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宁夏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宁夏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研究【内容摘要】文章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意见方针为指导,根据宁夏大学非物质遗产保护传承基地开展的具体实践,从自然传承、民间传承、教育传承等几个方面对主要流传于宁夏农村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进行了有益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旨在挖掘和整理本土民族民间音乐,注重文化传承,并提出了加强宁夏非物质遗产保护的建议与对策。【关键词】民族民间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一、宁夏民族民间音乐主要内容及传承现状宁夏是我国唯一的省级回族自治区,民间传承有本民族特色的民间艺术、民歌、民间器乐、曲艺、宴席曲等。在宁夏主要流传有以下民族民间音乐。1.宁夏回族“花儿”,又名少年,在西北地区回、汉、东乡、撒拉、保安、裕固、土、藏等民族中广泛流传。花儿与少年是青春和爱情的象征,“花儿”中把歌颂青春爱情的歌统称为花儿或少年。在编词作歌时,以花喻人、以花状物、以花明事、以花抒情,成为资质天成、相沿成习的传统习惯。①宁夏回族“花儿”的代表曲目有《上去高山望平川》《眼泪花花儿把心淹哈了》《花儿本是心上的话》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启动以来,花儿成了首批列入国家和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2.宁夏回族民间器乐。宁夏民间广泛流传自娱性乐器口弦(口噙子)、羌笛(咪咪子)和埙(泥哇呜)等。②2008年,宁夏民间器乐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回族农村地区无论是年轻姑娘还是白发老人,人手一把小口弦,而回族尕娃、青年则是吹咪咪、哇呜。受宗教因素影响,传统回族妇女有“家女不见外男,青丝不见青天”的说法,口弦就成为回族妇女诉说情感、心中忧伤,消愁解闷的工具。头戴盖头、手弹口弦现已成为回族女性的典型形象代表。3.宁夏坐唱艺术,又称“银川说书”,是宁夏土生土长的,也是宁夏至今唯一一种曲艺种类。由银川艺术剧院徐明智创立,他通过多年对宁夏小曲子、眉户以及宁夏方言的挖掘整理,创造出了具有宁夏本土风情的曲艺种类。这一曲种至今仍在宁夏各地经常演出,主要曲目有《数花》《年轻的老汉》等。二、宁夏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对策当代城市迅速发展,在农民“候鸟式”迁移生活方式的影响下,宁夏民族民间音乐也受到了巨大冲击,部分甚至严重流失或面临绝迹。主要表现在曲目与传承人数量的减少、相关民俗礼仪的缺失等方面。加强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使之避免在迅速变革的生活进程中消失,又能实现民族民间的现代转型成为当前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笔者根据宁夏大学音乐学院非遗保护基地的具体实践提出以下对策。1.以政府为主导加强非遗政策的落实。地方各职能部门加强政策的落实工作,具体实施法律法规的各项政策。在推动区域文化发展与繁荣,提升文化软实力上,起到主导群众性文化以及提供政策支持保证的作用。2.拓展、保护民间音乐生存环境。在农村城镇化、移民搬迁进程中,人们生活、生产方式改变,大众传媒多元,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己经或正在丧失它们的生存依托。为保护其生存的环境,可在农村乡镇建立“山花儿”自然流传村,设立“山花儿”民俗传习馆。建立口弦、回族芦管、哇呜保护传承试点村,引导和扶持民间自然传承。3.重点对专业传承人保护与培养。民族民间音乐流传基本上是在群众中进行,保存在老艺人身上。采取对老艺人及传承人建立艺术档案、资料数据库等措施对濒危情况进行重点调查,并录音、录像保存资料。建立回族民间器乐制作传承基地,加强传统民间乐器研制工作,增加制作设备,做好已挖掘、收集的口弦、羊头弦子、芦管等乐器的研究与开发。4.对传承创作队伍的培养与建设。保留好传统节目,宁夏民族民间音乐就得到必要的保存,然而新作品是民族民间音乐发展的新鲜血液,有好的作品出现才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而推动民间音乐的发展。在专门人才的培养上,不但要培养民间音乐的编创者,更需要重视专业团体创作、演出传播队伍的积极作用。5.学校音乐教育参与民间音乐传承。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1994年编写了一套包括宁夏民歌、乐器、舞蹈在内的《九年义务教育乡土教材》。2007年开始在海原、西吉、盐池等地校园率先使用《简编花儿教程》试行教唱“花儿”,并开办校园“花儿”培训班。回民一小专门开设“花儿”欣赏课,并聘请“花儿”传承人教唱。银川回中不仅开设“花儿”音乐欣赏课,还设置了“花儿”教室和研究室。2010年“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系列活动”在宁夏大学举办,旨在通过宁夏大学音乐学院这一高校音乐教育平台,进行有组织、有步骤的学校教育传播。通过组织传承活动、出版教材专著、邀请专家进行讲学、非遗传承人进校园等活动,利用宁夏民族民间艺术的资源优势和学校的人次培养、文化传承优势,积极开展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活动。参照国内其他高等艺术院校设立的区域民族民间文化传习馆,建立了“民族音乐传承驿站”,开创本土化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模式,发挥“校园传承”音乐教育这一中坚力量有组织、有计划地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结语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一元。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我们的财富,在享受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去设法保护与传承。通过国家立法、专业管理机构的建立、相关专业学者的加入、政府扶持资金的投入等方面,更加有效合理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宁夏民族民间音乐有其独特的音乐文化内涵,也是民族传统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在外来文化与意识形态转变的强烈冲击中,宁夏大学等高校加入到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中,对建立稳定持久的民间音乐活态传承体制与机制,以及对该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定将发挥积极作用。注释:①刘明,刘同生.中国花儿教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②宁夏通志编纂委员会.宁夏通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10.参考文献:[1]刘明,刘同生.中国花儿教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2]韩婷.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口弦音乐文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1.[3]潘砷,刘明,付禾.中阿文化交流之宁夏回族音乐的发展与推广[J].音乐创作,2013(1).[4]吴磊.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作者单位:宁夏大学音乐学院(责任编辑:高薪茹)
本文标题:宁夏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628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