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项目编号:06-R1-26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编研单位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城市网日验收建设部软科学研究项目–2–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宜居城市”课题组第二主干课题“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组(建设部“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项目组)主要研究人员名单主持人:顾文选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研究员负责人:罗亚蒙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宜居城市”课题组组长,研究员研究人员:任致远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研究员甄峰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副系主任,副教授,博士王明浩天津市建设委员会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洪泉中共中央统战部三局助理研究员,硕士郑谦中共中央党史办公室研究员柳建辉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彭绍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改革司处长,副研究员张敏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副教授,博士宗跃光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曹小曙中山大学副教授,博士郑俊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硕士罗绍荣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硕士张增玲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硕士俞蕾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硕士–3–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文本初审专家名单(按姓氏笔划为序)王如松中国生态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生态中心研究员毛其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史育龙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地区所室主任,研究员史善新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国家开发银行高工任致远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研究员邬翊光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教授刘慧勇中国投资学会副会长,研究员陈志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杨保军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规划师周一星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教授林家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部长,研究员钱连和北京市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市规划委高工高毅存北京市城市规划学会秘书长,高级规划师–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科学技术司“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项目验收委员会名单主任委员:邬翊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副主任委员:赵知敬北京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高级规划师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序)史善新国家开发银行顾问,高级工程师陈宗兴全国政协常委,西北大学原校长,教授,博导郝之颖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夏青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研究员翟宝辉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5–建设部科技项目验收意见2007年4月19日,建设部科技司组织专家对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等单位承担的建设部科技计划项目《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行了验收。验收专家委员会听取了项目组汇报,并对研究内容进行了质询,经过讨论形成验收意见如下:1.提供的验收资料齐全,符合验收要求。2.《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文本和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报告,指导思想明确,资料占有比较充分,所提出的评价标准融合了广大专家和社会公众的智慧,达到了较高的学术水平,对我国城市科学的发展具有开拓意义和创新意义。3.《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文本简繁得当,权重合理,可操作性较强,对于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指导全国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具有较高的科学指导价值和实用价值。4.在研究工作过程中运用专家与公众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组织严密,学风民主,符合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综上所述,项目研究成果《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文本和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报告完成了项目任务书确定的研究任务,达到了预期目的,专家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验收。建议:根据验收专家委员会意见,对《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文本适当修改后公布试行,并结合城市宜居度测评实践不断完善。验收委员会主任:副主任:2007年4月19日–6–说明《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成果于2007年4月19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科学技术司组织评审验收。为了更好服务、指引全国“宜居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现将有关事宜说明如下:一、全国各城市均可应用此项研究成果开展“宜居城市”规划建设实践研究工作,建立“城市宜居性管理动态数据库”,按“宜居城市”、“较宜居城市”、“宜居预警城市”分类管理,依据城市“宜居指数”变化调整城市工作战略部署,实现科学决策、科学发展。