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小学版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汇总Miss.黄整理2017年8月1第一章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一、教育概述1.教育一词的由来:《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2.教育的概念:包括学校教育(狭义)、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3.教育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4.教育的性质(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2)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具有相对独立性5.教育的功能:促进个体个性化和促进个体社会化6.教育起源:(1)神话起源最古老观点;体现神的意志(2)生物起源动物本能;(美)桑代克代表人物(3)心理起源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美)孟禄代表人物(4)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劳动二、教育的发展史(重点)(一)我国教育的发展史1.我国古代教育(1)目的:培养适合统治阶级统治劳动人民的官吏(2)特征:出现学校;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汇总Miss.黄整理2017年8月2体系;(3)具体体现:夏朝,最早出现学校(校);西周,政教合一、官师一体、国学、乡学之分、六艺、“百家争鸣”;秦汉:太学;隋唐:科举;宋代:程朱理学,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明代:八股文。2.我国近代教育:清末废科举,兴学堂,颁布全国统一的学制3.我国建国后教育目的:为国家建设服务的基本方针;国家办学的单一教育体制学校产生的基本条件(简)生产力的发展;统治阶级需要;(对国家而言)经验积累和方法的产生。体脑分工;(对个人而言)(二)西方国家教育的发展史1.古代教育古希腊教育:斯巴达武士教育;雅典商政教育古印度:婆罗门教育和佛教古罗马:培养雄辩家,文法为主古埃及:文士教育,僧吏为师2.西欧中世纪教育:基督教神学3.近代教育:人文精神4.近代西方教育的特征:建立公立教育体系;普及初等义务教育;教育与劳动的联系加强;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最早;普鲁士)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汇总Miss.黄整理2017年8月3教育学(重要的代表人物、作品)1.《学记》:(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教育学的雏形。(2)教育原理:教学相长、循序渐进、尊师重道、启发教学等2.蔡元培的思想:被毛泽东喻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3.黄炎培:职业教育先驱4.陈鹤琴: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活教育”是其核心思想5.柏拉图:《理想国》;第一位提出学前教育思想的教育家6.昆体良:《雄辩术原理》;古代西方最早的一部教育理论专著。7.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西方教育学史上第一本体系完整教育学著作;8.康德:最早在大学里开设教育学课程9.洛克:《教育漫话》;肯定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巨大作用;白板说10.卢梭:《爱弥儿》;提出“自然教育”11.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学正式创立被公认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12.杜威:“三中心”:学生、活动、经验为中心13.马卡连柯:集体主义教育是其重要内容14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15.布鲁纳:倡导发现教学法;瓦根舍因:创立范例教学理论16.布鲁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3领域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汇总Miss.黄整理2017年8月4教育目的1.含义: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他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2.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3.教育目的的理论(1)社会本位论:实现社会的发展。荀子、赫尔巴特、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2)个人本位论:实现个人价值。孟子、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奇等(3)教育无目的论:无教育过程之外的“外在”目的;杜威4.教育目的的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5.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制度1.狭义的含义:学校教育制度,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规定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汇总Miss.黄整理2017年8月52.现代学制的类型(单)(1)双轨学制:为资产阶级、为平民百姓,不相通(2)单轨学制:全国统一(美国)(3)分支学制:苏联立体式学制3.我国学制的沿革(单)(1)建国前壬寅学制:1902.8《钦定学堂章程》,近代第一个提出癸卯学制:1904,《奏定学堂章程》,第一个实施壬子学制:1912,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改为学校壬戌学制:“六三三学制”、“新学制”“1922年学制”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座里程碑(2)建国后我国当前的学制是由单轨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规定了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的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育人为本(根本要求);改革创新(动力)促进公平(基本教育政策);提高质量(核心任务)“两基本、一进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我国现行的小学学制:六三制和五四制并存小学教育1.含义:学龄儿童(6-12岁)接受初等教育所设的学校,属于基础教育的第一部分2.小学教育的特点:全民性、基础性、义务性、全面性、趣味性、启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汇总Miss.黄整理2017年8月6蒙性3.小学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表现为: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单)4.小学教育的发展史(1)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2)近现代的小学教育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南洋公学外院是中国近代意义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癸卯学制》,该学制第一次将小学正式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改小学堂为小学校。(3)当代的小学教育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1992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小学开始了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改革2001年开始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校管理1.学校管理的概念: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的社会环境条件下,遵循教育规律,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实现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组织活动。