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跨文化适应文化休克跨文化适应文化认同(文化身份)跨文化适应训练案例分析一、文化休克(cultureshock)1.定义文化休克(cultureshock),(也译作文化冲击、文化震荡)Oberg(奥伯格)在他的一篇学术论文《实用人类学》(PracticalAnthropology)中首次使用:“人们突然身处异文化环境中所患的一种职业病,起因是人们突然身处另一文化中时,失去了所有熟悉的交际符号和形式,引起一种惶恐不安的感觉。”据Oberg的看法,文化休克有6个方面的表现:对新环境心理调适之需求所带来的紧绷的压力失落感排斥的感觉错乱感异常的情感反应丧失了面对新环境的能力胡文仲文化休克是人们对于另一种不熟悉的文化环境的心理反应通俗地说,一个人从一地迁到另一地,原来自己熟悉的一套符号、习俗、行为模式、社会关系、价值观念等被另一套新的自己不熟悉的符号、习俗、行为模式、社会关系、价值观念所替代,因而在心理上产生焦虑,在情绪上不安定,甚至沮丧。文化休克定义:指的是初处异文化环境中的人,对陌生环境产生的一种不知所措和惶恐不安的心情,并由此产生的抗拒新文化和留恋旧文化的病态心理反应。语言不通和交际困难更加加剧了这一心理病态,甚至还会导致生理病态的出现。文化休克的根源:失去了熟悉的行为习性人际交往失灵文化身份危机2.文化休克的影响正面影响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文化休克对个人成长有所帮助。这些正面的观点,很明显的是把文化休克当做是学习的过程。负面影响文化休克既是一种心理与生理的震荡,有了震荡,必然会带来后遗症。持这种观点(正面)的学者,认为文化休克对个人成长有所帮助。Adler列举了七项理由:第一,学习本身具有某种程度的变迁,不同的情况通常提供不同的机会以求取解决的方法。第二,文化休克可以解释为一个个人化的现象。第三,文化休克可以带来一种挑战的刺激感谢。第四,学习的作用与效果,通常必须在个人的压力或焦虑,达到某种高度的时候,才会显现出来。第五,文化休克是当今生活与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第六,文化休克提供当事人一个寻求适应新方法的机会。第七,以不同行为实证各种新方法的过程,常常是经由比较或对照的方式进行。Draguns提出四项文化震荡可能带来的负面冲击(负面)第一,文化休克给当事人带来的是高低起伏不定的情感经验或情绪。第二,文化休克对当事人知觉与认知评估能力的发展,会带来负面的影响。第三,除了在情绪与认知评估的影响之外,文化休克结当事人带来一方面是紧张、焦虑、神经质与情绪过敏,另一方面是松弛、宽心等感觉的经验,对整个机体性表达的健全发展也没有帮助。第四,从社会行为方面看,文化休克可能给当事人带来行为不稳定的现象。3.返回本文化休克:个体在异文化环境中经历了文化休克并适应了异文化生活后,在回到故乡或祖国时,也会出现一种轻微的文化休克,可称为“返回本文化休克”。目的是让人们不是逃避困难而是以积极去学习文化适应,将文化休克当成是文化适应过程中必要的心理体验和经验积累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二、跨文化适应跨文化适应(Interculturaladaptation或interculturaladjustment)泛指对一个新文化环境逐渐感到贴切或相称的过程。“跨文化适应”是英语“cross-culturaladaptation”的汉译,一般将其称为“文化适应”。1.跨文化适应的含义和种类跨文化适应是一个对新文化环境适应的过程,指的是初居一个新文化环境的人,不断克服文化休克的负面影响,从交际行为、生活习惯到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做出相应的调整或改变,最终达到适应新的文化和学会在新文化环境中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毕继万)(1)短期旅居者的文化适应(2)长期文化适应2.重归文化适应留学生或侨居他国数年甚至多年后回归祖国的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感到自己与祖国文化产生了距离感,对国内生活、工作和人际交往难以适应3.跨文化适应阶段论(过程)文化适应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并用“W”加以图示:(1)蜜月阶段(2)文化休克(3)初步适应阶段(4)孤独阶段(5)结合阶段12345文化适应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并用“W”加以图示:三、文化认同(文化身份)1.认同及种类认同:在社会互动的过程中,行为体对自身角色、身份以及他者关系的动态建构、评估和判断。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定位。第一,认同是人们对自身角色以及他人关系的一种定位,也是特定身份的获得。第二,认同是在社会互动过程中通过“自我”的认知而步形成的。第三,认同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没有终点的过程。认同及种类认同主要归纳为三大类:自我认同社会认同文化认同(1)“自我认同”是从英语self-identity翻译过来的作为一个当代西方的学术概念,self-identity基本意思是指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定位,而中文词“认同”似乎能够适当地传达出self-identity中的identity的含义。(2)社会认同社会认同是个人在一个文化内因隶属于某个团体而形成的。只要个人能够接受团体成员认同的看法与关心之事,对该团体的归属感即因此产生。一个人同时可具有多种的社会归属感:年龄认同、因性别认同一般把social-identity译为“社会认同”。就是“我们”对关于“我们”是什么人,以及“他们”是什么人的理解。(3)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来自于不同文化群体对本文化以及与其他文化关系的评估和判断。文化认同总是与特定的文化模式相联系,呈现出文化成员之间对于共同文化的确认程度,是个人和群体界定自我、区别他者、加强彼此的同一感以凝聚成拥有共同文化内涵的群体的标志。2.文化认同的特征自我认知的关键动态性对比性多面性自我文化身份中国旅美新移民既理想又现实的目标是获得能够适应中美文化并在中美之间起到调节作用的“过渡人格”。具有调节者文化特征的人熟悉两种文化。文化适应不是将文化身份转变为个人主义者或者世界人,而是文化身份的适应;不是完全改变价值观念的文化特性,而是价值观念的文化理解与文化适应。适应的目标不是西方人理解的跨文化人格,而是多元化人格。四、跨文化适应训练1.跨文化训练的目的改变个人的思想改变个人感情的反应个人行为上的改变2.跨文化训练的模式教学模式模拟模式文化理解模式行为模式互动模式讨论题:1.结合电影《刮痧》,谈跨文化适应。案例分析教学1.学生作文分析: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文化我看中国文化——猪野田三纱子(日本)2.教材中的文化差异探讨一个来自美国的教学案例3.非语言交际实例解析非语言交际小测验4.海外学生学习汉语为什么学习汉语(埃及)案例教学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1、案例显现出的问题2、原因:文化差异(交际模式、思维方式、非语言交际差异、规范体系、价值观念、语用差异、跨文化适应)3、应对策略
本文标题:八、跨文化适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753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