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安藤忠雄光之教堂 解析
安藤忠雄—光之教堂TadaoAndo——当绿化、水和风根据人的意念从原生的自然中抽象出来,他们既趋向了神性安藤忠雄安藤忠雄(1941年9月13日-),日本大阪人,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出生于大阪市。安藤忠雄并未受过正规的建筑教育,仅在建筑公司工作过一小段时间。正因为此,安藤素有“没文化的日本鬼才”之称。建筑理念•东西方的融合•静态几何布局形式的垂直发展的空间,与日本建筑具有明显的水平方向性的空间概念形成对比要将这两种对立的空间观念融和起来。•对于现代机能主义进行批判•安藤的建筑一直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他借用了现代主义的形式,并对整个现代主义进行批判改造。安藤运用现代主义的材料、语汇以及在建筑中具社会影响力的教条,向机能主义偏执的思潮进攻。安藤反机能主义,是对于具有空调和户户相对建筑的立面,他认为这种舒适建筑切割了人和自然的联系。对安藤来说,建筑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中介,是一脆弱的、理性的庇护所。他重复地再现”住吉的长屋”的风格,因为在这个设计中他在城市建造了另外一个世界,人们的生活似乎又重回了大自然的怀抱。安藤认为真正后现代文化不应存在于消极、享乐,以过度的服务来满足消费文化的需要,而是应包含在禁欲主义的”道”中。住吉的长屋的原型,即是安藤对当时生活方式所作的反省与抗议。他认为在现代社会中,消费主义的抬头使精神渐趋没落必须加以抗拒,并希望在生活中保有传统形式,并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超越,进而能创造新的文化。•封闭-开放的都市观•安藤忠雄早期对都市一直是采取一种封闭的态度,安藤实际上是”城市游击战”的拥护者,他主张不必注重社会和城市的立场。安藤的作品中,让人开始意识到都市公共空间的个性,应该于1984年京都高濑川边的复合性商业设施Time’s。安藤除了发挥他惯用的动线回游的手法之外,更将建筑物朝向河边开放,塑造出多种层次的空间,面对自然加以敞开,为桥边过往人们创造了新的公共空间。•在Time’s之后,安藤开始对都市展开各种积极的提案,他针对大阪市区里一栋历史建筑物(中央公会堂)所在的中之岛区域加以规划,他提出都市核urbanEgg与地层空间spaceStrata的构想,在历史建筑物的内部嵌人蛋型的市民剧场,利用地下层开挖的大空间与地面亲水广场的连结,塑造出生动而有趣的都市空间。在这个规划案中可读出安藤忠雄对于周遭环境的响应,已经不同于以往封闭的态度,他采取了“嵌入”与“挖空”两种手法在既有的纹理脉络中。在组织建筑群体上,他将原本只限定于建筑物内部的动线回游手法,扩大到都市空间的尺度,藉由人行的步道、街道,重新组构都市的路径。光之教堂建筑简介设计时间:1987—1988施工时间:1988—1989基地位置:位于大阪城郊茨木市基地面积:839平米基地占地面积:约113平米•建筑前期遇到的问题•场地问题•位于大阪城郊的市区内,坐落在两条路的交叉路口。在场地上远远不如风之教堂和水之教堂那样的得天独厚,会受到场地大小、区位和周围建筑风格的影响和局限。•教堂的基地靠近道路,吵杂,达不到教堂所需的宁静感。•问题的解决•尺度的缩减使得光之教堂设计的重点就被转移到内部。场地与概况与环境的关系约113平米的小教堂位于大阪城郊的市区内,坐落在两条路的交叉路口。在场地上远远不如风之教堂和水之教堂那样的得天独厚,会受到场地大小、区位和周围建筑风格的影响和局限。