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质量控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在确保质量中谋发展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19(2)1《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在确保质量中谋发展林松清佘诗刚付少兰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430071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小洪山E-mail:sqlin@whrsm.ac.cn摘要通过26年来的不断努力和实践,目前《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已逐渐形成一套较为健全的保证期刊质量的运行模式。在学术质量、人才队伍建设、网络建设和编辑部管理等诸方面得到加强和改善,而且运行稳定、发展态势良好,各项指标稳中有升。为加强《学报》的学术和编辑质量,近年来从选题策划、栏目设置、审稿专家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编辑人才、英文质量把关等多方面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开始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并初步形成精品期刊创办的一些思路,进而向创办精品期刊的目标迈进。关键词精品期刊可持续发展《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发展历程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我国正式出版的中英文版学术期刊有6331种(暂不包括少数民族文种期刊和港、澳、台地区出版的期刊),其中英文刊有158种[1]。据2002年1月22日《科学时报》报道,在“中国自然科学期刊显示度排名表”中,《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以下简称《学报》)被列入前100名。据有关报告[2],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为1723种,《学报》为该核心期刊,在2006年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的排名中,分别位居第28名和第205名[2]。为使《学报》更好地服务于科技自主创新,强化其在国际和国内科技前沿的学术交流功能,根据中国科协的要求,《学报》在不断探地索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3],并提高科技期刊核心竞争力[4]。在中国科协、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和承办单位的积极支持和指导下,《学报》在各方面均取得一定的成绩。根据“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近年有关统计结果,2004年12月和2006年10月《学报》分别被评为“第三届、第五届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在2005和2006年,《学报》连续两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三等资助。同时,《学报》创刊以来首次荣获2006年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C类资助[5],2007年,《学报》继续荣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C类资助。根据一些学者[5,6]和几届编委会议的建议[7~9],为使《学报》健康、持续和稳定发展,从2005年开始着手策划精品期刊的战略计划,并在当年就开始付诸于实践。目前《学报》正在逐步提高其核心竞争力[10],而且目标也很明确,即通过努力,逐步成长为在同学科领域内的国内外知名科技期刊、在岩石力学与岩土工程领域的“旗帜”性领衔期刊。1采取得力措施,确保《学报》质量1.1充分发挥学会、编委会和承办单位的作用2004年,《学报》由月刊转为半月刊,这对于缓解出版周期过长的压力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若长期如此,难以确保《学报》的学术质量。为此,编辑部经过认真思索,在自身努力和有关方面的支持下,《学报》于2006年由半月刊恢复为月刊。从目前的运行状况来看,此举更有利于《学报》的稳定和可持续性发展,对提高《学报》的学术质量和编辑质量更为有利。