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城市规划之城市工程系统规划
城乡规划原理第一节城市给水排水系统规划第二节城市能源工程系统规划第三节城市通信工程系统规划第四节城市环卫工程系统规划第五节城市防灾工程系统规划第六节城市管线综合规划第七节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第17章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第一节城市给水排水系统规划第17章城市工程系统规划一、城市给水工程系统城市给水工程系统城市取水工程城市净水工程城市输配水工程第一节城市给水排水系统规划第17章城市工程系统规划二、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的任务根据城市和区域水资源的状况,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选择水源,确定供水标准,预测供水负荷,进行城市水源规划和水资源利用平衡工作;确定城市自来水厂等给水设施的规模、容量;科学布局给水设施和各级给水管网系统,满足用户对水质、水量、水压等的要求;制订水源和水资源的保护措施。第一节城市给水排水系统规划第17章城市工程系统规划二、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确定城市用水标准,预测城市总用水量;平衡供需水量,选择水源,进行城市水源规划;确定给水系统的形式、水厂供水能力和用地范围;布局供水重要设施、输配水干管、输水管网;制订水源保护和水源地卫生防护措施。1、总体规划层次内容:第一节城市给水排水系统规划第17章城市工程系统规划二、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计算详细规划范围的用水量;布置详细规划范围的各类给水设施和给水管网;计算输配水管渠管径;选择供水管材。2、详细规划层次内容:第一节城市给水排水系统规划第17章城市工程系统规划三、城市水源选择与保护地下水;地表水;其他水源;1、城市水资源种类:2、城市水源保护:根据不同水质的使用功能,划分水体功能区,从而可以实施不同的水污染控制标准和保护目标;地表水域功能分类与水污染防治控制区及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分级之间的关系,表17-1-1.;第一节城市给水排水系统规划第17章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四、城市给水设施规划水量充沛、水质较好的地点,宜位于城镇和工业的上游清洁河段;具有稳定的河床和河岸,靠近主流,有足够的水源,水深一般不小于2.5-3.0m;尽可能免受泥沙、漂浮物、冰凌、水草等影响;具有良好地质、地形及施工条件;应考虑天然障碍物和桥梁、码头、丁坝等人工障碍物对河流条件引起变化的影响。1、取水设施的选址:第一节城市给水排水系统规划第17章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四、城市给水设施规划水厂应选择在工程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可能选择在不受洪水威胁的地方,否则采取防洪措施;水厂周围应具有良好的环卫条件和安全防护条件,并考虑沉淀池、料泥及滤池冲洗水的排除方便;水厂应尽量在交通方便、靠近电源的地方,以利于施工管理和降低输电线路的造价;水厂选择要考虑近、远期发展的需要,为新增附加工艺和未来规模扩大发展留有余地;当取水点距离用水区较近时,水厂一般设置在取水设施附近,通常与取水设施在一起。2、净水工程设施的选址:第一节城市给水排水系统规划第17章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四、城市给水设施规划管网布置形式一般有两种形式:树枝状和环状;树枝状:管道总长度较短,一处发生故障,供水区容易断水环状:弊端与树枝状相反。实践中,两者结合布置:总体环状,局部树枝状。3、给水管网规划:第一节城市给水排水系统规划第17章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四、城市给水设施规划3、给水管网规划:管网布置应根据城市地形、城市规划或发展方向、道路系统、大用水量用户分布、水压要求、水源位置以及其他管线综合布置等因素;居住区内的最低水头,平房10m,二层居住房屋内为12m,二层以上每层增加水头4m;地形高低相差大的城市,为了满足地势较高地区的水压要求,避免较低地区的水压过大,应考虑结合地形,分设不同水压的管网系统;或按低地要求的压力送水。