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薪酬管理 > 第四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
第二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第二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第二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纲要》中突出强调:1.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身边取材探究和认识植物;关爱和研究动物;体验和了解材料;经历探究过程,发现事物间关系;尝试使用工作,体验技术设计;感受天气变化,发现自然奇妙;关爱环境、珍惜资源。2.形成安全的探究氛围允许孩子出错;寻求幼儿的真实意图和认识水平;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接纳孩子们不同的意见、探究方式和发现;给予幼儿激励性的评价。3.提供有意义的材料因地制宜地提供丰富的材料;材料有适宜的结构;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材料;支持、引发幼儿与材料的相互作用;随时扩展和增加材料。4.在科学活动中发展幼儿合作、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小组探究与讨论;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究的过程和结果。5.科学与数学融为一体以幼儿对物体的探究所获得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构建初步的数概念——科学探究是学习数的基础;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数学、了解数学、学习数学——数学成为科学探究的工具。6.让幼儿感受技术、崇尚科学引导幼儿关注和发现生活中的科技成果;走向社区,了解社区的民族工艺和技术;尝试技术设计活动。7.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从孩子们能亲身感受到的环境问题入手;引导幼儿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幼儿的认识特点每一个幼儿都是天生的科学家1.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与科学家一样)正是因为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所以,没有什么能逃脱他们的注意力之外,尤其是越不知道或越被禁止触摸的东西,幼儿就越想一探究竟或试试自己的想法。听完了有趣的故事,为了知道收音机里谁在说话,他们会设法打开……2.幼儿最初关心的问题都是和自然环境有关,是基本的科学问题天空为什么是蓝的?小草为什么是绿的?风是什么?为什么会下雨?太阳为什么不会掉下来?为什么冬天冷,夏天热?……幼儿通过最直接经验来认识事物例如:面对一滩烂泥时,幼儿可能会想知道:如果我一脚踩下去,会发生什么事?泥巴踩起来会怎么样?会不会从我的脚趾缝挤上来?紧接着,他们一脚踩上去,以证实他们的所有想法。下雨之后踩水坑……幼儿的探究方法具有试误性1岁半的孩子寻找地毯潮湿的原因1)1岁办的嘟嘟坐在地毯上堆积木,堆高了后就推倒。笑得很开心;2)当他一边玩时,一边接过妈妈递给他的奶瓶。他玩得很兴奋了,不自觉地将奶瓶推倒在地毯上,果汁溅了出来。3)无意间嘟嘟把手放在地毯上的那块湿了的地方,他觉得很奇怪。4)他看看自己的手,看看地毯;再一次去摸湿的地毯。(观察)5)他站起来再去拿奶瓶,喝了一口,看看奶瓶,回到地毯上,又摸了摸地毯上湿的那块地方。(推论)6)然后,他故意把果汁溅在地毯上,并用手去摸新弄的潮湿处。(实验——测试他的想法)7)他又重复了一次上述步骤,于是他笑了,喝了两口果汁后,就把奶瓶对着地毯挤弄,地毯上的湿处扩散越大,他越开心,直到妈妈制止。(下结论)让橡皮泥浮起来幼儿在尝试着让手里的一块橡皮泥浮起来。他把橡皮泥团成球放进水里,沉下去了。他把橡皮泥压成薄薄的饼状,又沉下去了。他把橡皮泥搓成细长条,还是沉下去了。他停下来开始思考……这次,他把橡皮泥扯成一粒一粒的,结果还是沉下去了。他开始环顾四周,看见浮在水面上的小船。他把橡皮泥做成中空的小船,橡皮泥终于浮在了水面上。1.用原有经验解释事物原有经验:种子泡在水里能发芽、长大新的解释:小花瓣泡在水里能长大原有经验:小朋友喝开水卫生新的解释:给菊花浇开水2.表面性和片面性3.主观性和泛灵论指南针装置、白天和黑夜的原因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范围1.0-3岁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范围2.3-6岁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范围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编排一)选编原则:(一)科学性和启蒙性1.科学性和启蒙性要求的内涵科学性和启蒙性是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首要要求。