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回延安》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2.通过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及文章创作背景,深入理解作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3.了解有关“信天游”的文体知识,学习比兴、夸张等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过程与方法】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在情境中阅读。2.通过朗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品味语言,领悟作者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诗人对革命圣地延安真挚炽热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和感情线索,感受作者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深厚情感。(2)品读重点语句,掌握作者抒发感情的技巧。2.难点:学习比兴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哟红艳艳,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听着这首热烈欢快、脍炙人口的歌曲,我们会想起什么呢?(预设:黄土高原、劳动人民、延安)对,我们会想起黄土高原,会想起黄土地上朴素的劳动人民,会想起革命圣地——延安。老一辈的革命者都对延安怀有深切的情感。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其中的一位——贺敬之,走进他的诗歌,去看看他与延安有着怎样的情谊。二、预习课文1.检测生字词(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糜.子(méi)脑畔.(pàn)油馍.(mó)2眼眶.(kuàng)窑.洞(yáo)(2)理解重点词语的词义。几回回:方言,一回又一回。登时:立即,立刻。白生生:形容非常白。天南海北:形容距离遥远,也指相距遥远的不同地方。亦形容(谈话)漫无边际。2.了解作者贺敬之,现代诗人、剧作家,山东峄县(今山东枣庄市台儿庄)人。1924年出生,1945年与丁毅执笔集体创作了新歌剧《白毛女》,该剧剧本荣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这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他的作品以政治抒情诗为主,擅长从比较开阔的角度反映时代的重大问题,并以在生活中提炼的某种思想作为构思的线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代表作有《放声歌唱》《雷锋之歌》《西去列车的窗口》等。3.写作背景1940年,诗人到延安,在这里学习、生活、工作,与当地军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56年,诗人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回到了阔别十年的延安,目睹了延安的巨大变化,内心无比兴奋,因此写下了这首抒情色彩浓郁的诗,抒发了对延安的深切怀念,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4.了解文体知识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本是民歌的一种,属于山歌性质,流行与陕北一带。曲调淳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歌词一般由上下两句构成一节,经常是上句比兴,下句道出真意。每句四个节拍(有时有衬字),与七言诗略同。短的只有一两节,长的可达数十节。每节的上下两句都押韵,多节可连用一韵,也可以换韵。多节时,用同一曲调(有时稍加变化)反复演唱。《回延安》全诗采用“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同时,大量采用比兴、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语言质朴,感情热烈。全诗始终洋溢着浓厚的民歌风格,而对陕北风土人情的意象组合描写,更增添了这首诗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美感。三、整体感知1.朗读诗歌,读出韵味指导学生朗读。(可以先提示指导,然后让学生读,也可以先让学生读,然后指出不足,加以指导)3提示:①要注意两句一韵的特点,读出韵味,每小节停顿适当;②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速度较快,突出心情的激动;第二部分,适当减慢,突出怀念、感激;第三部分,注意节奏的轻快,突出亲切、热烈;第四部分,注意用明朗的色彩,突出喜悦、赞美;第五部分,注意朗读时加强力度,以歌颂的语调将激情集中、强烈地表达出来。所谓力度并不等于放开喉咙大叫,而是以深沉的感情,充足的音量,加以处理。③总之,既要注意每一节的特色,又要注意五个部分的对照、比较,这样,诗歌内容的层次和感情的层次,才可能表达出来;诗人的情感,才能印进听众的心坎。2.朗读诗歌,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明确:第一部分,写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激动情景。第二部分,回忆当年在延安的革命生活。第三部分,写与延安亲人欢聚畅谈的热烈场面。第四部分,写今天在延安城看到的新貌。第五部分,歌颂延安城的光辉历史。3.从下面选择恰当的动词,按《回延安》的内容体现出的写作顺序填在下面的横线上。颂、话、看、忆、回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颂延安4.试想想诗人写作这首诗抒发思想情感的线索是什么?明确:全诗以诗人离别十年后重返延安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为线索。步骤二:深入研读,把握诗歌情感这首诗生动形象,热情奔放,意蕴深刻。作者以高超的写作技巧表现出自身对延安浓烈的情感,请同学们分小组进行探究活动,说说作者通过哪些写作技法表现了哪些情感。明确:(1)善用修辞表达情感。