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其它综合 > 生理学专升本考试内容精品整理
演讲稿工作总结调研报告讲话稿事迹材料心得体会策划方案精心收集精心编辑精致阅读如需请下载!生理学专升本考试内容精品整理一、绪论1、生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和层次。对象:是以活的机体(包括活器官、活细胞等)为研究对象,探讨各种生命活动现象及变化规律任务:研究这些生理功能的发生机制、条件以及机体的内外环境中各种变化因素对其功能的影响,从而掌握各种生理功能变化的规律层次:1、细胞和分子2、器官和系统3、整体2、机体的内环境和内环境稳态的含义。内环境含义:机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称为内环境,即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脑脊液和淋巴液内环境稳态的含义:细胞外液的各种理化因素(如渗透压、温度、pH、水、电解质、营养物质、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压等)在一定范围内波动3、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三种方式及其特点。演讲稿工作总结调研报告讲话稿事迹材料心得体会策划方案精心收集精心编辑精致阅读如需请下载!1、神经调节:迅速、准确、短暂、局限、自动化2、体液调节:缓慢、持久、广泛3、自身调节:影响范围小,效应也小,对刺激的敏感性低,但对生理功能的调节仍有一定意义二、细胞的基本功能1、刺激和反应的概念,反应的形式(兴奋和抑制)。刺激概念:能为人体感觉并引起组织的细胞或器官和机体发生反应的内外环境变化统称为刺激反应的概念:机体受体外或体内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活动的过程2、阈刺激、阈下刺激、阈上刺激的概念;阈值的概念。阈刺激:产生动作电位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作为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阈下刺激:强度小于阈值得刺激,不能引起兴奋或动作电位,但对组织细胞产生影响阈上刺激:高于阈强度的刺激阈值:又叫阈强度,是指释放一个行为反应所需要的最小刺激强度3、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分子排列。演讲稿工作总结调研报告讲话稿事迹材料心得体会策划方案精心收集精心编辑精致阅读如需请下载!化学组成:膜结构的液态镶嵌模型,主要是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物质组成分子排列:细胞膜的基架是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其间镶嵌着许多具有不同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4、细胞跨膜物质转运方式及特点。1、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细胞膜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特点:顺浓度差转运,不需要细胞代谢提高能量2、易化扩散:是指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小的小分子物质借助膜蛋白的帮助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过程。特点:由细胞膜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但转运体内的脂溶性小或难溶于脂质的小分子物质,必须借助膜结构中某些特殊蛋白质的帮助才能进行1、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特点:1、结构特异性2、饱和性3、竞争性抑制2、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特点:1、离子选择性2、门控特性:1、电压门控通道2、演讲稿工作总结调研报告讲话稿事迹材料心得体会策划方案精心收集精心编辑精致阅读如需请下载!化学门控通道3、机械门控通道3、主动转运:特点:是通过消耗细胞代谢提供的能量,小分子物质逆浓度差或逆电位差进行的跨膜转运过程1、原发性主动转运:是指离子泵利用分解ATP产生的能量将离子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一般所说的主动转运是指原发性主动转运2、继发性主动转运:指有些物质主动转运所需的能量不是直接由ATP分解供给,而是首先来自钠泵利用ATP供能造成膜两侧的钠离子浓度差形成的膜内外钠离子的高势能,完成物质的跨膜转运过程4、出胞和入胞:细胞通过更为复杂的活动方式使大分子或团块物质进出细胞膜的过程,是主动转运,需要细胞代谢提供能量1、出胞:是指大分子物质被排出细胞的过程,主要见于细胞的分泌活动2、入胞:是指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如大分子营养物质、病毒、细菌、细胞碎片等)进入细胞的过程5、物质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的比较。