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七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练习题(答案版)
1七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练习题一、选择题1、“万国衣冠拜冕旒”描述的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如果你要查找有关她的资料,应查阅(A)A.《资治通鉴》B.《史记》C.《齐民要术》D.《天工开物》2、“苏湖熟,天下足”表明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转移,其方向是(A)A.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B.从长江流域转移到黄河流域C.从长江流域转移到珠江流域D.从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3、宋代市民日常生活丰富多彩,作为一位生活在宋代东京的普通市民,做不到(D)A.去瓦舍勾栏欣赏各种表演B.偶尔去吃一碗宋嫂鱼羹C.和朋友们一起玩蹴鞠D.跟随郑和船队一起到西洋游历4、澶渊之盟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B)A辽和西夏B北宋和辽C北宋和西夏D北宋和吐蕃5、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世界上惟一处理国与国之间贸易规则的国际组织。我国历史上最早设置的管理对外贸易的官署是(C)A.尚书省B.安西都护府C.市舶司D.遣唐使6、由于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在东京城内出现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是(C)A、市B、坊C、瓦子D、勾栏7、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了,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之前(A)A.北宋与辽的争战B.北宋与金的争战C.南宋与辽的争战D.南宋与金的争战8、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是在(C)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9、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我国古代(C)A.秦朝的圆形方孔钱B.汉朝的五铢钱C.北宋的“交子”D.南宋的“会子”10、《资治通鉴》是一部(B)A、纪传体通史B、编年体通史C、纪传体断代史D、编年体断代史11、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北宋都城东京,体验宋朝人的一日生活,我们不能做到的是(C)A.游夜市,喝冷饮B.坐牛车,住邸店C.逛“瓦子”,吃甘薯D.挂年画,贴“桃符”12、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D)①北宋建立②澶渊之盟③阿保机建立契丹国④元昊称大夏国皇帝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③②①④D.③①②④13、你认为澶渊之盟的积极影响应该是(C)A.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B.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C.维持了宋辽长期的和平关系,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D.扭转了北宋初年与辽国斗争的不利局面14、宋元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其历史发展的主流与时代特征是(B)A、繁荣与开放的社会B、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发展C、政权分裂与民族融合D、统一国家的建立与巩固15、下列各项中,不是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宋金之间“和议”共同点的是(D)A.结束了双方较大规模的战争状态B.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C.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D.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16、南京境内的将军山曾是宋代牛首山大捷的古战场,有位将军曾在这里大败强敌金兀术,一举收复了建康城(今南京),将军山因此得名。这位将军是(D)A.项羽B.曹操C.谢安D.岳飞17、假如你生活在宋代,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D)A.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B.供住宿的邸店很多C.东京城内的市民在“瓦子”里娱乐D.许多读书人在书房里钻研八股文18、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C)2A、丝绸之乡B、鱼米之乡C、瓷都D、产茶中心19、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C)20、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因为(A)A、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B、农民的需要C、士大夫的提倡D、达官贵人的需要21、“元旦那天,盛行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这是宋代人在过哪一节日?(C)A.端午节B.中秋节C.春节D.元宵节22、假如你是北宋与西夏议和的一名使臣,你可以答应的是(B)①宋对夏称臣②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③重新开放宋夏边境贸易市场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23、小刚同学在暑期旅游的时候,参观了岳飞墓。在岳飞的墓门上有幅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但是小刚同学不知道“忠骨”、“佞臣”分别指的是谁,你能帮他解释吗?(D)A.岳飞、赵高B.郑成功、和绅C.戚继光、兀术D.岳飞、秦桧24、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迄今经济地理格局唯一的一次巨大变迁。”人们普遍认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C)A、三国时期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25、当你去购买商品的时候,你一定会体会到人民币(纸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中国古代的北宋时期。请你指出它是(D)A.会子B.瓦子C.关子D.交子26、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B)A.开封B.临安C.广州D.泉州27、历史中国家机构的称呼不断发生着变化。你知道元朝时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是(D)A.行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中书省28、张择端为后人留下了一幅描绘北宋市民生活的《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作属于(C)A.人物画B.山水画C.风俗画D.花鸟画29、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是(B)A.灭亡西夏B.统一蒙古C.建立元朝D.定都大都30、“杯酒释兵权”事件是下列哪位皇帝所为(B)?A.唐玄宗B.宋太祖C.宋太宗D.明太祖31、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D)A.北宋城市商业的繁荣B.造纸术的重大改进C.“瓦子”“瓦舍”的出现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32、“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一宋代的诗句描写的是当时哪一节日的情景(A)。A.元旦B.清明节C.端午节D.中秋节3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表现了文天祥崇高的气节。你认为文天祥是(C)。A.抗金名将B.抗辽名将C.抗元名将D.民族英雄34、英国作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他说的“这三种东西”不包括(A)A.造船技术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35、我国现在有34个省级行政区,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开始设立于哪个朝代(A)A元朝B宋朝C明朝D清朝36、某位同学拟写一个历史剧本,其中描述的历史情节与史实相符的是(C)A.隋朝时,人们过节放鞭炮B.唐朝时,人们用活字印刷术印刷书籍C.宋朝时,商船上装有指南针D.明朝时.有人研读《红楼梦》3二、材料分析题37、阅读材料材料一: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材料二: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币”,重新开放边境贸易市场。材料三:南宋对金称臣,割让部分土地,向金送交岁币。材料四:(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请回答:(1)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分别反映的是什么事件?答:材料一:澶渊之盟(宋辽和议)材料二:宋夏和议材料三:宋金和议(2)材料一签订时宋朝的皇帝是谁?材料二签订时西夏国主是谁?答:宋真宗;元昊。(3)材料三签订后,形成了怎样的政治局面?答:宋金南北对峙局面形成。(4)结合材料四,谈一谈你是如何看待这三次和议的?答:和议都加重了宋朝人民的负担,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流,民族的融合。38、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1)材料一中的“苏湖”指什么地方?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答:苏州和湖州;水稻。(2)材料二中的现象最终出现于何时?答:南宋(3)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答:太湖流域成为全国的粮仓,南方经济超过北方。39、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日:“周文、武所封子第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敌),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议,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唐朝中央行政机构4材料三元朝疆域图(1)材料一中反映了西周和秦朝各实行什么制度?答: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有何积极作用?答:唐朝:三省六部制。作用:既有利于防止宰相专权,又能集思广益,减少政策失误。(3)材料三中反映了元朝的什么行政制度?实施的原因是什么?答:元朝:行省制度;原因:元朝疆域辽阔,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本文标题:七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练习题(答案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361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