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2017高考文言文文意理解题
高考文言文分析归纳题巧用已知,把握中心读文前阅读信息筛选题和分析归纳题(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除外)。筛选信息的试题,在题干中都规定了筛选信息所围绕的中心,这“中心”往往是阅读材料的中心,或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分析和概括题四个选项的排列顺序与阅读材料的行文顺序大体一致。这样的题目一般一错三对。利用这些“已知条件”再去读文章,就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小技巧1先阅读后两题关注事件,理清思路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大多为“一人多事”型,结构一般可以概括为:人物简历—性格特点—事件①、②、③—作者的议论。阅读时我们边读边用序号标出文中记叙的事件,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知人明事阅读小技巧2三、结合语境,关注细节不懂的词句不可忽视,可以用?标出来,先读下文,联系上下文和学过的有关知识进行推导。高考文言文多是传记文章,人物多是清官廉吏、民族英雄。阅读时要注意分清人中人物的议论和作者的议论。阅读小技巧3重细节辨议论文意理解题错项设计的6种方法:1、曲解词义2、对象错位3、时序倒置4、事件杂糅5、无中生有6、表述失度一、曲解词义:命题人在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时,对某些文言词语的含义故意地加以曲解,从而导致了分析和概括的错误。如:A.凡是有才学、有知识的穷书生,冯道都予以引荐和任用。(辽宁卷)[解析]该项源自原文的“凡孤寒士子,抱才业、素知识者,皆与引用”一句。该句中“知识”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古为“相知、相识”,而命题人却将“知识”的古义曲解成了今义,这就导致了分析和概括的错误。(2012北京)C.李疑不顾自己可能受祸,坚持照顾一位孕妇,但此人却不知感恩。原文:疑命妇事之如疑事景淳,逾月,始辞去,不取其报【解析】本句的意思是李疑让妻子照顾耿子廉的老婆就像自己照顾范景淳一样。过了一个多月,耿子廉的妻子才拜别他家。他不要耿子廉妻子的任何报酬。文中说“不取其报”是说李疑不要这个妇人报答,不是“此人不知感恩”。如:D.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全国卷)【解析】原文对李广引刀自刭原因的表述是“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该项的出错点就落在对该句中“对”的理解上。“刀笔之吏”是古代掌刀笔、管文书的小吏,他们负责作审讯的记录,而不负责去替人辩护。所以,此处的“对”,应理解成“接受(刀笔之吏的)审讯”,而命题人却故意曲解成了“请(刀笔之吏)辩护”。如:B.大公鼎在沈州改革乡规,减少徭役,发展农业生产,建立孔子庙和学校,提倡教化百姓,百姓都顺服他。【解析】原文“改良乡令,省徭役,务农桑,建孔子庙学,部民服化”“改良乡令”中的“良乡”是地名,“改良乡令”是改任良乡县县令,而不是“改革乡规”的意思。二、对象错位:将有些“人物”与“事件”故意地进行错位搭配,巧妙地设计出“移花接木”的错误项。如(2012江苏)C.祥符县张宗长期作奸营私,因畏惧苏涣,称病辞职,让儿子来接替自己。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原文:“宗素事权贵,诉于府。府为符县,公杖之”。(张宗平常侍奉权贵,就向州府申诉,州府发函给祥符县,苏公杖责他。)[解析]C项中“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不合原文原文:选知祥符.乡书手张宗久为奸利,畏公,托疾满百日去,而引其子为代.公曰:“书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宗素事权贵,诉于府.府为符县,公杖之.已而中贵人至府,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复一中贵人至曰:“必于法外与之.”公谓尹李绚曰:“一匹夫能乱法如此,府亦不可为矣,公何不以县不可故争之?”后来伯父被选任为祥符知县,乡里从事抄写工作的吏员张宗长久以来作奸犯科以权谋私.害怕苏公,借口有病,过了一百天就辞职了,又引荐他的儿子代替自己.苏公说:“按照法律,抄写人员应该任用三等人,你是第二等,不行.”