演讲稿工作总结调研报告讲话稿事迹材料心得体会策划方案精心收集精心编辑精致阅读如需请下载!被动转运:不需要细胞代谢提供能量,小分子物质顺浓度差或顺电位差进行跨膜转运过程主动转运:需要细胞代谢提供能量,小分子物质逆浓度差或逆电位差进行的跨膜转运过程6、静息电位的概念和产生原理。概念:RP,是指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存在外正内负的电位差。是动作电位产生的基础。大小接近于钾平衡电位产生原理:钾离子外流形成的7、动作电位概念、波形组成和产生原理。概念:是指细胞受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是细胞兴奋的标志波性组成:1、锋电位:细胞受刺激兴奋时,膜电位首先从-70mv迅速去极化,并逆转成为+35mv(反极化),即膜电位发生了快速和大幅度地去极化,即形成动作电位的升支(去极相);随后迅速复极至接近静息动作电位水平,形成动作电位的降支(复极相),两者共同形成尖峰状的电位变化。是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部分2、后电位:在锋电位恢复静息水平之前,会出现一个它包括:1、负后电位:膜电位复极到静息电位水平前维持低幅、缓慢的波动称为后电位演讲稿工作总结调研报告讲话稿事迹材料心得体会策划方案精心收集精心编辑精致阅读如需请下载!一段较长时间的去极化状态2、正后电位:紧随其后的一段超过静息电位水平的超极化状态,最后才恢复到受刺激前的静息电位水平产生原理:钠离子内流8、兴奋性概念及与刺激阈值的关系。兴奋性概念:活细胞或组织对外界刺激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刺激阈值概念:是指释放一个行为反应所需要的最小刺激强度9、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动作电位发生于细胞膜某一点部位上,细胞膜外侧的电位较两侧静息部位的电位为负;相反,膜内则相对较正。由此,细胞膜的兴奋部位与邻近静息部位存在了电位差。另外,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均为导电的电解质液体,电位差的作用使得动作电位发生部位与邻接的静息部位之间产生局部电流。局部电流的刺激强度(阈值)足以使邻近的膜产生去极化的反应,一旦达到阈电位将引起动作电位的发生演讲稿工作总结调研报告讲话稿事迹材料心得体会策划方案精心收集精心编辑精致阅读如需请下载!10、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及其机制。兴奋传递过程及其机制:当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到达神经轴突末梢时,接头前膜的去极化引起膜上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的瞬间开放,钙离子借助于膜两侧的电化学驱动力流入轴突末梢内。轴浆内升高的钙离子浓度可触发大量突触囊泡向接头前膜内侧移动,进而与前膜融合,并以出胞的方式将囊泡内的ACh排放到接头间隙。ACh在接头间隙内扩散至终板膜,与ACh受体阳离子通道结合并使之激活,于是通道开放,导致钠离子和钾离子的跨膜流动,从而使终板膜发生去极化。这一去极化的电位变化称为终板电位11、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概念及其过程。概念:通常将肌细胞的电兴奋和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过程:1、肌膜动作电位通过横管系统传入肌细胞内部2、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3、纵管系统对钙离子的释放和再摄取12、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结构和因子。关键结构:横管系统、纵管系统、三联管演讲稿工作总结调研报告讲话稿事迹材料心得体会策划方案精心收集精心编辑精致阅读如需请下载!关键因子:钙离子13、骨骼肌收缩的原理和收缩形式原理:肌肉收缩主要表现在长度的缩短和张力的增加两个方面,而肌肉长度和张力的变化与肌肉承受的负荷和受刺激的频率有关收缩形式:根据肌肉所受负荷的不同,肌肉收缩可表现为等长收缩或等张收缩;根据所受刺激频率不同,肌肉收缩可表现为单收缩或强直收缩14、骨骼肌的前、后负荷的概念,最适初长度概念。前负荷:肌肉在收缩前所受到的负荷,前负荷的大小决定了肌肉在收缩前的长度,即肌肉的初长度后负荷:肌肉在收缩过程中所遇到的负荷,后负荷即是肌肉收缩时遇到的阻力肌肉收缩能力:是指与前、后负荷无关的肌肉本身的内在收缩特性15、影响骨骼肌收缩的因素。因素:前负荷、后负荷、肌肉收缩能力三、血液演讲稿工作总结调研报告讲话稿事迹材料心得体会策划方案精心收集精心编辑精致阅读如需请下载!1、血液的组成和血液的主要功能。血液的组成:血浆和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主要功能:1、运输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到各器官、细胞,运输气体、代谢产物、激素到相应器官2、具有缓冲功能,维持血液PH相对稳定3、通过调节体温维持其相对恒定4、免疫功能5、生理性止血2、血液、体液和内环境的概念。