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2018年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二)
12018年高三一模文言文二汇编宝山区(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彭州圆觉禅院记北宋苏洵①人之居乎此也,其必有乐乎此也。居斯乐,不乐不居也。居而不乐,不乐而不去,为自欺且为欺天。②盖君子耻食其食而无其功,耻服其服①而不知其事,故居而不乐,吾有吐食、脱服□逃天下之讥而已耳。天之畀②我以形,而使我以心驭也。今日欲适秦,明日欲适越,天下谁我御?故居而不乐,不乐而不去,是其心且不能驭其形,而况能以驭他人哉?③自唐以来,天下士大夫争以排释老为言,故其徒之欲求知于吾士大夫之间者,往往自叛其师以求其容于吾。而吾士大夫亦喜其来而接之以礼。灵师、文畅之徒,饮酒食肉以自绝于其教。呜呼!归尔父子,复尔室家,而后吾许尔以叛尔师。父子之不归,室家之不复,而师之叛,是不可以一日立于天下。《传》曰:“人臣无外交。”故季布之忠于楚也,刘邦以为,比丁公之贰则为愈。③④予在京师,彭州僧保聪来求识予甚勤。及至蜀,闻其自京师归,布衣蔬食以为其徒先,凡若干年,而所居圆觉院大治。一日为予道其先师平润事,与其院之所以得名者,请予为记。予佳聪之不以叛其师悦予也,故为之记曰:⑤彭州龙兴寺僧平润讲《圆觉经》有奇,因以名院。院始弊不葺,润之来,始得隙地以作堂宇。凡更二僧,而至于保聪,聪又合其邻之僧屋若干于其院以成。是为记。【注】①“食”、“服”:食,指俸禄;服,指官服。②畀:给予。③“楚”:指项羽,季布是项羽部将,屡败刘邦,项羽败亡后被刘邦捉拿,但被刘邦赦免并任命官职,丁公在楚汉战争中曾抓住刘邦但私下把刘放了,后来楚败,丁公拜见刘邦以为会重用,刘邦却把他杀了并示众以警示背叛的人。2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A.以B.之C.则D.乃22.对第①②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人应该随遇而安并听从自己内心的“乐”与“不乐”选择居所,但不应该随便搬迁。B.“乐”与“不乐”在于内心而不在于居所,所以要怡情养心而不应该随便搬迁逃脱。C.对居所“乐”与“去”的表现,反映出一个人名实表里是否统一和为政做人的态度。D.对居所“乐”与“去”的表现,反映出“我”能否驾驭他人、天人是否和谐的表现。23.苏洵愿意为保聪写“记”的根本原因是()(2分)A.保聪在京师就殷勤地求与苏洵相识,苏洵被他的诚恳感动。B.保聪求与苏洵相识相知而没有背叛其师,且光大其师事业。C.士大夫们从唐开始就排斥僧道,苏洵要表示与他们的不同。D.宋朝已不像唐朝那样排斥僧道,而且保聪又为圆觉院命名。24.分析第③段画线处论证方法的作用。(4分)25.从前三段看,本文作为“院记”与一般的院、亭、楼、台的“记”相比特点突出,请结2合作品内容分析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4分)(五)13分21.1分A22.2分C23.3分B24.4分答案示例:划线部分用了引证和例证手法(或对比手法——例证中是对比举例)。作者引用《传》所说的人臣不能私下与其它诸侯结交(这句话意思对即可),来论证人臣对君主应忠心不二。然后举例:季布屡败刘邦,但因忠于主公项羽而被刘邦任命为官员;丁公私放刘邦,但对主公项羽二心而被刘邦杀害。两个例子形成对比,论证了臣子不能背叛主公,从而论证徒弟、人子不能背叛师父、父亲的观点。评分说明:论证手法2分,分析2分;引证(引用论证)1分,例证(举例论证)或对比论证1分;实际上,联系上文,君臣关系与师徒、父子关系形成类比,若学生指出,也给1分,但类比的论证方法给满2分为止;各论证方法的指证性分析1分,证明的观点1分。25.4分答案示例:与一般的“记”在开头对建筑物的记叙描写不同,本篇“院记”是以议论的表达方式、从如何对待居所的态度写起,表明人要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名实相副,由此阐述如何为官做人的大道理。