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十章土壤分类、分布及河北省主要土壤类型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及我国土壤分类的概况;(2)了解《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分类依据;(3)掌握我国土壤的分类制度和原则;(4)掌握土壤分布的概念:如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及土壤地域性分布的含义(5)明确我国土壤类型分布的基本规律及其成因第一节土壤分类土壤分类概念和目的土壤分类的发展概况我国现行土壤分类的体系根据土壤发生发展规律及土壤所表现的特性和特征,对土壤进行的科学区分土壤分类:土壤分类是建立一个合符逻辑的多级系统,将有共性的土壤划分为同一类。每一个级别中可包括一定数量的土壤类型,从中容易寻查各种土壤类型。分类目的:(1)建立分类系统(2)国际交流(3)服务生产实际一、土壤分类的概念和目的(一)世界分类现状美国诊断分类(1951-1961-1975--诊断层、诊断特性)联合国图例单元(FAO–60-88-1:500万)国际土壤分类参比基础(IRB-1980)原苏联土壤发生分类(1883)分类学派二、土壤分类的发展概况诊断层:是指用于识别土壤分类单元,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美国土壤分类系统(诊断分类)诊断层和诊断特性(鉴定和命名土壤的主要依据)诊断层是土壤系统分类中高级分类的重要依据,具有一系列的定量描述。例如石膏层(Gypsichorizon)(诊断表下层之一)有如下规定:(1)不固结(风干碎块在水中消散);(2)石膏含量较其下伏层高出5%(绝对量);(3)厚度与石膏含量。诊断特性:如果用于分类目的的不是土层,而是具有定量规定的土壤性质(形态的、物理的、化学的)。它们不体现或表现为特定的土层,如土壤温度、水分状况等美国土壤系统分类是一个六级土壤分类系统,由上而下分为土纲、亚纲、大土类、亚类、土族和土系等六级。土系之下还可划分出土相。美国土壤分类系统(诊断分类)美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土壤分类单元名称采用了拉丁文及希腊文词根拼缀法,实际上是一种连续命名法。特点:依据明确,量化易掌握,可建立数据库逻辑性差《土壤系统分类检索》199045个国家直接采用,80多个国家作为第一或第二分类(二)我国土壤分类古代分类公元前四五世纪--《禹贡》近代分类30年代现代分类1954年“暂拟中国土壤分类系统表”(土壤学会)1964年“全国农业土壤分类系统表”1978年“中国土壤分类暂行草案”(土壤分类学术交流会)1984年“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修订稿”(土壤普查办公室)二、土壤分类的发展概况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也是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的系统化、定量化的土壤分类。该系统分类中共设立了11个诊断表层,20个诊断表下层,2个其他诊断层和25个诊断特性。分类原则:诊断层和诊断特性1984-1989(南土所—16单位)1991(首次方案)、1995(修订方案)2001(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分类系统:该分类系统已初步拟出了土纲、亚纲、土类和亚类(土族、土系)检索表,共把全国分为14个土纲、39个亚纲、141土类和595亚类。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也是一个检索性分类,其各级类别是通过诊断层和诊断特性按检索表顺序,自上而下逐一排除那些不能符合某种土壤要求的类别,找出其正确的分类位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命名方法:在命名土壤单元时采用了在土纲、亚纲、土类、亚类为一段的连续命名法。三、我国现行土壤分类的体系(一)分类原则发生学原则:成土因素、成土过程、土壤属性作为基本依据依土壤属性为基础统一性原则:耕种土壤与自然土壤的统一具体分析自然因素、人为因素(联系、演变规律)(二)分类体系及依据P240--245——表11-1《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从上至下共设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和变种等七级分类单元。