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论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在当今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不论是制造业企业还是商业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高度重视提高产品(服务)质量,否则,将会被市场无情淘汰。因此,注重提高产品质量是一个现代成功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之所在,员工是企业的主人,质量的提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共同参与。质量关系着企业的形象,每一个企业要有好的效益,就必须对产品有一定的质量标准与要求,质量一旦没有,一切都是空话,也将意味着企业即将走向亏损甚至破产的局面,这样的局面关系到每个部门、每个员工的利益,也是大家都不想看到的,可见质量对企业对是何等的重要。所以一个公司的各个部门既要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部门之间也需要加强沟通,精诚合作,广大员工则要多用心、勤思想,主动学习操作技能,提高自身素质,以主人翁的精神参与到公司的生产管理中来,并积极为企业的生产和质量管理献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从企业日常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质量问题来看,完全由于技术或设备因素引起的比较少,大量经常性的质量问题都往往是由于麻痹大意,或责任心不强,怕麻烦,图省事,或者违反工艺操作规程和规范等等所致,至于如何提高产品质量,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正确地认识产品质量的组成和基础,提高公司的生产技术水平。把产品质量当作由规划、设计、原材料和原器件、制造、检验、组装、包装保管、运输、安装和服务等工序的质量组成一个皮球,飘浮在以“科学技术知识”和“从业热情”(责任感、荣誉心)为基础的水面上。意思是说,组成产品质量的各个工序的质量,莫不包含着丰富的科学技术知识和从业人员的热情(责任感和荣誉心)。总的来说,产品质量是以科学技术和从业热情为基础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水与球”的关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水涨船高”的关系。我认为很有道理,抓住了产品质量问题的实质,也给我们指明提高产品质量的基本途径在于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和职工从业热情。如果舍弃这两个基础,而奢谈各种各样的提高产品质量的措施,不啻是舍本求末,将很难收到显著效果,得不到根本改观。纵观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情况,也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凡能生产出高质量产品的国家,莫不是拥有高水平科学技术的国家;而科学技术水平低的国家能生产出享誉全球的高质量产品还未尝有之。这个事实也充分证明: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是提高产品质量的根本途径。此外,激发和保持职工的从业热情,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也是同样重要的方面。甚至可以说,积极性是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的前提,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的基础。职工有了积极性、责任心,就会兢兢业业地去学习科学技术,发挥既得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才能,就用于提高产品质量的各项工作中去。对此,我们应当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论是产品的主管部门还是生产单位,在各个方面抓产品质量工作的时候,都应当首先想到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和调动职工积极性这个根本途径,要为开辟这条途径尽最大的努力。二、采用国际标准,设定合理的的产品质量标准。在提高产品质量工作中,除了要千方百计为提高科学技术水平,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这个基础而努力外,同时也要采取一系列为提高和保证产品质量直接有关的战略和战术措施,它们与加强上述的基础是相辅相成的。产品质量与标准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提高产品质量至关重要。该公司于5年前就已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足可见公司的领导阶层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国际标准也不一定就是产品质量的最高标准。公司要增强自己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就不但要使自己的产品质量达到而且应当努力超过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国际标准。三、通过在职培训与教育,提高公司员工的技术素质。人是企业竞争制胜的第一资本。管理大师彼德.德鲁克曾说:“人是企业最大的资产,同时也是企业最大的负债。”如何更好发挥人力资本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已经是现代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员工培训”无疑将发挥重要而积极的作用。专业知识过时周期正在缩短。