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2012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10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考点点击•1.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①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②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2.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①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②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3.自然灾害与环境:①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②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4.防灾与减灾:①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或应急措施;②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考向关注•1.以重大地质灾害为背景材料,考查地质灾害的成因、危害、分布规律、防御措施等。•2.以某区域的洪涝灾害为切入点,结合区域水系图,考查洪涝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预防措施。•3.利用天气系统和气候因素考查台风、寒潮、干旱等气象灾害在我国的成因、时空分布规律,以及防灾减灾措施。•4.结合自然灾害的防御,考查灾中应急措施,如地震、洪水中的自救和互救方法。•◎网络构建•(2011·全国课标文综)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下图所示)。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塌、滑坡灾害。•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思路导引: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既与自然原因有关,也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有关。解题时应结合图文材料进行全面分析。材料中提到黄土覆盖,而黄土的重要特点是垂直节理发育;图中展示人类活动破坏了坡面地形的稳定性,再加上材料中提到长江下游的夏季暴雨,由此分析即可得出答案。•答案: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度大;人工开挖边坡,破坏了坡面地形的稳定性。暴雨容易诱发坡地黄土崩塌;雨水下渗,在基岩与黄土之间容易形成滑动面,造成黄土滑坡。•1.世界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与分布•(1)主要气象灾害类型成因主要分布地区热带气旋热带、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起来的低气压涡旋太平洋西北部、大西洋西北部、印度洋北部和西南部洪涝锋面、气旋等造成短时间的集中降水过程,造成地表水泛滥纬度30°~50°的近海平原地区,如欧洲西部和南部、东亚、南亚季风气候区、美国、中美洲、南美东部沿海地区类型成因主要分布地区干旱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全球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以及季风气候区寒潮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多见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如美国,我国东北、华北•(2)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成因基本知识基本特点主要分布地区地震内力作用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的地面震动震级:衡量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烈度:衡量地面受到影响和破坏程度,主要取决于震级,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物的牢固程度等相关分布广泛、危害大、伤亡大、突发性强主要集中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类型成因基本知识基本特点主要分布地区滑坡外力作用(斜坡重力作用)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受三个基本因素控制:不稳定的山坡形态、软弱面的存在和破坏平衡的触发作用分布广泛危害大、伤亡大、突发性强主要集中在地形崎岖的山地,如欧洲南部的阿尔卑斯山区、中国的横断山区、南美安第斯山区泥石流山区暴雨等激发的饱含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受三个基本因素控制:充足的水,足够的堆积物,足够的地表和沟谷坡度•(3)主要海洋灾害类型成因主要分布地区海啸是由于海底突然变动引起海水的大幅度升降而形成的巨大波浪附近多地震的海域,如太平洋西岸的印度尼西亚群岛,东亚东部、美洲西部沿海风暴潮是由热带或温带气旋等大气运动所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附近多台风、飓风的沿海地带,如印度洋北岸的南亚南部沿海,太平洋东岸的东亚沿海地区•2.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及区域分布灾害种类地域分布原因旱灾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为多发区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洪涝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为多发区受夏季风强弱的影响大,锋面雨带进退快慢的影响台风东南沿海地区为多发区濒临西北太平洋低温冷害东北地区为多发区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季风源地地震东南沿海、华北、西北、西南为多发区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滑坡、泥石流西南地区为多发区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降水多,强度大•1.(2011·福建高中毕业班质检)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是2010年冬季我国部分地区旱情分布图。•材料二2010年10月以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江苏和安徽六省区域平均降水量仅40.2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超过五成;北京已连续百日无降水,旱情创38年来记录;天津、山西无降水的记录接近历史同期最多值……•(1)分析图中旱区形成的主要原因。