张宗向来侍奉权贵,就向州府申诉,州府发函给祥符县,苏公把张宗打了一顿棍子.不久有地位的宦官来到州府,传达皇帝的旨意,让张宗担任书手,苏公根据法律不接受诏命.又有一个宦官来到说:“即使不合法,也一定要给予他这个职位.”苏公对府尹李珣说:“一个平民百姓就能如此扰乱法律.府中也不能办成什么事了,你为什么不用县里不同意的原因来争辩呢.”如(2012全国新课标)A.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他自幼能文,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权,与其亲党密告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遭到萧的拒绝。原文: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①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解析:秦桧当权,他的亲党密告萧,而不是秦桧与其亲党密告萧。三、时序倒置:故意地倒置事情的时序,从而造成了叙述的混乱。如:(2012大纲)C郭浩、吴介共同破敌,后感情产生隔阂。绍兴年间,金兵屡屡犯宋,两人连手大败金兵;吴举劾宋万年暗中通敌,郭不同意这一做法,被调往金州。原文:浩与吴玠大破之。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所鞫(J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朝廷乃徙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据文意郭、吴产生隔阂在吴举劾之后。如:C.吴汉没有听从皇帝告诫.以致落败。他吸取教训,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原文是“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意为吴汉在营内遍插旌旗,使烟火不绝,以迷惑蜀军。夜里率军潜出城围衔枚疾走,过江与刘尚会合,谢丰等人竟然没有发觉。这些举措发生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之前,而非选项中“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解析】C项中说吴汉“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四、事件杂糅:将文段叙述的几件事情或事情的细节进行有意识地杂糅混编,让考生难以分辨正误,难以理解头绪。(2012天津)D.薛雪行医救人很有成就,但盛年辞世,令人痛惜。原文:“而乃讳而不宣,甘舍神奇以就臭腐,在理学中未必增一伪席,而方伎中转失一真人矣。岂不悖哉!岂不惜哉!”“子之大夫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禄③(活到高寿的时候不幸去世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项的分析是错误的,应该是“痛惜的是他的后人竟然忌讳而不愿宣扬,甘心舍弃你祖父神奇的医学成就”。“盛年辞世”应为“高年不禄”如:D.苏琼关心人民的疾苦,敢于为民请命。在治内遭受灾害的情况下,他谢绝了善意的劝告,仍然冒着获罪的危险,革除淮禁旧弊,造福两岸人民。(全国卷)【解析】除南清河太守。……天保中,郡界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琼普集部中有粟家,自从贷粟以给付饥者。州计户征租,复欲推其贷粟。纲纪谓琼曰:“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琼曰:“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遂上表陈状,使检皆免,人户保安。根据文意,谢绝善意的劝告,当是指自己向治内有富余粮食的人家借贷粮食,再借给老百姓的事,不是革除淮河两岸禁止通商的旧弊五、无中生有:故意编造一些文段中没有的事实,强加到文段中当事人的身上,以此来干扰考生的思维。如:(2012山东)C.光武帝答应了阴兴的请求,在阴兴去世后,提拔席广为光禄勋,阴嵩为中郎将。阴嵩监管羽林军十多年。【分析】兴没后,帝思其言“然伏见议郎席广、谒者阴嵩,并经行明深,逾于公卿”,遂擢广为光禄勋,嵩为中郎将。并不是答应了阴兴的请求。如:B.王昙首性格沉稳,喜怒不形于色,同时治家有方,家庭融洽,太祖也赏识昙首,晋升他的官职,并遵高祖交代,遇事咨询昙首,昙首果然在平定国难中贡献很大。(北京卷)【解析】B项无中生有,原文中并无“太祖也赏识昙首,晋升他的官职”的信息。