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大学语文课程走向精品之路-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郭孔生
《大学语文》课程走向精品之路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郭孔生建设大学语文精品课程的意义1、有助于加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的课程建设。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汉语能力。3、有助于提高课程组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教学团队介绍序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承担任务1郭孔生男1975-04讲师课程负责人2佟晓彤女1979-02讲师主讲教师3易查方男1982-09讲师主讲教师4李婧女1985-02主讲教师课程的性质、作用一、性质:《大学语文》是集审美性、人文性、工具性于一体而尤其注重审美性与人文性的课程,是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本课程主要通过欣赏大量古今中外的文学名篇,以开拓学生视野、提高人文素质、培养审美能力为出发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寓人文精神教育于语文教育之中。二、作用大学语文是大学新生进入大学以后第一门强化母语的人文素质教育课。既是加强学生学习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基础课,又是张扬学生人文精神、陶冶学生审美情操、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文素质课,还是将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化的一门平台课。课程的总目标和确立的依据确立的依据:1、社会发展的需要。2、学生学识水平、知识积累有限。总目标:本课程主要通过欣赏大量古今中外公认的文学名篇,以开拓学生视野、提高人文素质、培养审美能力为出发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寓人文精神教育于语文教育之中。同时通过阅读方法与技巧知识的讲解及训练、系统写作基础知识的学习及训练来培养学生常用文体的写作能力,构建较为全面的立体文学发展观,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课程内容一、课程的知识内容、实践内容(一)重要知识内容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诗词曲赋、小说戏剧(二)职业道德培育内容通过欣赏大量古今中外公认的文学名篇,以开拓学生视野、提高人文素质、培养审美能力为出发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寓人文精神教育于语文教育之中。课程资源(一)选用教材的原因教材的使用与建设是教学改革的基础,是保障课程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2004年至2006年,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孙昕光主编的《大学语文》。自2007年起,我们开始改用省教育厅组编、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省高校专升本统一招生考试公共课指定教材《大学语文》。(二)主要特点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大学语文》:充分考虑不同时代作家的文学史地位及其作品的代表性;同时体现乡土特色,也适当选编福建籍著名作家的代表作品。每篇作品由作家与作品介绍、作品正文、注释条文、作品提要四部分组成。并区分了精读与泛读两种类型。(三)其他课程资源及其与教材的配合1、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们除了选择合适的教材外,同时向学生提供了相关阅读参考书目,供学生选择阅读,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进一步拓展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综合知识,构建立体的知识体系,如《外国文学史》(朱维之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古代汉语》(王力,商务印书馆)等作为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参考资料,以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使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更加深入。此外,校图书馆拥有可供学生学习和阅读的相关书籍与经典文学作品,学生借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实践性教学环境和网络教学环境我们充分利用身边资源,让学生走出书本,走向社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提供相关教学资料,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课程内容的框架结构、内容本课程为课堂理论教学,计64学时。1、议论文单元:(一)议论文作品选读/(二)议论文的文体特征/(三)议论文的阅读方法/(四)议论文的写作技巧2、说明文单元:(一)说明文作品选读/(二)说明文的文体特征/(三)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四)说明文的写作技巧3、记叙文单元:(一)记叙文作品选读/(二)记叙文的文体特征/(三)记叙文的阅读方法/(四)记叙文的写作技巧4、诗词曲赋单元:(一)诗词曲赋作品选读/(二)诗词曲赋的文体特征/(三)诗词曲赋鉴赏常识5、小说戏剧单元:(一)小说戏剧作品选读/(二)小说戏剧的文体特征/(三)小说戏剧鉴赏常识教学设计与实施一、学情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导致学生对古今中外的文学史知识了解贫乏。教学中注意结合具体作品进行文学史常识的渗透。二、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的确定教学重点:对作家的生平经历和作品的创作背景的介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文化素养。教学难点:通过作品的赏析,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评味鉴赏能力,掌握应用文写作能力。四、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手段及学生学法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相结合,采用多媒体授课,课堂讲授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诱导启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用优秀的作品感染学生,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课堂教学与课外第二课堂结合;坚持课前演讲课后参与相结合,课内作业讲评与课外答疑相结合。