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院感手册护士分册内容[1]-(1)
医院感染管理手册护士分册医院感染管理手册护士分册一、手卫生1、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2、洗手: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悄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3、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4、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5、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a)卫生手清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2b)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26、手卫生指征a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b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c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d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e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f处理药物或配餐前。医务人员洗手方法1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2取适量肥皂(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3.1掌手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3.2手指交错掌心对手背搓擦。3.3手指交错掌心对掌心搓擦。3.4两手互握互搓指背。3.5拇指在掌中转动揉搓。3.6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3.7握着手腕回旋摩擦。4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二、标准预防、职业防护标准预防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正确的使用不仅保护了病人,更保护了医护人员自己。(一)、标准预防的基本特点(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强调双向防护,即要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护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护人员传至病人;(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其重点是洗手和洗手的时机。(二)、个人防护原则医护人员个人防护采取分级防护原则。一般分三级防护,一级防护针对门(急)诊医护人员;二级防护针对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的工作人员;三级防护针对与病人密切接触,对病人实施特殊治疗的医护人员。个人防护用品PPE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等。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1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内使用.2口罩的使用2.1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2.2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2.3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清洁与消莓,遇污染时及时更换。2.4应正确佩戴口罩,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A。3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3.1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a)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b)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c)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3.2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3.3护自镜、防护面罩的戴摘方法。4手套的使用4.1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4.1.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4.1.2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4.2应正确戴脱元菌手套。4.3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5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5.1应根据诊疗工作的需要,选用隔离衣或防护服。防护服应符合GB19082的规定。隔离衣应后开口,能遮盖住全部衣服和外露的皮肤。5.2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a)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b)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c)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5.3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a)I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b)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5.4应正确穿脱隔离衣和防护服。6.鞋套的使用6.1鞋套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一次性应用。6.2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和从缓冲间进入负压病室时应穿鞋套。6.3应在规定区域内穿鞋套,离开该区域时应及时脱掉。发现破损应及时更换。7.防水围裙的的使用7.1分为重复使用的围裙和一次性使用的围裙。7.2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质喷溅、进行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时,应穿防水围裙。7.3重复使用的围裙,每班使用后应及时清洗与消毒。遇有破损或渗透时,应及时更换。7.4一次性使用围裙应一次性使用,受到明显污染时应及时更换。8.帽子的使用8.1.分为布制帽子和一次性帽子。8.2.进入污染区和洁净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等时应戴帽子。8.3.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8.4.布制帽子应保持清洁,每次或每天更换与清洁。8.5.一次性帽子应一次性使用。(三)、标准预防措施(1)个人防护措施1)、洗手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我国卫生部规范中要求:要有洗手设备和正确的七步洗手法,医疗护理活动前后等情况下应认真地洗净双手。2)、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染微生物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在两个病人之间操作一定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3)、面罩、护目镜和口罩戴口罩及护目镜也可以减少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液体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眼睛、口腔及鼻腔黏膜。4)、隔离衣穿隔离衣为防止被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的水和大量的传染性材料污染时才使用。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以避免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2)可重复使用的设备用过的可重复使用的设备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为防止皮肤黏膜暴露危险和污染衣服或将微生物在病人和环境中传播,应确保在下一个病人使用之前清洁干净和适当地消毒灭菌,一次性使用的部件应弃去。(3)环境控制保证医院有适当的日常清洁标准和卫生处理程序,在彻底清洁基础上,适当的消毒床单位、设备和环境的表面(床栏杆、床旁设备、轮椅、洗脸池、门把手)等经常清洁,并保证该程序的落实。(4)被服触摸、传送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时,在某种意义上为防止皮肤黏膜暴露和污染衣服,应避免清点抖动操作,以防微生物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5)职业健康安全1)、若要人为去除针头时,应使用任何其他技术和可用器械设备,有准备、有计划地保护针套或去除针头。2)、用后的针头及尖锐物品应弃于耐刺之硬壳防水容器内,且该容器应放在方便使用的地方。3)、在需要使用口对口呼吸的区域内应备有可代替口对口复苏的设备,并应将复苏的设备装袋备用。4)、隔离室对可能污染环境的病人放置在专用的房间有助于维持适当的卫生或环境的控制,但是专用房间无效时,应与感染控制专业人员协商病人的放置地点或做其他的选择。隔离室应具备的条件是:房间内应保持负压;每小时换气应在6~12次;空气在排除室外或流向其他区域之前应经高效过滤处理,有病人在房间时房间门应保持关闭。(6)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穿脱程序1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a)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衣裤→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b)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或防护服→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c)为患者进行吸痰、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操作,可能被患者的分泌物及体内物质喷溅的诊疗护理工作前,应戴防护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2脱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a)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浴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摘护目镜/防护面屏→脱隔离衣或防护服→脱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b)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c)离开清洁区: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7.穿脱防护用品的注意事项(1)医用防护口罩的效能持续应用6h~8h,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2)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镜进行消毒。(3)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防护服可连续应用。(4)接触疑似患者,防护服应每个患者之间进行更换。(5)防护服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6)戴医用防护口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应进行面部密合性试验。(7)隔离区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每日监测体温两次,体温超过37.5℃及时就诊。(四)紧急处理:1、锐器伤后伤口紧急处理(1)捏住伤口近心端,以阻断静脉回流(2)立即用流动水冲洗,向伤口部位方向持续推挤,挤出伤口部位的污血,注意不要一挤一松,避免将污血倒吸入血循环(3)碘伏或酒精或碘酒消毒伤口2、其他处理病人HIV(+)(1)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服用双汰芝,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2)医务人员抽血检查Anti-HIV,并于暴露后4周、12周、6月定期追踪检查Anti-HIV病人HbsAg(+)(1)医务人员HbsAg(+)或Anti-HBs(+):不需要注射疫苗或HBIG(2)医务人员HbsAg(-)Anti-HBs(-)未注射疫苗:24小时内注射HBIG并一周后接受HBV疫苗注射(3)医务人员HbsAg(-)Anti-HBs(-)已完成疫苗注射未产生抗体:24小时内注射HBIG并补一剂疫苗(4)医务人员HbsAg(-)Anti-HBs(-)正接受疫苗注射未产生抗体:24小时内注射HBIG并继续完成疫苗注射(5)暴露后六个月、一年,追踪HbsAg、Anti-HBs3、发生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理(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得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4)、发生艾滋病病毒的职业暴露后,应依据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进行》进行评估和确定。(5)、发生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梅毒等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职业暴露后处理和预防,按(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防护处置流程)(五)、职业暴露报告1、职业暴露发生后,当事人在应急处理后,应尽快报告科室负责人。(科主任或护士长)2、职业暴露当事人从网上填写《职业暴露事件登记表》,由科室负责人签字后送交医院感染管理科。三、隔离标识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飞沫防护1、病人住单间病房或同种病人住同室,且床间距应保持在1米以上;2、从事一般诊疗和护理工作时要戴口罩,注意口鼻连接处结合紧密,并及时更换;3、近距离接触病人时应戴帽子、眼罩、口罩、手套、穿防护衣,防止医务人员皮肤粘膜和衣物被污染;4、限制病人活动,如果病人需要离开病房,应戴外科口罩。接触防护1、病人住单间病房,或同种疾病的病人可以住同一病房;2、医务人员进入病房时,应戴帽子、口罩、手套;接触病人或接触污染的表面和污染物品时,应穿隔离衣;3、接触病人前后、离开病房时,应洗手和或手消毒;4、限制病人到病房外活动;5、进行适当的环境和器械的清洁、消毒和灭菌工
本文标题:院感手册护士分册内容[1]-(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269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