(2012安徽)B.许曾裕出任通判之职以后,清正为民,消除了公船私用造成的弊端;执法严明,让外来商人感激涕零。原文:君至,惩其尤狡黠者数人,而负贩皆戴德感泣。【解析】“消除了公船私用造成的弊端”无中生有。六、表述失度对事件的叙述有详略之分,对原因的分析有主次之分,对人物的行事有缓急之分,对人物的评价有轻重之分,而命题人在错项设计时常常故意颠倒其详略、主次、缓急、轻重,这就犯了表述失度的错误。如:D、本文通过曲折跌宕的情节安排,重在描写变幻莫测的武术技巧,故事性强,引人入胜,体现了古代文言小说的独特魅力。[解析]蒲松龄的《武技》主要是通过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刻画了憨和尚、李超、尼僧三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而对于武术技巧采用了略写的方法,点到为止,一笔带过,所以D项“重在描写变幻莫测的武术技巧”的分析就犯了表述失度的错误。如:C.郑濂的家风受到普遍赞扬。朝廷提拔官员时,只是从声望美好的家族中挑选,同乡王氏仿效郑氏家法,两族之中入选宫员很多,郑氏的家声因此更为显赫。(四川卷)【解析】“朝廷提拔官员时,只是从声望美好的家族中挑选”说法错误,文中说“东宫缺官,命廷里举孝弟敦行者”;“两族之中入选宫员很多”只是郑氏得官很多,没有说王氏。如:C.齐王冏辅政,大兴土木,以广宅第,嵇绍不以为然,冏虽心中不悦,但也只能停息其事。齐王冏宴会时又要嵇绍操琴为欢,嵇绍却据理拒绝,使齐王冏大感羞惭。(宁夏海南卷)【解析】原文“王冏既辅政,大兴第舍,骄奢滋甚,绍以书谏曰:“夏禹以卑室称美,唐虞以茅茨显德,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冏虽遂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不是嵇绍不以为然,而是以书谏。细读选项,确定解答区域比对原文,找出异同判断正误用?标出不懂之处,用序号标出事件阅读筛选信息和分析归纳题,把握主要内容课堂小结岑文本,字景仁,南阳棘阳人。性格沉稳文静,容貌气质好,学识广博,能融会贯通,谈吐文雅,善于写文章。贞观元年,被任命为秘书郎,同时在中书省兼职。正遇上太宗行藉田之礼,岑文本献上《藉田颂》。等到新年太宗亲临宴请百官的时候,文本又献上《三元颂》,文章的语言很美。文本的文才已经很有名气,再加上李靖推荐,于是太宗任命他为中书侍郎,专门掌管朝中的机密文件。1.岑文本字景仁,南阳棘阳人。性沉敏,有姿仪,博考经史,多所贯综,美谈论,善属文。贞观元年,除秘书郎,兼直中书省。遇太宗行藉田之礼,文本上《藉田颂》。及元日临轩宴百僚,文本复上《三元颂》,其辞甚美。文本才名既著,李靖复称荐之,于是以文本为中书侍郎,专典机密。练兵场A岑文本学识渊博,能够融会贯通,又善于写文章。他所作的《藉田颂》、《三元颂》深受人们的称赏,因此唐太宗很器重他,让他担任秘书郎,掌管国家的机密。•文本认为自己出身书生,因此总是很谦逊。平时对旧友,即使出身微贱,文本也一定与他行对等的礼。文本的住所低矮简陋,室内连褥垫、帐幔之类的装饰也没有。侍奉老母以孝顺闻名,扶养弟侄们情深义重。太宗常常说他“宽宏仁厚,忠诚严谨,我把他当作亲信”。文本自以出自书生,每怀谦挹。平生故人,虽微贱必与之抗礼。居处卑陋,室无茵褥帷帐之饰。事母以孝闻,抚弟侄恩义甚笃。太宗每言其“弘厚忠谨,吾亲之信之”。练兵场D文本廉洁朴素,不看重财富。虽居高官,他却住在低矮简陋的地方,屋里连被褥垫、帐幔之类的装饰都没有;•此时,新立晋王为皇太子,名士多兼任太子的属官,太宗想让文本也兼任太子的属官,文本再拜,说道:“我凭借平庸的才能,所居官职早就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只担任这一个官职,还担心错误多得数不清,怎么能再辱列太子的属官,来招致舆论的非议呢?请您充许我一心侍奉您,不再希求太子的恩泽。”是时,新立晋王为皇太子,名士多兼领宫官,太宗欲令文本兼摄。文本再拜曰:“臣以庸才,久逾涯分,守此一职,犹惧满盈,岂宜更忝春坊⑤,以速时谤?臣请一心以侍陛下,不愿更希东宫.练兵场B岑文本谦虚谨慎,不贪慕权势。太子是储君,兼任太子的属官,可以巩固自己的权势,但他不愿这样做;俄拜中书令,归家有忧色,其母怪而问之,文本曰:“非勋非旧,滥荷宠荣,责重位高,所以忧惧。”亲宾有来庆贺,辄曰:“今受吊,不受贺也。”不久被封为中书令,回家后面带忧色,他的母亲很奇怪,问他这是为什么,文书说:“我既非元勋又非先王旧臣,承受了朝廷过多的庞信和荣耀,责
本文标题:2017高考文言文文意理解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751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