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毛概课本重点个人整理笔记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比较重要中国人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一、提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根据中国特点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和“创造些新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目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第一,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第二,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第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也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第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第二节毛泽东思想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紧紧围绕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在下面几个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从中国历史状况和现实状况出发,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采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方针,实行逐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具体政策,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一重大问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毛泽东又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正确思想和方针。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同人民群众保持亲密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必须根据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和实际情况及其变化制定党的政策,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研究和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找出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群众路线,一起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独立自主,把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方针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科学评价毛泽东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国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毛泽东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内容: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基本问题展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贯彻党的思想路线,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我国社会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策略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人民群众)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新时期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根本指针第四节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本章小结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必须实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先后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们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它们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新形势下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要方略,特别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知道我们开展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已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我国人民民主政治建设也在有步骤地向推进。伴随着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以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致性和能够在经济落后条件下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了广阔的道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年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极大地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它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的系统回答和正确解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重点看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二、正确处理和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建筑之间的矛盾。”。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这一论断的根本着眼点,在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全党的注意力转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鉴于中国社会生产力落后、经济基础薄弱的情况,毛泽东指出,以工业为主导,把重工业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以逐步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和国防工业体系,这是维护国家独立、统一和安全,实现国家富强所必需的。毛泽东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重工业和轻工业并举(两条腿走路)。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意义第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第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第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教训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对于社会主义社会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的阶级斗争,不能将其简单地等同于全国范围的阶级斗争,更不能搞大规模的政治运动。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第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大力发展人民民主,确保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使公民的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一级党组织和领导人都不能有超出法律之上的权利。第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第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起门来搞建设。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我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做出的科学判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长期性和阶段性的统一,是我国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社会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历史阶段;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化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由文盲多、科技教育落后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贫困差距缩小;。。。。。。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长期性与阶段性统一的动态发展过程。既要认识到其发展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又要认识到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必然还要经历若干具体的阶段,不同时期会显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阶段性特征首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工业劳动,过于依赖物质资源的投入以及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的低成本优势。其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机制体制障碍依然存在。诸如: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未根本扭转,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进展,同时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仍很严峻。这些矛盾和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改革提出了新的
本文标题:毛概课本重点个人整理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434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