既注意严密的理论性,又进行渗透式、归纳式、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课堂教学中力争做到既展示汉语言文学的生命力,又给学生以广阔的想象空间;既使学生感受到汉语的优美,又让学生受到我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高尚情操的感染和启迪。五、教学效果学生们普遍反映通过大学语文的学习,收获很大:1、知识视野得到了拓展。2、文化素养得到了提升。3、交际沟通得到了明显的改善。4、应用文写作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课程实施条件与改革一、课程资源1、师资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大学语文》师资队伍,结合课程建设开展相关研究。课题组成员均有中高级以上职称,在教学中注意做到教学与科研互动,促进教学工作。在国家和省级刊物发表论文多篇,能将研究成果融入教学之中。2、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课程组教师加强对研究性、讨论性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实施,结合课程建设工作,组织开展教学内容、教学体系建设工作的研讨。二、课程教学设计的特色与创新从新世纪人才素质要求出发,建设以文学史为大背景,兼具文学知识、名作赏析、民族精神、文化精华等文史哲交融的综合性学科;注重人文精神培养,形成适合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教育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形成具有现代气息的《大学语文》课程体系。《大学语文》的总体设计思路。1.以“高尚、和谐”作为育人思路。2.以人文教育、创新思维为目标。3.以任务驱动、能力培养为主轴。4.以“教学做”一体化设计为标准。1.以“高尚·和谐”作为育人思路。大学语文是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干课程:应该传播人文精神,开展道德熏陶。①培养爱国爱乡的感情;(对国家民族高度的责任感)②体察民情、关心民生疾苦;③仁者爱人的思想;仁是儒家思想核心。儒学中的人文精神文丰而意博,理深而旨远,其中“仁”、“义”、“忠”、“信”就是十分可贵的人文因子;④具有刚直不阿,一身正气的品格;⑤潇洒旷达、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⑥提高审美趣味和艺术品位。2.以人文教育、创新思维为目标。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并举:因为人文与科学并不矛盾,我们应该注意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并举。①教育者自身要有深厚的人文底蕴;②重视人文素质的形成;③高等要坚守自己的理想,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④对文、史、哲的重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将主要体现为创新人才的竞争。高等学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和摇篮,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必须全方位更新观念,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3.以任务驱动、能力培养为主轴。主轴一:任务驱动。在教学全过程中,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任务驱动:就是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境的驱使下,在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会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3.以任务驱动、能力培养为主轴。主轴二:能力培养。目前的大学生,10年、20年、30年之后就是国家的脊柱,而人的发展巅峰时期也是大学毕业后20年至30年之间,所以我们要为大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大学时期最关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那么,哪些能力对于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最重要呢?我觉得大学生的能力培养应该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学生的能力培养应该着重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交流能力。大学生要学会交流,学会与人相处。不仅是中文,还要学好中文,第二,动手能力。学习,学是读书,习是动手。动手能力至少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拿起来能干,二是干得好。第三,创新能力。我想创新能力主要包含五个方面,即找问题、出思路、想办法、巧实现、能表达。第四,自学能力。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让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就能使他们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而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尤为重要。①激发学生的自学意识。②加强学生自学方法的指导。最终达到叶圣陶所倡导的“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第五,社会适应能力。现在的社会千变万化,一个人不可能靠在学校里学的那点东西把一生都保证下来,学生必须能够适应千变万化的社会。现在有些高校出现学生自杀,就是对学生的适应能力培养不足。4.以“教学做”一体化设计为标准。教育部2006年16号文明确提出:“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教”师,而是“导”师。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在做中学”为重点,以掌握听说读写的经验和能力目标,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陶行知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本文标题:大学语文课程走向精品之路-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郭孔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736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