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电气工程-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东北大学研究生院二OO九年三月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工程硕士专业目录1、电气工程2、电子与通信工程3、控制工程4、计算机技术1电气工程一、专业领域简介电气工程是依托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三个学科,涉及电力传动,电力配电系统自动化,大型工业过程自动化,电力系统运行分析与控制、电力市场分析、电网调度自动化、继电保护、信息管理、电力企业管理现代化、厂站自动化和智能化仪器仪表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等相关学科,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学科,也是实现工业现代化的支柱性学科之一。本学科的硕士点在国内建点广泛,学术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知名度。本学科学术梯队结构合理,研究方向先进,研究项目较多,并有国际合作课题。目前有教授5人(博士导师3人),副教授12人(归国留学博士5人)。仅近5年,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十余项;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12项;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建点以来正式出版教材和专著20多部,培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100余名。所依托的基层学术组织电气自动化研究所近年来主要承接和开发了V/F控制PWM变频器、电力配电系统自动化、燃机控制与电力变换、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的煤粉仓料位探测系统、发电厂计算机集散控制、沈空于洪场站飞机加油自动控制系统、输油管道泄漏检测与定位系统、残疾人自助机器人和电梯高精度控制系统等项目。所培养的众多硕士和博士毕业生受到深圳华为、中兴通讯、东方电子、IBM、青岛海信集团等高科技公司和大学院校等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二、培养目标电气工程学科工程硕士的主要培养目标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急需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电气工程领域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具体目标为:(一)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热爱本职工作,愿为社会主义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二)掌握电气工程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三)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领域的外文资料,并有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四)具有科研组织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担负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2三、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一)学制规定为2-3年,最长不超过5年;(二)课程学习采用“进校不离岗”的半脱产方式,时间规定为1.5年(3学期),但要求学员在校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三)学位论文在本单位完成,论文工作必须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应用课题,时间规定为1.5~2年,最长不超3年。四、研究方向(一)电力系统的负荷预测与经济调度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系统STLF-HUT是由我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开发的一个针对实际电力调度运行用户的负荷预测工具。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是电力调度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因为精确的负荷预测是电力系统经济、可靠和安全地运行和规划的依据,它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生产计划的制定和电力系统短期运行方式的安排。(二)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自动化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电力系统自动化领域的具有重大意义的新型研发方向,其主要研究内容为:潮流分析、短路电流计算、故障诊断、小电流接地诊断和配电调度管理等。(三)电力地理信息系统(GIS)配电网地理信息管理系统是当前国内外电力工程技术开发的热点课题。本方向研究内容包括:对配电网的变、配电站内和配电线路上的设备进行计算机辅助综合管理;利用计算机数据库管理和数字图形显示技术,将配电网上的各个设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在屏幕上显示、打印和用绘图仪输出等;在统一的计算机综合管理网络上对配电网的基础数据、运行信息、试验数据、设备管理和运行维护进行综合管理,以实现用电和配电的日常业务管理自动化等。(四)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智能控制包括模糊控制、专家系统、神经元网络、混沌控制、遗传算法等方面的研究,特别强调的是上述方法的交叉及其在电力方面的应用。(五)计算机控制与仿真系统、设计与优化是以计算机仿真为重要手段的一个研究方向。本研究方向既包括现场实际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又包括各种仿真系统的开发,还包括有关控制系统CAD软件的研制。(六)电力系统在线监视和控制电力系统在线监视和控制主要是监视和控制配电系统,可有效提高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它主要的研究内容有无功功率补偿、电流谐波补偿、功3率因数调节等。(七)近代交流调速系统交流调速控制系统是电气传动领域的主流研究方向,良好的动态和静态调速性能、节能、节材和低运行维护费用等一系列优点,已被全世界所公认。本方向主要研究交流电机控制的新理论和新技术:矢量控制理论、直接转矩控制、PWM控制技术、交流系统的微型机实时控制技术、神经元网络和模糊自适应控制等现代控制理论(双语)在交流系统中的应用等。(八)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自动化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电力系统自动化领域的具有重大意义的新型研发方向,其主要研究内容为:潮流分析、短路电流计算、故障诊断、小电流接地诊断和配电调度管理等。(九)电力地理信息系统(GIS)配电网地理信息管理系统是当前国内外电力工程技术开发的热点课题。本方向研究内容包括:对配电网的变、配电站内和配电线路上的设备进行计算机辅助综合管理;利用计算机数据库管理和数字图形显示技术,将配电网上的各个设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在屏幕上显示、打印和用绘图仪输出等;在统一的计算机综合管理网络上对配电网的基础数据、运行信息、试验数据、设备管理和运行维护进行综合管理,以实现用电和配电的日常业务管理自动化等。(十)智能控制理论及其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智能控制包括模糊控制、专家系统、神经元网络、混沌控制、遗传算法等方面的研究,特别强调的是上述方法的交叉及其在工业过程控制和传动控制方面的应用。