在设计作品中,安藤忠雄说过:希望访客在进入室内之前都能先凝想一下建筑物。对于这种设计概念来说,那么进入建筑物的通路就很重要了。但是光之教堂的场地大小和区位条件就远远不够达到这种效果,尺度的缩减使得光之教堂设计的重点就被转移到内部。•建筑的基本形体•建筑物由两个混凝土长方体和两道与之成15度横贯的墙体构成,在长方体中陷入了三个5.9米的球体。安藤忠雄认为单纯的几何是建筑的基础和框架,几何形象对于自然是纯理性的产物,也是人类历史运用在建筑空间上最为基础的。•墙体与墙体的交叉分布,道路与道路的交叉贯通连接形成了独特的空间转折构成了一个呈不规则形状的建筑,反映了在现代日本建筑中建筑与庭院造景打破对称的建筑风格。正如黑川纪章所说的:对不规则的强调就是传统日本建筑的特征。建筑的平立剖•体量比例•光之教堂基地面积为839平米,建筑占地面积为113平米。主体教堂部分长18.1米,宽6.3米,外部台阶7阶,内部台阶10阶。建筑的体量大小对于城市空间影响很大,同样大小的空间,被大体量的建筑围合和被小体量的建筑围合,给人的空间感受完全不同。另一方面建筑所处空间环境不同,其体量大小给人们的感受也不同。光之教堂建筑的体量较小,考虑到日本具体的城市风格、土地面积、具体地段环境风貌要求。从整体上考虑城市风貌的协调性与建筑所处的周边环境对建筑形势和风格的引导。•光之教堂建筑整体体量较小,但通过教堂的主入口、教堂空间的地面台阶等处理形式,表明其尺度感。这种尺度的处理方法给人以简洁整体、明朗果敢的感受,以简洁表达内涵符合现代之美。•建筑分为三部分,教堂主体、外部空间和牧师住所。没有诸如柱式建筑等古典建筑形式中的比例关系,而是结合功能利用入口通道等细部尺度达到对尺度最自然的体现。教堂主体与牧师住所成交叉布置,在横向划分和竖向划分的体量中,也是通过入口走廊台阶以及清水混凝土墙体中的孔洞等细部的处理,使得建筑的形体显得简洁灵动•几何关系•古代一些美学家认为圆、正方形、正三角形这样一些简单、肯定的几何形状具有抽象的一致性,是统一和完整的象征,因而可以引起人们的美感。现代建筑师勒柯布西耶也称赞这些简单的几何形状是美的体形,因为它们可以清晰地辨认。在光之教堂建筑中,建筑形体具有高度的几何概括性,利用单纯的几何形体,对建筑进行了最自然单纯的概括。•在光之教堂的平面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光之教堂采用了黄金分割,黄金分割的组合体块15度穿插于黄金分割点。不仅在平面形状、体型组合,乃至细部处理,都以简单的的几何图形作为构图依据,获得高度的完整统一性。•平面分析•从总平面上可以看出,教堂的入口在面对园内的西墙上,可以形成完整的沿街立面。同时矩形平面被一片完全独立的墙体分为大小两个部分,大的为主体建筑教堂空间,小的则为主要入口空间。廊道两侧为素面混凝土墙体,顶部有玻璃拱与H型横梁构成,廊道前后没有墙体阻隔。从图中也可以看出南立面墙并不完全朝南,而是呈30度角与教堂主体矩形平行。再在南立面墙上留出了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开口,阳光从这里可以渗进来,行成一个光十字。•光线分析•安藤忠雄通过勒柯布西耶朗香教堂对光有了新的认识,光是建筑精神化的重要因素。通过光的变化来表现空间、摸索空间,有意识地把自认的各种因素限定为光。为了使空间更加具有生命力,改变清水混凝土的冰冷感,将光线引入室内,让建筑变成光的容器。建筑的设计在南立面与东西方向有了夹角之后,可以保证光线在一天之中的充足,从缝隙中透过的光,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呈现出不一样的倒影,倒影的虚像呈现空间的静谧。通过抽象自然的手法,一个简单的十字缝隙,在光的变化下,更加神圣。