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吉林师范大学毕业论文原稿
—1—学校体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陈燕平2006级吉林师大本科班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职业中学744000摘要:身心健康是中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心理素质是高素质人才的根本,中学生的体质素质和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未来科技人才的健康水平。长期以来,人们把健康仅仅理解为生理健康,而心理健康往往被人们所忽视。通过对心理健康概念的阐述及对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学校体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关键词:心理健康中学生学校体育引言:面向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最具竞争力的人才资源要素之一是高品位的心理素质,即完整的个性,顽强的毅力,稳定的情绪,良好的适应能力,机敏的应变能力。随着社会发展,心理素质在人才成功中的权重指数越来越大,对于中学生这一群体而言,将来不仅是智力的竞争,还有心理素质的较量。因为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展期,是成长过程中心理波动最大的阶段。在这个时期,思维,情感,意志逐渐发展趋于成熟,情感与理智,理想与现实,独立性与依赖性,渴望交往与心理闭锁等各种心理矛盾冲突交错,甚至构成心理障碍。有关部门曾在全国范围内对12.6万名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有23.33%的中学生存在心理疾病,各中学的退休学生中有近一半的学生由于心理问题最终导致退学,休学。可见,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兴未艾,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教育体制,培训机制,招生就业改革不断深化,竞争日益激烈,中学生在心理方面面临着众多的冲突与矛盾。因此,如何驾驭“自我”,度过这“黄金时代”,对于每一个中学生来说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他们都面临着如何面队和如何顺利的度过青春期的现实问题。1研究方法1.1文献资料法我阅读了有关《青春期心理健康》,《体育心理学》,《健康教育学》《体育社会心理学》《体育科学研究学》等方面的书籍10余本,及利用互联网查询,体育期刊论文集几十篇,收集了大量的研究课题所需要的相关资料,综合参考多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1.2访谈法2007年我对崆峒区职业中学的2000多名学生分别进行了访问,调查,综合分析,—2—而且对研究中遇到的有关问题特意向资深教师及专业教师请教。2结果与讨论2.1心理健康的内涵及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于各种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在内外条件许可范围内,主体能不断调整自身心理结构、自觉保持心理上;社会上的正常或良好适应的一种持续而积极的心理功能状态。心理健康标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目前尚未有权威的定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及根据处于青少年初期的中学生具有的特征,中学生特定的社会角色的要求与心理健康的基本理论,本文认为,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大致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正常的智力发展水平。(2)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3)恰当的自我认识能力和评价能力。(4)生活目标与理想切合实际。(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6)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7)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归纳起来主要是认识、情绪、人格、社会适应等方面,只有在这些方面协调完美健全的人,才能称为是心理健康的人。2.2中学生心理障碍的典型类型2.2.1孤独、怪癖型目前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一些家庭由于其教育方式的不恰当,导致独生子女长期生活在没有伙伴的环境中,而他们的家长又设置了封闭型的保护圈子,以致他们从小开始就难以跨越“雷池”,平时接触面窄,实践机会有少,活动范围仅限于家庭,亲朋好友或要好同学之间,平时看起来似乎正常,实际上生活在一个畸型的人际交往环境,一旦上了大学,环境一改变就不能很好适应。经查阅资料有28.5%的独生子女患有不同程度的社会恐惧症,平时表现为沉默寡言,独来独往,不喜欢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等,时间一长就容易形成孤独,怪癖的性格,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2.2.2焦虑、自卑型2.2.2.1一般学生在小学阶段都是品行兼优,是其他同学学习的榜样,是家长,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在别人的心目中有一定的威信,时间一长,就易形成一种“优越心理”,而到大学以后,面对着从“独木桥”中过来的“胜利军”,原本的优势将不复存在,加上中学的教学方式不同与小学的“帮教”,一下子难以适应,而青少年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不允许自己落后于人,为了珍视荣誉,顾惜名声,自信好胜,往往急于求成,由此产生焦虑。2.2.2.2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对学生以后的就业压力增大,有的学生一进入中学就为自己确定目标,树立一个远大的理想。这原本是一种动力,有利于促进学习,但是有的学生不能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致使自我评价发生偏差,只看到自己能力的长处,在实—3—际的学习、生活中,一碰到困难就不能正确面对,不是去寻求解决办法,而是怨恨自己无能,由此产生焦虑和自卑。2.2.2.3在中学多数学生家庭条件贫富悬殊,其中一些家庭条件相对较差的学生,面对校园中的一些不正常的消费趋势,不能正确对待,加上有的学生虚荣心又特强,往往会因自己物质上的寒酸而感到自卑,有时甚至还会因此走上不正之路。2.2.3盲目、自负型中学阶段是青少年身体急剧变化,心理逐步发展变化的时期,以至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也很大。如有的学生学生成绩好,一贯受到家长,老师的宠爱以及同学之间的妒忌,以至于容易养成骄傲自大的习惯,只看到自己的优点、长处,而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不足,很少意识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以至夜郎自大,以为什么都懂,加上有些教师缺乏教学经验、知识面窄、讲课仅限于书本知识,由于有些知识比较简单,教师也不讲学生靠自学也能完成,这样往往会使学生感到学习不过如此,觉得自己都会都知道,也没有什么可学的,再加上有些老师对学生疏于管制,使学生养成目空一切懒散的坏习惯,具体体现在平时的学习松懈,骄傲自大,谈吐随便,没有礼貌,瞧不起同学甚至某些老师。这种心态一旦养成,对其以后的成长和发展是极其不利的。2.3学校体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是在个体实践活动中得以实现的,人必须通过各种活动(包括身体活动,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来促进机体的正常发育、增强体质、发展个体心理活动能力与个性。其中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的心理活动产生的源泉,它不仅使人的智慧和力量得以外化和对象化,而且使人的能力、才干、意志、智慧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实现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发展。