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会考学考精简版必背纯重点
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1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哲学)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的产生: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2.学习哲学的意义: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②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3.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一切。4.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5.方法论的含义: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根本方法。·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6.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7.哲学的含义:哲学是哲学家根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我们既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也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8.具体科学的分类:①自然科学②社会科学③思维科学9.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联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②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③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不属于具体科学)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哲学的基本问题/客观与主观的关系:思维(主观)和存在(客观)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辩证)问题。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存在决定思维,客观决定主观)和唯心主义(反之)的唯一标准。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可知论:肯定的回答不可知论:否定的回答3.为什么说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2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5.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三种基本形态:①古代朴素(思想简单)唯物主义评价: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全部)上是正确的,但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这就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评价: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评价: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6.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两种基本形态: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王阳明“心外无物”、贝莱克“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②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天意、神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朱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物在理先”、黑格尔。7.两个对子: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②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基本派别来看,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1.哲学与时代的关系: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②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升华。·哲学家可能是真理的发现者,也可能是谬误的制造者2.哲学与社会变革的关系: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3.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社会变革先导的体现:①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4.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3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②自然科学前提: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和自然科学的其他进步。③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客观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两个统一,一个结合)①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周围的世界,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精髓、基本立场:实事求是。观点:群众路线方法:独立自主(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①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③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新的科学回答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1.世界的物质(客观)性·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是一般的、抽象的(一般共性、普遍性),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个别个性、特殊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2)人类世界的物质性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因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3.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4.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4★5.物质与运动的关系:①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离开物质谈运动就是形而上学;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载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离开物质谈运动就是唯心主义。6.静止的概念: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7.运动与静止的关系:①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时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8.规律的概念: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运动是有规律的·看不见的是规律,看得见的是现象9.规律的世界观/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10.规律的方法论:①规律的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照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1.意识的本质:(1)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所特有的,动物是本能·“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思维着的精神②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2)从生理基础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3)从内容(客观)和形式(主观)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2.原理①/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①: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原理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发展。方法论②: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3.意识的作用(能动性)(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特点: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5(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怎么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总之,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应,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4.怎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2.实践的特点: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的主题、实践的手段、实践的对象。②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3.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最基本)②变革社会的实践③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4.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认识的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获得认识的途径:亲身参与实践,获得直接经验;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唯一能够满足检验主观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的,就是在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5.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6.真理的特点: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②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③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67.认识的特点: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原因: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时间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8.认识论的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观的地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2.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3.联系的特点:①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
本文标题: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会考学考精简版必背纯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883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