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奶牛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
奶牛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第一章、选择好的品种第二章、奶牛的消化与饲料第三章、乳牛的饲养管理第四章、7-18月龄育成牛的饲养管理第五章、18月龄—头胎分娩第六章、泌乳牛的饲养管理第七章、干奶期的饲养管理第八章、奶牛的繁殖第九章奶牛夏冬季饲养管理第十章奶牛常见病防治第十一章、奶牛生产中应该知道的一些(营养及生产)参数第一章、选择好的品种一、奶牛品种及特点名称原产地毛色特征荷斯坦牛荷兰及德国北部黑白花或红白花清秀,鼻镜宽,鼻孔大,有角娟姗牛泽西岛变异性大、多为淡黄褐色、略深暗额宽、略呈盘形,有角更赛牛更塞岛淡黄褐色带有白斑,界色分明,鼻镜浅黄色头长,角向外斜,奶的色泽特黄爱尔夏牛苏格兰的爱尔夏从浅至深樱桃红、褐色与白色相结合角分开宽,向上向外弯,也有无角系瑞士褐牛瑞士阿尔卑斯山全身褐色,从浅褐到深褐都有鼻及舌为黑色,在鼻镜四周有一浅色带其中荷斯坦牛遍布全世界,已成为国际性品种,因其体型大、产奶量高,现已成为全世界奶牛业的当家品种。我国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从国外输入少量的荷斯牛(黑白花)与当地的母牛进行杂交,形成大量的黑白花奶牛。以后,又不断从国外引进优良种公牛与原有黑白花奶牛配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在1987年由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黑白花奶牛”。由于全世界许多优秀的种公牛都含有红色基因,其后代也有呈红白花,体型、生产性能与黑白花奶牛相似,因此1992年农业部根据奶牛协会的建议,将“中国黑白花奶牛”更名为“中国荷斯坦牛”。二、目前中国荷斯牛的生产水平根据中国奶牛协会对23个省市的调查,到1994年底成年母牛总头数已达到83万头,每头牛平均产奶量已达4454千克。在培育核心牛的工作上,根据1990年结果,14000头核心牛年产奶量平均已达8780千克,乳脂率达到3.6%。三、购买牛时应注意哪些事项:开始建立奶牛群时,大多是采用购买母牛、购买育成牛或是购买犊牛等三种方法。在购买母牛及育成牛时,可能是空怀牛或是已孕牛,对这两种牛的选择,主要决定于希望其产奶的时间。一般情况下,买进的母牛平均能留在群内约4年时间,大多数在7岁以前予以淘汰。当购买育成牛时,必须有其母亲的生产性能及父亲的遗传能力的纪录资料。1、购买牛时必须查新产品试销,阅读有关资料,愈详细愈好。成年母牛必须有生产纪录和系谱。2、根据公牛的遗传资料选购良种公牛的精液,与母牛配种,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3、对购入的牛还必须采取防疫措施,避免传入疾病,特别是结核病、传染性流产、钩端螺旋体病、滴虫病以及乳房炎等。即使许多疾病可以采用免疫及严格检疫的办法,但新引进的牛仍必须隔离30-60天,在隔离的末期再次检疫,确定无病后才能进入大群。四、荷斯坦牛的体型鉴定:好的乳用母牛整体呈三角形,前窄后宽,体质细致紧凑,皮薄棱角性强,乳房发达。高产奶牛的乳用特征:全身各部位细致,毛皮细而薄,头颈清秀,骨骼细,棱角性明显,乳房发达,前伸后延呈浴盆状,乳房前后左右匀称,乳静脉弯曲多而相等。五、中国荷斯坦牛的线型鉴定:1994年中国奶牛协会确定主要性状有14项,次要性状有1项。1、体高:中等体高为140厘米,每±1厘米,±2厘米,高于150厘米为极高,评45-50分。2、胸宽(体强度):两前肢之间胸宽,以25厘米为准每±1厘米,评分±2分。3、体深:中躯深度,主要看肋骨最深入的长度,开张度、深度、胸宽是髯甲高的一半,肋肌开张度70°评为25分,±1厘米±1分。4、棱角性(以称清秀度):主要看肋骨开张度和骨骼的明显程度。肋骨间宽两指半为25分,肋骨间越宽,骨骼越明显。5、尻(屁股):角度:从侧面看,腰角到坐骨结节连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即坐骨端与腰角的相对高度。腰角略高于坐骨结节4厘米为25分,高于12厘米为45-50分。