二、遵照建设部科技司验收专家委员会的建议,“宜居城市”课题组将建立“补丁机制”,依据城市科学研究新成果、城市发展新情况,不断调整、完善《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今后对《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的修订,将及时发布在人民城市网“宜居城市”栏目。人民城市网网址:。三、需要专家辅导、专家指导、专业培训、技术支持等服务的城市,可通过下列方式联系,电话号码:010-88377037,传真号码:010-88083120,电子邮箱:lymeng@163.com。四、欢迎全国各城市、建设系统各单位、社会各界为《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的进一步修订、完善提出意见和建议。–7–目录《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文本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10)一、社会文明度………………………………………………………………(10)1-1、政治文明……………………………………………………………(10)1-2、社会和谐……………………………………………………………(12)1-3、社区文明……………………………………………………………(13)1-4、公众参与……………………………………………………………(14)二、经济富裕度………………………………………………………………(14)2-1、人均GDP……………………………………………………………(14)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3、人均财政收入………………………………………………………(14)2-4、就业率………………………………………………………………(14)2-5、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就业总人口的比重…………………………(15)三、环境优美度………………………………………………………………(15)3-1、生态环境……………………………………………………………(15)3-2、气候环境……………………………………………………………(16)3-3、人文环境……………………………………………………………(16)3-4、城市景观……………………………………………………………(16)四、资源承载度………………………………………………………………(17)4-1、人均可用淡水资源总量……………………………………………(17)4-2、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17)4-3、人均城市用地面积…………………………………………………(17)4-4、食品供应安全性……………………………………………………(17)五、生活便宜度………………………………………………………………(18)5-1、城市交通……………………………………………………………(18)–8–5-2、商业服务……………………………………………………………(18)5-3、市政设施……………………………………………………………(18)5-4、教育文化体育设施…………………………………………………(19)5-5、绿色开敞空间………………………………………………………(20)5-6、城市住房……………………………………………………………(20)5-7、公共卫生……………………………………………………………(21)六、公共安全度……………………………………………………………(21)6-1、生命线工程完好率…………………………………………………(21)6-2、城市政府预防、应对自然灾难的设施、机制和预案………………(21)6-3、城市政府预防、应对认为灾难的设施、机制和预案………………(21)6-4、城市政府近三年来对公共安全事件的成功处理率………………(22)七、综合评价否定条件………………………………………………………(22)《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报告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探讨…………………………………(23)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过程…………………………………………………(23)二、关于“宜居城市”的科学内涵……………………………………………(25)2-1、我国城市化的曲折经历、国内外城市化的经验教训为宜居城市研究奠定了基础………………………………………………………………………(25)2-2、国内外有关宜居城市论述及研究的述评…………………………(27)2-2-1、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为宜居城市建设指明了方向………………………………………………………………………(27)2-2-2、人居环境科学为宜居城市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28)2-2-3、宜居城市的国际关注…………………………………………(29)2-3、宜居城市的内涵和主要特征………………………………………(31)2-3-1、宜居城市的技术概念:易居、逸居、康居、安居……………(31)2-3-2、宜居城市是城市建设的第三境界……………………………(32)2-3-3、城市宜居的普遍性和宜居性的丧失…………………………(33)2-3-4、城市宜居的差异性……………………………………………(34)–9–2-3-4-1、历史性差异………………………………………………(34)2-3-4-2、地区差异…………………………………………………(34)2-3-4-3、人群差异…………………………………………………(35)三、关于“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探讨………………………………(35)3-1、社会文明度评价指标体系…………………………………………(36)3-1-1、政治文明………………………………………………………(36)3-1-2、社会和谐………………………………………………………(36)3-1-3、社区文明………………………………………………………(36)3-1-4、公众参与………………………………………………………(37)3-2、经济富裕度评价指标体系…………………………………………(37)3-3、环境优美度评价指标体系…………………………………………(37)3-3-1、生态环境………………………………………………………(37)3-3-2、气候环境………………………………………………………(38)3-3-3、人文环境………………………………………………………(38)3-3-4、城市景观………………………………………………………(38)3-4、资源承载度评价指标体系…………………………………………(38)3-5、生活便宜度评价指标体系…………………………………………(39)3-5-1、城市交通………………………………………………………(39)3-5-2、商业服务………………………………………………………(39)3-5-3、市政设施………………………………………………………(39)3-5-4、教育文化体育设施……………………………………………(39)3-5-5、绿色开敞空间…………………………………………………(39)3-5-6、城市住房………………………………………………………(39)3-5-7、公共卫生………………………………………………………(39)3-6、公共安全度评价指标体系…………………………………………(39)3-7、综合评价否定条件…………………………………………………(40)后记………………………………………………………………………………(41)–10–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2007年4月19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科技司验收)说明:本标准是导向性的科学评价标准,不是强制性的行政技术标准。实行百分制,总分100分,宜居指数即累计得分≥80分且没有否定条件的城市,为“宜居城市”;60分≤宜居指数<80分的城市,或宜居指数即累计得分≥80分但有一项否定条件的城市,为“较宜居城市”;宜
本文标题: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092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