•功能分析•以15度角斜插进教堂地L型墙体,不仅是为了增加空间感,更是为了解决教堂的基地靠近道路,除了面向内院的西墙,其余墙开窗问题。L型的斜墙不仅分割了空间,而且把阳光反射渗透进教堂内,是空间神秘化。同时也掩饰了内院之中的牧师住宅,净化了周边的视觉环境,隔离了外部的喧嚣,产生了神圣静谧的氛围。•教堂的视觉中心是一个光十字架,将厚重的清水混凝土分为四份。光通过空十字缝隙自然的介入,对教堂的空间进行重新定义。因为光的进入,光十字有个自然赋予的靠近上帝的意义,从视觉效果转化为精神上的感受。•图片展示——光十字•外壳与表皮•(一)清水混凝土材料•清水混凝土墙面是安藤建筑的显著表皮,一般全部或局部采用清水混凝提墙面作为室内外墙面,这种墙面不假任何装饰。混凝土的表皮肌理质感与传统日式建筑表面触感很接近,同时又有很多现代感。在材料中也加入了日本的传统技艺,利用现代的外墙修补技术,将水泥墙面拆掉模板后进行处理。墙面上的圆孔是残留的模板螺栓也是混凝图特有的效果,建筑中混凝土都是模具教官的,然后抽出钢筋,就会留下孔洞。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安藤说过:凡是人的手脚能接触到的建筑部位,都尽量运用具有生命感的自然素材。把原本厚重敦实表面粗糙的混凝土,转化成了一种细腻精致的纹理,用一种绵密、近乎均质的质感来呈现。•(二)玻璃•在传统的日式建筑中,建筑物的形状不由外观决定反而是室内空间的延伸。而玻璃就可以更好地体现空间的存在。另外混凝土外的玻璃可以是混凝土变得柔和灵动,相反玻璃本身可以变得更有深度,一虚一实,一沉稳一灵动。•建筑手法•(一)暗•对黑暗人们有着本能的恐惧,在光之教堂室内空间特意营造了一个处于黑暗的环境,用于唤起人们内心本能的不安。动过十字缝隙照进光线,感受光线,更能唤起人心中对神圣的敬畏。•(二)封闭•人们一般都不喜欢狭小的空间,狭小的空间会营造一种压抑感。大多数人喜欢一览无余的、开窗的开阔空间。但是安藤忠雄给教堂营造了一种封闭的,窗很小很生硬的室内效果。走进建筑人们的内心通过视觉感受转变心理感受,唤起不安感。(三)清水混凝土墙面•清水混凝土墙面给人一种冰冷沉重的感觉,缺乏人情味,在清水混凝土墙面的包围下很快会让人感觉到心理很沉重。•在这些建筑手法的营造下,人们进入教堂后就会去寻找走出这种压抑沉重感的方法。而光之教堂给人唯一留下解决的方法就是教堂墙上的光十字,光明和希望通过压抑沉重感放大,给人强烈的冲击。•总结•在安藤的建筑中,光之教堂是十分独特的。一个没有西方教堂建筑中的经典教堂元素。•只是利用纯粹的几何造型,自然的营造手法,使内部空间机具宗教感。运用现代的材料和手法加注自然因素光的限定,是信徒有一种由心而生的敬畏和接近上帝的感受。光之教堂由光带给人们心灵的震撼。•参考文献•【1】王建国张彤,《国外著名建筑师丛书—安藤忠雄》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郭海明田洋,在读安藤忠雄“光之教堂”:浙江:浙江大学建筑系.2004•【3】郭黛姮《20世纪东方建筑名作》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4】任浩。现代基督教建筑符号和象征研究.北京:清华大学,2003•【5】[日]安藤忠雄,《安藤忠雄论建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5】搜索引擎:百度百科、搜狗•卓菁雄3114009042•2014级环境设计4班ThankYou
本文标题:安藤忠雄光之教堂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718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