科学性是指科学教育的内容要符合科学原理,客观、正确,不允许带有任何宗教迷信色彩;启蒙性是指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应是粗浅的而不是系统的科学知识,应是激发幼儿好奇心和科学探索,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和理解能力;科学性和启蒙性就是在保证科学教育内容正确无误的基础上注重内容对幼儿的科学启蒙教育。2.科学性和启蒙性要求的依据幼儿科学教育学科本身的科学性科学知识的“科学”科学知识获得的过程的“科学”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3.科学性和启蒙性的关系在幼儿科学教育的实践中,少数教师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做法,如认为幼儿无法接受科学知识、科学原理,于是就用一些不恰当的比喻、故事、童话来解释科学现象。关系:科学性是启蒙性的基础;启蒙性是实现科学性的关键。实现科学性和启蒙性的结合:将科学教育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简单、易懂;将科学原理蕴藏与简单的现象中,让幼儿在探索现象的过程中获得对科学的理解。4.根据科学性的启蒙性的要求选择幼儿科学教育内容选择幼儿生活中的熟悉内容,引导幼儿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已有丰富的科学经验)选择幼儿可以理解的内容,将难于理解的科学知识寓于简单现象之中;(沉浮、磁场)选择幼儿可以直接探索的内容,在幼儿力所能及的范围学科学。(种子发芽、饲养蝌蚪)(二)广泛性和代表性1.广泛性和代表性要求的内涵广泛性:选择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要尽量涉及多个方面,确保幼儿获得广泛的科学经验;(面)代表性:选择的内容要典型反映某一领域的基本知识结构。(点)2.广泛性和代表性要求的依据科学内容的综合性和呈现领域的广泛性;幼儿科学探索领域的宽广性;幼儿科学教育的奠基作用。3.广泛性和代表性的关系不能因为内容广泛而对内容不加选择和限制;不能用全面性来代替广泛性。4.根据广泛性和代表性的要求选择幼儿科学教育内容从广泛的范围中选择内容(广泛的幼儿日常生活、学科知识);衡量所选内容的代表性;考虑各部分内容的均衡性。(三)地方性和季节性1.地方性和季节性的内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2.地方性和季节性要求的依据幼儿以直接经验为主的学习特点;自然现象的地域性和季节性:不同的地理环境,会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自然表现。3.根据地方性和季节性的要求选择幼儿科学教育内容要注重从当地的自然和社会中挖掘和选择有价值的教育内容;要灵活的用当地的事物来替换离幼儿较远或难以收集的材料;根据季节的变化特点,恰当的编排教育内容。(四)时代性和民族性1.时代性和民族性的内涵:幼儿科学教育内容要体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特点,适应时代变化的同时,又要发扬光大民族优秀文化传统。2.时代性和民族性要求的依据教育与时代发展的同步性;优秀的民族传统要通过教育发扬光大。3.根据时代性和民族性的要求选择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结合幼儿的生活选择介绍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内容;选择介绍科学技术发展过程的内容;引导幼儿认识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物产或当地有名的物产。二)选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具体方法1.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2.采用单元式选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3.以五大领域为选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依据大班:蚂蚁搬食物蚂蚁搬食物回家一、活动目标幼儿通过观察蚂蚁“搬食物回家”,感知蚂蚁单个搬、群体搬食物,沿途回家这一有趣现象,培养幼儿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和探究问题的精神。二、活动所需资源放大镜、昆虫盒、玻璃瓶或矿泉水瓶子、米饭、饼干、昆虫尸体、彩笔、纸若干。三、活动过程找幼儿园内或园外蚂蚁较多的地方(场地宽阔、安全),能看到蚂蚁巢穴的人口。活动前先在四周撒上蚂蚁爱吃的食物,如米饭、小果皮、饼干等。找一找,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晨间带幼儿散步时,有意带到指定场地,让幼儿自发说出:看,有那么多蚂蚁,它们在搬东西。激发幼儿观察兴趣。看一看,说一说,蚂蚁怎样搬食物?(1)蚂蚁用尾部(屁股)搬的。(2)蚂蚁用头上的须(触角)搬的。(3)蚂蚁用手和脚一起拖的。(4)有许多蚂蚁一起拖的。试一试,找答案。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蚂蚁搬东西。