机能,有效地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防止事故发生。A,计划B,指挥C,协调D,控制3,亚当斯认为,管理体系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的(C)方面。A,计划、指挥、协调B,计划、组织、指挥C,目标、组织、机能D,目标、责任、机能4,在事故统计分析时把物的因素进一步区分为(B)。A,机械和物质B,起因物和加害物C,机械和物体D,设备与环境5,能量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中,导致能量意外释放的直接原因是(B)。A,故障、人失误B,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C,管理缺陷D,现场失误、管理失误6,比例1:29:300说明(D)。A,每330起事故中一定有一起产生了严重伤害B,知道了重伤人数就可以计算轻伤人数C,减少轻伤事故就可以减少重伤事故D,事故发生时伤害的发生不是必然的7,根据海因里希的观点,(A)是大多数工业事故的原因。A,人的不安全行为B,物的不安全状态C,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D,两类危险源8,所谓变化的观点是指(C)。A,对事故的看法要不断变化B,事故的致因因素是不断变化的C,变化是事故致因因素D,事故是随时间变化的三、判断对错1,人既是事故的受害者又是肇事者,因此安全工作的实质是控制人的行为。(×)2,只要消除了人的不安全行为就可以预防事故,人的安全才是本质安全。(×)3,比例1:29:300说明减少轻伤事故就可以减少严重伤害。(×)4,海因里希认为,伤亡事故总经济损失是直接经济损失的5倍。(√)5,安全工作的主要目的不是减少伤亡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6,所谓变化的观点是指事故的致因因素是变化的。(×)7,绝大多数事故是可以预防的,不能预防的事故只是极少数。(√)8,危险源又叫做事故隐患。(×)9,危险是相对的,安全也是相对的。(×)10,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只不过是背后深层原因的反映。(√)四、回答问题1,人为什么会产生不安全行为?不正确的态度,缺乏知识或操作不熟练,身体状况不佳,物的不安全状态及不良的物理环境2,怎样防止不安全行为?3E原则。3,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1)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间接原因是人的缺点,基本原因是遗传和环境。2)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是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4,按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缺陷3方面统计事故原因是否科学,为什么?不科学。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直接原因,管理缺陷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的背后原因。5,轨迹交叉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在事故发展进程中,人的因素的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的运动轨迹的交点,就是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于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相遇,则将在此时间、空间发生事故。6,轨迹交叉论与海因里希理论有何不同?海因里希把事故原因归于人的不安全行为,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大多数工业事故的原因。轨迹交叉论认为除了人的不安全行为之外,往往还有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能把事故原因都归于操作者。7,如何评价事故频发倾向论?考虑了事故致因中人的因素,对人员进行筛选,有积极意义。但是只考虑了人的因素,把事故责任完全归于操作者,具有局限性。8,事故发生时,决定人体能否受到伤害以及伤害的严重程度如何的因素有哪些?取决于作用于人体的能量的大小、能量的集中程度、人体接触能量的部位和能量作用的时间和频率等。9,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应该如何采取措施防止伤亡事故发生?防止能量意外释放,防止人体接触能量。具体地,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限制能量,防止能量蓄积,缓慢地释放能量,设置屏蔽设施,在时间或空间上把能量与人隔离,信息形式的屏蔽。10,海因里希在其工业安全公理中,如何说明经济因素与安全工作的关系?安全的企业生产效率也高,不安全的企业生产效率也低;事故后用于赔偿及医疗费用的直接经济损失,只不过占事故总经济损失的五分之一。11,为什么企业领导者要承担事故预防工作的责任?企业领导者有进行事故预防工作的能力,并且能把握进行事故预防工作的时机,因而应该承担预防事故工作的责任。12,系统安全的主要观点有哪些?危险源及危险性,没有绝对安全,安全工作贯穿于系统的整个寿命期间,不可靠是不安全的原因,“内在的安全”而不是“附加上的安全”。13,博德事故因果连锁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为事故的直接原因故然重要,然而它们只不过是背后深层原因的反映,事故的根本原因是管理方面的缺陷。预防事故应该从加强管理入手。安全工作的核心是发挥管理机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中的控制机能,控制人的、物的不安全因素。在安全管理中,企业领导者的安全方针、政策及决策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14,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与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有何区别?