近十年里,工业部门的技术手段有30%已属于过时而被淘汰。电子工业的这一数字高达50%以上。现在理论与学说正接二连三地受到冲击和动摇,迫切需要建立更精确定量描述和更完美阐明客观自然规律和现象的新理论和学说。近十年,科技发明和发现比过去两千年的总和还要多。而未来十年又将比现在的十年翻一番。我们常常听到“知识老化”的议论,有些人说:每过五年原有的知识就会老化陈旧20%或50%等等。这种用数值来表达知识老化的程度,虽然不一定精确,但却很形象地说明:在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时“不进则退”的事实,知识老化确是当前的一个严重问题。如果不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公司的生产技术水平就无法提高,产品质量也无法上去。我想开展“在职培训”和普及质量教育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一个学童至18至20几岁的学习时代,到结业时获得的知识,在以后的工作中凭经验获得的知识在20世纪以前靠上学和经验获得的知识基本上就能满足工作的要求。而现代单凭学校学习和工作经验获得的知识已跟不上科学技术的进展,满足不了新的工作的需要,人们必须不断学习,以获得新的知识。于是在“在职培训”就十分必要。先进工业国家的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都十分重视职工(从经理、技术人员到工人)的在职培训,各种类型的、各种专业的和各种期限(几天至几个月)的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的建立了起来,对增长职工知识、技能和才干起了重大作用,对发展他们的事业起了重大作用。在我国,近年来各单位也开始重视职工的在职培训,但开展得还不很普遍,特别是计划性还不强,临时性较大,所以公司更应该重视起来,努力创造条件,克服这些问题,争取自己的员工能获得较好的在职培训机会,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四、加强公司内部管理,建立部门间有效的沟通与协作机制。在公司的内部管理中要打破各级各部门之间的无形隔阂,促进相互之间融洽、协作的工作氛围是提高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的良方。不要在工作中人为地设置屏障,应敞开办公室的门,制造平等的气氛,同时也敞开了彼此合作与心灵沟通的门。对一个公司而言,最重要的是营造一个快乐、进步的环境——在管理的架构和同事之间,可以上下公开、自由自在、诚实地沟通。一个公司没有一个完善、科学的内控制度,其经济活动就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大量的管理实践证明: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因而内部控制成为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公司应从具体实际出发,按照企业管理系统要求,实事求是地建立自我调整、检查和制约的内控体系,并形成一个健全完整、运行灵活的控制网络系统。这其中跨部门沟通与协作尤为重要。对于经理人来说,跨部门沟通确实是一件重要的工作,不同部门,对于事情的认知难免会有落差,对于事情的结果与目的的预期也常有不同的看法。如果没有事先沟通清楚,只会引来不必要的误会与摩擦。同时,在跨部门沟通时,应该随时保持联系,主动了解其他部门的工作进度,掌握最新的情况。不要被动等待对方告诉你问题发生了。不可否认,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业绩压力,在思考问题时难免会从自己部门的角度出发,有些则将部门利益作为工作轴心,部门本位主义泛滥。对于一些多部门边缘工作任务,出现问题和困难时总能找到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来为自己开脱,把难题推给其他部门。其实这就是小团体本位主义在作祟,而公司的利益是最终的受害者。建立跨部门合作的最大障碍之一,就是如何打破部门本位主义。在职场中过度保护自己部门业绩及资源的情形下,很容易形成僵局与冲突。这就要求公司的经理人要了解组织整体以及其他部门的运作模式,协助成员多了解团队之外的重要信息,帮助他们扩大视野,学习以组织整体的观点来思考问题,而不要将眼光局限于自己的团队之内。五、加强生产各环节的监督与检测产品是制造出来的,而高质量的产品不仅需要先进的工艺和加工设备,同时还需要员各个检测环节的有效配合。只有把各个环节都把握好了才能真正提高产品的质量,单靠检测是无法提升产品质量,单靠生产也无法提高产品的质量。检验工作对于产品质量具有很好的把关作用。从原材料的采购到最终的产品成型都要进行严格的监督与检测,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的降低最终产品的废品率从而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又可以有效地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由此可见,公司的质检部门在保证产品质量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公司必须在加大生产监督的同时花大力气加强质检部门的建设,保证有一批高素质的质量检测人员和一套科学合理的检测机制。提升产品质量是多因素复杂的问题,不能用单打一的办法来解决,应当多管齐下,才能取得较大的效果。以上五个方面只是一个局外人从理论上给出的总括性的建议,具体的措施还应由公司的决策者们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加以制定。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长期在公司的工作的员工们,一定会对如何提高产品质量有着不少的心得体会,因此广泛地征求员工们的意见和借鉴本行业其他公司的经验也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标题:产品质量控制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821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