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高考古诗词鉴赏——题材分类上课
高考古诗词鉴赏——题材分类近年高考真题在线:你来找找规律新课标Ⅱ卷(2014)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宿渔家[宋]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注]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吴越等地。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详。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古代诗歌阅读(11分)(2015)•阅读下面这首庸诗,完成8—9题。残春旅舍韩偓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5分)•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古代诗歌阅读(11分)(201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杜甫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闾阖生长风④。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8.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5分)•9.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6分)•古代诗歌鉴赏(11分)(201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人③。[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201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一项是(3分)•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福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B.诗人驰骋沙场杀敌报告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老抒发心中郁闷。•C.诗人把抒发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摸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15.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201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15.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1.鉴赏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2.评价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考点精解:教学目标:1.识记著名作家、作品及与之相关的文学和文化常识;2.理解常见诗歌类别的主要内容;古诗词常见题材及其情感一般来说,按诗歌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送别抒怀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诗山水田园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人生感慨诗民生疾苦诗哲理诗在评价思想感情时要注意区别。古诗词的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昔盛今衰之感伤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密友情之真挚蔑视权贵之高洁时光易逝之感慨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情贬官谪居之恨愤世嫉俗之绪边塞征战怀古咏史人生感慨羁旅思乡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送别抒怀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思妇闺怨医得眼前疮,挖却心头肉。民生疾苦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山水田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哲理送别抒怀诗欢聚离散皆是缘送别抒怀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鉴赏要点•古代诗歌鉴赏(11分)(201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人③。[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诗歌赏析:•苏轼此诗,谆谆嘱咐,劝勉有加,壮爱国之行色,见兄弟之亲情。•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苏轼兄弟情谊颇深,苏辙23岁前与兄住在一起,未曾一日分离。23岁进入仕途,从此宦游四方,会少离多。尽管如此,他们仍息息相关。苏轼一生屡遭贬谪,苏辙受累不怨。在“乌台诗案”中,苏辙宁肯舍弃官帽以营救其兄,感人至深。故《宋史·苏辙传》说:“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苏辙此去,虽为远别,但暂作分离,一向乐观旷达的苏轼自然不作儿女之态。“那因远适更沾巾”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句意。•颔联劝勉。上句勉励苏辙不辞辛苦,其中的“驿骑”原指驿站快马.此代使臣;“凌风雪”写出了路途的艰辛。下旬鼓励兄弟不辱使命,汉朝时匈奴自称天骄,以后用以代异族。凤是传说中的祥瑞之鸟;麟是传说中的仁德之兽,此以之代辙。既指子由之美德,更见国家之仁惠。这句是说.要让辽主认识你这仁德之国派出的使臣。既要不辱使命,更要不失大国风范。••颈联嘱咐。上句要子由身居沙漠,时时回望汴京的月亮,不要忘记故国。下句设想子由梦境,梦中的湖光山色应该是杭州的湖光山色。“时苏轼任职杭州,故有此语。•尾联望归。这里用李揆指子由,这不仅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的名位与声望,举世皆有所闻,而且以此告诫子由,出使北蕃,决不可追求盛名,须小心谨慎,安全而归。联系当时辽国每每扣押宋朝使臣的事实,苏轼的担心并非多余。用李揆故事,又以国家利益为重,实乃警精含蓄之语。•这首诗以送别为题,写出苏轼对子由出使辽国的复杂心理,一再劝勉,谆谆嘱咐,殷殷盼归。语言平实,自然流畅,属对工稳,用事精警。写寻常之题材,寄兄弟之亲情,明国家之大义,实乃苏诗中抒写爱国情怀之佳作。14.BD15.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思妇闺情诗悔教夫婿觅封侯•主要内容:•爱情诗: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诗经卫风氓》《孔雀东南飞》;•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嫔妃失宠后的怨情;•闺怨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思妇闺情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节妇吟张籍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1.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冷清。蝶恋花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常见情感2.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闺怨(唐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江南曲(唐李益)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3.征妇:一边是对久戍边疆的丈夫朝思暮想;一边对边关的那些无能将领的怨恨之情,对战争的厌恶之情。陇西行(其二)(唐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4.宫怨诗表达了宫女恩已断、未承恩、君恩无常见异思迁之怨恨行宫(唐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5.还有一种是以宫怨、闺怨寄托“士不遇”的情怀。太行路(唐白居易)太行之路能摧车,若比人心是坦途。巫峡之水能覆舟,若比人心是安流。人心好恶苦不常,好生毛羽恶生疮。与君结发未五载,岂期牛女为参商。古称色衰相弃背,当时美人犹怨悔。何况如今鸾镜中,妾颜未改君心改。常见意象:•言愁类:秋风、夜雨、寒夜、白发、月、梦、泪、雁。•行为类:眉锁、织布、缝衣、捣衣、登高、凭栏。•建筑类:翠楼、高楼、宫殿、御阶、窗等。常用的表达技巧:比兴借景抒情乐景衬哀情衬托、渲染、对比、用典直抒胸臆抑扬风格特色:1.浓重的感伤情调;2.细腻的心理描写;3.言浅意深。当堂演练:•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宫词武衍•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注]建章:宫殿名。①.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②.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答案:•1.“锁”字是诗眼。“锁”字形象地表明了满庭春色闭锁在高墙之内,无法泄露;而宫女的年华,也锁于重门之内,白白消逝。•2.运用了反衬手法。落花能够飞出宫墙,无人禁止,而宫女们却身锁重门,人不如花。这里以落红飞舞出宫墙反衬宫女的身不由己。诗歌题材分类——边塞征战诗•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慷慨情学习目标•1.明确征战边塞诗的特征、情感、技法。•
本文标题:高考古诗词鉴赏——题材分类上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866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