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7年浙江省高考语文卷分析
第1页共13页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分析整理人Malilulu时间2017年6月学科语文重点考察知识总分150其中: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文言文及古诗词阅读鉴赏;材料作文知识点逐题分析题号分值知识点题号分值知识点题号分值知识点13字音字形116《论语》语段赏析2123词语成语126古诗词默写2232标点符号1360材料作文人生三本大书2343病句142453仿写152566扩写1626710现代文阅读实用文1727820现代文阅读小说《一种美味》1828920文言文《上池州李使君》书1929108古诗词鉴赏《采地黄者》2030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风靡.(mí)各大城市的共享单车给大众出行带来了便利,但乱停乱放,妨碍交通,成为城市“烂疮.(chuāng)疤”,则与共享的初衷背道而驰。第2页共13页B.某某快递公司陷入“自噬.(shì)”的困境,背后是快速扩张带来的后遗症;加盟模式曾是其业绩突飞猛进的密诀,但也是动摇其大厦基石的蚁穴.(xué)。C.近日,《我是范雨素》一文在网上刷屏,开篇一句“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zú)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的极为拙劣”,便让很多人不禁.(jìn)潸然泪下。D.作为一部主旋律片,《湄公河行动》真实再现了那场发生在金三角的缉.(jī)毒战役,片中抓捕过程之惊险,战斗场面之惨烈,令人咋.(zé)舌。A项的错误在靡这个字的读音上,【mí】1.浪费,奢侈:~荡。~费。侈~。2.分散:~散(消灭)。3.古同“糜”,糜烂。【mǐ】①无,没有:~日不思。②倒下:望风披~。[靡靡之音]颓废、趣味低级的乐曲、歌曲。所以此处应读第三声。B项密诀应为秘诀。C项禁有两种读音:【jīn】1.受得住,耐久:~受。~得住。~不起。弱不~风。【jìn】1.不许,制止:~止。~绝。~书。~令。~赌。~欲。~锢。此处应该读第一声。第一题难度与往年相比较是有所降低的,主要考察字音字形的积累,最容易迷惑的是A选项中的靡的读音,考生需要重点注意。阅读的文字,完后2-3题。有人曾将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称为“智慧争夺战”。[甲]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欧洲开启..了“人脑项目”,集神经科学、医学和计算机等多领域为一体,试图从科学高地上把握技术。这种“智慧竞争”不只是人类脑科学研究的自我赶超,更包括心理与情绪在内的自我认知。让这场智能革命惠及所有的人群,使得人人可以享受智能的红利,这是时代付与..我们的使命。[乙]不管..达到临界值,越过人类智能综合的“奇点时刻”能否到来,我们都应当从智慧的延伸中努力升华那独一无二....的想象与思考,理性与善良。[丙]这或许才是人类认识自己、激发潜力的关键所在。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启B.付与C.不管D.独一无二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B.乙C.丙阅读文字是高考改革后新增的一块内容,包括词语成语和标点的考察。特别是标点的内第3页共13页容是高考新增板块。第二题中B选项,付与是交付的意思。与我们的使命搭配应该用赋予,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正确选项是B。第三题答案为B,乙句的“越过人类智能综合的“奇点时刻”是对临界值的解释,这里的逗号应该改为破折号。破折号-详细用法(1)表示话题或语气的转变(2)声音的延续.(3)解释说明(4)声音延长(5)事项列举分承,各项之前用破折号.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后,各参研参试单位纷纷表示,要发奋努力把大型客机打造成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制造强国的标志性工程。B.《朗读者》开播后,许多光电名嘴、企业职工、机关干部、退休教师、留学生吟诵社等朗诵爱好者,纷纷加入文化经典朗诵的行列。C.“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发展势头迅猛:无论是在大学校园,还是在产业园区,抑或是在街道社区,各类创业创新赛事如火如荼。