2007年初,学会与承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就《学报》的中长期发展所配备的人员、办公条件、待遇及编制等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相关协议,这为《学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近几年,《学报》定期召开编委会议,就缩短发表周期、更新审稿专家、网站建设、学术质量以及中英文摘要质量把关等问题请专家及编委献计献策,确实解决实际困难。同时进一步明确编委的作用:(1)严格履行编委的工作条例与责权利,如关心与支持学报工作和对学报做出较大贡献(编委每年至少投一篇稿、审3~5篇稿、推荐一篇稿);(2)采用编委负责制,提高编委的责任感。(3)每期设立两个轮值编委(或常务编委),组织1~2篇优秀稿件,提高优秀稿件比例,为每期稿件的选用把好关。(4)及时召开每年度《学报》编委扩大会议,编委务必参加,并注意调动编委的积极性,阐述《学报》近年发展态势[6],进一步提高学报知名度并明确办刊宗旨。(5)已经完成第七届编委换届工作,真正把科研第一线的中青年科研骨干吸纳到了新的编委会,且增加国际编委5人。1.2采取措施全面提高稿件质量质量是期刊的生命线,没有质量,就没有高水平的学术期刊,更谈不上发展和创办精品期刊。因此,对于学术质量,《学报》近年来是常抓不懈。具体的措施如下:(1)约稿与积极组织高水平的稿件。主动向院士、国内外知名专家及优秀中青年专家(如国际著名岩石力学专家石根华教授、孙钧院士、郑颖人院士等)约稿,组织高水平稿件,并及时出版4期“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2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国际核废料地质处置”和“国际海底隧道关键技术”等专辑。自1982年创刊以来,2006年首次一年内有28位国外著收稿日期:2007-06-14修回日期:2007-10-082名专家和海外华人学者共发表22篇较高水平学术论文;而2007年又有20余位国外著名专家和海外华人学者共发表20余篇较高水平学术论文。(2)栏目更新,2006年起常设“陈宗基讲座”栏目。陈宗基先生是《学报》的创始人,1980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7年第6期以“陈宗基讲座”形式刊登了孙钧院士撰写的第1讲《岩石流变力学及其工程应用研究的若干进展》,王思敬院士第2讲“岩石力学的地质基础”目前正在积极准备中。以后各期讲座将力邀更多的大师级研究人员为《学报》讲座撰写高水平、高质量的优秀论文,为广大读者奉献岩土工程领域的最新高水平研究成果。(3)提高稿件录用门槛,建立并完善稿件初审机制,加大退稿力度。自2005年开始,所有登记的稿件在外审之前,必须经过初审和二次初审。只有在以上两级初审中通过者,才能送至外审专家进行评审。为了公平起见,《学报》也同时约定,所有外审稿件必须由不少于2名外审专家进行审阅。在审稿意见回来之后,由常务副主编提出是否录用意见,然后提交主编终审签字。目前,《学报》的退稿率基本维持在70%左右这样一个较为合理的水平。(4)注重突出《学报》特色。从2005年开始,适当控制发表土力学方面的文章,2006和2007年,《学报》发表土力学方面的文章均为15%左右,基本上显示了《学报》的办刊宗旨和特色,即以岩石力学与重大岩土工程为主,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兼而有之,但应严格控制其发表数量。在此基础上,注重现场与室内试验以及测试技术方面的论文。(5)抑制“一稿多投”的现象发生。《学报》自2005年开始对一稿多投或重复发表或抄袭的文章进行重点审查,在2005年查出36篇重复发表的文章基础上,2006年又查出46篇,其中有3篇已印好,也被撤换。2006年3月,《学报》与《岩土力学》编辑部达成一致,并发表了联合致作者公开信——关于“一稿多投”的处理意见;同时,编辑部在发给作者的清样稿当中就明确要求作者提出书面保证,不能一稿多投。尽管采取这些措施,但还有个别作者怀有侥幸心理,不顾这些条例和科学道德,仍然重复发表文章,有些甚至是直接抄袭他人的文章。对于在《学报》上发表的这类文章及其作者,编辑部采取了严厉的处罚措施,如将“一稿多投”作者的公开道歉信予以公布,并在两年内《学报》不发表该第一作者的任何文章,且在必要的情况下通知作者所在单位,希望能以此引起广大作者和读者重视,尽力杜绝“一稿多投”事件再次发生。同时,编辑部也欢迎广大读者相互监督,积极踊跃向本刊反馈信息,以尽早发现、处理并消除影响,共同维持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2007年“一稿多投”的现象明显减少,全年仅查出15篇,其中有5篇是作者主动要求撤稿。(6)积极开展评奖活动,以鼓励作者撰写高水平论文。目前,《学报》已评选出近4年来在本刊发表的优秀论文6篇上报中国科协评奖。其中,谢和平、杨春和、李晓、周辉等学者在本刊发表的4篇文章荣获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全国仅200篇获奖);在2005年度“第三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中有一篇获奖,同时编辑部主动给予作者相应的奖励。