如第一部分中“双手搂定宝塔山”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激动,传神地写出了作者怀念延安的热切感情。第二部分中,运用了比兴(“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借代(“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代延安的大生产运动)等修辞手法,表达出诗人对延安的怀念、热爱和感激。第三部分中,综合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如“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话题由延安而飞越千山万水,内容从全国形势到长江、黄河汹涌澎湃。由延安看到全中国,由十年前想到今天可喜的变化。第四部分中,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延安欣欣向荣的新姿跃然纸上。“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综合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表达了自己游览延安新城的兴奋和喜悦。延安焕然一新,诗人无限感慨,赞美之4情溢于言表。“母亲延安换新衣”把物当作人来写,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诗人热爱延安的强烈感情。(2)选取延安独有的风俗民情表达情感。在第三部分中,描写亲人欢聚的场面时,突出描写了烧热的炕,地上生起的木炭火,还有地方特色的食物,既亲切又真实地写出亲人相见的喜悦之情。(3)运用带有鲜明地方色彩的语言表达情感。诗中的枣园、窑洞、宝塔山、糜子等带有延安的地方色彩;诗中“登时”“莫要”“几根根”等,取自陕北方言。诗歌的形式、诗中景物的描写以及全诗的遣词造句,都带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使诗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和谐统一,同时借此表达了作者对延安的深厚感情。四、课堂小结这首诗以《回延安》为题,突出一个“回”字,描述“我”回到延安的所见、所闻和所感,追忆过去在延安的难忘岁月,展现延安的风土、人物、革命传统等。诗作内容丰富,许多事物精选后点染式呈现,同时以大量笔墨抒写激情(回到延安时激动万分)、喜情(见到亲人时的喜不自胜)、豪情(展望延安未来豪情万丈),一个“情”字贯串全诗。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通过朗读了解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情感,这节课我们来品味诗歌的语言以及表现形式的特点。二、反复诵读,品味语言1.这首诗的叠字运用得很有特点,有表事物的,有表数量的,有表情态和颜色的,请从诗中找出叠语,并加以分类,体会这些词语的特色。明确:表事物的:树根根、羊羔羔等。表数量的:几回回、几根根、一口口、一条条、一座座、一盏盏、一排排等。表情态的:紧紧、飘飘、团团、高高、滚滚等。表颜色的:白生生等。叠字的大量使用,体现了陕北口语的特色,给人一种自然淳朴之感,对形象、生动地抒发诗人热爱延安、赞美延安的强烈感情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生动地描写出亲人团聚的热闹场景,品析其特点。明确:“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是从视觉角度来描写的,通过富有地方色彩的5物品和众人围坐的情景,营造出团聚场面其乐融融的气氛。“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是从听觉角度来描写的,用“不透风”这个补语形容“围得”,用“脑畔上”这个状语修饰“还响着脚步声”,表现了来相见的人之多。步骤二:精读课文,学习“比兴”手法“信天游”常使用比兴的修辞手法,试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比兴”手法的运用。明确:比,比喻;兴,先说其他事物来引起所要说的事物。“信天游”每节的第一句常用“比”或“兴”,目的是引出第二句的内容来。如“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这一节中,第一句是以“比”开头的,用羊羔吃奶比喻第二句战士的成长,目的是要说明延安母亲对延安儿女的养育之恩。同时写出了延安儿女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则是以“兴”开头,感物起兴,形象地写出了在延安学到了生产斗争的知识和本领,又学到了文化,学到了革命道理;写出了延安在中国革命中所起的作用及做出的贡献。三、拓展延伸,品味“陕北文化”下面是陕北民歌的一些歌词,请说说这些歌词的意韵。(1)五谷里(那个)田苗子,唯有高粱高,一十三省的女儿(呦),数上(那个)兰花花好。明确:这句歌词运用了比兴的手法,用物引出要描写的人物,并用“最高的高粱”比喻“兰花花”,写出她的出类拔萃。(2)背靠黄河面对着天,陕北的山来山套着山。东山上糜子西山上谷,黄土里笑来黄土里哭。明确:这句歌词形象地写出了陕北的地理特点,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喜怒哀乐。四、课堂小结《回延安》采用信天游的形式,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赞美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并表达了诗人对于延安母亲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难能可贵的是,诗人对陕北风土人情的描写更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美感。相信同学们从高亢悠扬的“信天游”中感受到了中国民族文化的魅力。就让我们从这节课出发,去品读沉淀在岁月中的诗歌文化吧!五、布置作业1.思考课后习题三、四。2.背诵全诗。附:【板书设计】6回延安叙事线索感情线索回延安{“抓”“贴”“搂”“扑”}激动忆延安{养活教会}感激话延安{你们费了心革命大发展}真挚看延安{“一条条”“一座座”“一盏盏”“一排排”}喜悦颂延安{杨家岭宝塔山枣园}热爱
本文标题:《回延安》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871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