第一节城市给水排水系统规划第17章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城市排水工程系统雨水排放工程污水处理与排放工程五、城市排水工程系统规划第一节城市给水排水系统规划第17章城市工程系统规划五、城市排水工程系统规划1、排水工程系统的主要任务:根据城市自然环境和用水状况,合理确定规划期内的污水处理量、污水处理设施的规模与容量、降水排放设施的规模与容量;科学布局污水处理厂(站)等各种污水处理与收集设施、排涝泵站等雨水排放设施,以及各级污水管网;制定水环境保护、污水治理与利用等对策和措施。第一节城市给水排水系统规划第17章城市工程系统规划五、城市排水工程系统规划2、排水工程系统的主要任务:确定排水体制;划分排水区域,估算雨水、污水总量,制定不同地区污水排放标准;进行排水管、渠系统规划布局,确定水闸雨、污水主要泵站数量、位置;确定排水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的数量、规模、处理等级以及用地范围;确定排水干管、渠的走向和出口位置;提出污水综合治理利用措施。第一节城市给水排水系统规划第17章城市工程系统规划五、城市排水工程系统规划2、排水工程系统的主要任务:计算详细规划内雨水排放量和污水量;确定规划范围内管线平面位置、管径、主要控制点标高;提出污水处理工艺初步方案。第一节城市给水排水系统规划第17章城市工程系统规划五、城市排水工程系统规划3、排水体制的种类:排水体制合流制分流制直排式合流制截流式合流制完全分流制不完全分流制第17章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第一节城市给水排水系统规划第17章城市工程系统规划五、城市排水工程系统规划4、排水体制的优缺点:直排式合流制:污染严重,管渠造价低,投资省截流式合流制:雨天有部分污水直排水体造污染完全分流制:卫生条件好,初期雨水污染,投资较大不完全分流制:投资省,用于合适地形,比较健全明渠水系的地方第一节城市给水排水系统规划第17章城市工程系统规划五、城市排水工程系统规划5、排水体制的选择:环境保护;工程投资;近、远期关系;施工管理;第一节城市给水排水系统规划第17章城市工程系统规划五、城市排水工程系统规划6、污水处理设施选址:厂址选择应与排水管道系统布置,以及水系规划统一考虑,充分考虑城市地形的影响;宜设在水体附近,便于处理后的污水就近排入水体;布局应结合污水的出路,考虑污水回用于工业、城市和农业的可能,厂址尽可能与回用处理后污水的主要用户靠近;厂址应注意城市近、远期发展问题,近期合适位置与远期合适位置往往不一致,应统一考虑;不宜设在雨季易受水淹的低洼处。第一节城市给水排水系统规划第17章城市工程系统规划五、城市排水工程系统规划7、排水管网规划要点:尽可能在管线较短和埋深较小的情况下,让雨污水自流排出;污水主干网的走向与数量取决于污水处理厂和出水口的位置与数量;管线布置应简捷顺直,尽量减少与河道、山谷、铁路及各种地下构筑物的交叉,并充分考虑地质条件的影响;管线布置考虑城市的远、近期规划及分期建设的安排,与规划年限相一致;充分利用与保护现有水系,注重排水系统的景观与防灾功能。第18章城乡住区规划主要内容提要★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住区的组成、功能与规划结构★住区规划设计★住区规划的技术经济指标★城市旧住区的更新规划没有汽车线路的道路家我心目中的(理想的)住区是什么样的?居民的环境需求——生理需求——安全的需求——交往的需求——消闲的需求——美的需求居民是城市的主人,居民的生活是城市最主要的活动之一。城市生活居住体系包括两个层次:住宅(家庭生活单元)、居住区。以人为本考虑如何适应与满足人的需求需求层次理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的需求的产生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从满足人的需求出发,住宅区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居住环境的适居性、识别性与归属性以及营造具有文化与活力的人文环境。人的活动空间国际居住标准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孙中山最低标准:每人一个床文明标准:每户一套房舒适标准:每人一个房间豪华标准:每人一套房现在我国正朝着舒适标准努力,争取每户一套房,每人一间房。居住区的各系统不是孤立的,它与周围地区和整个城市相应的各项系统密切相关。在物质系统的构成上,它是城市物质系统的基本单元;在物质系统的空间布局上,它是城市整体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社会生活方面,它又是整个社会生活网络的重要节点。