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建筑环境模型制作》教案NEW
《建筑环境模型制作》教案第1章绪论授课内容:1.1建筑环境模型的概念与类型1.2建筑环境模型的发展1.3建筑环境模型的作用重点:建筑环境模型的类型与作用难点:建筑环境模型的作用计划课时:21.1建筑环境模型的概念与类型一、建筑环境模型的概念使用易于加工的材料依照建筑设计图样或设计构想,按缩小的比例制成的样品。与施工CAD图、效果图一样,同为建筑设计的表达方式,以其多维性和立体感,起到图纸无法替代的作用。二、建筑环境模型的类型1、按所用材料分类粘土模型使用材料:油土、塑胶粘土使用用途:创造、展示石膏模型使用材料:石膏和水使用用途:艺术、展示木材模型使用材料:桐、桧、夹板使用用途:雕塑、展示纸板模型使用材料:卡纸、模型纸板使用用途:设计、教学金属模型使用材料:铜、铁、铝板使用用途:结构构架其他模型使用材料:亚克力、电木板、竹、甘蔗板用途:设计、展示2、按用途分外观模型:表现建筑外观、造型、体量与动线机能内部模型:表现室内空间配置与机能构造模型:用于强度试验、构架、力学之表现设备模型:表现设备系统及各设备之说明。夜景模型:表现建筑照明、屋内照明、商业广告。3、按设计阶段侧重点不同分概念模型:用于设计初始阶段建造,用来研究抽象特性,如物质属性、基地关系和解释设计主题等,概念模型所采用比例相对小些。拓展模型:用于早期的设想已得到贯彻,现需要进行一次中间推敲,例如寻找墙体处理的多种手法,改进形体尺度或寻找其他处理方法,相对于概念模型,拓展模型的尺寸上明显增大了。表现/最终模型:用来表达一个成熟的设计方案,具有细致的制作工艺,主要用来表现设计构思,与客户进行交流。1.2建筑模型的发展建筑模型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一下阶段明器与法、烫样、沙盘、现代模型四个阶段古代在古代建筑模型并非源于为建筑设计服务,其起初是作为军事用具或用作标志物或象征物,在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们通过制作等比例缩小的建筑模型和手绘的油画来给大众展示未来建筑的直观景象,甚至作为吸引富有阶层赞助的一种方法。我国清朝康熙年间才被用于为建筑设计服务,因此出现了当时的烫样。到了20世纪20~30年代,以包豪斯和勒·柯布西耶为代表的建筑师们将建筑模型作为建筑学教育及实践中不可缺的组成部分。沙盘最初是为了军事服务,目的是为作战了解地形、研究战略而出现。烫样1、烫样的简介古代的为建筑设计服务的模型——烫样。它诞生于清朝,烫样与图纸、做法说明一起完成古建筑设计,而三者各有分工侧重。烫样则侧重于建筑的结构和外观以及院落和小范围的组群布局,并包括彩画、装修和室内陈设,因而是当时建筑设计中的关键步骤。从形式上看,“样式雷”烫样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单座建筑烫样;一种是组群建筑烫样。单座建筑烫样,主要表现拟盖的单座建筑的情况,全面地反映单座建筑的形式、色彩、材料和各类尺寸数据。例如“地安门”烫样,从烫样外观上可以看出地安门是一座单檐歇山顶的建筑。面阔七间,进深两间,明、次间脊缝安实榻大门三槽,门上安门钉九路。砖石台基,砖下肩。直棂窗装修,旋子彩画,三材斗科(斗口单昂),黄琉璃瓦顶。组群建筑烫样,多以一个院落或是一个景区为单位,除表现单座建筑之外,还表现建筑组群的布局和周围环境布置的情况。如北海“画舫斋”烫样,除可看到单座建筑情况之外,还可了解这一景区的组群布局和环境布置。2、烫样的制作烫样是用纸张、秫秸和木头等加工制做的。所用的纸张多为元书纸、麻呈文纸、高丽纸和东昌纸。木头则多用质地松软、较易加工的红、白松之类。制作烫样的工具除簇刀、剪子、毛笔,腊板等简单工具外,还有特制的小型烙铁,以便熨烫成型,因而名为“烫样”。制作烫样的粘合剂主要是水胶。烫样的制作分为墙体和屋顶两大项。墙体的制作:先把高丽纸的一面刷上水,贴在一块备板上,另一面涂上水胶,然后把元书纸、麻呈文纸等也涂上水腔,一层层地贴在高丽纸上,粘合起来。晾千以后就形成了一种较硬的纸板,类似现在的草纸板。