血液:是心血管系统中不断循环流动的液体组织体液:细胞外液(内环境)和细胞内液(分布在细胞内的部分)总称为体液内环境:机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脑脊液和淋巴液3、血浆蛋白的种类及功能。1、白蛋白:1、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2、缓冲作用,调节机体酸碱平衡3、其分解产生的氨基酸可作为合成蛋白质的原料演讲稿工作总结调研报告讲话稿事迹材料心得体会策划方案精心收集精心编辑精致阅读如需请下载!4、协助运输低分子物质和脂溶性物质2.球蛋白:1、参与免疫反应,抵抗病原微生物2、协助运输激素、维生素、代谢产物3、纤维蛋白:参与血液凝固4、血浆、血清的主要区别。血浆为血液加抗凝剂后离心除去血细胞所得到的淡黄色液体。不经抗凝剂处理的血液从血管抽出后发生凝固,净置数小时或用离心机离心,血液中凝固部分会与一些清澈淡黄色的液体分离开,这些液体称为血清5、血浆两种渗透压的形成和它们各自的生理意义。血浆晶体渗透压形成:血浆中的晶体物质绝大多数不易透过细胞膜,在细胞外形成一定的浓度,产生相对稳定的晶体渗透压。生理意义: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起重要作用血浆胶体渗透压形成:由于血浆蛋白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致使血浆中的蛋白含量多于组织液中的蛋白含量,因此血浆胶体渗透压高于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生理意义: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中起重要作用6、红细胞的生理功能。演讲稿工作总结调研报告讲话稿事迹材料心得体会策划方案精心收集精心编辑精致阅读如需请下载!1、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2、缓冲功能:红细胞内的缓冲对血红蛋白钾盐/血红蛋白、KHCO3/H2CO3、K2HPO4/KH2PO4等对血液中的酸碱物质具有缓冲作用3、免疫功能7、红细胞比容概念。概念:红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也称血细胞比容)。它反映红细胞和血浆的比例8、红细胞沉降率定义及意义。定义: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沉降的速度,简称血沉。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的大小可以用红细胞沉降率(ESR)来表示意义:红细胞沉降率越大,表示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越小9、红细胞的生成部位、原料和影响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因素。生成部位:红骨髓原理:铁和蛋白质是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原料。维生素B12和叶酸也是红细胞生成所需的原料主要因素:1、爆式促进因子(BPA)2、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演讲稿工作总结调研报告讲话稿事迹材料心得体会策划方案精心收集精心编辑精致阅读如需请下载!3、雄激素10、血浆正常pH值及其维持。正常pH值:7.35—7.45维持:由于血浆中存在多种缓冲系统(缓冲对)NaHCO3/H2CO3、蛋白质钠盐/蛋白质、Na2HPO4/NaH2PO4等,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一般对血浆pH的影响很小。另外,肺和肾脏能够排出体内过多的酸或碱,使得血浆pH能够保持相对恒定11、白细胞分类和正常值。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0-70)、绝对值(2.0-7.0*10的9次方)嗜酸性粒细胞:(0.5-5.0)(0-0.7)嗜碱性粒细胞:(0-1.0)(0-0.1)单核细胞:(3.0-8.0)(0.1-0.8)淋巴细胞:(20.0-40.0)(0.8-4.0)12、血小板的功能及其生理特性。功能: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生理特性:1、黏附:血管破损后,血管内皮下胶原纤维暴露出来,流经破损处的血小板立即黏附于胶原纤维上2、聚集:血小板之间彼此聚合的反应称为聚集演讲稿工作总结调研报告讲话稿事迹材料心得体会策划方案精心收集精心编辑精致阅读如需请下载!3、释放:血小板受刺激后,其颗粒中的ADP、5-羟色胺、儿茶酚胺等活性物质向外排出的过程4、收缩:在血凝块中血小板通过其收缩蛋白可使血小板伸缩和改变形态,使血凝块回缩硬化,牢固地封住血管破口5、吸附:血小板因子能结合许多凝血因子,为多种凝血因子激活和发挥作用提供磷脂表面6、修复:血小板能填补因血管内皮细胞脱落留下的空隙,及时修补血管
本文标题:生理学专升本考试内容精品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813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