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其它相关文档 > 34《孙权劝学》ppt课件
司马光北宋学习目标•1、作者和《资治通鉴》。•2、文言词语。•3、背诵。•4、人物形象。•5、启示。作者作品简介:《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治理朝政的历史借鉴)。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整体探究•文章出现了哪几个人物?你对他们了解多少呢?人物简介吕蒙吴国名将孙权吴国创始人鲁肃吴国谋士孙权(181-252),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据有江东。其最大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陈寿:“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吕蒙(178-219),东吴国大将。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徽阜阳)人。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将军。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杀关羽后不久病死。鲁肃(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人。三国时吴王的得意谋臣,倍受赏识。从小丧父,靠祖母抚养。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鲁肃也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一生的最大功绩是倡导、促成并终身不易地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使三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多层次朗读朗读要求:第一步: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第二步:读出句意。第三步:大声朗读。第四步:读出语气。第五步:背诵全文。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卿言多务,孰若孤?”(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语重心长,谆谆告诫。◎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反问句,否定吕蒙推辞的理由,要重读强调。◎感叹句,要读出惊讶不解的语气。◎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文言翻译五字法: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名、书名。换: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代文言词。调:调整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补:补充出句中省略的内容。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例1:初,权谓吕蒙曰当初孙权告诉,对……说吕蒙说古今异义1、博士2、往事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种。一词多义当以见当涂掌事但当涉猎以军中多务自以为大有所益见往事耳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掌管应当用与“为”组成认为知道识别孙权()吕蒙()鲁肃()劝学就学赞学再读:读懂文章大意孙权:吕蒙:鲁肃:平易近人循循善诱深谋远虑知错就改坦率真诚敬才爱才(侧面描写)分析人物有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它能够概括本文的内容,试问是哪个成语?开卷有益除了“开卷有益”,你还能从文中概括出哪些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目:擦擦眼。相待:相看待。小组合作,畅谈启示《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宋神宗因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鉴于“孙权劝学”的往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启示:•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民展的眼光看待一切人和事。•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4、知识可以改变人,塑造人。•5、一个人只要端正学习态度,肯下功夫,就一定能取得成功。•6、虚心听取别人的好建议。中心概括本文通过孙权劝勉吕蒙学习的故事,突出了孙权关心下级,耐心说服,不以权势压人的行为,赞扬了吕蒙接受意见并‘努力学有所成的事迹,说明了人只肯学就会大有长进。方仲永吕蒙一介武夫年长乃学终成大器五岁能诗,少年不学,泯然众人年长乃学学有所成少年不学一事无成与方仲永的变化相比,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读书的重要性陶渊明的劝学对联: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秉烛夜读》中师旷对晋平公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读书格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读百遍其意自现。书到用时方恨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名人读书的故事:毛泽东冬天在读书的时候,为了御寒,经常边吃生辣椒边手拿书本读书。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身居陋室
本文标题:34《孙权劝学》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470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