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薪酬管理 > 小学生社会教育中的社会规范教育
小学生社会教育中的社会规范教育社会规范是指导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社会规范教育对国民基本素质的培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规范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法律规范教育、纪律规范教育、道德规范教育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者指出,社会规范教育主要从认知(个体所需要知晓的知识性信息)、态度(影响个体对客体的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它包含三种成分:情感或情绪成分,如对某事物的好恶水准;行为成分,主要指行为倾向;认知成分,主要指价值观)和行为三方面实行。全面性教育中的社会规范教育,主要也是从性知识、性态度和性技能三方面来实行。所谓社会公德就是指人们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理应遵循的道德准则。与“私德”相对。公德指与组织、集体、民族、社会相关的道德,私德指个人品德、作风、习惯以及个人私生活中的道德。社会公德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根据共同生活的需要而形成的,如遵守公共秩序、讲文明、讲礼貌、诚实守信、救死扶伤等。养成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通过训练、严格管理等种种教育手段,全面提升人的“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养成教育虽然不是德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中最“实”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人要是各种好习惯都养成了,我们的教育目的就达到了,如学习上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劳动上有良好的劳动习惯,道德上有良好的道德习惯,生活上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这个孩子就是一个好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作为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补充的。”中小学时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时期。
本文标题:小学生社会教育中的社会规范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129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