6、尻宽:为两坐骨之间的宽度,20厘米为25分,每±1厘米±2分,24厘米以上为45-50分。7、后肢侧视:飞节角度145°为25分,±1°评±2分,曲飞135°以上为45-50分。8、蹄角度:后蹄前缘与地面夹角45°为25分,±1°评±1分,65°以上为45-50分。9、前乳房附着:乳房前缘与腹壁连处的角度,90°为25分,±1°为±0.7分,120°以上为45-50分,是紧凑型。10、后乳房高度:从牛体后方观察后乳房与后腿连接点,即乳腺组织上缘到阴门基部的距离。27厘米为25分,±1厘米±2分,19厘米以下为45-50分。11、后乳房宽度:为后乳房与后腿接点之间的距离,即乳腺组织上缘的宽度。15厘米为25分,23厘米以上45-50分。12、悬韧带:后乳房基部至中央悬韧带处的深度,中等深为3厘米评25分,极深6厘米为45-50分。13、乳房深度:后乳房基底与飞节的相对高度,高于飞节5厘米为25分,飞节以上15厘米为45-50分。14、乳房位置:为前后乳头在乳区内的位置,在中部为25分,向外减分,极外1-5分;向内加分,极内45-50分。15、次要性状(乳头长度):5厘米为25分,以下1-5分;9厘米以下为45-50分。第二章、奶牛的消化与饲料一、采食奶牛采食速度快,咀嚼不充分,经过一段时间后重新咀嚼即反刍。所以,准备饲料时,应避免带入铁丝等异物,否则会导致网胃炎或心包炎。饲喂块根、块茎类饲料以切碎为好,避免发生食道梗阻现象。不应饲喂整粒谷物,因为大部分沉入胃底转入第三、第四胃不能被重新咀嚼而造成过料现象。就采食饲料种类而言,奶牛喜欢吃青绿饲料、精料和多汁饲料,其次是优质青干草,再次是低水分青贮,最不爱吃未加工处理的秸秆类粗饲料。就形态而言,奶牛爱吃1cm3左右的颗粒料,不爱吃粉状料。枯草期以秸秆为主喂牛时,应该把秸秆铡得短一些并拌入精料中饲喂,或把切碎的秸秆制成颗粒,以增大采食量。添加饲草时做到少喂、勤添,不然沾粘上鼻镜分泌液牛不爱吃。下槽后清扫饲槽,将剩草晾干后再饲喂。奶牛采食的时间随饲草质量、长短、气候变化而变化。在自由采食的情况下,全天采食时间为6-8个小时。舍饲与放牧的日程应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奶牛的采食量与其体重密切相关,相对采食量随体重而减少,例如,犊牛2月龄时干物质日采食量为其体重的3.2%-3.4%。6月龄时为体重的3.0%。又如育肥周岁牛体重250kg时,干物质采食量为其体重的2.8%,到500kg时,则为2.3%,膘情好的牛相对采食量低于膘情差的牛。牛对切短的干草比长干草采食量大,对草粉采食量最少,但把草粉制成颗粒饲料后,采食量可以增加50%。日粮中营养不全面时,牛的采食量减少,若在日粮中逐渐增加精料,牛的采食量会随之增大,但精料量占日粮30%以上时,对干物质的采食量不再增加,若精料量占日粮70%以上时,则采食量随之下降。日粮中脂肪含量超过6%时,瘤胃对粗纤维的消化率下降,超过12%时,食欲受到抑制,采食量减少。环境安静、群饲、自由采食及适当延长采食时间等,均可增加牛的采食量,饲草饲料的PH值过低时(如青贮水分过大)会降低牛的采食量。同时采食时间随温度变化一样,采食量亦随温度而变化。环境温度从10℃逐渐降低时,可使牛对干物质的采食量增加5%-10%,当环境温度超过27℃时,牛的食欲下降,对干物质的采食量随之减少。二、瘤胃内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奶牛采食的饲料中75-80%的干物质以及50%以上的粗纤维是在瘤胃内消化的。瘤胃微生物与宿主、瘤胃内的细菌和纤毛虫彼此之间存在共生关系,正是这种共生关系决定了它有消化大量粗纤维饲料的能力。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经瘤胃发酵产生挥发性脂肪酸(VFA),包括乙酸、丙酸、丁酸,它是反刍动物最大的能源。正常情况下,乙酸占50-65%,丙酸占18-25%,丁酸占12-20%。VFA之间的比例受日粮精粗料比例、粗饲料形态的影响。当日粮粗饲料比例减少或粗料太细时,丙酸比例增加而乙酸比例降低,若乙酸比例下降到50%以下,乳中脂肪含量降低而体脂肪沉积增加,这对于育肥牛有好处,而对奶牛是不利的(因为反刍动物体内的葡萄糖不能参加到乳脂肪酸分子中)。此外,碳水化合物的可发酵程度、饲料在瘤胃中停留时间的长短、唾液分泌的多少都影响发酵模式。