2007年又上报3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参与评奖。(7)积极向作者反馈退稿意见。这也是促进学术进步的重要手段。在初审时,对于每一拟退稿件,编辑部都组织专家对文章进行评审,最后交由主编审定,尽量减少误判。同时,《学报》编辑部还允许和鼓励作者对评审意见提出不同的观点,待作者陈述理由并对文章进行充分修改后,仍然可以再次投稿并优先评审。(8)建立了一支较高水平的优秀审稿专家队伍。不断补充并完善《学报》审稿专家网(目前审稿专家500余人),每年评出并奖励年度优秀审稿专家。根据计划,审稿专家将每2年更换一次,《学报》将在近期对其审稿专家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1.3编辑人才的培养与教育一流的刊物离不开高层次的一流人才,《学报》的发展也离不开优秀的编辑人才,因此《学报》在近年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注重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编辑人才队伍建设。自2004年以来,先后引进3名硕士,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做责任编辑,并在岗位上加强编辑技能培训,使之能迅速成长,能与岩土领域专家进行有效的沟通。经过3年的运作,其效果不错,成绩也较为突出。近年来,编辑部在《学报》的持续发展上也有明确目标,在具体方案实施过程中明确有关人员的岗位职责[3]。目前,《学报》的专职副主编、责任编辑均持证上岗,总编和责任编辑共5人,文化程度均为大学本科以上,3人为硕士;专业技术职称:1人为研究员,1人为副编审,1人为中级职称,2人为初级职称。(1)培养编辑骨干,先后选派5人次参加全国主编、编辑上岗培训和国际岩石力学大会,并鼓励3名骨干参加2005和2006年度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现有1人通过考试,并获得证书。编辑部内部形成了“团结协作,共创精品”的良好氛围。(2)鼓励编辑参加各种国内外岩土力学与岩土工程方面的学术会议,不断了解岩土力学最新发展动向和前沿研究领域,积累新知识,为《学报》的学术质量把关奠定一定的专业基础。2007年选派4人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这对《学报》的学术交流和组稿等起到重要作用。(3)设立“优质编辑奖”、“认真审稿与英文摘要把关奖”、“优良服务与协作奖”和“认真排版奖”等,对获奖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19(2)3者给予表彰和各种物资奖励。此举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为提高《学报》质量做贡献。(4)组织业务骨干进行英文培训,使他们能够尽快成长,为英文摘要、英语专业术语等把关。同时,加大编辑部现有其他人才的培养,尤其是有计划组织骨干拓宽专业知识;不断培养和提高编辑人员的业务素质,鼓励参加专业知识更新和科技英语的培训。下一步《学报》将从现有人才资源中选拔部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以造就一批优秀出版专业人才,壮大《学报》办刊实力,为创办精品期刊[10]奠定坚实的基础。1.4稿件的合理分流近年来,特别是2006年《学报》改为月刊以来,刊出文章数量有较大压缩,一些质量较好的文章将难于在正刊上发表,这无论对作者还是编辑部来说,都需要加以认真对待。为确保《学报》健康、有序的发展,避免录用率波动过大,《学报》采取严格控制学术质量措施,把优中取优的稿件安排在正刊发表,其余合格文章则安排在增刊上发表。这样做一方面可提高正刊文章学术质量,另一方面对作者来说,也是能够接受的。若退稿力度一下过大,则不利于《学报》的正常发展,对作者、读者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冲击,甚至会造成读编间的误会。有一些论文修改到位和补充较为充分,且更能体现其新颖性或应用上的独创性,可申请正刊复审,这也给每位作者公正、平等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作者的需求。目前增刊的工作量较大,应适当予以压缩,且在不影响正刊质量的前提下,应更加重视增刊的学术质量,争取继续得到EICOMPENDEX收录(近3年来,EICOMPENDEX收录增刊论文接近100%)。1.5营造良好的学术讨论氛围为更好营造学术氛围,引导《学报》的健康发展,近年来,针对学术讨论加大力度,将发表讨论文章作为提高《
本文标题:质量控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在确保质量中谋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75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