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属高级分类单元,土属为中级分类单元,土种为基层分类的基本单元,以土类、土种最为重要划分依据土纲:不同发育阶段、物质移动累积而引起的重大属性差异亚纲:土壤形成的水热条件、岩性、盐碱的重大差异土类:成土因素、过程、土壤属性(剖面形态)亚类:次要或新成土过程土属:成土母质、岩性、区域水分条件等地方性因素土种:土体构型、发育程度(土层厚度)变种:表层质地地带性分布由于成土因素,尤其是生物、气候和地质因素都具有特定的地理规律性,使土壤类型在空间的组合也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土壤地带性:经纬度地带性(水平)垂直地带性(海拔)区域地带性(地域性)(地区因素)第二节土壤分布原因:纬度不同、距海远近不同及地形不同,水热条件的分异。概念:土壤在水平方向上随生物气候带而演替的规律性土壤纬度地带性:指土壤带与纬度基本上平行的分布规律土壤经度地带性:指土壤带与经度基本上相平行分布规律土壤水平带因其所在大陆的外形、山脉走向、风向、海拔等地理因素的不同和干扰,使之偏斜于纬度圈而与经度基本上相平行。一、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是由湿润海洋性与干旱内陆性两个地带谱构成。东部沿海为湿润海洋地带谱,而西部则为干旱内陆性地带谱,两者之间则有过渡性土壤地带谱。干旱内陆带带谱∶从东到西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钙土—漠土湿润海洋性带谱∶以秦岭、淮河一线为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在此线以南为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由北向南:棕色森林土---暗棕壤---棕壤----黄棕壤---黄壤--红壤---赤红壤---砖红壤过渡性土壤带谱∶自黄土高原向东北到大兴安岭西麓褐土—黑垆土—灰褐土—灰黑土—黑土中国土壤水平地带分布模式(寒温带)(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热带)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极干旱二、垂直地带性概念: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土壤类型呈现规律性更替的现象1800-2100m亚高山灌丛林(岳桦林)2100m高山苔原800-1800m暗针叶林(云杉等)500-800m针阔混交林500m阔叶林喜马拉雅山南坡土壤垂直分布图土壤在不同纬度的山地,由于基带土壤不同,土壤的垂直地带谱不同。热带、亚热带的垂直带谱是∶(海南岛五指山)砖红壤(红壤或赤红壤800)—山地黄壤土(1200)—山地黄棕壤(1600)—山地灌丛草甸(1879)北亚热带土壤垂直带谱是∶(江西武夷山)黄棕壤—山地棕壤—山地草甸土在温带半湿润地区的带谱是∶(河北雾灵山)褐土(600m)—山地淋溶褐土(900m)—山地棕壤(1600m)—山地暗棕壤(2000m)—山地草甸土(2050m)褐土性土栗褐土淋溶褐土淋溶褐土棕壤棕壤山地草甸土267025002300150011001200阳坡阴坡小五台山西台土壤垂直带谱图秦岭南北坡土壤垂直带谱图两边带谱的基带土壤不同,但至山体上部,则渐趋向一致区域性土壤分布没有固定的规律,比较复杂。非地带性土壤土壤地域性它是在土壤纬度带内,由于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不同,所形成的土壤类型,有别于地带性土类,而显示出土壤分布规律的区域性特征称为土壤地域性或土壤区域地带性。土壤区域性分布主要由区域性自然条件的独特性所致。三、区域性分布(地域性)磷质石灰土黑、棕、红石灰土紫色土潮土、盐渍土土黄绵土水稻土沼泽土土娄淋溶褐土褐土性土低山丘陵山麓平原褐土洪积扇末端潮褐土褐土冲积平原缓岗洼地褐土盐化潮土滨海盐土滨海平原渤海潮褐土褐土潮褐土河北省太行山东麓--渤海滨土壤分布断面图东南半部纬度地带性温带西部零星分布干旱地区特有的森林土壤---胡杨林土壤较高山地一定高度(天山、贺兰山、大青山等垂直分布)青藏高原边缘的分布(高山峡谷森林土壤,垂直带中)各地山地垂直带中森林土壤分布:风沙土沼泽土灰黑土亚高山草甸土水稻土第三节河北省主要土壤类型栗钙土棕壤褐土潮土盐渍土一、高原(9.7%)海拔>1200m,宜农牧业—林业张北—围场高原(坝上)基底为太古代的片麻岩,表层为新生代火山岩玄武岩熔岩台地(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Ⅰ河北省地貌概况燕山山地、太行山山地、冀北山