这样写,一方面表明“我”写这篇“记”的严谨的态度和做人原则,另一方面交代了“我”在京城没有与保聪结交、为保聪写记的原由;而且,通过本“记”,又赞扬了保聪和他师父的品格。居于此地之乐及做人的大道理、保聪的品德,才是禅院的灵魂,这样写,突出了禅院和“记”的实质(根本)。答案示例二:本文作为“院记”开始对禅院本身却不提及,出于作者的借题发挥。本文从对居住的表现反映出人的内心和品质写起,批判了士大夫政事不为、枉费俸禄的行为,更批判了他们表里不一、为国不忠的品质,表达了对投机取巧的政客的憎恶。写保聪和其师父的品性和对禅院的治理,正是照见官吏们懒政和投机的丑恶。本文主要是批判为政者的品质和对国家、政事的态度,所以从议论为官为人写起。答案示例三:与一般的院、楼等建筑物的“记”开始介绍建筑物的环境、形制、得名等不同,本文先论述内心与外形、名与实的关系,由此论述做人的大道理。这样写,体现了苏洵把建筑物所凝结的精神作为核心的写作观。保聪和他的老师不以外在的排斥僧道为转移,内心向佛,坚定持一;特别是保聪并没有像其他僧人一样背叛师父以求和士大夫交往。这些,正是禅院的精神实质和最可贵之处。所以,作者从由居住反映人心、人的品性的内容写起。评分说明:特点1分,为什么这样写的分析3分;基于文本分析,不拘泥答案,明确创见和强词夺理的区别。崇明区(五)阅读下文,完成21-25题。(13分)钵山余霞阁记(清)梅曾亮3①江宁城,山得其半。便于人而适于野者,惟西城钵山,吾友陶子静偕群弟读书所也。因山之高下为屋,而阁于其岭。曰“余霞”,因所见而名之□。②俯视,花木皆环拱升降;草径曲折可念;行人若飞鸟度柯叶上。西面城,淮水萦之。江自西而东,青黄分明,界画天地。又若大圆镜,平置林表,莫愁湖也。其东南万屋沉沉,炊烟如人立,各有所企,微风绕之,左引右挹,绵绵缗缗,上浮市声,近寂而远闻。③甲戌春,子静觞同人于其上,众景毕观,高言愈张。子静曰:“文章之事,如山出云,江河之下水,非凿石而引之,决版而导之者也,故善为文者有所待。”曾亮曰:“文在天地,如云物烟景焉,一俯仰之间,而遁乎万里之外,故善为文者,无失其机。”管君异之曰:“陶子之论高矣,后说者,如斯阁亦有当焉。”遂之为书记。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A.乎B.也C.与D.者22.第①段中作者认为“惟西城钵山”“便于人而适于野”的原因是。(2分)23.请结合全句内容,赏析第②段画线句把“行人”比作“飞鸟”的表达效果。(4分)24.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写文章就像是山峰之中云雾缭绕、江河的下游之水汇聚。B.“凿石而引之,决版而导之者”喻指写作中的“有所待”。C.为文需要顺其自然,不必刻意为之,待有情感意趣即可。D.“善为文者有所待”一句包含作者对同游者为文的批判。25.本文“写景”与“论文”有机融合,试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21.B22.群山环绕之,居高临下而有野趣;离民居不远,有炊烟市声。23.本句描写内容为俯视以及远视角度(1分),花木环绕山峰高下起伏,山间草径曲折其间,故而人行其中如同飞过枝叶的鸟儿(1分)。同时,因远视,所以,视野中的人很小,在枝叶间隐约可见,恍如鸟儿穿梭其间(1分)。通过比喻的手法,写出俯视远观时刹那间的错觉,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1分)。(评分说明:1点1分,4点4分。)24.C25.文章由钵山馀霞阁写起,第二段描写“俯视”远观之景,林密山幽,人若飞鸟,秦淮河萦绕、长江自西而东划分天地、莫愁湖若大圆镜(1分);东南万屋沉沉,炊烟袅袅,连绵不断飘向天空(1分)。第三段写人们登馀霞阁因众景毕现,因此,借以论文。陶子静以为文章即如眼前之山出云、水顺流,待情致意趣而来,自然成文(1分)。梅曾亮则以“云物烟景”俄顷变化为喻,表明为文要善于捕捉灵感(1分)。由此可见,文章所写之景流动着大自然的节奏与和谐,而二子之论文也体现了自然为文的追求,可见“写景”与“论文”有机融合,水乳交融(1分)。(评分说明:任答4点即可)4奉贤区(五)阅读下文,完成24-28题。(12分)送浮屠文畅师序①唐韩愈①人固有儒名而墨行者,问其名则是,校其行则非,可以与之游乎?