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201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201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总分1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如图所示为伽利略设计的一种测温装置示意图,玻璃管的上端与导热良好的玻璃泡连通,下端插入水中,玻璃泡中封闭有一定量的空气。若玻璃管内水柱上升,则外界大气的变化可能是()。A.温度升高,压强减小B.温度升高,压强不变C.温度降低,压强增大D.温度不变,压强减小2.如图为一种静电除尘机的除尘原理示意图。带电尘埃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集尘极迁移并沉积,以达到除尘目的。下列与该种除尘机原理有关的表述正确的是()。A.到达集尘机的尘埃带正电B.带电尘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电场力不变C.电场方向由放电极指向集尘机D.电场力对带电尘埃做正功3.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物块A、B、C的质量分别为M、m和0m,物块B放置在物块A上,物块A用不可伸长的轻绳通过滑轮与物块C连接,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不计。若B随A一起沿水平桌面做匀速运动,则可以断定(重力为g)()。A.物块A与桌面之间有摩擦力,,大小为gm0B.物块A与B之间有摩擦力,大小为gm0C.桌面与A之间,B与A之间,都有摩擦力,两者方向相同,它们的合力为gm0D.桌面与A之间,B与A之间,都有摩擦力,两者方向相反,它们的合力为gm04.下列反应方程式中,表示核聚变过程的是()。5.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的电子由半径大的轨道跃迁到半径小的轨道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的能量增加,电子的动能减少B.原子的能量增加,电子的动能增加C.原子的能量减少,电子的动能减少D.原子的能量减小,电子的动能增加、6.如图,在A、B两点,放置两个点电荷,它们的带电量分别为1q、2q,MN是过A、B的直线,P是直线上的一点,若P点的场强为0,则()。A.1q、2q都为正,且1q2qB.1q为正,2q为负,且1q|2q|C.1q为负,2q为正,且|1q|2qD..1q、2q都为负,且|1q||2q|7.如图所示,空气中有一折射率为2的玻璃柱体,其横截面是圆心角为090,半径为R的扇形OAB,一束平行光平行于横截面,以045入射角照射到OA上,OB不透光。若只考虑首次入射到圆弧上的光,则上有光透出部分的弧长为()。8.为更科学、更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需要对考试试卷进行评价。其中,评价试卷得分稳定性的指标是()。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二、计算题(本大题1小题,共20分)9.如图所示为一艘正在行驶的汽艇,在发动机关闭后,汽艇受阻力作用,其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为a=kv,式中尼为常量。设发动机关闭时汽艇的速度为0v,试求关闭发动机后汽艇行驶距离x时的速度。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0题20分,第11题30分,共50分)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10.案例:某同学对一道习题的解答如下:题目:如图所示,空间有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E与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B。竖直固定的绝缘长杆上套有一个带正电的小球,带电量为q、质量为m,小球和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且qemg。现使小球由静止释放,求小球在下滑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设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由于洛伦兹力产生的摩擦力为f,由电场力产生的摩擦力为f2,小球受电场力如图所示:其中qvBf1qEf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affmg21当0v时,a最大,即mqEmgam答:小球在下滑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为mqEmgam。问题:(1)指出学生答题的错误,分析答错的可能原因;(5分)(2)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和解答该习题。(15分)11.案例:某教师针对下列习题的教学片段如下。习题:将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为L的细线悬挂在O点。小球静止于O点正下方A处,现用水平外力F将小球从A处缓慢地拉到B处,已知OB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a,如图所示,求水平外力F对小球做的功。教师:前面已学过功和能的知识,请同学们说说如何应用知识求解该问题。学生1:小球从A处运动到B处的过程中,水平外力F对小球做功,小球的重力势能增加。因此,水平外力F对小球所做的功为mgLW(1-cosa)。教师:很好,该同学们用功和能的关系得到了水平外力F所做功的大小,还有其它的解法吗?学生2:小球受到水平向右的力为F,在力F的方向上的位移为Lsina,由形sFW得F对小球做的功为形FLWsina。教师:很好,两种做法都对,比较两同学的问题,可知mgLW(1-cosa)FLsina。问题:(1)对上述教学片段进行评述;(2)针对上述教学片段中存在的问题,给出改进后的教学思路。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40分)12.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关于“波的.干涉”的内容标准为:通过实验,认识波的干涉现象。材料二:某版高中物理教材“波的干涉”的实验如下所示。水槽中,有固定在同一个振动片上的两根细杆,当振动片振动时,两根细杆周期性地振动水面,形成两个波源,这两个波源发出的是相位相同、频率相同的波,两列波的振动方向也相同:水面质点的振动都沿上下方向。这两列波相遇后,在它们重叠的区域形成如图所示的图样;水平上出现了一条条相对应平静的区域和激烈振动的区域,这两种区域在水面上的位置是稳定不变的。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三年级学生,已学过波的形成和传播、波的图象等知识。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1)简述产生波的干涉的条件;(7分)(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完成“用实验演示波的干涉现象”的教学设计(不少于300字)。(33分)
本文标题:201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985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