(十一)计算机控制与仿真借助于计算机仿真对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分析与优化成为当前产品研发和工程调试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方向既包括现场实际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完成,又包括各种仿真系统的开发,还包括有关控制系统CAD软件的研制。(十二)步进拖动控制系统随着微处理器、电力电子技术和现代控制理论(双语)等高新技术的发展,电力传动的直接位置控制成为一个新的前沿课题。本方向主要研究:同步机、步进电机和交流伺服电机的数字变频步进控制系统,增量运动控制理论和连续控制理论在新技术支持下的有机结合。(十三)机器人传动与控制机器人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的智能装置,传动与控制的水平是决定机器人性能的关键。其特点是多机协调控制,要求控制精度高、响应快。本方向研究内容包括:自学习控制和小脑模型控制等控制策略、机器人智能的数学模型、设计全4新的操作系统、非线性耦合干扰下机器人伺服控制具有强鲁棒性和高动态性能的研究等。(十四)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开关磁阻电机以其优越的电机结构、性能和经济指标,近些年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极大关注。本方向研究内容包括:SR电机的优化设计和CAD、新型功率变换电路拓扑结构的设计和分析、基于数字化控制器的控制策略研究、无位置检测方案的研究、振动噪声的研究和系统损耗的分析等。(十五)电力电子技术的高频化电力电子技术的高频化是电气传动界方兴未艾的热门课题。电能控制的高频化使传统的电气传动装置和电气元件小型化、节能化、智能化,使电流控制的速度由毫秒级缩短成微秒级,可采用某些传统的闭环控制来实现。本方向着重研究传动系统中高性能指标功率变换器的新控制方法:如全数字双PWM控制的高性能指标变频器,大大提高了传统通用变频器的性能指标,特别适于电梯等位能负载的变频驱动。(十六)工业电气化与自动化结合复杂工业生产过程的实际问题,针对工业电气化与自动化的关键疑难问题提出高效的设计与实现方法,进行计算机仿真研究或工程实际设计与实现。五、课程设置学分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备注必修课09674001政治理论类课程322基础课09684001工程硕士英语80509604001计算机应用类课程32209624001应用数理统计32209624006矩阵分析32209674004知识产权16109604002信息检索16109605101电力拖动动态分析322专业基础课09605102电力系统自动化32209605103模糊辨识与模糊自适应控制(双语)322选修课09605104现代电力电子学与交流传动322专业课六选四09605105电力系统分析32209605106电力系统运行及调度自动化322509605107电力企业经济管理32209605108直流电源的软开关技术32209605109电力系统无功补偿与优化控制32209605110DSP控制技术322相关学科四选二09605111虚拟仪器技术32209605112现代全局优化方法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32209605113网络化控制及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双语)322六、论文工作电气工程学科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工作是在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的指导下进行的,包括确定指导教师、选题、论文工作、撰写论文、预答辩、论文评阅和论文答辩,最后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查讨论。(一)指导教师每名工程硕士研究生需配正、副指导教师各一名,正导师是从学院选定,必须是从事电气工程相关专业或相关领域、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并具有研究生指导经验的教师。副导师从现场选定,必须是从事电气工程相关专业或与课题有关的工程领域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二)论文选题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设计项目、技术改造项目,或技术攻关研究专题,或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于开发。论文选题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三)论文质量要求学员应在正、副导师共同指导下,独立地完成自己的学位论文。论文应能体现学员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应注重研究成果在工程上的实用性和技术上的先进性。6电子与通信工程一、专业领域简介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依托于通信与信息系统及信号与信息处理两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于一九八六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该学科已形成较为合理的学术梯队,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讲师8人,至今已培养研究生百余人。该学科方向明确,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具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从有线通信系统(如高速通信、计算机通信网),到无线通信系统(如无线通信系统、自组网等),涵盖了诸多通信领域。近几年先后承担并完成国家“863”,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委课题等22项,获部、省级科技进步奖13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600余篇,出版教材15部,专著5部,电教教材3部,本学科对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通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是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本学科以信息论为基础,研究现代信号与信息处理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应用。本学科研究内容广泛,应用领域众多,包括滤波与变换、通信(编解码、调制与解调、数字公用交换、移动电话、数据或数字信号的加密、破译、软件无线电)、语音与语言处理(语音压缩、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语音增强、语音邮件、文本语音变换)、图像与图形处理(图像压缩、图像增强、图像复原、图像重建、图像变换、图像分割、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消费电子(数字音频、数字视频、CD/VCD/DVD)、医疗(超声、CT、核磁共振)、军事(雷达、声纳、导航、GPS、侦察卫星、阵列天线信号处理)、仪器(频谱分析仪、逻辑分析仪)、工业控制与自动化(机器人控制)等等。随着近年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本学科发展迅速,而且日渐与其它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形成多种新技术。本学科对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发展,对电子通信系统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具有重大的学术和技术支撑作用。二、培养目标电子与通信工程学科工程硕士的主要培养目标是为国有
本文标题:电气工程-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505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