这就是制做墙体的基本材料一板料。墙体的厚度根据需要可增可减。材料准备完毕后,依据设计所要求的形状、式样和大小进行裁剪。然后在墙面上涂饰颜色或者绘制图案,最后进行粘合,形成完整的墙体,一些形体较大的烫样,山墙改用木板制做,以增加强度。屋顶的制作:中国古建筑的屋顶,是体现中国建筑特征的重要部位,其形式有庑殿、歇山、硬山、悬山和攒尖等数种。所以,制做屋顶的工序较制做墙体复杂。烫样的屋顶常采用“盔作”的方法。我国民间妇女利用瓷盆作为胎模,在瓷盆的外面先贴一层刷过水的纸,然后上面再贴数层涂满浆糊的纸或堆上纸浆,晾干后就可揭下一个硬壳的纸盆,表面涂上颜色,就成为一个能盛杂物的器具。这种方法称为“盔作”。烫样屋顶的做法与此相似。制作前根据设计要求的屋顶形式、尺寸,用黄泥做成胎模。先用一层高丽纸刷上水,贴在胎模上。然后再用两层麻呈文纸(这种纸较厚,可增加强度)、两层东昌纸分别涂上水胶,粘在高丽纸的上面。待晾干后,就形成所需要的屋顶硬壳。这是较简单屋顶的做法,复杂的屋顶还要经过拼接等加工工序才能成形。屋顶上瓦垅的制作,从现在实物看,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沥粉做法,即用油画工所用的粉筒子沥成瓦垅;另一种做法是用“线香”粘接。具体做法是,先用潮湿的手巾或布类把线香卷包起来。等到线香变软时,涂上水胶。然后把线香一根根地粘在屋顶上。上面再盖一层涂过水胶的高丽纸,用小烙铁在瓦垅间反复熨烫,直到平实为止。屋顶成形后还要涂抹颜色或绘制图案。烫样的柱、檩、柁、枋和椽子等构件多用秫秸和木头制做,上面再敷饰彩绘。烫样的内部装修,其制作工序与墙体的制作大体相同,不再赘述。烫样的内部有时还有一些室内陈设,如桌椅、床榻、几案等,制作工序大致如上,只是做工更为精细。现代建筑模型的用途已经由过去的收藏转变为一种经济活动。它能直接参与企业的规划和营销。特别是在建筑设计前期,建筑模型给建筑师提供了一个可事前直观评估建筑设计产品的机会。到了现代,建筑模型除了成为建筑师进行方案分析、推敲的一种手段,作为建筑设计常用的手法,往往随着设计阶段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建筑模型,例如初始阶段的概念模型、中间阶段的拓展模型、以及最终阶段的最终模型。此外建筑模型在现在也通常作为会审阶段品评、审度、交流或是广告宣传及观摩品鉴之用。国内模型的产生是:设计师思路--电脑效果图--设计方案--模型制作;国外设计师却是:设计思路草图--模型制作--完善思路--设计方案完成--修改模型。二、建筑模型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建筑设计起初:根据已有的示意性绘图以及草图,为不同的设计概念制作出相对应的概念模型,进行挑选,确定大的设计方案。建筑设计的进展:在已定总体方向上,做进一步拓展,不断完善美化模型,制作拓展模型。如处理好门窗的位置,改善概念模型中不够完善的造型等。建筑设计定稿:在对上阶段的设计方案做进一步完善,探究设计细部,包括窗户的形式、墙体的质地和颜色等,制作出最终模型,并根据最终模型绘制建筑的效果图、平面图和立面图等。可见,建筑模型从概念模型到最终模型,是建筑设计不同阶段的辅助设计手段,不断推动建筑设计思路的开展,直至方案确定。方案确定后,建筑模型还作为对建筑设计方案会审阶段品评、审度、交流或是房地产业广告宣传及观摩品鉴之用。第2章建筑模型的材料、工具与制作流程授课内容:2.1材料与工具2.2制作流程2.3各个部件的制作技巧重点:2.2制作流程2.3各个部件的制作技巧难点:2.3各个部件的制作技巧计划课时:22.1材料与工具无论是模型材料专卖里的材料,还是身边随处可见的材料,甚至是废弃材料都可用于建筑模型上。