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羁旅思乡诗他乡村树似吾乡,愁煞天涯断肠人什么是羁旅行役诗•羁旅行役类诗歌,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人们思乡缘由是由于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情感方面•羁旅思乡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①主要叙写羁旅漂泊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次写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②感念亲情之深,主要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次写羁旅漂泊之苦。•③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与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前三种情感经常交叉出现)•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柳中庸的《征人怨》。切入点•1.题目•羁旅诗题目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驿站”“客舍”“登高”“望月”“忆”“孤”“寄”“行”“宿”“思”等一类能够体现漂泊客居之意的词语。2.节日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魏初《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3、意象•月亮: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李益《从军北征》:“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口角鲜红,故有“杜娟啼血”之说。常与哀怨、思归有关,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辛弃疾:“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鸿雁:候鸟,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愁•“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赵嘏《长安秋望》: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晏殊《清平乐》:生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浮云: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柳树:“柳”“留”汉时惜别的风俗,后又怀远之意。•经常暗喻离别。•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汉乐府《折杨柳》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柳多用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4.手法方面•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烘托;•还有三种特殊的表现手法:•①乐景衬哀情。•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②对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老妻写得娇美动人,也衬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凄恻动人。细节描写。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l)秋风无形,何以用“见”,谈谈你的理解。(2)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正体现了此评价。请你找出来,并作简要的分析。(l)秋风无形,何以用“见”,谈谈你的理解。答: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使本叶黄落,百花凋零,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因而虽无形可见,却又处处可见。用“见”就将秋风与秋风所带来的肃杀的秋景联系起来,给读者以暗示和联想。(2)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正体现了此评价。请你找出来,并作简要的分析。(表现手法)答:“行人临发又开封”,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刻画出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复杂微妙的心理,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深味到作者浓浓的乡思羁旅乡思诗的鉴赏方法1、结合诗人境况,了解诗人因何而思乡,寄予何种感情?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明确作者选用的意象,写了哪些“眼中景”,什么样的景?3、诗人是怎样把思乡之情与所见所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商山早行唐·温庭筠.晨起动征铎(duó),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hú)叶落山路,枳(zhǐ)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fú)雁满回塘。1、这首诗表现主题的诗句是什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客行悲故乡”;抒发了诗人怀念家乡,心系长安的心情。2、这首诗中哪些描写表现了“早行”的“早”字?表现早行的有:“晨起”“鸡声”“(残)月”“(晨)霜”“枳花明驿墙”直接表现:晨起动征铎(清晨起床,车马铃声叮叮当当,旅客套马、驾车活动已暗含其中。)间接表现:①鸡声茅店月(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②人迹板桥霜(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③枳花明驿墙(明反衬天暗,说明“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早”)。3、最后一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这里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虚实相生指由眼前所见到心中所想,进而把眼前的实象与心中的虚象有机聚合在一起的一种表现手法。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渲染烘托的作用,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以乐景衬悲情,通过这个温暖的乡梦反衬了漂泊在外的作者对家乡杜陵深切的思念。(2)与此类似的意象叠加的诗句还有:“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细草微风岸,桅樯独夜舟”(杜甫《旅夜书怀》)品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1)这两句十个字全是名词,组合为鸡声、茅店、月、人、板桥、霜六种形象。“鸡声”和“月”,点明是早晨;“茅店”点明是乡村;“板桥”点明是野外。上句写旅客在旅店里听到鸡叫声就爬起来看望月色,见月朗天晴即穿衣整理行装的情形;下句写凌晨行于野外和凄凉感受。诗人抓住足以代表村野清晨特征的景物,通过精心的选择配置,突出意义,从而以精简的笔墨,构成一个完整的带有典型意义的环境。这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的艺术手段,多为后人效仿。
本文标题:羁旅乡愁诗鉴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998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