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3年中考数学分类专题之分段函数
2013年中考数学分类专题之分段函数一.选择题10.(2013绍兴)教室里的饮水机接通电源就进入自动程序,开机加热时每分钟上升10℃,加热到100℃,停止加热,水温开始下降,此时水温(℃)与开机后用时(min)成反比例关系.直至水温降至30℃,饮水机关机.饮水机关机后即刻自动开机,重复上述自动程序.若在水温为30℃时,接通电源后,水温y(℃)和时间(min)的关系如图,为了在上午第一节下课时(8:45)能喝到不超过50℃的水,则接通电源的时间可以是当天上午的()A.7:20B.7:30C.7:45D.7:50考点: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分段函数.分析:第1步:求出两个函数的解析式;第2步:求出饮水机完成一个循环周期所需要的时间;第3步:求出每一个循环周期内,水温不超过50℃的时间段;第4步:结合4个选择项,逐一进行分析计算,得出结论.解答:解:∵开机加热时每分钟上升10℃,∴从30℃到100℃需要7分钟,设一次函数关系式为:y=k1x+b,将(0,30),(7,100)代入y=k1x+b得k1=10,b=30∴y=10x+30(0≤x≤7),令y=50,解得x=2;设反比例函数关系式为:y=,将(7,100)代入y=得k=700,∴y=,将y=30代入y=,解得x=;∴y=(7≤x≤),令y=50,解得x=14.所以,饮水机的一个循环周期为分钟.每一个循环周期内,在0≤x≤2及14≤x≤时间段内,水温不超过50℃.逐一分析如下:选项A:7:20至8:45之间有85分钟.85﹣×3=15,位于14≤x≤时间段内,故可行;选项B:7:30至8:45之间有75分钟.75﹣×3=5,不在0≤x≤2及14≤x≤时间段内,故不可行;选项C:7:45至8:45之间有60分钟.60﹣×2=≈13.3,不在0≤x≤2及14≤x≤时间段内,故不可行;选项D:7:50至8:45之间有55分钟.55﹣×2=≈8.3,不在0≤x≤2及14≤x≤时间段内,故不可行.综上所述,四个选项中,唯有7:20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及反比例函数的应用题,还有时间的讨论问题.同学们在解答时要读懂题意,才不易出错.10.(2013重庆市)2013年“中国好声音”全国巡演重庆站在奥体中心举行.童童从家出发前往观看,先匀速步行至轻轨车站,等了一会儿,童童搭乘轻轨至奥体中心观看演出,演出结束后,童童搭乘邻居刘叔叔的车顺利回到家.其中x表示童童从家出发后所用时间,y表示童童离家的距离.下面能反映y与x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A.B.C.D.考点:函数的图象;分段函数.分析:童童的行程分为5段,①离家至轻轨站;②在轻轨站等一会;③搭乘轻轨去奥体中心,④观看比赛,⑤乘车回家,对照各函数图象即可作出判断.解答:解:①离家至轻轨站,y由0缓慢增加;②在轻轨站等一会,y不变;③搭乘轻轨去奥体中心,y快速增加;④观看比赛,y不变;⑤乘车回家,y快速减小.结合选项可判断A选项的函数图象符合童童的行程.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解答本题需要我们能将函数图象和实际对应起来,结合当前的一档娱乐节目出题,立意新颖,是一道不错的题目.11.(2013重庆市)万州某运输公司的一艘轮船在长江上航行,往返于万州、朝天门两地.假设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不变,长江的水流速度不变,该轮船从万州出发,逆水航行到朝天门,停留一段时间(卸货、装货、加燃料等),又顺水航行返回万州.若该轮船从万州出发后所用的时间为x(小时),轮船距万州的距离为y(千米),则下列各图形中,能够反映y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A.B.C.D.考点:函数的图象;分段函数.分析:分三段考虑,①逆水行驶;②静止不动;③顺水行驶,结合图象判断即可.解答:解:①逆水行驶,y随x的增大而缓慢增大;②静止不动,y随x的增加,不变;③顺水行驶,y随x的增减快速减小.结合图象,可得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仔细审题,将实际与函数图象结合起来,分段看图象.6.(2013乌鲁木齐)某仓库调拨一批物资,调进物资共用8小时,调进物资4小时后同时开始调出物资(调进与调出的速度保持不变).