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愚人食盐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愚人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唯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唯无益,反害之。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愚人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唯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唯无益,反害之。•译文: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到朋友家去,和主人一起吃饭,他嫌主人煮的菜肴没有味道。主人听到后,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盐。他吃了后,觉得菜肴十分美味。于是他有了一个想法:因为有了盐,所以菜美味。靠近傍晚回到家,母亲已经准备好饭菜。他说:“有盐吗?有盐吗?”母亲拿出盐觉得这件事很奇怪,只看见自己儿子只吃盐不吃饭菜。母亲说:“怎么可以这样?”愚人说:“我知道天下的美味尽在盐中。”愚人不停吃盐,口味败坏,反而变成他的祸害。天下的事情都一样,过了就不仅没有好处,反而会弄巧成拙。启示: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过与不及都不合度,食盐的愚人之所以愚,就在于不懂得合度的道理。世无良猫某恶鼠,破家求良猫,餍以腥膏,眠以毡蘮。猫既饱且安,率不捕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某怒,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世无良猫某恶鼠,破家求良猫,餍以腥膏,眠以毡蘮。猫既饱且安,率不捕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某怒,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翻译:有人十分讨厌老鼠,破产讨得一只好猫。用大鱼大肉去喂猫,让猫睡在毯子上。猫过着很安逸的生活,大都不去捕鼠了,甚至与老鼠一块玩乐,老鼠因此更加凶暴。这人十分生气,于是再也不在家里养猫了,认为天下没有好猫.启示:故事告诉我们:溺爱是不可取的,温室里是培养不出栋梁来的。猫也是如此,人亦如此:环境过于安分,人就会懒散,不思进取。人有亡斧者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人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视其颜色,窃斧也;听其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者也。俄而掘其沟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之子,其行动、颜色、动作皆无似窃斧者也。人有亡斧者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人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视其颜色,窃斧也;听其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者也。俄而掘其沟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之子,其行动、颜色、动作皆无似窃斧者也。翻译: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他的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他看到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脸上的神色,像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像是偷斧子的;一举一动,没有一样不像是偷斧子的人。不久,他挖掘山沟时却找到了自己的斧子。之后有一天又看见他邻居的儿子,就觉得他的行为、表情、动作,都不像偷斧子的人。•启示:毫无根据地怀疑别人,会伤害别人。不要多疑,重要的是要从实际出发,摆正自己的心态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翻译: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急忙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启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条。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翻译: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启示: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一毛不拔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王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即唤夜叉拔之。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翻译:译文一只猴子死后见到了阎王,(向阎王)要求投胎做人。阎王说:“既然你想做人,就需要将毛全部拔掉。”于是(阎王)就叫夜叉给猴子拔毛。刚刚才拔下了一根,猴子就忍不住痛得叫了起来。阎王笑道:“看你,连一根毛都舍不得拔,怎么做人呢?”注释既:既然之:代指猴毛方:才胜:能忍受...启示: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邯郸学步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解释;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翻译:你难道没有听说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去邯郸学习步法。不仅没有掌握邯郸人走路的技巧,反而忘记自己原来走路的步法,结果只好爬着回家了。启示: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枭将东徙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翻译:猫头鹰遇到斑鸠。鸠问它:“你将要到哪里去?”猫头鹰答到:“我将要向东迁移。”斑鸠问:“为什么呢?”猫头鹰答到:“(因为)乡里人都厌恶我的叫声,所以我要向东迁移。”斑鸠说:“你只要改变你的叫声就可以了;(你如果)不能改变叫声,即使你搬到东边去,你的叫声仍然会被人讨厌。”启示:只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并改正,才会得到大家的欢迎和肯定,而不是逃避问题。截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翻译: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进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但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了。不久,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虽然不是圣贤,只不过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间截断后进入城门呢?”于是那个鲁国人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启示:做事不要盲目听从他人的意见。要学会思考,灵活变通。薜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秦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生不敢言归。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便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那歌声使路边的树林都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也停住了。薛谭(听了后)便(向秦青)道歉并请求能返回(继续跟秦青学习唱歌),(从此)一辈子不再说回去的事了。启示:书山有路,学海无涯。这篇古文告诉人们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千万不可稍有成功就骄傲自满。终身食鱼昔者,有馈①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②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③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④,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时人俱赞郑相。1.馈:赠送。2.或:有人。3.以:因为。4.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5.对:相对6.故:所以7禄:官职翻译:从前有人赠送鱼给郑国的宰相,郑国的宰相没有接受.有人问郑国的宰相,说:你平时爱好吃鱼,什么原因不接受赠送的鱼呢?郑国的宰相回答说:因为我喜欢鱼,所以不接受鱼。如果接受别人送来的鱼会使自己失去官职,没有俸禄也就无鱼可吃。不接受,则可清廉,保官职,可一辈子有鱼吃。当时的人都赞扬郑国的宰相。启示:我们不应该贪图小利,不要因小失大,丢了西瓜捡芝麻,眼光要长远。父善游有过于江上⑴者,见人方引⑵婴儿而欲⑶投之⑷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⑸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jù)⑹善游哉?以此任物⑺,亦必悖(bèi)⑻矣。1.过于江上:经过江边。于:介词,在2.方引:正拉着,牵着。方正,正在。引:带着,抱着。3.欲:想。4.之:代词,指婴儿。5.善:擅长。6.岂遽:难道就。遽,就。7.以此任物:用这种观点来对待事物。任,对待。任物:对待事物。以:用。8.悖:违反,谬论。9.故:原因。10.善:擅长。翻译:有个经过江边的人,看见一个人正带着一个小孩想把他投到江里,小孩吓得直哭。这人问他原因。那人回答:“这孩子的父亲擅长游泳。”孩子的父亲虽然擅长游泳,这个小孩难道也立即会游泳吗?.用这种观点对待事物,也一定是违反常理的。•启示:世上的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自作聪明。凿壁偷光匡衡乃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翻译: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想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资助匡衡读书。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启示:形容勤学苦读、十分刻苦。鄙人弃玉鄙人有得玉璞者[01],喜其状,以为宝而藏之;以示人,人以为石也,因而弃之:此未始知玉者也。〔注释〕[01]鄙人:指鄙陋无知的人。玉璞:指未经雕琢加工的宝石。启示:没有真才实学的而又盲目听从他人的人,结果必然是上当受骗。杀骆驼破瓮昔有一人,先瓮②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③。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即用④其语,以刀斩头。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注释②瓮:一种口小腹大的陶器。③以为忧:以之为忧,为此事发愁。④用:采纳。翻译从前有一个人,一开始把粮食存放到了瓮中。一头骆驼偷吃粮食把头伸到了这瓮中,结果头被卡在里面出不来了。因为骆驼的头出不来,这个人就为此事发愁。有一个老人来到见了就说:“你不要发愁,我教你一个能让骆驼头出来的方法。你把骆驼的头斩断,自然就能够出来了。”这个人听了随即就采纳了老人的意见,用刀把骆驼头斩断了。已经杀死了骆驼,进而又要把瓮打破才能取出粮食。这样行事的人,被后人所耻笑。启示:不加思考地听信别人话,结果白白损失了东西,还未达到目的。魏文候守信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出自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启示: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不能不去做,不能违背约定,做人一定要诚信。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余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出自《孟子·公孙丑上》)翻译:有个担忧自己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十分疲惫地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小步奔去看那些禾苗的情况,禾苗却都枯萎了。天下不犯这种错误的人是很少的。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启示:要尊重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选自《韩非子》翻译: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奏。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对此感到很高兴,用数百人的粮食
本文标题:文言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471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