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19诗歌鉴赏景物形象yhh
高考复习之古代诗歌景物形象鉴赏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歌形象人物形象景物形象A、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偏重抒情的诗歌)B、作品中特定人物形象(偏重叙事的诗歌)意象(山川草木等客观物象)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借以表达主观感情的载体事物形象(咏物诗)(偏重写景的诗歌)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自然界中的万物,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景物形象物象:景象:写物——托物言志写景——借景抒情形象鉴赏·景与物同:形式上相似,都是借助外界事物抒发或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思想2、借景抒情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喜、怒、乐、哀、愁等)。托物言志是指诗人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人生态度和人生感悟,表达一种思想、志向。。异:1、借景抒情的“景”指自然风景托物言志的“物”常是某种具有象征意味的物品,诗人借助此象征意味来表明自己的“志”。3、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形象鉴赏·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异同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3、“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4、“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辨析:下列诗句属于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形象鉴赏·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意象是诗歌艺术构思的形象元件,诗歌的意义就是由若干意象的内蕴所组成的。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借景抒情类解题步骤:1、列举景物2、这些景物共同营造了……的氛围(气氛、意境)3、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形象鉴赏·景物葛溪驿——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列举景物:缺月、孤灯、风露、鸣蝉、半黄的疏桐等分析氛围:衰残、凄凉的秋景处境:行人羁旅抱病独苦抒发情感:抒写了作者的旅愁乡思。例题展示一:组织答案步骤:1、列举景物,分析、概括景物的共同特征;(表述中间一般要体现出写景所用到的表现手法)2、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形象鉴赏·景鉴赏思维切入点:1、筛选景物,注意景物本身的特点;2、抓描写景物的修饰性词语。(注意画面的色调)意:诗人主观情感象:诗中客观形象人物景意象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形象[题型——意象类]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结合前两联谈谈作者是如何通过渲染清寥的环境来表现孤寂之感的。通过日暮、山深、猿啼、沧江夜流、风吹木叶、月照孤舟的景象,渲染清峭孤寂的环境,突出了作者不平静的情绪和孤独寂寥之感。鉴赏意境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神以象通,物以貌求”《文心雕龙》)意: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命题形式注意:鉴赏古诗的意境,要注意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征,渲染了何种气氛或传达了何种情感,情景之间的关系如何等问题。[题型——意境类]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军城早秋严武[注]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答案】诗的前两句选取了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等意象,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题型——意境类]A、抓住意象B、再现画面(写景运用什么手法)C、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意境、气氛或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D、分析表达的思想情感。答题步骤意象(意境)题(思路)意象+意境+气氛+情感步骤:(意象)营造……渲染……表达(表现)……鉴赏意境步骤析境悟情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绘景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分析、体悟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概说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朦胧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了解形容意境特点的常用形容词华美、壮阔、明快、孤寂、凄凉、幽静、空灵、恬淡闲适、清新自然、幽静深远、苍凉雄浑、旷远等诗歌首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结合全诗说说这幅画面的抒情作用。柳枝词郑文宝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答案】描绘了一幅优美宁静的画面:华美的小船系在岸边的杨柳树下,静静停泊在碧绿的春水之上,其作用是以乐景写哀情,用乐景反衬出送行者和行人的内心纷乱和离别的伤感。小结:1、从意象入手2、注意表达技巧3、概括图景,延伸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模式:这首诗通过……意象的刻画,描绘出……图画,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抒发了作者……的感情。借助意象,描摹图景,概括意境,把握情感1、把握意象,欣赏画面美。(2)关注画面色调:由形象画面的色调,剖析作者情感思想(1)描摹图景角度:一是画面色彩;二是视角(远、近、高、低);三是动态或静态;四是虚或实。2、分析意象(景物),概括作用A、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的色调,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B、阴暗、凄冷和低沉的色调,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营造氛围,渲染气氛烘托、衬托人物心情借景抒情鉴赏景物形象3、把握情景关系谢亭送别谢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以客观景物(浓丽的春日)与主观感受(归心殷切)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前三联写塞下艰苦的环境条件和紧张的战斗生活反衬尾联将士奋勇杀敌的豪情。《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东坡①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luò确:山多大石。(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3分)(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3分)作用思路:作用+内容+意境+情感步骤:(作用)描写……营造……表达……诗歌意象的作用与散文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如出一辙,大体上有这些作用:营造氛围\借景抒情\塑造意境\奠定情感基调\衬托(人物节气、品质或性格,以景衬境,以景衬情)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请从“情”与“景”的角度入手对这首词作分析。全词因景生情,情景交融。上片描写了清明之际的春景:“风细”“柳斜”“春水”和春“花”,营造了一幅“春未老”的美好春景。下片抒发了由此景引发的“思乡”之情,表达出春虽未老,人却因无法回家而充满了无奈和苦涩的“思乡”之情。情与景关系题思路:关系+内容+气氛+情感步骤:(关系)描写……营造……表达……
本文标题:19诗歌鉴赏景物形象yhh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647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