D.桃花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按照建成生态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生态乡,制定了五年发展建设规划。A病句的考察是高考的重点,六大类病句。A选项中属于搭配的不当,把大型客机打造成标志性工程;B留学生吟诵社不属于具体的朗读者,出现了逻辑归类的错误;D选项中宾语成分缺失,按照后面缺少“构想”。所以这里的正确答案应该为C。5.归谬法是指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得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句话。要求:符合归谬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3分)例句:如果作品水品越高,知音越少,那么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第五题考察语言的组织和仿写能力,例句一:如果语言是生产工具,能够生产出物质资料,那么夸夸其谈的人就可以是百万富翁了。例句二:如果财富是健康的保证,能够让人延年益寿,那么家财万贯的人就可以千秋万岁了。6.根据下面的诗句,描写一个场景。要求:①运用第三人称,有心里描写;②语言连贯、准确、生动;③不少于100字。(6分)第4页共13页小路上,有十八台阶/我坐在最上面/借一束月光/数台阶上的蚂蚁/我要把蚂蚁,数回一个童年第六题考察句子的扩写,形式类似小作文,写的时候要注意语境,不偏离主意,用词恰当。例句:寂静的夜晚,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经过一座有十八台阶的桥,我慢慢走上去,数一阶停一阶,坐在了最上面。看着如水的月光,突然觉得时光在这一刻静止了。四周的虫鸣又将我带回了现实,我蓦地发现台阶上行走着一排蚂蚁,真有趣,那么晚了他们怎么还不睡。干起了一件傻事,一二三.....我要让蚂蚁数会我的童年。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0分)社会传播过程中至少要求两个人。他们结成信息分享关系,共享一套信息符号。结成传播关系的目的是寻求信息、劝说、传授、娱乐或其他。目的不同,参与者的角色也不同。比如,追求娱乐的人愿意“悬置怀疑”;预料对方会劝说的人将加强防范。然而,无论扮演什么角色,参与者总是要根据自己的认知需要,调动各种资源和传播技能,编制信息代码,将他编制的符号发送给对方。我们将这样的传播行为称为A类传播行为。白纸黑字的符号可以长期保存,手势或面部表情或讲出来的话则稍纵即逝。无论时间长短,在传播过程的某个时刻,这些符号都独立存在,脱离了参与传播的双方。接受讯息的参与者,将根据自己的认知需要,调动各种资源和传播技能,决定是否接受对方发出的符号。如果接受,他就按照自己的认知地图对这些符号进行学科&网加工。我们将这些行动称为B类传播行为。第二个参与者也可能要进行编码,这些编码多半是非正式的、无意的,可能是面部表情,也可能是其他信号,表示有没有兴趣、是否相信、是否理解等的信号;第一个参与者对第二个参与者的信号进行解码,将其当做反馈。如果情况需要,第二个参与者还可能进行正式的编码,发出这些符号,转而进行A类传播行为;反过来,第二个参与者的A类传播行为又可能引起第一个参与者的B类传播行为,如此等等,循环往复。换言之,任何讯息都不能直接引起一望而知的外显行为。如上所述,讯息不像电流,电能沿电线流动,抵达灯泡,灯泡随即发亮。诚然,有些反应嵌入本能,近乎自动;例如,一听见汽车喇叭声,一听见“失火了”的呼喊,我们就很快做出反应。然而即使这些快速反应也要经过一些中间步骤。首先我们要听到那样的声音,然后我们要对它进行解释:“他是在对我鸣喇叭吗?”“哪里着火了?”外在符号影响行为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改变形势在他第5页共13页心中的印象。外来符号到达时,如果接受这决定利用其中的讯息,他首先要加工这一讯息,加工的根据是他储存的形象;一般地说,产生的结果可能有几种:证实既存的构想,稍许修正原有的界定,或澄清原来不清楚的地方。就像改变信仰一样,彻底改变原有观念的情况是极为罕见的。然而,改变信仰的现象的确时有发生;同样,感觉突变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比如,听说自己的房子着火时,脑海里对情况的感觉就会突变,迅速的反应就是必然的结果了。7.