如有墨名而儒行者,问之名则非,校其行而是,可以与之游乎?扬子云②称:“在门墙则挥之,在夷狄则进之。”吾取以为法焉。②浮屠师文畅喜文章,其周游天下,凡有行,必请于缙绅先生以求咏歌其所志。贞元十九年春,将行东南,柳君宗元为之请。解其装,得所得叙诗累百余篇,非至笃好,其何能致多如是邪?惜其无以圣人之道告之者,而徒举浮屠之说赠焉。夫文畅,浮屠也,如欲闻浮屠之说,当自就其师而问之,何故谒吾徒而来请也?彼见吾君臣父子之懿,文物事为之盛,其心有慕焉,拘其法而未能入,故乐闻其说而请之。如吾徒者,宜当告之以二帝三王之道,日月星辰之行,天地之所以著,鬼神之所以幽,人物之所以蕃,江河之所以流而语之,不当又为浮屠之说而渎告之也。③民之初生,固若禽兽夷狄然。圣人者立,然后知官居而粒食,亲亲而尊尊,生者养而死者藏。是故道莫大乎仁义,教莫正乎礼乐刑政。施之于天下,万物得其宜;措之于其躬,体安而气平。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文武以是传之周公、孔子,书之于册,中国之人世守之。今浮屠者,孰为而孰传之邪?夫鸟俯而啄,仰而四顾;夫兽深居而简出,惧物之为己害也,犹且不脱焉。弱之肉,强之食。今吾与文畅安居而暇食,优游以生死,与禽兽异者,宁可不知其所自邪?④夫不知者,非其人之罪也;知而不为者,惑也;悦乎故不能即乎新者,弱也;知而不以告人者,不仁也;告而不以实者,不信也。余既重柳请,又嘉浮屠能喜文辞,于是乎言。【注】①本文写于贞元十九年春,时韩愈在长安任四门博士。浮屠,此指僧人、和尚。②扬子云,即汉代杨雄,著名儒者和辞赋家。24.与第①段划线句的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2分)A.墨名儒行者如果在儒门,我就要远离他;儒名墨行者即使在远方,我也要推荐他。B.墨名儒行者如果在儒门,我就要将他驱赶:儒名墨行者即使在远方,我也要将他引荐。C.儒名墨行者如果在儒门,我就要将他驱赶;墨名儒行者即使在远方,我也要将他引荐。D.儒名墨行者如果在儒门,我就要远离他;墨名儒行者即使在远方,我也要推荐他。25.在韩愈着来,文畅身为佛家子弟却喜欢向儒家学者们请教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26.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作者“推崇儒学”的一组是()(2分)①浮屠师文畅喜文章②宜当告之以二帝三王之道③是故道莫大乎仁义④民之初生,固若禽兽夷狄然⑤书之于册,中国之人世守之⑥知而不为者,惑也A.①③⑤B.④⑤⑥C.③⑤⑥D.②③⑤27.第③段举鸟兽之事的用意是(3分)28.清代张裕钊曾说“退之为释子作赠序,内不失己,外不失人”,意思是韩愈既能明确自己5的主张、立场,又能不失礼于人,结合③④两节内容谈谈你的理解。(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12分24.(2分)C25.(2分)文畅和尚对我们君臣父子间的伦理和谐,礼乐典章制度和儒者为人处世的兴盛,内心对此有所羡慕;且喜爱儒学,但受限于佛法不能入儒学门下。26.(2分)D27.(3分)借鸟兽摆脱不了遇害,引出弱肉强食之理,也暗指佛教的弱小无力;与人生活得悠然安闲形成对比,突出遵循儒家圣人之道的重要性。28.(3分)第三段正面宣讲圣人之道,强调它有为有传;与佛家形成对比,突出人们的安居乐业都拜圣人之道所赐。不管是鸟兽的事例还是段末反问句,没有直接指斥佛教,措辞委婉含蓄。第四段“不知者非其人之罪也”为文畅开脱,然后鼓励他弃弱图强,改故从新;也表明自己推广儒学的合理性,否则是不仁不信。连用5个判断句,体现态度上的斩钉截铁。(1点两分,2点三分)译文:①本来就有有儒者之名而行墨家之行的人,问其名则是儒者,而考核其行为则不是儒者,这样的人,可以和他们交游吗?如果有有墨家之名而行儒家之行的人,问其名则不是儒者,考核其行为则是儒者,这样的人,可以和他们交
本文标题:2018年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426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