该仓库库存物资m(吨)与时间t(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这批物资从开始调进到全部调出所需要的时间是()A.8.4小时B.8.6小时C.8.8小时D.9小时考点:函数的图象;分段函数.分析:通过分析题意和图象可求调进物资的速度,调出物资的速度;从而可计算最后调出物资20吨所花的时间.解答:解:调进物资的速度是60÷4=15吨/时,当在第4小时时,库存物资应该有60吨,在第8小时时库存20吨,所以调出速度是=25吨/时,所以剩余的20吨完全调出需要20÷25=0.8小时.故这批物资从开始调进到全部调出需要的时间是8+0.8=8.8小时.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函数图象,要能根据函数图象的性质和图象上的数据分析得出函数的类型和所需要的条件,结合实际意义得到正确的结论.10.(2013天津市)如图,是一对变量满足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有下列3个不同的问题情境:①小明骑车以400米/分的速度匀速骑了5分,在原地休息了4分,然后以500米/分的速度匀速骑回出发地,设时间为x分,离出发地的距离为y千米;②有一个容积为6升的开口空桶,小亮以1.2升/分的速度匀速向这个空桶注水,注5分后停止,等4分后,再以2升/分的速度匀速倒空桶中的水,设时间为x分,桶内的水量为y升;③矩形ABCD中,AB=4,BC=3,动点P从点A出发,依次沿对角线AC、边CD、边DA运动至点A停止,设点P的运动路程为x,当点P与点A不重合时,y=S△ABP;当点P与点A重合时,y=0.其中,符合图中所示函数关系的问题情境的个数为()A.0B.1C.2D.3考点:函数的图象;分段函数.分析:①小明骑车以400米/分的速度匀速骑了5分,所走路程为2000米,与图象不符合;②小亮以1.2升/分的速度匀速向这个空桶注水,注5分后停止,注水量为1.2×5=6升,等4分钟,这段时间水量不变;再以2升/分的速度匀速倒空桶中的水,则3分钟后水量为0,符合函数图象;③当点P在AC上运动时,S△ABP的面积一直增加,当点P运动到点C时,S△ABP=6,这段时间为5,;当点P在CD上运动时,S△ABP不变,这段时间为4,;当点P在DA上运动时,S△ABP减小,这段时间为3,符合函数图象;解答:解:①小明骑车以400米/分的速度匀速骑了5分,所走路程为2000米,与图象不符合;②小亮以1.2升/分的速度匀速向这个空桶注水,注5分后停止,注水量为1.2×5=6升,等4分钟,这段时间水量不变;再以2升/分的速度匀速倒空桶中的水,则3分钟后水量为0,符合函数图象;③如图所示:当点P在AC上运动时,S△ABP的面积一直增加,当点P运动到点C时,S△ABP=6,这段时间为5,;当点P在CD上运动时,S△ABP不变,这段时间为4,;当点P在DA上运动时,S△ABP减小,这段时间为3,符合函数图象;综上可得符合图中所示函数关系的问题情境的个数为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解答本题需要同学们仔细分析所示情景,判断函数图象是否符合,要求同学们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函数图象,有一定难度.8.(2013营口)如图1,在矩形ABCD中,动点E从点B出发,沿BADC方向运动至点C处停止,设点E运动的路程为x,△BCE的面积为y,如果y关于x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当x=7时,点E应运动到()A.点C处B.点D处C.点B处D.点A处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分段函数.分析:注意分析y随x的变化而变化的趋势,而不一定要通过求解析式来解决.解答:解:当E在AB上运动时,△BCE的面积不断增大;当E在AD上运动时,BC一定,高为AB不变,此时面积不变;当E在DC上运动时,△BCE的面积不断减小.∴当x=7时,点E应运动到高不再变化时,即点D处.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问题,有一定难度,注意要仔细分析.关键是根据所给函数图象和点的运动轨迹判断出x=3到7时点E所在的位置.10.(2013铁岭)如图,点G、E、A、B在一条直线上,Rt△EFG从如图所示是位置出发,沿直线AB向右匀速运动,当点G与B重合时停止运动.设△EFG与矩形ABCD重合部分的面积为S,运动时间为t,则S与t的图象大致是()A.B.C.D.