下列对文中A类传播行为和B类传播行为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A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编制信息代码并发送符号,B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决定是否接受并加工对方发出的符号。B.A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调动各种资源和传播技能编制符号,B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根据自己的认知、调动各种技能接受符号。C.A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根据自己的认知需要和资源编制符号,B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决定是否接受并加工对方发出的符号。D.A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编制信息代码并发送符号,B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根据自己的认知、调动各种资源接受符号。实用文的阅读非常考察对文本的阅读和查找能力,考察学生的逻辑思辨和推理,这里的A类传播行为要强调信息代码的编制和发送,B类要强调接受和加工,两者缺一不可。正确答案为A。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传播过程中的双方结成信息分享关系,第一个参与者是讯息的传播者,第二个参与者是讯息的接受者;两者角色可以转换。B.劝说参与者和娱乐参与者,由于传播行为目的不同,扮演的角色也不同,接受劝说者会加强防范,追求娱乐者会“悬置怀疑”。C.如果需要,传播过程可以循环往复,B类传播行为者可以转为A类传播行为者,A类传播行为者可以成为B类传播行为者。D.接受者接受一些讯息,如汽车喇叭声、“失火了”的呼喊声,感觉会发生突变,不需要加工讯息,反应嵌入本能,近乎自动。D这题考察信息的提取能力,原文中强调的接受者反应“诚然,有些反应嵌入本能,近乎自动;例如,一听见汽车喇叭声,一听见“失火了”的呼喊,我们就很快做出反应。然而即使这些快速反应也要经过一些中间步骤。”这里强调的反应仍然需要讯息的加工。第6页共13页9.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一种美味巩高峰他清晰地记得,六岁那年夏天的那个傍晚,当他把一条巴掌大的草鱼捧到母亲面前时,母亲眼里第一次出现了一种陌生的光....。他甚至觉得,他在母亲眼里一定是突然有了地位的,这种感觉在随后下地干活回来的父亲和两位哥哥眼里也得到了证实。他有些受宠若惊。此前,他的生活就是满村子蹿,上树掏鸟窝,扒房檐摘桃偷瓜。因此,每天的饭都没准时过,啥时肚子饿了回家吃饭,都要先挨上父亲或母亲的一顿打才能挨着饭碗的边儿。那天不一样,母亲把双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母亲终于接过那条鱼时,他忽然有一点点失望,那条本来大得超出他意料的鱼,在母亲的双手之间动弹时,竟然显得那么瘦小。准确地说,在那之前他没吃过鱼,唇齿间也回荡不起勾涎引馋的味道。他相信两个哥哥应该也极少尝过这东西。在母亲的招呼下,他们手忙脚乱地争抢母亲递过的准备装豆腐的瓷碗。豆腐,是跟年联系在一起的东西了。天!为了那条鱼,母亲要舀一瓷碗的黄豆种子去换半瓷碗的豆腐来搭配。隐隐约约地,他有了美味的概念,还有慢慢浓起来的期待。父亲坐在灶前一边看着火苗舔着锅底,一边简单地埋怨了几句,似乎是嫌母亲把鱼洗的太干净了,没了鱼腥味。这已经是难得的意外了,平日里,父亲一个礼拜可能也就说这么一句话。父亲埋怨时,母亲正在把那条鱼放进锅里,她轻手轻脚,似乎开了膛破了肚的草鱼还会有被烫痛的感觉。父亲笑了笑,带着点儿嘲意。母亲嗔怪着说,你笑什么笑!鱼真的还没死,还在锅里游呢。说着,母亲还掀了锅盖让父亲看。父亲保持着笑意,不愿起身。母亲拿着装了葱段蒜末的碗,就那么站着等水烧开。他则坐在桌前,看这一切时他是不是双手托着腮?他忘了。反正所有的记忆都是那条鱼和围绕着那条鱼而产生的梦一般陌生的气息。那天什么活都不用他干,他是这顿美味的缔造者,可以游手好闲。父母的举动让他觉得他有这个资格。在豆腐到来时,母亲甚至都没来得及埋怨一下一贯喜欢缺斤短两的豆腐贩子,因为豆腐马上就被切成块下了锅。美味,让他带着很多的迫不及待,还有一点点的张皇。张皇什么呢?鱼都在锅里了,它还能游回村头那条沟里去?不过这种张皇让他有点儿熟悉,在沟里捉到鱼时他也这么心慌来着
本文标题:2017年浙江省高考语文卷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625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