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人才能使自己的身心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可见,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性决定了只有在个体实践活动中,人方可实现身心的全面发展。体育运动是以人的自身的身体运动来满足个体及社会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一种社会活动。学校体育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健康教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运动竞赛等活动来促使学生体质的增强,为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奠定物质基础,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身体的健康成长,使他们精力充沛地学习与生活,并对其终生的健康产生有益的影响。由于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内在联系,学校体育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学校体育活动中,教师注意心理教育方法的运用,加强心理引导,能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与积极性,并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趣,使学生表现出积极的心境状态,消除紧张情绪。同时每天坚持参加一个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能使学生身心愉快,对生活满意程度的提高,自信心加强,并表现出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心理状态。从—4—学校体育的特点与功能来分析,学校体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与效应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3.1学校体育有助于智力的发展智力是人们圆满完成学习,工作任务的基础条件。正常的智力是正确感知和认识世界的前提,是心理健康的基础。经常参加体育运动不仅使运动者的注意力,记忆力,反应力,思维,想象等能力得到提高,还可以使其情绪稳定,性格开朗。总的来说,体育运动对智力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首先,体育运动可促进人大脑的开发和利用,增强神经系统的功能。现代医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右脑的信息容量,记忆容量,想象思维能力都大大超过左脑,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使右脑得到充分的锻炼,从而提高人的记忆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同时,由于体育运动可以有效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呼吸系统的功能,使大脑得到更多的养分。这样又有助于大脑的记忆,思维和想象,从而提高脑力劳动的效率。其次,体育运动能减缓应激反映,提高脑力劳动的效率,应激原意是“对刺激的反映”;主要是指个体对超越其应变能力,危及其健康的压力环境进行评价后的反映,与个体所感知的环境要求和他所认为的自我能力之间不平衡时,则会出现应激反映。紧张也是一种应激反映。体育运动可以降低应激反映,主要是由于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可以降低肾上腺素受体的数目或敏感性,能够降低心率和血压,从而减轻特定的应激源对生理的影响。再次,体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脑力劳动引起的疲劳。疲劳是一种综合状态,与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有关。当一个人消极地从事某种活动,或者任务的要求超出个人的能力时,生理和心理都容易很快产生疲劳。人的随意活动主要是通过大脑皮层来调节的,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大脑皮层的有关领域常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并随着学习时间的延长而产生保护性抑制,而导致学习效率的降低。体育运动时,由于体育活动和脑力活动合理交替,导致运动中枢神经兴奋,使得与学习有关的中枢得到休息,这样有助于消除脑力劳动所产生的疲劳,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另外,中学生的体质增强和健康水平的提高以使其精力更加充沛,具有持久地承担比较繁重的学习任务的能力,并能充公挖掘和开发学习潜力。2.3.2学校体育有利于改善情绪健康、稳定的情绪能使人对现实保持积极的状态,有效地从事学习;工作。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为各种消极情绪提供一个发泄口,尤其可使遭受挫折后产生的冲动得到升华或转移,可以消除轻微情绪障碍,减缓和治疗某些心理疾病。心理学家们认为,身体活动是使神经系统得到适当的激活并得到愉快的重要途径,适度负荷的体育运动能促使人体释放一种多肽物质———内啡肽,它能使人们在运动后直接感受到舒适愉快的心情。因此,—5—参加体育运动,尤其是参加自己喜爱擅长的体育运动,可以使人从中得到乐趣、振奋精神、陶冶情操。产生良好的情绪状态。2.3.3学校体育有助于坚强意志品质的形成意志品质既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又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而体育运动的特点在于需要不断克服客观和主观困难。各种体育项目都是培养坚强意志品质的有效手段。如通过运动上瞬息万变且需要默契配合的球类项目(足球、篮球、排球等)可以锻炼自己果断的意志品质:通过需要克服生理极限,持久性的项目(长跑,游泳等)可以锻炼自己坚韧的意志品质,通过需要腾空,跨越障碍的或有一定危险性的项目(跳高、跨栏、体操、武术等)可以锻炼自己勇敢的意志品质等。因此,在长期的学校体育活动中,由于受到上述各种不同的考验,能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探索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并能有效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果断勇敢,持之以恒的优良意志品质,以达到挑战自我、磨练意志。2.3.4学校体育有利于人际关系的改善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宽容、热情、友好、合群等品质,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体育运动过程中存在着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的相互交往性。这种交往性可以使群体中的成员,在体育运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产生情感上的相互感染、沟通,从而增进了解。由于体育运动的集体性和公开性,在体育运动中的人际交往,能够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发展,融洽关系;团结协作,这也有利于心理健康。2.3.5学校体育运动有利于正确认识自我一个具有正确的自我观、就意味着他能客观地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体育运动有助于认识自我。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运动、竞争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的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竞争的成功可以提高自信心和抱负水平,可以获得同伴和集体的承认,从而可以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社会价值。体育运动还可以有助于自我教育,在体育运动中暴露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努力改正和克服,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
本文标题:吉林师范大学毕业论文原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611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