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分段函数;分类讨论.专题:数形结合.分析:设GE=a,EF=b,AE=m,AB=c,Rt△EFG向右匀速运动的速度为1,分类讨论:当E点在点A左侧时,S=0,其图象为在x轴的线段;当点G在点A左侧,点E在点A右侧时,AE=t﹣m,GA=a﹣(t﹣m)=a+m﹣t,易证得△GAP∽△GEF,利用相似比可表示PA=(a+m﹣t),S为图形PAEF的面积,则S=[(a+m﹣t)]•(t﹣m),可发现S是t的二次函数,且二次项系数为负数,所以抛物线开口向下;当点G在点A右侧,点E在点B左侧时,S为定值,定义三角形GEF的面积,其图象为平行于x轴的线段;当点G在点B左侧,点E在点B右侧时,和前面一样运用相似比可表示出PB=(a+m+c﹣t),S为△GPB的面积,则S=(t﹣a﹣m﹣c)2,则S是t的二次函数,且二次项系数为,正数,所以抛物线开口向上.解答:解:设GE=a,EF=b,AE=m,AB=c,Rt△EFG向右匀速运动的速度为1,当E点在点A左侧时,S=0;当点G在点A左侧,点E在点A右侧时,如图,AE=t﹣m,GA=a﹣(t﹣m)=a+m﹣t,∵PA∥EF,∴△GAP∽△GEF,∴=,即=∴PA=(a+m﹣t),∴S=(PA+FE)•AE=[(a+m﹣t)]•(t﹣m)∴S是t的二次函数,且二次项系数为负数,所以抛物线开口向下;当点G在点A右侧,点E在点B左侧时,S=ab;当点G在点B左侧,点E在点B右侧时,如图,GB=a+m+c﹣t,∵PA∥EF,∴△GBP∽△GEF,∴=,∴PB=(a+m+c﹣t),∴S=GB•PB=(a+m+c﹣t)•(a+m+c﹣t)=(t﹣a﹣m﹣c)2,∴S是t的二次函数,且二次项系数为,正数,所以抛物线开口向上,综上所述,S与t的图象分为四段,第一段为x轴上的一条线段,第二段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的一部分,第三段为与x轴平行的线段,第四段为开口先上的抛物线的一部分.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先根据几何性质得到与动点有关的两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利用函数解析式和函数性质画出其函数图象,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15.(2013湘西)小芳的爷爷每天坚持体育锻炼,某天他慢步行走到离家较远的公园,打了一会儿太极拳,然后沿原路跑步到家里,下面能够反映当天小芳爷爷离家的距离y(米)与时间x(分钟)之间的关系的大致图象是()A.B.C.D.考点:函数的图象;分段函数.分析:分三段考虑,①漫步到公园,此时y随x的增大缓慢增大;②打太极,y随x的增大,不变;③跑步回家,y随x的增大,快速减小,结合选项判断即可.解答:解:小芳的爷爷点的形成分为三段:①漫步到公园,此时y随x的增大缓慢增大;②打太极,y随x的增大,不变;③跑步回家,y随x的增大,快速减小,结合图象可得选项C中的图象符合.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理解每阶段中,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2.(2013荆门)如右图所示,已知等腰梯形ABCD,AD∥BC,若动直线l垂直于BC,且向右平移,设扫过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BP为x,则S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A.B.C.D.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分段函数.分析:分三段考虑,①当直线l经过BA段时,②直线l经过AD段时,③直线l经过DC段时,分别观察出面积变化的情况,然后结合选项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①当直线l经过BA段时,阴影部分的面积越来越大,并且增大的速度越来越快;②直线l经过DC段时,阴影部分的面积越来越大,并且增大的速度保持不变;③直线l经过DC段时,阴影部分的面积越来越大,并且增
本文标题:2013年中考数学分类专题之分段函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194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