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机械/模具设计 >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一化学课题:离子键(第1课时)学校:福州第四十中学班级:高一4班时间:2011年3月15日执教:翁晶清案例名称离子键科目化学教学对象高一4班提供者翁晶清课时1课时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研讨是高中化学必修二专题一第二单元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中的化学键部分,属于物质结构的内容,主要概念有化学键、离子键、离子化合物、微粒间的相互作用等,主要能力要求是能正确判断那些物质含有离子键、正确书写电子式等。本部分教材主要通过对微观粒子结构的分析揭示化学反应的本质,因而教材理论性较强,相对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为了更有利于学生的认知过程,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作如下调整:通过学生熟悉的脚手架、红砖墙、古代木质建筑、珍珠项链等宏观结构入手,让学生体验到任何稳定的整体结构都是构成这个整体的诸要素通过一定的方式联结在一起而构成的。从而自然过渡到微观世界也是如此,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那么,原子是通过什么方式结合成新的物质结构的呢?然后,以NaCl的形成过程为例,通过视频、flash动画等形象、直观的媒体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微粒间的相互作用?离子键?化学键?,通过对相关原子结构,特别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分析,学会判断那些物质含有离子键,认识并学会书写电子式。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1、认识化学键的涵义2、知道离子键及其形成特点,知道离子化合物的概念3、学会用电子式表示原子、离子和离子化合物过程与方法1、通过脚手架、珍珠项链等熟悉的宏观结构与NaCl等微观结构的类比分析,学会运用直观模型研究抽象概念的分析方式。2、通过对NaCl结构形成过程的分析学习,了解从结构出发揭示事物本质的一般规律3、通过书写钠原子、氯原子、钠离子、氯离子、氯化钠的电子式,掌握书写离子化合物电子式的注意事项。情感态度价值观:建立“物质的宏观性质是由物质的微观结构决定的”这一观点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化学键、离子键教学难点:离子键的形成,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四、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在初中已学习了物质的微观构成,知道物质是又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原子可通过得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构成物质。简单分析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也能画微粒结构式意图。我校学生基础较差,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空间想象能力、对抽象理论知识理解能力较弱。必须设法把理论直观化,化难为易,充分调动学生兴趣,使之主动投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节课内容以引导学生思考微观粒子间的结合方式为切入点,结合生活实例,提出化学键的概念,进而学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离子键。离子键的教学以典型物质氯化钠的形成为例,引导学生思考离子键的成键微粒、相互作用以及形成条件。电子式的教学,可以先讲解原子的电子式,然后让学生观察各种原子、离子以及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由学生自己通过交流与讨论得出关于用电子式的原子、离子和离子化合物的一般方法,最后再通过练习巩固。六、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知识点学习目标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得结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化学键初步感知化学键图片基本单元构成整体时要保持稳定性需要作用力创设情境,激趣引新。设疑-播放-讨论微粒在构成物质过程中有作用力存在3分钟下载+自制钠与氯气的反应从现象看本质视频由钠与氯气结合生成氯化钠的事实引发对微观变化的思提供事实、引发思考播放-讨论-讲解钠与氯气结合生成氯3分钟下载+自制考化钠氯化钠的形成从微观角度认识氯化钠的形成PPT动画氯化钠形成过程中的电子得失,相互作用力等演绎原理,启发思考边播放、边讲解充分培养学习兴趣,突破重难点5分钟自制电子式的书写学会正确书写电子式PPT动画原子、离子、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书写提供示范,正确操作设疑-播放-讲解层层递进,便于掌握。10分钟自制七、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供教师使用的资源:自制ppt课件;多媒体教室供学生使用的资源:课本,印好的拓展阅读资料。八、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化学键的教学引入:脚手架要想稳定必须靠什么?建房子时,砖块和砖块间为什么必须使用水泥?……浏览资料图片,思考引发学生思考基本单元在构成整体过程中必须采用合理的结合方式。我们知道,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在微粒形成我们宏观物质的过程中也需要作用力,才能让这些物质相对稳定。本单元,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学习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化学键是一种常见的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力。通常我们把物质中直接相邻的原子或离子之间存在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带出化学键的概念,使学生了解微粒间作用力对物质保持稳定性的意义。“离子键”的教学1.播放钠与氯气反应的视频2.思考一下,这个现象的实质是什么?3.为什么钠原子与氯原子会结合?1.书写钠与氯气反应方程式2.思考钠原子和氯原子怎么结合成氯化钠?3.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元素周期律来解释启发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启发学生认知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是决定钠原子和氯原子结合生成氯化钠的根本原因播放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结合成氯化钠的动画,并适当引导学生。提问:在氯化钠晶体中,Na+和Cl-间存在哪些力?阴阳离子结合在一起,彼此电荷是否会中和呢?播放视频:氯化钠的形成小结:1.形成离子键的微粒是什么?2.在离子化合物中,离子间有哪些作用力?3.哪些元素原子在化合时可能形成离子键?(教师板书)观看动画,思考离子键的成键微粒,成键本质。思考并作答观看视频并验证结论思考并作答通过了解氯化钠的形成使学生掌握离子键的内涵使学生体会“相互作用”的涵义,进一步认知离子键。使学生学会归纳和概括“电子式”的教学过渡: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是不会发生变化的,但外层电子,特别是最外层电子会发生变化,为了分析化学反应实质的方便,我们引进了只表示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这么一种式子——电子式。讲述:在元素符号周围用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请大家用电子式表示几个常见原子、离子小结:我们一起来小结下电子式的书写要点请大家尝试用电子式表示以下物质NaCl、CaO、Na2S、Na2O、MgCl2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小结学生活动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离子键相关知识拓展问:1.为什么固体NaCl不导电,而NaCl溶液却能导电呢?2.活泼的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化合时形成离子键。请思考,非金属元素之间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吗?为什么?学生思考,讨论并作答给学生介绍离子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的实例,加深对离子键的掌握。引出下一节课的内容教学流程图电子式的引入离子键拓展延伸生活实例化学键的引入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离子键的引入引出对离子键构成要素的思考钠与氯气的视频对离子键加深理解氯化钠的形成引导分析离子键的各要素探究离子键的形成条件1、学生汇报,集体评价。2、巩固练习、知识整合电子式的书写1、概念理解2、动手实践探究实例,应用离子键知识解释问题开始结束九、教学评价设计一、学生讨论环节中采用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自我展示、小组评议、全班反馈。这样可以能很好的解决教学的重难点,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又非常感兴趣。二、学生小结环节中采用自主回答,班级辅助。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知识。三、课后反馈;主要了解学生能否理解化学键和离子键的概念,及是否会用电子式表示原子、离子、离子化合物。十、帮助和总结特别感谢李江涛老师和其他化学组老师对本节公开课的支持和帮助。本节课师生互动效果良好,三维教学目标基本完成。多媒体课件的有效使用帮助学生建立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联系,顺利建构微观思维模型,同时也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在化学键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从稳定结构的需求出发,思考微观粒子的结合方式,同时从结构决定物质的理念指导下,去分析微粒在结合过程中的变化。通过共同探索,学生对化学键以及离子键的知识的掌握水到渠成,让学生体会到探索的魅力。电子式的学习,重在实践。学生先通过观察实例,总结一般规律,再动手实践。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实践也可以强化电子式的书写。唯一遗憾的是,在课堂进行过程中的个别点上,教师的引导语言还可以更为简练,到位。课堂的节奏把握上能有不足的地方。这也是我今后要着重努力的目标。
本文标题:《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89594 .html