•(2)减轻本次旱情应采取哪些措施?•解析:自然灾害的成因要从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两方面分析。•答案:(1)冬季风强,降水少;旱情持续时间长;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用水量大;危害程度高。•(2)合理调配水源;合理开采地下水;利用秸秆覆盖等措施进行保墒抗旱;工业上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鼓励节水行为等。•气象灾害成因的分析方法•(1)台风的成因主要从热带洋面的气温变化进行分析。•(2)暴雨洪涝灾害的成因要结合降雨类型、季风、降雨的时空分布、河流、地形、植被等条件进行综合分析。•(3)干旱的形成则与天气系统、气压带、风带、太阳辐射和人类活动有关。•(4)寒潮的形成及影响涉及季风、农业生产等知识。•(2011·福建文综)冰雹是在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体降水现象,其颗粒大小一般为5~50mm。月雹日指某月降雹的天数,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多年平均月雹日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该省冰雹发生最多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2)简述冰雹带来的危害,并提出防御措施。•思路导引:(1)由图示折线的变化可知,冰雹发生集中在3、4月,即春季。分析此季节多发生冰雹灾害的原因时需结合题干中有关冰雹形成原因的描述,提取关键的信息——气流强烈升降条件,再结合春季的特点如“春季气温回升快、冷暖气流易交汇”等方面加以解释即可。(2)回答冰雹的危害,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同时提取题干中的信息——冰雹的颗粒大小一般为5~50mm,加以描述。防御措施可从加强监测和提前预报、提高防范意识等方面进行回答。•答案:(1)春季。春季冷暖气流常在该省交汇,易使暖气流强烈抬升;春季气温回升快,空气对流加强。•(2)危害:毁坏农作物,击伤人畜,甚至砸坏建筑物。措施:加强监测与预报,做好人工防雹等。•主要自然灾害的适当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防御措施救灾物资准备自救台风气象卫星和气象雷达监视、预报,提前转移人口和财产,作好预防救灾食物、饮用水、帐篷等生活物资;消毒、防疫物品台风来临时避免外出;在野外遇台风时,寻找避风处躲避;避开洼地和滑坡、泥石流易发处防御措施救灾物资准备自救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加强监测,做好应急预案,及时转移人员,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救灾食物、饮用水、帐篷等生活物资;探生仪器、破拆工具等救生物品;消炎、防疫、外用药品和医疗器械等医用物品;取暖御寒类物品地震发生时应保持镇定,有逃生时间应逃往空旷地,否则应找到安全的藏身处;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寒潮及时预报,及时准备救灾食物、取暖御寒类物品,动物饲料水灾加强监测和预报,工程措施防洪,建立洪水预报警系统救灾食物、洁净水、帐篷、衣被、燃料等生活、保暖物资;救生艇、救生衣、救生圈等救生物资;医疗器械和消毒液等医用物品逃往高处,如坚固建筑的屋顶、大树、山顶等;如果不能逃脱,要借助家中的木制家具或尽可能抓住木板、树干等漂浮物,等候救援干旱培育耐旱作物,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先进灌溉技术节水设施,找水、抽水、运水设施,抗旱设施;增雨物资器材等•2.(2011·湖南十二校联考)下图中的甲为某滑坡区域坡度面积频率分布图,乙为某滑坡区域土质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说明该区域什么坡度、土质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大。•(2)该区域滑坡多发,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答案:(1)坡度15°左右滑坡发生的可能性最大;砂质土壤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大。•(2)封山育林;植树造林;修建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土体;加强监测与预警;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等。•1.(2011·海南单科)下图示意日本东北部(约38.8°~39.1°N,141.5°~142°E)沿海区域。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震级9.0级,震中38.1°N、142.6°E,震源深约20千米)引发巨大海啸,使甲地遭受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根据图文资料,分析甲地此次海啸灾害严重的自然原因。•解析:读图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次地震震级大(震级9级),震源浅(震源深约20千米,属于浅源地震),甲地离震中近,海啸到达的时间短;甲地海湾的形状使海浪对沿岸的冲击力加大。•答案:(本次地震震级大,震源较浅,)甲地距离震中较近,海啸到达的时间短;位于外宽内窄的海湾的“项部”,海啸向陆地方向推进时,受海湾形状影响,越向内侧浪越高(海啸波高越高),流速越快,冲击力越大(使海啸的巨大能量集中于更小的范围内释放),对甲地的破坏格外严重。•2.(2011·山东文综)下图为1969~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读图回答问题。•(1)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2)当地菜农在寒潮到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其中的原理是什么?•解析:(1)等值线分布特征从数值大小、数值变化、弯曲状况及延伸方向几方面去分析,依等值线的特征再分析寒潮发生次数的空间分布。结合地形及纬度分析原因。(2)水的热容量较大,可减小地温下降幅度。•答案:(1)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盆地多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和高原(最高值出现在盆地北部地区,最低值出现在太行山以东地区)。纬度位置;地形。•(2)水的热容量大,可减小地表温度的下降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若答出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汽凝结释放热量等也可酌情给分)
本文标题:2012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10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371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