地多数<2000m,雾灵山---2116m,小五台---2882m二、山地丘陵(50.5%)1、山地:>500m,相对高差大于200米地貌单元低山500-1000m中山1000-3500m高山3500-5000m极高山>5000m2、丘陵:<500m,相对高差300m以内切割破碎的地貌单元中国山地分级林业基地三、平原(39.8%)粮棉油,西北以100m等高线与山地丘陵为界,东至渤海海拔<5m,由西—东倾斜,依次出现:山麓平原—冲积平原---滨海平原冲积物700-800m,最厚可达1000-1300m四、盆地桑干河、洋河盆地---桑洋盆地太行山---涉县、武安、井陉、涞源等盆地燕山---迁西、抚宁等盆地冀北山地---平泉等褐土、潮土、棕壤、栗钙土、风沙土、草甸土、灰色森林土分布较广、面积较大的主要有7个土类:褐土主要分布在太行山麓的京广铁路两侧,燕山南麓的通县至唐山一线以北,海拔700--1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及山麓平原、冲积扇上中部地带,是河北省分布面积最大的一个土类;潮土主要分布在京广铁路以东、津浦铁路以西,通县至唐山一线以南的平原地区;棕壤主要分布在太行山、燕山的中山和部分低山及冀东滨海丘陵上;栗钙土主要分布在张家口地区的坝上高原和坝下张宣、怀来、阳原、蔚县盆地的部分地区;风沙土主要分布在各大河流的下游沿岸、古河道附近及沙化严重的农田附近;草甸土主要分布在坝上高原湖滨下湿滩地以及山区地势平坦、地下水位1-3米的河谷地带;灰色森林土主要分布在坝上高原东北部的低山丘至围场一带。其它土壤也有零星分布,如盐土、黑土、水稻土、沼泽土、亚高山草甸土等。A棕壤暖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下,中生型阔叶落叶林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冀东一带,在半干旱、半湿润及亚热带地区的山地垂直带中;辽西、鲁北、河南、河北、安徽、滇中南、川北等省区的中山垂直带谱中。一、棕壤的分布Ⅱ主要土壤类型河北:燕山:600m以上太行山:1000m以上冀东滨海低山丘陵:500m总面积:230.9万公顷14.02%二、成土条件(一)地形中山、低山坡地及沟谷(二)母质酸性岩类---花岗岩硅质碳酸盐类---硅质石灰岩砂砾泥质岩类---页岩坡洪积物黄土母质---围场一带零星中生代的火山岩、基性岩残坡积物二、成土条件(三)气候气候温湿,夏季温热多雨,冬季干燥寒冷,秋季干旱多风。太行山:半湿润或较湿润燕山:较湿润P260表12-2二、成土条件(四)植被乔木:栎属:辽东栎、蒙古栎松属:落叶松、油松、云杉红白桦、椴树、五角枫等灌木:六道木、绣线菊、照山白、映山红、平榛、虎榛等草本:华北凤毛菊、白头翁、鸦葱、藜芦、柴胡、射杆等落叶阔叶林已不复存在,天然次生林或人工抚育油松林棕壤景观三、成土过程(一)腐殖质积累过程生物积累过程强烈(暗色表层)有机质含量:>5%,一般为6-12%腐殖质组成:HA/FA=0.7-0.9富里酸为主(二)粘化过程(淀积粘化)粘化:土壤剖面中粘粒形成和积累的过程出现深度:20-60cm或更深粘化层的粘化系数≥1.2(1.3-1.8)存在形态:质地粘重,铁锰胶膜包被结构体四、理化特性OBtABABCC剖面构型:O---A—Bt—C;A层C>5%,厚度30-40cm;Bt层核状、块状,中壤、重壤,紧实,厚度≥7.5cm;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滨海高岭石、菱铁矿和含水氧化铁;通体无石灰反应,pH5.3-7.0盐基饱和度40-70%,CEC:19.6-40.61cmol/kg(表层)剖面通体呈不同程度棕色五、主要亚类棕壤---林业基地潮棕壤---多为农田棕壤性土---发展林业六、利用与改良优点:水热条件好,自然肥力高,林果生产基地问题:利用不当----水土流失六、利用与改良具体措施:1、现有林地加强管理,采育结合、造管并举;2、植造新林—林相设计、树种选择,适地适树;3、细致整地---围山转、爆破整地等。原则: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增加植被B褐土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旱生森林--灌木--草本植被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一、褐土的分布中国:北纬34-40,东径103°-122°之间,海拔500m以下北:燕山、太行山的山前平
本文标题:土壤分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220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