2.的基本要素:管理者、管理手段、管理对象;3.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汇总Miss.黄整理2017年8月74.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教学工作管理、教务行政管理、总务工作管理,其中教学工作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5.学校管理的过程: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四个环节,其中实施是中心环节。6.学校管理的方法:行政管理方法、法律方法、思想教育方法、经济方法、学术学法。学校组织机构1.学校组织机构的类型:直线型、职能型、直线—职能型、矩阵型2.学校组织机构主要职能部门的功能(1)校办:学校对外联络、接待和处理来访、信访,管理人事和安全保卫,学校文件收发和归档、报表统计、处理反馈信息、安排校长日程等(2)教务处:教学组织和管理、教研室和学科组管理、教育科研、课程资源开发、教师培训、班主任管理、学生学籍管理等(3)政教处:组织和设计德育活动、指导管理年级组的德育工作、拓展学校德育资源等(4)总务处:经费、物质保障、综合服务等(5)教研室:本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6)年级组:本年级教育教学方面的工作3.学校的运行机制:包括学校管理体制和学校规章制度。校长负责制成为我国现阶段中小学的管理体制。包括了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三个组成部分。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汇总Miss.黄整理2017年8月8基础课程改革课程1.起源:英国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书中,把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成。2.含义:广义: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某一门学科。具体理解如下:课程即教学科目(学科);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3.课程的类型(单)(1)根据组织方式不同:分科、综合、活动课程(2从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的角度来划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3)根据课程开发主体不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4)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影响学生的方式: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课程开发模式1.目标模式: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泰勒2.过程模式:关注开发的过程,不预先制定目标,在教育活动、经验中不断修正。斯腾豪斯3.情境模式:包含目标模式、过程模式的综合化课程开发模式。劳顿的文化分析理论为该理论的基础。课程目标(重点)1.含义:课程目标是学校培养目标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化,是从课程的角度规定的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和质量要求。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汇总Miss.黄整理2017年8月92.地位: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索要达到的预期结果。3.课程目标的四方面的规定: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4.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内容(重点)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1.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1)含义:是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2)作用\地位:是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学校安排整个课程检查、衡量学校工作和质量的基本依据。(3)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2.课程标准(1)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的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2)作用: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对教师工作有直接的指导意义。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标准和依据。3.教材:又称教科书,(1)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课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汇总Miss.黄整理2017年8月10标准的具体化。(2)教材的编排一般采用螺旋式上升和直线式编写两种基本形式。(3)教材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4)作用:学生获得系统知识、教师教学的主要材料、主要依据。4.课程内容的组织(1)直线式+螺旋式直:课程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螺:不同阶段,课程内容重复出现,扩大知识点,加深难度(2)纵向组织+横向组织(3)逻辑顺序+心理顺序逻:根据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内容心: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组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主要模式(1)目标评价模式泰勒“当代课程评价之父”(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斯克里根据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端而提出(3)CIPP评价模式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课程理论流派1.学科中心课程论:是最早出现、影响最广的课程理论。代表人物: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和布鲁纳等2.活动中心课程论(主经一切学习来自于经验,学习必须和个人特殊经验发生联系,打破学科界限)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3.社会中心课程论(认为社会改造是课程的核心)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汇总Miss.黄整理2017年8月11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1.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2.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3.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4.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任务1.总体目标爱国、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继承发扬民族优良传统;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法律和公德;形成正确的三观;有社会责任感,为人民服务;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人文素养和环境意识;终身学习的技能和方法;良好的身心素质,四有新人。2.具体目标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
本文标题: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小学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363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