选择材料时要考虑的因素有:1、模型建造的速度2、预期达到的修改和实验程度3、在模型尺寸范围内,材料保持形状和跨度的能力4、模型所反映的组件的厚度建筑模型所用材料具体分类如下:纸材类纸板——灰色硬纸板、皱纹硬纸板、表面粗糙的彩色纸板卡纸装饰贴纸瓦楞纸牛皮纸马粪纸植绒纸相片纸砂纸——根据打磨效果不同,选择粗细不同的砂纸塑料类泡沫板KT板有机玻璃在制作门窗或幕墙有独特的优越之处彩色胶片木材类木板人造板(夹板、软木板、大芯板)竹子金属类金属板金属管金属线可塑性材料类(主要用于地形、小品、人物、家具等小件物品的批量制作)粘土(可填压到木模里,做出各种人物、家具等)石膏(常用于雕塑小品,也可跟粘土一样用木模制作各种人物、家具)油泥陶土水泥艺术处理材料类色粉锯末用于制作植物类丝瓜瓢泡沫海绵鸡蛋壳制作道路石米胶粘剂类白乳胶热熔胶502双面胶(二)建筑模型所用工具绘图工具切割工具——界刀、剪刀、锯子、凿子、刨子、电热线锯雕刻工具——雕刻刀、钻子连接工具——热熔胶枪涂色工具——笔刷、喷笔(喷枪)、刮刀其他辅助工具——镊子、钳子、界尺2.2制作流程1、平面图和立面图按模型比例绘制(规划类建筑模型1:5000~1:3000,单体建筑模型1:200~1:50,组合建筑模型1:400~1:200,室内模型1:50)2、底板制作(大面积模型采用15mm厚夹板,小面积模型则采用五夹板,先做好底板,然后在底板上放样)3、墙面等建筑结构的制作(根据立面图进行墙面的放样剪裁、黏贴)在纸材上画出各种型号的“剪力墙”板,柱子,屋楼盖等构件。下料应力求“简洁”,“准确”,“整体”的原则,尽量减少一个构件的组装次数,另外还要考虑构件之间的粘接面,如果纸板较薄,截面不足以形成粘接面,应在构件边缘留出梯形(用于直线形边缘)和锯齿形(用于曲线形边缘)的粘接面。若纸板较厚则可直接利用边缘厚度组装并粘接。模型的粘接方式分为主动粘接方式和被动粘接方式两种,主动式为将构件相互插接榫卯,几乎不用胶水的粘接方式,而被动式则为构件彳艮难或无法插卯的情况下使用胶水的粘接方式。主动式较被动式有较好的物理性能,若卯接处不够牢固可涂少量胶水予以加固,这样模型的稳定性大大加强,有利于模型的长期保存。墙面装饰制作(制作门窗、墙体材质色彩等装饰细部)屋顶制作(瓦当的制作,可采用树枝或柳条拼装、电脑雕刻而成)建筑单体以及沙盘上的环境都已做好,现在让它们各就其位。第三部的重点在建筑配景的制作上。植被,汽车,人群的介入无疑为建筑增色不少,更使建筑焕发生机,充满人性。树的制作方树的制作方法颇多,将两片剪成圆形的绿色纸十字交叉的插接,或在扫帚上剪下一节枝杆,或将棉纱布烤火变形后染成绿色等等建筑点景制作(课本上有,要求学生自学)树木草坪地形铺面水泥假山汽车制作道路制作凉亭及其他制作举例:纸质建筑模型的制作流程三视图下料裁切精雕黏合拼接表面涂饰步骤一、画出三视图(草图也可)步骤二、下料、裁剪,在纸板背面贴上双面胶制作推拉窗制作三角屋顶内部粘结屋顶准备好的零件在粘结前把所有零件准备好制作连接房间内部结构连接窗户安装护栏组装门厅加盖屋顶2.3各个部件的制作技巧1、异形墙体弧形墙的制作主要难在对有一定厚度的纸上,当纸厚≥1。5毫米时,用手将纸直接弯成弧形已无法满足要求,这样不但不能保证弧形墙的圆弧度,而且会出现表面有多道折痕的现象,严重的影响到模型的外在表现力.处理方法通常有以下两种:一,“鞣以为轮”法,点燃一支蜡烛,将切割下的矩形材料平置于火焰上端,加热过程中,用手试探着弯曲纸材,切记不要用力过猛,因为当纸材面温度达到70——80摄氏度时其抗弯强度会在很短时间里迅速下降,用力过猛会立即折伤甚至折断纸材,另外纸的放置位置不能过低,一则怕点燃纸材,再则压的太低会导致蜡烛不完全燃烧,生成的气态碳冷凝后积淀在纸材表面,对于浅色纸材尤其影响了美观,纸的位置亦不宜过高,否则纸的表面温度保证不了,照样折不动。二“化整为零”法,即将较厚的纸材从截面劈成两块或三块,分别将各块折成弧形,然后将它们重新粘接起来,将多余的部分裁去。产生多余部分是因为对于一组同心圆,相同弧度的弧段,外圆总比内圆长,这也正是用手直接弯曲较厚纸材出现皱纹的原因。用第二种方法处理弧墙的成功率较高,我建议用第二种方法。上面谈到的是关于弧形墙的制作,下面谈谈圆柱的制作,如果柱径较大可采用类似于弧形墙的做法,柱径较小时制作方法很多,如直接用手卷起纸材,或找一小圆木棍做胚,在外面用薄纸包一圈的等等做法,不过对于柱子与楼板的粘接,建议采用一柱到底的做法,即一根柱穿越所有楼板,在柱
本文标题:《建筑环境模型制作》教案NEW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358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