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认为事故的基本原因是操作者的遗传和成长的环境,把事故责任归于操作者;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则认为事故的基本原因是管理缺陷,强调管理责任。15,亚当斯事故因果连锁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把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看作是现场失误,现场失误是由于管理失误,管理失误是由于管理体系方面的问题。管理体系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目标、管理组织和发挥管理机能方面。五、论述题1,论述海因里希工业安全理论的科学性和局限性。答:海因里希的工业安全理论阐述了事故发生的因果连锁论,作为事故发生原因的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之间的关系问题,事故发生频率与伤害严重度之间关系问题,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事故预防工作与企业其他管理机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事故预防工作的基本责任,以及安全与生产之间的关系等工业安全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数十年来,该理论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广大事故预防工作者的赞同,作为他们从事事故预防工作的理论基础。尽管随着时代的前进,人们认识的深化,许多新观点、新理论相继问世,但是该理论中的许多内容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现今的事故预防工作中产生重大影响。根据海因里希的观点,大多数工业伤害事故都是由于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即使一些工业伤害事故是由于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的,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产生也是由于工人的缺点、错误造成的,把工业事故的责任归因于工人,表现出时代的局限性。第二章人失误与不安全行为一、解释名词、概念1,人失误:人的行为明显偏离预定的,要求的,或希望的标准,或人的行为的结果超出了某种可接受的界限,其结果可能以某种形式给系统带来不良的影响。2,注意: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3,威格里沃思模型:认为人失误是错误地或不适当地回答一个外界刺激。4,莎莉模型:把伤亡事故发展过程划分为危险出现和危险释放两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涉及人的信息处理过程。信息处理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的失误都使情况恶化,造成危险出现或危险释放。5,生物节律:生命活动呈现的节奏性和周期性,制约人的各种生命活动。6,个性心理特征:个体稳定地、经常地表现出来的能力、性格、气质等心理特点的总和。7,性格:人对事物的态度或行为方面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个性心理的核心。8,气质:主要表现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方面的特点,包括心理过程的强度和稳定性,速度,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等。9,非理智行为:“明知有危险却仍然去做”的行为。10,成拱现象:群集自宽敞的空间拥向较狭窄的出入口、楼梯时,除了正面的人流外,往往有许多人从两侧挤入,阻碍正面的流动,使群集密度增加,形成拱形的人群。11,群集事故:在群众性活动中或疏散过程中,由于拥挤等造成的践踏等伤害事故。12,群集流动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空间宽度通过的人数。二、单选题1,成拱现象出现在(D)的情况。A,群集密度达到每平方米13人B,出现异质群集流C,群集流动系数过大D,避难群众在出口等待3分钟以上2,在(A)的情况下出现成拱现象最危险。A,下楼梯B,逛公园C,喝热咖啡D,进电影院三、多选题1,按产生原因把人失误分为(A,B,D)。A,随机失误B,系统失误C,感知失误D,偶发失误E,判断失误2,按表现形式把人失误分为(A,B,E)。A,遗漏或遗忘B,做错C,随机失误D,偶发失误E,进行规定以外的动作3,工作任务对心理紧张的影响取决于工作任务的(A,B,C,E)。A,困难程度B,作业的不明确性C,工作负荷D,工作时间E,危险性4,桥本根据脑电波的变化情况把大脑的意识水平划分为(A,B,C,D,E)状态。A,无意识B,迟钝C,被动D,能动E,恐慌5,人的信息处理能力包括(A,B,C,D,E)能力等。A,感觉能力B,注意能力C,记忆能力D,思维能力E,行为能力6,影响个人能力的因素中硬件状态包括(B,C,D,E)状态。A,心理状态B,药理状态C,生理状态D,身体状态E,病理状态7,影响人失误的外界因素又称绩效形成因子,包括(A,C,D,E)等方面的问题。A,状况特性B,社会环境C,工作指令D,工作任务E,人机接口8,常见的导致非理智行为的心理原因有(A,B,D,E)等。A,侥幸心理B,省能心理C,自卫心理D,逆反心理E,凑兴心理四、判断对错1,人是容易犯错误的动物,人失误是不可避免的。(√)2,人失误的发生主要是个人原因造成的,故又称做人为失误。(×)3,职工成为本质安全人时,就可以不发生人失误了。(×)4,人的行为遵循生物学原理,心理学原理,文化原理及社会学原理等许多原理。(√)5,安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在于使操作者掌握,操作过程中在什么时候应该注意什么。(√)6,新工人的失误往往是由于缺乏经验,在大脑信息处理过程中对信息的压缩处理产生的。(×)7,心理紧张是有害的,从安全的角度出发人员心理紧张度越低越好。(×)8,紧急情况下人员心理紧张,动作失控。火灾时大多数人员的反应是跳楼。(×)9,在生物三节律的临界日提醒人员注意安全,可以有效地防止事故发生。(×)10,胆汁质的人反应速度快,最适合于安全工作。(×)11,影响人的能力的因素统称为6P。(√)12,下
本文标题:《安全原理(1)》习题及参考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981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