由此可见,养乳牛精料不能过多,粗料不能加工太细,但这也并不是说不能用精料或粗料越长越好。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结果证明:用粗料含量高的日粮饲喂乳牛,只能获得较低的产量,因为食入的可消化能太少,而能量损失较大(主要是产生的甲烷),如果想使产奶量达到6000-7000kg,必须供给乳牛较多的精料,至少占总营养价值的40%。但前以述及精料量增多,粗料量减少,会导致瘤胃内容物PH值降低,正常瘤胃微生物区系改变,丙酸比例增高,乳脂率下降,而且PH值下降也容易造成胃溃疡等,有时甚至发生酸中毒。如何使乳牛适应高精料水平的日粮,获得高的产奶量,而又要避免出现不良后果呢?解决办法就是要控制瘤胃发酵,如向日粮中添加缓冲化合物,如碳酸氢钠和氧化镁等,以使瘤胃内容物维持适宜的PH值,各种挥发性脂肪酸间保持适宜的比例。据实验在精料较多的日粮中添加碳酸氢钠等缓冲化合物不仅可使乳脂率较不添加者提高,而且也提高了产奶量,原因主要是缓冲化合物还能使其对饲料干物质采食量增加,并提高消化率。有人试验日粮中添加碳酸氢钠和氧化镁混合剂可使有机物消化率由69%提高到72%,纤维素消化率由36%提高到48%。碳酸氢钠的添加量为日粮干物质的0.8%或精料量的1.5-2.0%。氧化镁为总干物质的0.4%。三、如何提高粗饲料的消化率1、物理或化学处理:如切碎、氨化或碱化处理。2、增加氮素营养:在日粮粗蛋白含量较低的情况下,适量添加非蛋白氮(NPN),如尿素、双缩脲等,可提高纤维素的消化率3、提高必要的可发酵碳水化合物。4、控制脂肪的含量:过量的脂肪对瘤胃内纤维素的消化有抑制作用。5、添加无机盐:满足细菌无机盐的营养,同时保持瘤胃内PH值、渗透压和稀释率的稳定性。6、精粗比:精料比例太高(超过60%)影响纤维素的消化。四、瘤胃内蛋白质的消化饲料蛋白根据在瘤胃内的代谢不同分为两类,既降解蛋白和非降解蛋白,前者被分解为氨,氨可被瘤胃细菌合成瘤胃蛋白。后者不变化。越过瘤胃直接到达皱胃和小肠,称过瘤胃蛋白。根据过瘤胃值的大小分为三类:过瘤胃值低(﹤40%)的原料:豆粕、花生粕等。过瘤胃值中等(40%-60%)的原料:棉粕苜蓿粉、玉米等。过瘤胃值高(﹥60%)的原料:鱼粉、血粉、肉粉、羽毛粉等。瘤胃内既有蛋白质的分解,又有蛋白质的合成。瘤胃内蛋白质发酵的有利一面是既能将品质差的蛋白质转化为生物价值高的菌体蛋白,同时也能将尿素等非蛋白氮转化为菌体蛋白。但不利的一面是饲料蛋白通过瘤胃被微生物分解形成大量的氨而损失,尤其是优质蛋白质。果过瘤胃蛋白质利用率按85%计算,那么通过转变为菌体蛋白再经过肠道吸收,其利用率只有50%左右,所以,必须设法降低优质蛋白质和合成氨基酸在瘤胃中的降解度。其方法有:1、热处理:豆粕、棉粕、菜饼等经过热榨工艺,粗蛋白的降解率降低。2、甲醛处理:甲醛对蛋白质具有保护作用,在瘤胃中的降解率明显下降。3、鞣酸处理:抑制蛋白质分解,促进氮的利用。五、牛对维生素和矿物元素的需求特点瘤胃微生物可合成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无需从饲料中供应,需要从饲料中供给的维生素只有A、D、E三种。奶牛对矿物元素钴和硫有特殊需求,因为缺钴影响B12的合成,从而影响蛋白质代谢;缺硫则影响瘤胃细菌合成含硫氨基酸。只有微生物正常生长繁殖所需的能源、碳源以及温度和PH值等条件都得到满足,才能保证瘤胃最佳活动状态。由于日粮类型会改变瘤胃微生物区系,所以改变日粮类型时应逐渐进行,使各种类型的微生物逐渐调整比例,以免引起消化系统紊乱。六、胃发酵控制控制的目的在于减少发酵过程中养分损失。通过改变发酵类型,可以预防疾病,并且提高牛奶的产量和质量。采取适当措施使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和淀粉通过瘤胃直接进入真胃和小肠。常用的化学物质有:1)离子载体,如瘤胃素等。可使丙酸产量提高而乙酸和丁酸产量降低,降低饲料蛋白的降解率。2)卤代化合物,如多卤化醇,多卤化醛等。抑制瘤胃中甲烷的产生,减少能量损失。3)缓冲物质,如碳酸氢钠和氧化镁,调节瘤胃酸碱平衡和渗透压稳定。七、牛饲料饲养奶牛以粗饲料、青贮饲料、能量饲料、蛋白饲料
本文标题:奶牛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710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