(1)蚂蚁用嘴巴叼住,把东西搬回家。嘴巴有一对像螃蟹一样的大钳子,力气很大。(2)当食物过大时,小蚂蚁会用头去碰另一只蚂蚁的头,过一会就有许多同伴来共同搬运食物。(3)蚂蚁搬东西回家时,是大家排成一队,沿着原来的路回家。画一画、说一说,蚂蚁搬食物回家。中班:夏天服装秀活动目标:1、认识夏装,比较夏装和冬装的不同。2、根据夏装和冬装的特点进行分类。3、自己用废旧材料设计夏装,并能大胆表演。活动准备夏日和冬日的时装若干、课件(成人的夏装)、事先请几个幼儿扮演模特、废旧挂历,报纸等。活动过程一、情景感知设置服装店的情景(中间几个模特,四周挂满服装),教师以服装店老板娘的身份带领幼儿逛服装店,让幼儿看一看冬天和夏天服装的色彩,摸一摸冬天和夏天服装的材料,试一试自己喜欢的衣服。二、谈话理解老板娘(教师)和幼儿谈话,让幼儿主要围绕两个问题说说自己的见解。1、夏装和冬装有什么不同?2、为什么夏装和冬装不同?三、分类概括1、教师设置情景:因为进货太匆忙,冬装和夏装都混淆了,请小朋友帮忙分类。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对服装进行分类概括。2、设置情景:老板娘请幼儿帮忙选择夏装,让幼儿观看课件比较儿童夏日服装和成人服装的不同,选择自己喜欢的夏装,并说一说原因。四、设计夏装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挂历纸或报纸设计夏装,提醒幼儿注意服装的实用性和美感,并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五、时装表演请幼儿自己介绍自己设计的夏装,把夏装穿在身上跟随音乐进行时装表演。第四章n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第一节观察一、观察的涵义观察是人们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对自然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基本的科学方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观察的方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形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观察的两种方式:一种是借助于感官进行直接观察,另一种是通过仪器进行间接观察。二、观察的类型(一)个别物体的观察指幼儿对单个物体(或一类物体)或现象的观察。幼儿通过有目的地运用感官,与周围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直接接触,从而了解它的外形特征、属性、习性等。(各年龄班均可进行)(二)长期系统性观察指幼儿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地对某一物体或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对其质和量两方面的发展变化过程有较完整的认识。(中班开始有这种类型,主要在大班进行。)(三)比较性观察指幼儿同时观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体并进行比较,以找出物体间的异同点。(仅在小班后期与中、大班进行,更小的年龄不适合运用。而各年龄班进行比较观察时要求有所不同:中班可以仅比较物体明显的不同点,大班不仅比较物体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并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四)间或性观察指间隔一定的时间,带领幼儿对某个物体或现象进行的观察。每次的观察是在原来观察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以加深对观察物的认识。同时,每次的观察也就是单个物体的观察。(大中小三个年龄段均可采用,根据间或性观察的要求及幼儿年龄特征,大班幼儿采用间或性观察较多些。)(五)室内观察与室外观察室内观察旨在室内开展的各种观察活动,一些需要在比较安静的环境中观察,适宜在室内进行。室外观察指在实地进行的观察,一般与散步、参观、旅游活动相结合。三、观察活动的指导(一)尽可能提供实物、实景(二)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观察(三)引导幼儿多角度地观察事物先对对象有一个整体、大概的认识;着重观察它的主要方面乃至某些次要的,最后观察各部分和各种现象之间的联系。(上面、下面、正面、侧面、远距离、近距离、观察物体的动态与静态)(四)指导幼儿学习观察方法顺序观察法:指根据观察对象外部结构的特点,有顺序地进行观察,如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到整体,从明显特征到不明显特征,从里到外等。比较观察法:指同时观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对相似事物
本文标题:第四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283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