系统的整体性•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可持续社会可持续发展涉及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和可持续社会三方面的协调统一,要求人类在发展中讲究经济效率、关注生态和谐和追求社会公平,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第一节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1、住区的概念与类型1.1概念住区:是城乡居民定居生活的物质空间形态,是关于各种类型、各种规模居住及其环境的总称。1.2类型按城乡区域范围不同划分城市住区独立工矿企业和科研基地的住区乡村住区1.2类型按建设条件不同划分新建住区旧住区1.2类型按住宅层数不同划分低层住区多层住区中高层住区高层住区各种层数混合住区1.3住区的规模1.3.1影响住区规模的主要因素公共服务设施的经济性与服务半径城市道路交通的影响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影响、其他影响公共设施的经济性:·人口≤3.5万时,设施如要成套配置,则不经济。·人口为4.5万时,设施项目配置可全,但要合并。·一般人口为6万人左右才合理公共设施的合理服务半径住区公建使用时,步行15分钟为宜则服务半径R=800-1000M返回1.3住区的规模1.3.1影响住区规模的主要因素公共服务设施的经济性与服务半径城市道路交通的影响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影响、其他影响1.3住区的规模1.3.2我国规范中对住区规模的划分三个层次,具有相应的人口规模:居住区——30000~50000人居住小区——10000~15000人组团——1000~3000人2、住区规划的任务3、住区规划的编制内容①选择、确定用地位置、范围(包括改建范围)②确定住区要实现的功能和目标③确定居住人口数量规模(或户数)和用地的大小④拟定居住建筑的布置方式⑤确定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允许设置的生产性建筑)的内容、规模、数量、标准、分布和布置方式⑥拟定各级道路宽度、断面形式、布置方式、对外出入口位置、泊车量和停泊方式⑦拟定绿地、活动、休憩等室外场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⑧拟定有关市政工程设施的规划方案⑨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⑩对不同阶段的方案进行必要的公众参与和专家咨询,满足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综合协调要求。第二节住区的组成、功能与规划结构1、住区的组成1.1住区的组成要素组成要素物质要素精神要素1.2住区的组成内容根据工业类型基本上可分为以下两类:组成内容建筑工程室外工程1.3住区的用地组成用地组成公建用地R02公共绿地R04住宅用地R01道路用地R031.4住区的环境组成(1)内部居住环境(2)外部生活环境①空间环境②空气环境③声环境④热环境⑤光环境⑥视觉环境⑦生态环境⑧邻里和社会环境2、住区的功能①居住功能②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高效性③环境保护、维持生态过程④社会互动功能⑤对多样性的包容3、住区的规划结构3.1住区规划结构的演变①郊区整体规划社区模式②邻里单位模式③居住开发单元模式④扩大小区模式(居住综合区)⑤居住综合体⑥新城市主义模式(公共交通导向开发模式)新城市主义模式设计准则有一个邻里中心和一个明确的边界,每个邻里中心应该被公共空间所界定,并由地方性导向的市政和商业设施来带动;最优规模——由中心到边界的距离为400m左右的空间范围;各种功能活动达到一个均衡的混合——居住、购物、工作、就学、礼拜和娱乐;将建筑和交通建构在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街道组成的精密网络之上;公共空间应该是有形的而不是建造留下的剩余场地,公共空间和公共建筑的安排应优先考虑。新城市主义模式设计特征相对自给自足的步行环境,围绕核心城镇设施和商店布置住宅为人行和车行提供更多可选择的通行路线设计为行人、自行车、游戏以及机动车等共同使用的街道为了围合街道空间以形成公共空间,建筑的道路退界较少,街道两侧的住宅前廊离人行道也较近。车库设置在住宅的背面并通过后街进入,以减少车库通道缘石打断街道的次数。3.2影响住区规划结构的主要因素住区的规划结构住区的功能要求居民的生活需
本文标题:城市规划之城市工程系统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223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